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女儿写不出文章 思维固化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是父母的责任所在

女儿写不出文章 思维固化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是父母的责任所在

时间:2021-10-20 07:38:51

相关推荐

女儿写不出文章 思维固化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是父母的责任所在

本文为作者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最近在办公室谈孩子教育的这件事情,同事华加跟我们分享了一个故事,让我记忆深刻,久久不能释怀。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华加在一次辅导女儿写作文的时候,看到女儿守着一个作文题目迟迟下不了笔。他就跟孩子说,你都开头可以怎么写,中间可以加点什么话,结尾怎么做到呼应。

还没等他说完,当下女儿就急了,说这个和老师说的不是一样的。他才意识,女儿之所以写不出文章,是因为一直被老师所教的作文模板给困住了。他很耐心的跟孩子解释,写作文不一定只有老师所说的那一种方式,但是无论华加如何努力,女儿都无法接受。

其实华加的女儿为何难以接受他所给的建议,正是因为思维被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给固化的结果。很多家长在教育小孩子的时候,也曾遇到过这样的烦恼。

很多时候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听我们的话,但是却不是要求他们必须只按照我们所说的做。我们希望孩子能够接收更多新知识的同时,也能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以及自我思考的能力。

自我思考的能力是一个孩子成长的必备素质

从同事华加所讲和我们分享的那个真实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是孩子在成长道路中的必备素质。而根据研究总结,孩子是否拥有这项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

对于自己的行为有基本的管控能力,可以准确明白自己的行为意义。

对于事情有自我的甄别能力,事情的合理和不合理性能够自行区分。

对于社会的发展规律,有自己的适应能力,此外,也可以借助和利用这种规律,达到自我发展。

为何说独立思考是一种必备的素质,是因为往往不会独立思考的孩子,就像别人语言下的“提线木偶”,对于别人的话,都是信任无疑。

而不会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依赖于别人的思想,依靠于别人的脚步行走的孩子,在哪一天真的缺少别人在边上的指导时,就不会记得怎么迈出下一步了。

孩子会自我思考,这是基本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要求

独立思考能力对于孩子来说,到底有多么重要呢?我们作为父母,是否真的给孩子营造出了能够独立思考的成长环境呢?

会独立思考的孩子,才能更健康的成长。

很多父母在害怕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害怕孩子因为无知走岔路,所以孩子的每一步,父母都必须呆在身边,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引领。

而在这种刻意保护下长大的孩子,往往都因为父母对于他们的每一步都做好了规划,导致他们真正长大后,也因此形成了一种依赖的心理,不能自己给自己做决定。

我们一边抱怨孩子对于问题有很强的依赖心理,一边又不断的帮助孩子走好每一步,这何尝不是一种很矛盾的心理。孩子总会在迈出人生某个第一步时,感到恐惧,但是克服恐惧,自我思考的这个过程,不正是孩子最好的成长过程吗?

如果在孩子小时候的阶段,总是把孩子捆在身边,不懂得放手,要求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说法来做,那么当你的孩子长大后,面对问题的时候,他们会犹豫,那正是因为他们在等待你告诉他们下一步要怎么做?而这种等待,其实就是一种依赖。

懂得独立思考的孩子,会对自己的言行有一定的规范合理的判断能力。

古时有一句谈教育的话:“尽信书,不如无书。”

大概意思是指,当一个人总是无条件的相信书上所说的那样的话,那不如不去看书。

一个健康成长的人,应该对于一件事情有自我的见解,以及在事情真假面前有自我的甄别判断能力。相信身处在互联网时代的大家深有感悟,当一个娱乐爆点。

甚至政治方面新闻出现时,很多人对于一件事情的判断和发表的言论都会受到其他网友的影响。在这个言论更加自由的时代里,我们享受着语言自由的权利。

但是我们也在很多种嘈杂的声音中,渐渐的丧失了自己的声音。别人都骂那个明星,那肯定是他做得不对,我也必须骂。而真实的事情发展是怎么样的,他们也不会做深入的了解和思考,更不会对于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和约束。

懂得独立思考的孩子,更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回到起初的华加女儿写作文的那个真实故事,小学生的作文,无非都是对于自己的难忘的事情进行自我角度的描述,或者对于一些指定的“物”,写出自我的视觉感受。

但是他的女儿却迟迟不肯动笔。因为思维被固化的孩子,很难表达出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他们大多都太过在意如何去摆好老师所说的条条框框,而不是首先想到我要如何去理解这篇作文,表达想法。

这是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在学习上的典型表现,而在生活中,当别人问他们是否想吃冰淇淋,或者是否想去游乐场玩的时候。

我们会发现,不愿思考孩子的答案往往都是“我不知道”“都可以”“随便”。他们会把“是与否”这两个单选题的答案,多添一项不确定的因素,而这多添的一项也正是他们不能独立思考所导致的结果。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所在

很多不会独立思考的孩子,往往都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让他们缺少了真正独立发展的空间,长此以往,让孩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父母在教育孩子独立思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呢?

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很多家长往往都把好孩子定义为听话,乖巧,当孩子每一步都按照父母所说的来做时,就会觉得自己的教育是成功的。

但其实不然,乖孩子等于好孩子的定义,我们只可以放在小孩子的阶段,而当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培养的更多不是一个乖孩子,而是一个勇敢的孩子。

他们对于自己不公平的待遇,在孩子会对事情有自己的分析能力,可以勇敢的站出来反抗,而不是一直躲在事情背后,默默的听话。

孩子终究是要进入社会的,他们也如父母一样的终究是属于社会的,在孩子走入社会之前,父母更多的教育不应该是帮孩子的成长过程“铲雪”,以防止孩子摔倒,而是要告诉孩子如何在雪地上滑行。

对于四岁以下的孩子,父母要学会给孩子制定计划,采取友好但是坚决的态度来帮助他们实施。所谓的“友好”。

即为给孩子制定约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就算孩子有时候会因为自己的意识不够,不遵守这个约定,也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不是用责备的方式解决,而是用和善的态度去分析。

所谓的“坚决”,即为在孩子不遵守约定时,不管孩子怎么吵闹,父母都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对于四岁及以上的孩子,我们在制定的计划和规则的过程中,要让孩子参与进来。

并且询问孩子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来一步步加强孩子自我思考的能力。父母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做一个辅助者的角色,帮孩子看这个计划是否能否顺利执行,如果可以我们要充分坚定的支持孩子,让孩子自己独立的行动和思考。

让孩子拥有独立思考的空间,能果断的做出自我的行为判断。

瑞典的教育一直都值得我们关注和学习,早在16岁的瑞典女孩格蕾塔·通贝里能在全世界的舞台发表自己对于全球气候的言论的典例,为何瑞典的孩子能这么果断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判断。

甚至不畏惧权威的压迫。那是因为在瑞典小孩子的第一堂课,并不是由老师来上的,而是会安排当地的警察来告诫孩子,自己受到了伤害,在自己解决不了的情况下,要第一时间寻求帮助,敢于面对权威。

这无疑不是一种教孩子判断事物正确与否的方法,我们希望孩子健康的成长并不是需要每时每刻都保护在他们身边,而是要给他们更加独立和自我的思想,告诉他们自己单独面对这件事情的时候,应该做到怎么样的处理才是合适的。

校园欺凌,甚至老师性侵小孩的事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有过类似的报道。而这些孩子往往被欺负了很久,才会被外界发现,因为在我们保护不到的地方,孩子害怕权威的思想,会让他们被这种压迫感阻止了前进的脚步。

表达需求并不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甚至应该得到鼓励。

在马斯诺需求理论中,人的需求被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生理和安全是最基础的需求。

但是很多时候孩子容易受到社交需求的影响,来克制自己对于基本需求的表达,比如很多时候因为害怕责骂会不愿意告诉父母自己真实的想法是什么。

而这种过度在乎外界的看法,过度的很多孩子害怕出错,害怕嘲笑的心理,就会导致他们越来越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羞于表达的方式,也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建立和发展。

所以需要父母不断强化孩子的表达需求的意识,更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鼓励。要明确的告诉孩子,当老师或者父母提到一个问题的时候,不要害怕去出错。

因为举手表达已经是一个很勇敢的行为了,并不要去害怕外界的眼光,父母对于孩子表达需求的过程中,做好一个很好的需求倾听者,也不要吝啬于鼓励,对于孩子的好的需求想法,要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进行及时的鼓励。

并没有天生就完美的父母,所以可能在前期的不恰当教育中,给孩子的心理带来秩序上的不当,也有可能是因为缺少对孩子的陪伴或者过于苛刻的要求。

在处理这种情况的时候,父母要学会做好那个倾听者,无条件给予爱的关心角色,给予孩子表达思想的空间,这才会让孩子面对其他事物的时候,有自己的判断意识和能力。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