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保护生物多样性·媒体青海行(19)丨青海湖:野生动物在这里诗意栖居(光明日报)

保护生物多样性·媒体青海行(19)丨青海湖:野生动物在这里诗意栖居(光明日报)

时间:2022-10-26 07:17:01

相关推荐

保护生物多样性·媒体青海行(19)丨青海湖:野生动物在这里诗意栖居(光明日报)

编者按

6月5日是环境日。今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在青海举办。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讲好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故事,生态环境部近日组织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型主题采访活动,邀请媒体记者赴青海进行实地采访。青海省政府对此次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生态环境部”两微6月3日起开设“保护生物多样性·媒体青海行”专栏,将陆续转发记者采写的优秀稿件,以飨网友。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对维系青藏高原及我国西部大环境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近日,记者跟随生态环境部采访团来到青海湖畔,在保护地开展一线调研,见证了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景象。

6月是青海湖湟鱼的洄游季,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泉吉河,一只棕头鸥正在捕食逆流而上的湟鱼。本报记者周梦爽摄

为湟鱼洄游打开生命通道

6月3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的泉吉河,上演了一幕“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特景象。随着气温升高,青海湖湟鱼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洄游季,它们聚集在青海湖周边各大淡水河的河口处,成群结队地逆流而上,向着世代相传的产卵地进发。

但这样的景象来之不易。

“过去,人们为了满足农业灌溉的需求拦河建坝,造成大量亲鱼无法上溯产卵而聚集在拦河坝下,最终搁浅缺氧死亡。”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推广研究员祁洪芳介绍,湟鱼的性腺发育需要水流的刺激,洄游长度一旦缩短就会直接降低湟鱼“传宗接代”的成功率。

为了保护湟鱼洄游,开始,青海省先后拆除了沙柳河、泉吉河和哈尔盖河的拦河大坝,修建、改建了7座洄游通道。祁洪芳介绍,总长100米的鱼道呈阶梯式,每1.6米间隔设置一个高30厘米的台阶和一个小水池,供鱼儿们休息缓冲,“基本能够保证鱼类的顺利上溯。”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泉吉河的鱼道 本报记者周梦爽摄

刚察县农牧科技局副局长才旦介绍,过鱼通道的建设不但解决了青海湖湟鱼洄游受阻的困境,还彻底解决了多年来“鱼农争水”的矛盾。

此时正进入洄游高峰期,泉吉河中数以万计的湟鱼前赴后继地越过台阶,为迎接新的生命而奋力拼搏。在河道上空,盘旋着许多棕头鸥和普通燕鸥,它们不时俯冲向河面,抓起一条条湟鱼扬长而去。“湟鱼是青海湖‘水—鱼—鸟—草地”生态系统中最基础的部分,起到了重要的生物链支撑作用,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至关重要。”才旦说。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12月监测数据显示,青海湖湟鱼资源蕴藏量已达10.04万吨,是保护初期的38倍,为原始蕴藏量的3成以上,保护成效日益显著。

刚察县哈尔盖地区315国道旁的普氏原羚 本报记者周梦爽摄

普氏原羚种群数量间增长约9倍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普氏原羚是仅存于青海湖周边的濒危物种。因为栖息地丧失、破碎化和过度捕杀等原因,普氏原羚一度面临灭绝的危机。普查显示,普氏原羚种群数量约为300余只,比大熊猫数量还少。

为了挽救普氏原羚,青海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投入资金用于种群保护。为有效解决普氏原羚冬季饮水和迁徙问题,海晏县、刚察县、共和县、天峻县和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均在普氏原羚聚居区域兴建了饮水池。至今累计拆除网围栏刺丝50万米以上。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任勇介绍,青海严格按照生态环境部等7部(局)有关持续推进“绿盾”专项行动和强化监督工作部署要求,组织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开展遥感点位核查、自查排查,加强省级督查检查,建立了问题清单、整改台账、信息平台和整改销号制度,有效保障了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生态安全。

今年4月,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管理局公布了度普氏原羚种群监测结果,共监测到普氏原羚2560余只,种群数量间增长约9倍。“根据监测结果分析,近年来保护区生态环境向好,有利于当地野生动物以及牲畜生存和繁育。”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何玉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刚察县哈尔盖地区315国道旁的普氏原羚 本报记者周梦爽摄

6月3日上午,记者在刚察县哈尔盖地区315国道旁见到了一群正在草场里觅食的普氏原羚。正在巡护普氏原羚的哈尔盖派出所民警马福德介绍,为了保护普氏原羚,牧民们主动将围栏高度从原来的1.5米降低至1.2米,方便普氏原羚的栖息和迁徙。

“这些普氏原羚以前对人警惕性很高,现在随着生态环境改善,人们保护意识的提高,它们离人类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了。”马福德说。

在青海湖上空飞过的斑头雁 本报记者周梦爽摄

打造中国最美湖泊国家公园

,青海省启动“青海湖国家公园三年行动”。三年行动目标为:编制完成《青海湖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开展青海湖国家公园申报工作,正式设立青海湖国家公园。

顺应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的更高要求,青海湖将围绕“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三大任务,在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的行动中,通过国家公园申报启动、强化生态保护建设、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协同推进绿色发展、加强规划项目支撑等举措,在抓重点中补上短板,用行动守护大的本质、擦亮美的品质、担当净的责任、建好国家公园。

据介绍,至5年来青海湖水鸟的总体种群数量在25万至37万之间,鸟类种类不断刷新,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明显提升,青海湖成为中国境内候鸟繁殖数量最多、种群最为集中的繁殖地之一。

监测显示,青海湖水体面积及水位连续呈递增趋势,,青海湖水体面积达4588.81平方公里,与相比扩大137.36平方公里,恢复至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水位达到3196.62米,较同期上升3.65米;,青海湖主要入湖河流哈尔盖河、泉吉河、布哈河、黑马河、沙柳河、倒淌河、甘子河、吉尔孟河8个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及以上标准,水质状况优。

据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介绍,青海省将以青海湖水生态安全为核心,以生态保护、国家公园建设和绿色发展为重点,推进青海湖流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构建青海湖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山水林田湖草冰沙综合治理示范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示范区、绿色发展示范区、优秀生态文化传承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打造全国生态体验和自然教育平台。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周梦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