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汪曾祺《岳阳楼记》阅读答案及解析

汪曾祺《岳阳楼记》阅读答案及解析

时间:2023-10-23 09:55:59

相关推荐

汪曾祺《岳阳楼记》阅读答案及解析

引导语:岳阳楼本身很美,尤其美的是它所占的地势。我们一起来学习汪曾祺《岳阳楼记》阅读答案及解析,欢迎大家阅读!

汪曾祺《岳阳楼记》阅读答案及解析

岳阳楼记

汪曾祺

长江三胜,滕王阁、黄鹤楼都没有了,就剩下这座岳阳楼了。

岳阳楼最初是唐中书令张说所建,但在一般中国人印象里,它是滕子京建的。滕子京之所以出名,是由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滕子京因为岳阳楼而不朽,而岳阳楼又因为范仲淹的一记而不朽。若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会有那么多人知道岳阳楼并对它向往。《岳阳楼记》通篇写得很好,而尤为人传诵者,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这位“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的范老子的事迹大家也多不甚了了,他流传后世的,除了几首词,最突出的便是这篇《岳阳楼记》和其中的两句话。这两句话哺育了很多后代人,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品德的形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呜呼,立言的价值之重且大矣,可不慎哉!

写这篇记的时候,范仲淹不在岳阳,他被贬在邓州,即今延安,而且听说他根本就没有到过岳阳。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他没有到过岳阳,可是比许多久住岳阳的人看到的还要真切。岳阳的景色是想象的,但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却是久经考虑,出于胸臆的、真实的、深刻的。看来一篇文章最重要的是思想。有了独特的思想,才能调动想象,才能把在别处所得到的印象概括集中起来。范仲淹虽可能没有看到过洞庭湖,但是他看到过很多巨浸大泽。他是吴县人,太湖是一定看过的。我很深疑他对洞庭湖的描写,有些是从太湖印象中借用过来的。

现在的岳阳楼早已不是滕子京重修的了。这座楼烧掉了几次。据《巴陵县志》载:岳阳楼在明崇祯十二年毁于火,推官陶宗孔重建。清顺治十四年又毁于火,康熙二十二年由知府李遇时、知县赵士珩捐资重建。康熙二十七年又毁于火,直到乾隆五年由总督班第集资修复。但是人们还相信这是滕子京修的那座楼。

我在别处没有看见过一个像岳阳楼这样的建筑。全楼为四柱、三层、盔顶的纯木结构。主楼三层,高十五米,中间以四根楠木巨柱从地到顶承荷全楼大部分重力,再用十二根宝柱作为内围,外围绕以十二根檐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纯用木料构成,逗缝对榫,没用一钉一铆,一块砖石。楼的结构精巧,但是看起来端庄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气,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上很压得住,很有气魄。

岳阳楼本身很美,尤其美的是它所占的地势。“滕王高阁临江渚”,看来和长江是有一段距离的。黄鹤楼在蛇山上,晴川历历,芳草萋萋,宜俯瞰,宜远眺,楼在江之上,江之外,江自江,楼自楼。岳阳楼则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的。楼在岳阳西门之上,城门口即是洞庭湖。伏在楼外女墙上,好像洞庭湖就在脚底,丢一个石子,就能听见水响。楼与湖是一整体。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不成其为岳阳楼;没有岳阳楼,洞庭湖也就不成其为洞庭湖了。站在岳阳楼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湖中帆船来往,渔歌互答,可以扬声与舟中人说话;同时又可远看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湖水,远近咸宜,皆可悦目。

夜读《岳阳楼诗词选》。读多了,有千篇一律之感,最有气魄的还是孟浩然的那一联。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化大境界为小景,另辟蹊径。许棠因为《洞庭》一诗,当时号称“许洞庭”,但“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只是工巧而已。写得最美的,还是屈大夫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两句话把洞庭湖就写完了!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八日 北京

(选自《中国当代才子书:汪曾祺卷》,有删节)

11. 从文中相关描述来看,岳阳楼之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 。

12.结合文本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作者为什么说《岳阳楼记》的写作是“不可思议的事”?(3分)

答: 。

(2)文中说“但是人们还相信这是滕子京修的那座楼”,原因是什么?(3分)

答: 。

13.按下面的要求,分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7分)

(1)从修辞的角度,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简要分析。(3分)

答: 。

(2)写黄鹤楼、滕王阁,引用大量古人诗句,用意是什么?(4分)

答: 。

14.作者由《岳阳楼记》被千古传颂及该“记”写作情状引发了怎样的思考?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8分)

答: 。

引导语:岳阳楼本身很美,尤其美的是它所占的地势。我们一起来学习汪曾祺《岳阳楼记》阅读答案及解析,欢迎大家阅读!

汪曾祺《岳阳楼记》阅读答案及解析

岳阳楼记

汪曾祺

长江三胜,滕王阁、黄鹤楼都没有了,就剩下这座岳阳楼了。

岳阳楼最初是唐中书令张说所建,但在一般中国人印象里,它是滕子京建的。滕子京之所以出名,是由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滕子京因为岳阳楼而不朽,而岳阳楼又因为范仲淹的一记而不朽。若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会有那么多人知道岳阳楼并对它向往。《岳阳楼记》通篇写得很好,而尤为人传诵者,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这位“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的范老子的事迹大家也多不甚了了,他流传后世的,除了几首词,最突出的便是这篇《岳阳楼记》和其中的两句话。这两句话哺育了很多后代人,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品德的形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呜呼,立言的价值之重且大矣,可不慎哉!

写这篇记的时候,范仲淹不在岳阳,他被贬在邓州,即今延安,而且听说他根本就没有到过岳阳。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他没有到过岳阳,可是比许多久住岳阳的人看到的还要真切。岳阳的景色是想象的,但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却是久经考虑,出于胸臆的、真实的、深刻的。看来一篇文章最重要的是思想。有了独特的思想,才能调动想象,才能把在别处所得到的印象概括集中起来。范仲淹虽可能没有看到过洞庭湖,但是他看到过很多巨浸大泽。他是吴县人,太湖是一定看过的。我很深疑他对洞庭湖的描写,有些是从太湖印象中借用过来的。

现在的岳阳楼早已不是滕子京重修的了。这座楼烧掉了几次。据《巴陵县志》载:岳阳楼在明崇祯十二年毁于火,推官陶宗孔重建。清顺治十四年又毁于火,康熙二十二年由知府李遇时、知县赵士珩捐资重建。康熙二十七年又毁于火,直到乾隆五年由总督班第集资修复。但是人们还相信这是滕子京修的那座楼。

我在别处没有看见过一个像岳阳楼这样的建筑。全楼为四柱、三层、盔顶的纯木结构。主楼三层,高十五米,中间以四根楠木巨柱从地到顶承荷全楼大部分重力,再用十二根宝柱作为内围,外围绕以十二根檐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全楼纯用木料构成,逗缝对榫,没用一钉一铆,一块砖石。楼的结构精巧,但是看起来端庄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气,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上很压得住,很有气魄。

岳阳楼本身很美,尤其美的是它所占的地势。“滕王高阁临江渚”,看来和长江是有一段距离的。黄鹤楼在蛇山上,晴川历历,芳草萋萋,宜俯瞰,宜远眺,楼在江之上,江之外,江自江,楼自楼。岳阳楼则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的。楼在岳阳西门之上,城门口即是洞庭湖。伏在楼外女墙上,好像洞庭湖就在脚底,丢一个石子,就能听见水响。楼与湖是一整体。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不成其为岳阳楼;没有岳阳楼,洞庭湖也就不成其为洞庭湖了。站在岳阳楼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湖中帆船来往,渔歌互答,可以扬声与舟中人说话;同时又可远看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湖水,远近咸宜,皆可悦目。

夜读《岳阳楼诗词选》。读多了,有千篇一律之感,最有气魄的还是孟浩然的那一联。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化大境界为小景,另辟蹊径。许棠因为《洞庭》一诗,当时号称“许洞庭”,但“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只是工巧而已。写得最美的,还是屈大夫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两句话把洞庭湖就写完了!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八日 北京

(选自《中国当代才子书:汪曾祺卷》,有删节)

11. 从文中相关描述来看,岳阳楼之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 。

12.结合文本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作者为什么说《岳阳楼记》的写作是“不可思议的事”?(3分)

答: 。

(2)文中说“但是人们还相信这是滕子京修的那座楼”,原因是什么?(3分)

答: 。

13.按下面的要求,分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7分)

(1)从修辞的角度,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简要分析。(3分)

答: 。

(2)写黄鹤楼、滕王阁,引用大量古人诗句,用意是什么?(4分)

答: 。

14.作者由《岳阳楼记》被千古传颂及该“记”写作情状引发了怎样的思考?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8分)

答: 。

参考答案:

11. 纯用木料构成,逗缝对榫,具有结构的精巧美;楼与湖是一整体,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势美;因范仲淹的一记而不朽,具有高度的思想美;名人登楼留下众多诗文,具有深厚的文化美。(四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首先找出文中体现岳阳楼之美的描写,从中提取关键词来概述。

12.(1)范仲淹根本没有到过岳阳,他是凭着自己的想象,从太湖的印象中借用过来,(2分)描绘出比许多久住岳阳的人看到的还要真切的洞庭湖万千景象。(1分)

(2)因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深入人心,(1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为后人传诵。(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先要明确题干的指向。

13.(1)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整体结构形态,赋予岳阳楼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岳阳楼建筑的精巧独特。(指出修辞手法1分,分析评价2分)

(2)文中写滕王阁、黄鹤楼的建筑地势,并与岳阳楼的建筑地势作比较,目的在于衬托岳阳楼得天独厚的地势美;(2分)文中引用古人诗句,大量的古人诗句丰富了文章内涵,提升了文章品味,更体现出岳阳楼深厚的文化意蕴。(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表达手法的分析,能力层级为E级。第一题考查语句的分析,先要明确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第二题考查材料的运用,拿黄鹤楼、滕王阁与岳阳楼作比较,目的在于衬托岳阳楼的美;引用古人诗句,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美,而且可以提升文章的文化内涵。

14. 作者认为范仲淹凭想象写出《岳阳楼记》,而该“记”千古传颂,在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2分)由此提出“立言的价值之重且大”的问题,说明文章的不朽主要在于真实、深刻的思想。(2分)

古人说:“文以载道。”文章应表达深刻、透亮的思想,(1分)予人思想的启迪、心智的开启,予人心清意朗的审美愉悦,这样的文章才有生命力。(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主旨的把握以及对文本意蕴的发掘和自我解读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抓住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阐述自己的看法要立足于作者的观点看法,而且做到观点鲜明。

[知识拓展]

范仲淹岳阳楼记复习题及答案

庆历四年春,滕予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予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平。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滕子京的政绩;赞扬滕子京的语句: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写重修岳阳楼盛况的句子是:

3.“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有何作用?说明滕子京治政有方,变化之大,并引出重修岳阳楼一事,为下文“不以己悲”作铺垫。

4.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不以己悲”,仍然奋发有为的治理政事,由此可以看出他博大的胸襟,和一般的迁客不同。

5.交代写作缘由的句子是:

6.概括第一段内容:

7.总领第二段的句子是哪句?

8.第2段在文章的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9.第2段从哪几个角度写洞庭湖景象的?分别突出了它怎样的特点?

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来写洞庭湖的。空间上突出洞庭湖的广大;时间上突出洞庭湖早晚景色多变。

10.从空间上突出洞庭湖广大的句子: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11.时间上写早晚景色多变的句子;写尽湖光山色的语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的“此”具体指哪些内容?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3.“前人之述备矣”照应前文哪句话?

1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起到怎样的作用?起过渡作用,由景入情,领起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15.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浮光跃金 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静影沉璧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一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16. “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什么人? 或喜或悲的迁客骚人。

17.“二者之为”指的是:(用原文回答)⑴⑵

18.作者用哪些话概括了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目的:为了将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和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自然转入抒情,引发下文的议论,突出文章的主旨。表达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19.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0.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点明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1. 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从哪两方面阐述的?它的最可贵之处是什么?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从博大的胸襟的角度说的;“居庙堂之高……君”是从考虑国家大事的角度来说的。

不以自己的利益为重,以天下为已任

2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范仲淹怎样的思想境界?

忧国忧民,以下为已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的、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尚品德。

23.“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为”异在何处:

24.“进”和“退”分别照应“ ”和“ ”

25.“斯人”暗指 ,照应开头。

26.“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两个“忧”字所涉及的内容是: 、 。

27. 文章中心思想: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旷达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28.用“/”标出朗读停顿:先 天 下 之 忧 而 忧,后 天 下 之 乐 而 乐

29.作者:范仲淹 字希文 朝代称谓: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选自《范文正公集》

30.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