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唐朝有三首诗被称为七律第一 您觉得哪一首实至名归呢?

唐朝有三首诗被称为七律第一 您觉得哪一首实至名归呢?

时间:2019-02-28 10:59:26

相关推荐

唐朝有三首诗被称为七律第一 您觉得哪一首实至名归呢?

前言

前几天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杜甫《登高》与崔颢《黄鹤楼》都被人称为第一,这两首诗谁优谁劣呢?

这种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个人喜好不同,鉴赏角度不同,说哪一首好都正常。

其实被后人称为唐朝七律第一的诗有三首,除了这两首以外,还有一个诗人的七律也被称为第一,这个人在诗坛的地位也不可小觑。

不过,我们还是先从诗圣杜甫开始说起。

一、杜甫登高 古今七言律第一

苏东坡云:”杜诗、韩文、颜书、左史,皆集大成也“,杜甫大量创作七言律诗,令这种诗体在他的手里达到了唐律的巅峰。

除了脍炙人口的组诗《秋兴八首》以外,他的七律《登高》更是被后人评价为古今第一:

杜“风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律第一也。(《诗薮》)

明朝的胡应麟在《诗薮》中评价,杜甫的登高是古今七律第一,不仅仅是唐朝七律第一。

《登高》这首诗大家都很熟悉了,诗云: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情景交融,以萧瑟的秋景来衬托内心的苦闷,但是气象阔大宏伟,充分展现了盛唐诗人的气度。

这种八句皆对的方式被称为宗楚客体,八句对仗并不难,但是不显得刻意雕饰就有点难了。

这首诗不和别人比,只和自己其他作品相比,也是杜诗中一流的佳作。因此清代杨论推崇《登高》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

二、严羽称崔颢黄鹤楼为七律第一

对现代人来说,崔颢的《黄鹤楼》比杜甫的登高更为普及,我们从小读到的第一首七言律几乎都是这首《黄鹤楼》,不过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不是标准的七言律。

崔颢的这首诗受到了宋朝诗论家严羽的大赞:

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沧浪诗话》)

金庸的先祖查慎行在《初白庵诗评》评价此诗:

后来七律之祖,取其气局开展。

清代毛奇龄、王锡编著在《唐七律选》中说,《黄鹤楼》如果不能评为第一,谁的诗能做第一呢:

此律法之最变者,然系意兴所至、信笔抒写而得之,如神驹出水,任其踸踔,无行步工拙,裁摩拟便恶劣矣。前人品此为唐律第一,或未必然,然安可有二也。《唐七律选》

说道崔颢的《黄鹤楼》,不妨多说几句。传说李白去了黄鹤楼以后,起了一较高下之心,于是做了一首《登金陵凤凰台》。崔颢《黄鹤楼》创作在前,李白《凤凰台》创作在后,从创作的艺术手法来看,两首诗有相似之处。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刚才说过,崔颢黄鹤楼不是标准七律,李白这首也不是标准的七律,其中【去】【宫】、{代}{山}两处失黏,是折腰体七律。

崔颢的《黄鹤楼》上半首是古体诗,下半首是律体: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熟悉李白与崔颢的朋友都知道,李白最早与崔颢较劲时,创作的并不是《登金陵凤凰台》,而是《鹦鹉洲》: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这首诗和崔颢《黄鹤楼》非常相似,同样是三个相同的意象连珠而发,一首写3个黄鹤,一首写3个鹦鹉。同样是上半首古体,下半首律体。

可是不能说说李白偷师于崔颢,因为这两首诗其实都是模仿了一个前辈诗人。

三、何景明说 沈佺期的《独不见》七律第一

上面说了,李白和崔颢学的是前辈诗人,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沈佺期,《黄鹤楼》与《鹦鹉洲》都是模仿沈佺期的《龙池篇》写成:

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池开天汉分黄道, 龙向天门入紫微。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 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

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崔颢《黄鹤楼》和李白《鹦鹉洲》是《龙池篇》的翻版,都是半古半律的“七律”。

崔颢《黄鹤楼》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是难得的佳作,《鹦鹉洲》和《龙池篇》都略微逊色一些。

沈佺期与宋之问合称为”沈宋”,他们二人是武则天时期的著名诗人,对于格律诗规则的奠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就是在他们的时期,格律诗被纳入了科举考试之中。元稹曾经评价沈宋说:

沈宋之流,研炼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体之变极焉。(《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

熟读唐诗三百首的朋友应该有印象,在乐府篇中有一首沈佺期的《独不见》,这首诗还叫做《古意》或《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古意》是乐府诗没有错,但这首诗是用七律的形式写成,而且是一首初唐难得的标准七言律诗: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玷催十叶,十年征戌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明朝才子杨慎在《升庵诗话》说过:

宋严沧浪取崔颢《黄鹤楼》诗为唐人七言律第一,近日何仲默、薛君采取沈佺期“卢家少妇郁金堂”一首为第一。

杨慎说"前七子"之一的何景明、薛蕙认为沈佺期《古意/独不见》为第一。那么其他人怎么看呢?

明末清初的邢昉被王士祯评价为"布衣诗人第一",他在对《黄鹤楼》和《古意》作了评价:

(黄鹤楼)本歌行体也,作律更入神境。云卿《古意》犹涉锻炼 。《唐风定》

邢昉觉崔颢黄鹤楼是歌行体的写法,以律诗的形式表达更入神妙之境界,而沈佺期的《古意》还是有些雕琢之感 。

杨慎不比较两首诗的优劣,只说这两首诗的区别:

二诗未易优劣。或以问予,予曰:崔诗赋体多,沈诗比兴多。《升庵诗话》

称杜甫《登高》为古今七律第一的胡应麟,则评价说:

“卢家少妇”,体格丰神,良称独步,惜颔颇偏祜,结非本色。同乐府语也,同一人诗也,然起句千古骊珠,结语几成蛇足。(《诗薮》)

胡应麟说沈佺期作诗有问题呀,起句如同名贵的千古骊珠,结尾几乎成了画蛇添足。

布衣诗人邢昉不同意胡应麟的观点,他说沈佺期以唐朝律体写六朝乐府,无可指摘。你批评人家”结句几成蛇足“的观点我不同意:

“起语千古骊珠,结句几成蛇足”,此论吾不谓然。六朝乐府,行以唐律,瑰玮精工,无可指摘。(《唐风定》)

结束语

关于第一之争,清代张世炜在《唐七律隽》中说:

崔赋体多,沈比兴多,以画家法论之,沈诗披麻皴,崔诗大斧劈皴也。余意诗无定品,兴会所至,自能动人,然须才法两尽。崔诗才气胜,沈诗法律胜,以三唐人诗而必以孰为第一,何异旗亭甲乙耶?

崔颢《黄鹤楼》赋体多,沈佺期《古意》比兴多。好比画家作画,一个用披麻皴一个用大斧劈皴而已,用什么都是作画。崔颢的诗才气胜出,沈佺期的诗格律更加标准。如果一定要找出一个第一来,这和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人的旗亭赛诗有什么区别呢?

......

以上都是古人的评价,您觉得哪首是第一呢?

@老街味道

罗贯中比杨慎早150年 杨慎临江仙为何成为三国演义开篇词

观唐习律50 有心无力复何言 吕温的遗憾是国力孱弱的痛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