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山东临沂一中老师点评山东高考作文:看似平常却暗藏玄机

山东临沂一中老师点评山东高考作文:看似平常却暗藏玄机

时间:2022-02-11 05:47:25

相关推荐

山东临沂一中老师点评山东高考作文:看似平常却暗藏玄机

截止目前,山东语文科目高考已过去了三天。但直到地理科目结束,我才敢对作文命题发表个人看法。主要的原因,一是因为很怕贸然说出自己的理解,很容易让少部分发挥不好的孩子对号入座后影响了后续考试心态;二是因为作为班主任一直在组织送考,也的确没能系统认真地去思考。

今下午高考已结束,回到家里的我,第一时间就拿出了作文原题,得以静下心来形成了以下文字,算是我个人对山东高考作文题目分析的一点浅见,也给同学们估分一点辅助!

一、先讲一个共识:近年作文命题千变万化,但基本体例是稳定的

一般说来,近年的高考作文题干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命题材料”、“写作任务”和“写作要求”。

1.“命题材料”限制着作文的立意,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往往需要综合把握,从而全面、准确提取立意,这是作文得高分的前提,更是避免套作、确保公平的必然要求;

2.“写作任务”一般会对写作情境、写作身份、写作对象、写作目的等做一些具体规定,既避免套作,也考察具体情境下的写作能力;

3.“写作要求”一般则会对字数、拟题等提出具体要求,虽然看似“千篇一律”,但也要适度留意,做到即可。

平时我们所说的审题,主要是指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命题材料”和“写作任务”两部分。

二、整体把握材料:离开对材料的整体把握,很难窥透立意的全貌

“命题材料”一共三段:

第一段材料,是整则材料的一个总括。它有三个层次——用“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交代宏观背景,用“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交代国家面对疫情的“应对理念”和“应对措施”,然后由因及果,用“全国人民紧急行动”统摄材料的第二、三段。

第二段材料,是“全国人民紧急行动”的第一个表现。在列举一系列“行动”的例举后,被概括为“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第三段材料是“全国人民紧急行动”的第二个表现。在罗列了一系列逆行者的抗疫“行动”后,最终概括为“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我们综合三段材料不难发现:第一则材料其实很关键,尤其是“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果断采取防控措施”的表述——这其实是二、三两段“拉开距离”和“密切联系”的总原因,更是暗含着作文考察的最终指向——家国情怀、国家力量、生命理念、文化自信和制度的优越性!

三、科学把握任务:结合任务理解材料,构思文章,方能做到全面、深刻

本题目的写作任务中有三个审题点:

1.“综合以上材料”——提示你审题立意时一定要把三段材料整体理解、综合研判;

2.“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注意,该任务规定的是主题(立意和中心),也就是说,命题人已规定好了基本立意,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审题难度。但本主题是对材料二、三两段的概括,而为什么“拉开了距离”,又为什么“密切了联系”,其实应该结合第一段的表述去挖掘和理解——这可能是大多数考生容易忽略的;

3.“写一篇文章”——并没有像近年高考作文那样限制文体,体现了文体要求上的开放性。

综合来看,作文“写作任务”与往年相比并不复杂,但字字千钧,每一个任务都体现了命题人的苦心。如果再结合三个“写作任务”再去关照“命题材料”,就很容易理解“疫情中的距离和联系”这个主题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更有利于全面、准确、深入地挖掘这个主题的深层次内涵。

四、有机结合任务和材料:全面挖掘概念内涵及其思辨关系,文章方能出彩

我对界定一类卷的三个预测如下:

1、个人估计,能否准确理解概念,并写出概念间的思辨性,应该是判断文章是否为优秀作文的一个重要标准。

综合任务和材料很容易发现,主题“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是材料第二段和第三段的一个概括,它涉及两个核心概念:一是距离,其内涵应该结合第二段去理解和界定;一是联系,其内涵应该结合第三段去理解和界定。但对两个概念的理解都不能脱离“疫情中的”这个大背景。写作时,两者明显具备一定的思辨性,具备对立统一的特点,因为,“虽然防疫让我们保持了距离,但也正是在这种距离中,我们全民表现出了空前的团结和众志成城”。

2、个人估计,能否在辩证分析“距离”与“联系”关系的基础上,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能否挖掘出隐藏在“距离”和“联系”背后共同的或家国情怀、或国家力量、或生命理念,或文化与制度的自信,也应是判断文章是否属于优秀作文的另一个重要标准。

审题必须关注到材料的第一段中“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果断采取防控措施”的表述。一个是执政理念,一个是应对措施,但都是“保持距离”和“密切联系”的根本原因所在。无论是距离还是联系,其看似相互矛盾,但都彰显了我们的文化优势、制度优势,都体现了疫情防控中的“国家力量”和“执政情怀”。这是我们必须透过现象看到的本质。

3、个人估计,能否展现出材料(联想)的丰富性、视野的开阔性、行文的深刻性或真情实感,能否写出鲜活的生活体验等,都会成为判断文章是否成为优秀作文的参考维度。

仔细研读材料,材料二、三两段中大量的现象罗列,给我们丰富的类比联想以无限的空间;国家的这种情怀和力量,也很自然地让我们去与国际上各国的抗疫表现做出对比,也给我们对比联想以无限的空间;最重要的,无论是“保持距离”,还是“密切联系”,都是学生亲身目见耳闻,应该很容易联系生活,打通切身的情感体验,写出真情实感。

但个人也估计,以上三个维度,也不是必须要喊口号,贴标签,用鲜明的关键词去“标示”,在高考阅卷中,行文和表述中只要能体现出这种情怀和温度,只要触及到相关意思,皆可!考生也不必纠结于表现形式。

五、结语:继续引导关注社会热点和现实生活,重点训练辩证思维、深度思维和真情实感

总之,今年山东高考的作文题,继续坚持了近年来作文命题的几个导向:继续坚持了立德树人的导向;继续坚持了关注时事和生活的导向;坚持了考察学生的辩证思维、深度思维和真情实感的导向。

但今年命题在立意的限制性基础上,进一步回归了文体、行文和联想的开放性,很好地把考察学生的家国情怀、辩证思维、深度思维和真情实感结合在了一起,为我们今后备考提供了参考。

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看法,高三学生估分和高一、高二学生备考中仅做参考。

来源: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