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四川古寺藏一副“天书对联” 读懂就能找到宝藏 却至今无人能解

四川古寺藏一副“天书对联” 读懂就能找到宝藏 却至今无人能解

时间:2019-06-29 13:21:39

相关推荐

四川古寺藏一副“天书对联” 读懂就能找到宝藏 却至今无人能解

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珍奇宝藏,有些是精神上的,有些则以文物形式保存至今,为我们讲述一段段悠远神秘文明过往。

川蜀之地的先民数千年前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于是有了我们如今看到的三星堆遗址,青铜神树、黄金面具、玉璋、青铜大立人......古蜀秘宝让世人惊奇,“上新”活动引世界瞩目,但四川这个宝地的文明珍藏,不止三星堆

杜甫草堂、都江堰、武侯祠、乐山大佛、剑门蜀道、三苏祠、安岳石窟......

提到石窟这种遍布中国各地的佛教文化雕刻建筑形式,我们往往想起洛阳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3大代表。而四川安岳县的石窟造像艺术上承龙门,安岳县更是目前已知中国古代佛教造像遗址最集中的县,石刻以多、古、精、美闻名,石窟造像超过10万尊。

安岳县有“中国佛雕之都”美称,据考证,至少从唐初时期,这里的佛教石窟造像工程就开始了,历经宋元明清,直到民国时期都没停止。去每个乡走走,几乎都能找到古石窟造像遗址,可见千年来这里佛教文化有多繁盛,仅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便多达9处。

那里的佛像石刻精美程度令人叫绝,号称“东方美神维纳斯”的北宋水月观音就在安岳县毗卢洞,据明朝史料记载,毗卢洞的石刻造像历史是从五代后蜀(934年~966年)开始,宋代佛教艺术在此地繁荣兴盛,留下了大量摩崖石刻造像,也留下了神秘的宝藏传说。

根据民间传说找宝藏听起来就是一件很玄乎的事,不过并非没有前例:明清至近代,民间都纷传明末清初时“大西王”张献忠从水路出川时携带了千船的金银,却因交战大部分沉入水中。百年后,四川眉山市江口镇水域果真发现了大量来自张献忠大西国的金银器、赏功币。

“江口沉银”的传说在民间流传百年,考古工作证明了其真实性,可知很多宝藏传闻并非空穴来风。同样,安岳县毗卢洞也有一个关于宝藏的传闻,传说当地的石窟中藏有一批神秘宝物,而找到宝物的关键,就是毗卢洞古寺前的“天书对联”。

我们知道民间关于宝藏的传闻总是真假掺半,难以辨明,但这里的确有“天书对联”,其内容难倒了中外学者,至今无人能破解,难度堪比商朝的很多甲骨文。这使得宝藏传闻更加神秘,因为人都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想要去探索解密。

对联其实有2副,其中一副汉字对联很容易懂:“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不是仙不是佛不是物”,这两句话蕴含哲理,读来引人深思,但另一副对联就让人摸不着头脑,因为它的字体根本看不出究竟属于哪种已知的文字。

在外国人眼中汉字是方方块块复杂符号,让人看得头晕眼花,而熟知汉字的我们看到这副对联上的字,感觉就和外国人看汉字是差不多的,汉字至少能够系统学习,但对于对联上的文字,各方学者意见不一,有说是龙凤文也有说是鸟兽文,但其意义究竟是什么却说不清楚。

上世纪80年代便有日本学者高岛秀将这副“天书对联”拓片带回日本进行研究,只是多年也没什么实际进展,短短14个字难倒了这样多的专家学者,这更让人感到其古怪性。论时间,毗卢洞周边石刻等佛教文化遗存都是唐后的了,按理说不需要用这么奇怪的文字书写。

民间还有另一种说法:宝藏其实分2批,石窟曾被发现人为破坏的痕迹,就是因为读懂前一副对联的人将部分宝藏取走了。实际上包括毗卢洞在内的安岳石窟古文化遗存本身便极具价值,因此过去文物保护还没有条件得到足够重视时,总有人为一己私利蓄意来偷窃、破坏。

木门寺原本有11尊弟子站像,华严洞大般若洞,20尊南宋罗汉的头像原本完好。这些历史珍宝在上世纪不翼而飞,让人痛惜。

现如今,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保护文化遗存的重要性,保护方式和水平也有了很大进步和提高。其实不论这个宝藏传言是否属实,于五千年中华文明而言,真正无价的宝藏便是这些历史遗产本身。

再难复制的瑰宝,见证了文明薪火传承不绝,也许将来,随着我们对古老文明了解愈深,这天书对联也不再是难解之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