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丹阳陵口吃“三早”:曾饱受诟病 如今却是“慢生活”的典范

丹阳陵口吃“三早”:曾饱受诟病 如今却是“慢生活”的典范

时间:2024-07-08 08:57:44

相关推荐

丹阳陵口吃“三早”:曾饱受诟病 如今却是“慢生活”的典范

口味也是风气的风向标

文图原创 / 尽色

写美食的文字,是直抵心口的文字。所以我喜欢。我想写,我吃我感,无关你,能否理解。

一种味道,可以由千百人去写,句句都是心声,声声都有不同。可什么样的味道才是最好的呢?那一定是有力量的。

是的,味道也是有力度的。

武汉的热干面好吃,镇江的锅盖面爽口,都已经成为一方大众每天不能离开的生活方式,这就是味道的力量。不思量,自难忘。这又如区块链,不以一两个人的态度而改变。

然而,很多地方的美味,却极少见诸于文字。这差不多就是我们这些吃货,该默默上岗的时候了。丹阳陵口镇的肴肉面即是一例。

我们从镇江市区驱车到丹阳陵口,只为了一碗肴肉面。没想到,首先撞上的一个词却是“过早”。“过早”是一个极具湖北化的词,大意为吃早饭,在某百科里说,仅有一些南方地区也在用。

没想到陵口镶嵌在了这个“南方地区”里。

先说肴肉面吧,因为“肴肉”这个词,也蛮紧迫的。对啊,镇江素以三怪出名,市区哪家面馆没有肴肉,为何舍近求远呢?

原来,丹阳陵口镇的肴肉完全与此不同。

陵口肴肉俗称“老鼠肉”,因为远看就像一只拖着尾巴的老鼠。没有常见的皮冻,还有一根细骨棒的肴肉,镇江本地人就有不少就没见过。别小看这只“老鼠”,它是猪身上最棒的一团腱子肉,一头猪身上,只在前腿位置,生着两块。

拖根“尾巴”还是肴肉吗?嘿嘿,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往丹阳跑的道理:丹阳不仅是六朝帝王陵寝之地,而且很多美食带有古风。

“肴”在古代,是指鱼肉类荤菜,包括大名鼎鼎的镇江肴肉在内,以前都是单称一个“肴”字。资深美食家邱庞同先生说:在江苏省(其实没那么大),“肴”又特指一种用猪蹄制作的食品。京江肴委实是东南佳味。

肴肉我不去形容了,邱先生说:带有水晶般的“冻子”,瘦肉部分则红艳似火。它多切成长方形的厚片供应……嘿嘿,如果放一碟切好的陵口肴肉在面前,不知邱先生如何形容了。

按理说,镇江肴肉因为有皮冻,肥瘦相间,入口即化,口味会更丰满。然而,陵口肴肉是饱满的腱子肉,因为特殊的烹饪工艺,完全没有一点点柴,更有一种特殊的香气以及韧劲。

我以为如今陵口肴肉受追捧,还有一个原因:原生态。好吃看得见,不必对肉质展开联想。

叶灵风先生也写过几篇京江蹄肴的文章,不看不知道,原来带骨棒的,才是肴肉里的上品呢!

叶先生说:“肴是论件吃的,吃一件算一件。老茶客吃肴的时候,总要向堂官多嘱一句:多来几件眼镜儿!这是腿肉的肉眼部分,即广东人所说的老鼠肉,切成后恰好是两个圆圈,看来像是眼镜,因此称为‘眼镜儿’,这是蹄肴中之最上品,一碟之中只有一两件。”

“肴肉”这个词解决了,现在要来说“过早”里的“三早”了。

丹阳陵口镇的吃“三早”指的是:早茶、早面、早酒。当地人介绍,春夏三四点钟,秋冬天四五点,就有人品着茶,喝着酒,吃着面了……这的确是一种让人艳羡的“慢生活”。

镇江市区也有人吃“三早”。

但是,是极个别的吃“三早”。可见市区的生活节奏,让人很难有这种“伸伸懒腰”的想法。我曾在朋友圈感叹和羡慕过苏州太仓,那里的小镇上遍地茶馆,当然,是以纯喝茶和打麻将为主,很少喝酒就面条。

丹阳陵口镇的面馆,也特别多,小小的镇子居然有五六十家。

据当地人介绍,陵口镇的吃“三早”,在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最兴盛。茶馆提供每位茶客一只紫茶壶、一只紫茶杯,茶客们就能聊到吃中午饭。“文革”期间,茶馆渐渐关停,“文革”以后,又逐步恢复。

甭管别人怎么想,我觉得“三早”体现的是一种生活质量。

陵口镇的“三早”里,“早面”绝对是以为C位出道的主角。据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陵口镇面馆的生意特别兴隆,小面七分钱一碗,大面九分钱一碗,肴肉一角钱一块。

这面,分干拌与红汤面,浓浓的猪油香,比之宝堰的干拌面也不遑多让。

“早茶”,镇江人既指吃早饭,也指早上喝茶。早上和红茶较好,而当地人以前喝得较多的是祁门红茶,能醒脾胃,可当口粮茶,这便是一种早茶文化的积淀了。

当地人介绍,陵口人所喝的“早酒”,最先是散装糯米烧酒,以丹阳里庄镇产的为佳;后来改为瓶装的分金亭或洋河普曲白酒,每天二三两也不是负担;也有喝黄酒的,多为丹阳本地特产老陈酒和封缸酒,色如琥珀,滴滴醇厚,非常养人。

我们这次经人指点,直插陵口镇最大的一家面馆——“阿林肴肉面”面馆,据说,这还是陵口镇上年代最久的面馆,每天早市光顾的客人不下百人,有些还是外地赶来的。

我们点了肴肉、卤猪耳、干拌面、红汤面等,姜丝、豇豆和萝卜干都是赠送的,折算下来客均20元左右。

在丹阳,肴肉面必须配一碟生姜丝,再加一碗丹阳人的最爱——大麦粥,就一点陵口镇的特产萝卜干,那是标配。当然,姜丝必须配镇江香醋,有些老饕还要在面条里滴几滴香醋,那才“功德圆满”。

“阿林肴肉面”的现任掌门人叫周阿林。他妻子郦小凤介绍,周阿林祖籍盐城。陵口镇上最火的一家肴肉面馆,是祖籍盐城人开的,这就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了。

我们没有喝“早酒”,不妨吃面之余,也做一点飘飘忽忽的遐想。

回望上世纪初,周阿林的爷爷带着一家老小,划着一艘小船,从盐城出发,秋风送爽,艳阳高照,他们沿京杭大运河一路南下……每到一个集市,他们就停船靠岸,支起摊子卖面食。

按照现在的说法,这是一个资讯收集和反馈的过程,带有很强的随机性,又在冥冥之中有着定数。

新中国成立前夕,他们一家来到了丹阳陵口。他们发现,当地人气较旺,居民又喜好面食,生意做起来比较顺手,于是选定这里开枝散叶。他们也许不知道,陵口人史上就有“吃食户”之称。

其后,周阿林一家又掌握了带棒肴肉的制作窍门,一家名店就此在探索中日渐形成。

陵口因南朝齐梁萧氏皇陵入口处而得名,是丹阳历史名镇之一,也是著名的皮鞋之乡,往来商贾云集。好吃的肴肉面,以特色留住了客人,而客人也把“过早”的生活方式,留在了这个千年古镇上……

浮游于天,沧海桑田。想来不禁让人食趣大增:“老板,再来一碗!”

文图原创

感谢转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