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发热议 名师点评: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发热议 名师点评: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

时间:2022-03-05 03:11:25

相关推荐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发热议 名师点评: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

“树上的男爵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我的生活故事始终内嵌在那些我自由之获得自身身份共同体的故事中。“

……

近日,一篇名为《生活在树上》的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因为三句不离哲学、社会学、文学用典,“英式中文”式写作,不仅在网上引发热议,引起网友考据热,还引发了语文界关于语文教学的深刻思考。如果你是高三语文老师,你会鼓励学生在高考考场上亦如该生一样,做如此突破么?记者采访了数位四川语文名师。

“的确,这种学生不是语文老师教出来的,勇气可嘉,但是与语文老师无关。”一位有多年阅卷经历的四川语文特级教师有些打趣地说。“这种作文是少数,不能代表高考整体的方向,我估计多数语文老师不会鼓励学生仿效,反而会把它当成一个反面典型,毕竟高考分数就是一切,决定学生命运的事情,不敢开玩笑。”

亦有浙江语文名师表示“这篇文章冲破标准答案,冲破老师固有思想,冲破课堂思维定式的一次很好的尝试,它可以鼓励孩子们朝着不同的方向自由的翱翔。”

来看原文:

各方阅读观感

质疑派

一考生 四川省高考语文126分:

感觉没心情读下去,每句都要仔细去读,还要疯狂查百度……

成都七中 语文特级教师 黄明勇:

文字功力和学生阅读是很不错的,打高分甚至打满分是有可能的,无可厚非。但是我个人觉得满分不是很多。打满分是一种导向,这种文章问题是突出的,就是很多专家指出的晦涩难懂,其实文章所说的不是什么很了不起的东西,语文教育是教学生写文章,不是文学作品。文章主要是希望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写“真作文”。这个作文题目是努力把学生引向生活,关注自我在生活中家庭、社会角色中的落差,完全可以结合生活阐述得更有烟火味。

成都某知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不方便评论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普通高中教育研究所语文教研员,四川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语文学科专家组组长,全国高考四川阅卷场语文学科指导委员段增勇:

文章写作贵在真诚,即写作态度,刻意把文字写得深奥,便是晦涩,努力故作姿态,矫情。好文章,有三点,一是完整(文思缜密),二是明确(文意清朗),三是流畅(文气酣然)。写作者有才华,很可贵,而肆意逞才,这不是尽才,而是任性或骄狂。讲究文采,一定文从字顺,务去陈言而尽力鲜活生动,摒弃陈辞是不奏滥调而振发新声。质朴而醇厚,更见功力。

力挺派

阅卷组点评

柳袁照 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原校长:

给不给这篇文章满分,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给语文老师和阅卷者一定启发,因为这是多年来不可多得的一篇考场作文,却迎来大讨论。

对此,我有三个判断理由,第一个理由是这篇作文符合高考优秀作文的标准。每年高考前,教育部颁布的考纲都对高考作文内容提高等级作出四个要求:一是深刻、二是丰富、三是有文采、四是有创新。按照考纲要求,这篇作文在四个方面都达标,理应获得高分。

第二个理由是从这篇作文的文本来看。如果没有大量的读书积累,是写不出这样的作文的。由此也是鼓励学生要多读书,不仅要读文学类的书、读国内的书,还要读哲学类的书、国外的各类书籍,以此来充实自己。

除了读书外,也是鼓励学生要多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与思想,就是所谓思想的深刻性。这篇作文完全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可以看出,这名高三学生的见解完全超越了同龄人。

第三个理由是这篇作文充满了个性。个性让这篇作文具有不可替代性,它是独特的,是专属于这名考生的。虽然有人认为这篇作文生僻内容太多,不易阅读,但我认为高考作文就应当百花齐放,应该允许学生用各种形式去表达。

比如,我们用平时的话语去写作文就像走路,而这位考生用深奥的语言写作文就像跳舞,我们习惯于平时的走路,但也可以适时享受下舞蹈带来的不同,这些应当被允许,也应当受到鼓励。基于这些原因,我认为这篇作文确实是一篇不可多得好作文。

这篇作文能实现满分,成就完全靠学生自学,与当下的语文教学没有太大关系,甚至可以说,我们目前的语文课堂无法培养出这种写作能力的学生。

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是需要改革的。一是要要求学生多读书,这名高三学生就是榜样,二是要要求学生勤思考,允许各种想法的存在,帮助学生独立思考,这也是语文教学应当从中作出的反思。

至于这篇作文选择用生僻字词、深奥的内容吸人眼球,这只是一种选择,有人要走这条路,我们不应当阻挡,甚至应当为学生提供多样的选择。有人反对其他学生向这篇作文、这名学生学习,我并不赞同,相反,我认为这样的学习是完全可以的发生的。

今天的语文课堂死读书、刷题、只看课本、只看老师规定的几本参考书或者只看所谓的推荐书目是远远不够的。我很赞同叶圣陶先生所提倡的“鼓励孩子自由的阅读”,不要过度以导师的身份,以年长者的身份为孩子们开出一些书目,这些书目最后可能会成为囚禁孩子灵魂的东西。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封面新闻

编辑:刘婉如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