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浅析尊重」家长以为对孩子的“尊重” 恰恰是“不尊重”

「浅析尊重」家长以为对孩子的“尊重” 恰恰是“不尊重”

时间:2018-10-20 07:35:49

相关推荐

「浅析尊重」家长以为对孩子的“尊重” 恰恰是“不尊重”

现在,很多父母越来越懂得“尊重孩子”,却忘记了怎么“尊重自己”。

西方的教育理念对我们的影响很大,无论是后来被证实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睡眠训练法”,还是尊重、平等、快乐教育等,都在冲击着我们的传统育儿观。

可是遗憾的是,很多人在学习这些理念时,没有深入了解它们的“实质”,而是想当然的以为应该如何,便去做了。结果,不但没有帮助我们育儿,反而让孩子越来越难管教。

比如:尊重。

很多人认为,尊重就是顺从孩子。所以,当他们发现顺从孩子,让孩子无底线地索求无度时,就去批判“尊重”。

殊不知,“人家说的尊重”与“你理解的尊重”,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一)家长不会尊重自己,就养不出好孩子!

我们有没有做到尊重孩子?这个问题我想很多家长都会经常问自己。

可是,我们有没有做到尊重自己?想到这个问题的家长,应该不多。那么,这一篇,就从这个问题开始。

你想一想,平时我们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有没有做到“尊重自己”?

(1)关于吃饭

当你辛辛苦苦做出来的饭菜,孩子只是因为这一刻不想吃这个,就让你重新做其他的。

若是你做了,而且还心有委屈或抱怨,你便没有做到“尊重自己”。

你这个行为不但没有帮助孩子成长的更好,而且让孩子远离“感恩”,认为妈妈就是应该“为我服务”。

当他的价值感,从“你为他服务”这件事中获得时,将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

(2)关于收拾房间

当孩子把自己的房间弄的很乱,你唠叨了无数次,孩子依然没有收拾。

于是,你一边满腹牢骚一边给孩子收拾房间。

这种做法,你依然没有做到“尊重自己”。

你把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背到了自己身上,让孩子知道:无论你唠叨多少次,最终都会帮他收尾。

这样做的结果可能有三个:

你的唠叨毫无效力;孩子永远学不会收拾房间;看着你委屈自己做不属于自己的事情,孩子会学到什么?他将来也会别人面前委屈自己做他不想做的事情吗?上面这两件事,只有在一种情况下,结果或有不同。

那就是:

你没有一句唠叨,没有任何委屈或不满,做这些事情都是你发自内心甘心情愿去做的,做的时候传递出来的都是对孩子满满的爱。

这种情况下,你尊重了自己的感受,因为这是你自愿的选择。

如果孩子看得到你的爱,孩子会感恩,会主动和你起做,将来他也会懂得给别人爱;可是,如果孩子看不到你的爱,那么有可能就会被你宠成“巨婴”。

(二)很多父母以为的“尊重”,恰恰是“不尊重”!

一个1岁内的孩子,一开始哭,妈妈就给他喂奶,即使半个小时前才刚刚喂过。这种做法,便是“不尊重”孩子的饮食规律,更忽略了孩子其他的需求,比如妈妈的陪伴、互动等。

一个3岁的孩子要尝试着自己吃饭,可是妈妈非要喂他吃。孩子想学习用筷子吃饭,可是妈妈只允许让他拿勺子。这些都是对孩子的“不尊重”。不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和尝试精神。

一个7岁的孩子因为这段时间学的钢琴曲目太难,不想继续学,妈妈都没仔细分析,就同意了。其实,这也是某种程度的“不尊重”。孩子只是有些畏难情绪,妈妈应该看到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现有水平,引导孩子面对困难,提高他的抗挫折能力。

但是同时,如果孩子学琴已经非常痛苦,他现有能力和感受已经不足以让他从这件事中得到正向感受与收获,这种情况下,依然逼迫孩子继续学,也是对孩子的“不尊重”。

一个19岁的孩子想考哪个大学、报哪个专业、毕业以后想从事什么工作、进哪个集团……这些,父母都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如果强迫孩子按照你的意愿做决定,无论你打着多么大的一面“我为你好”的大旗,都是一种对孩子的“不尊重”。

朋友们,以上这些情况,你有吗?

(三)父母要学会用“辅助轮”,不要一直保护或猛然放手,更不要人为制造障碍

我小的时候,家里只有一个二八自行车。看到别的孩子都会骑了,我就推着那辆比自己还高的自行车,不厌其烦地在街上练习,也不知道摔了多少次,终于自己学会了“掏腿儿”骑法(就是不坐在车座上,而是从下面三脚架中伸过去一只脚那种)。

现在的孩子学习骑自行车,家长都会买带辅助轮的。让孩子适应有辅助轮的骑行之后,再把辅助轮去掉,稍微给孩子扶几趟,孩子就学会了。整个过程非常轻松和谐,更没有受伤的危险,只需要孩子掌握平衡、克服恐惧就好。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发挥“辅助轮”的作用。帮助孩子面对和适应当前这个问题,然后在孩子差不多准备好的时候,我们再放手。孩子经过适当的努力,就能翻过这座山,实现某个目标或者完成某个阶段的成长。

若是没有辅助轮,有的孩子也能学会骑自行车,只是可能会受伤甚至流血;还有的孩子因为太害怕,干脆放弃学习。——这就是所谓的“放养”。有的孩子自己成才了,有的孩子自己长废了。

如果我们在孩子做事情的时候,不但不去鼓励和引导孩子,还对孩子各种批评、指责、打骂,那就意味着我们不但没有去当“辅助轮”,而且我们还人为在孩子练习骑车的路上扔了很多石头、挖了很多坑。这种情况下,孩子想要做成这件事,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和自学能力。

我们可以反思一下,平时面对孩子的时候,有没有给他扔过石头、挖过坑?

(四)要学会在“期望太高”与“期望太低”之间寻找平衡,才能距离“尊重”更近

希望三岁的孩子能背诵500首古诗,这个期望对很多孩子来说,太高了。如果你非要设置这么高的要求,不是累垮了孩子,就是焦虑了自己。

同时,你若希望七岁的孩子能独立穿衣吃饭,这个期望对很多孩子来说,太低了。这样低期望之下,很容易因为你包办太多,养出一个“巨婴”。

所以,父母要懂得看到孩子的能力,顺应孩子的发展过程,调整自己的期望值,科学引导孩子不断走向独立和自信。

我在开办“同理心学习小组”的时候,有个学员给她一年级的孩子报了七门课,她说:“老师,你能不能帮我筛选一下,我觉得七门课有点多了。”

我问:“孩子喜欢哪个?你觉得孩子适合哪个?哪个对她成长有帮助?”

她想了想说:“这七个,我都觉得很有必要。哪个都不想放下。再说,孩子那么小,知道什么是喜欢。还是你帮我看看吧。”

我听了以后哭笑不得。

书法、钢琴、英语、舞蹈、奥数……一共七种,孩子每天十点之前没有睡过觉,连周末都排得满满当当。

一个特长课之所以存在,当然都有它的用处,孩子只要认真学,对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帮助。大学那么多专业,也都能行行出状元。可是,总不能因为这样,就让孩子学一遍吧?

所以,父母需要平衡取舍,更需要学会给自己减轻焦虑。

昨天,我接女儿放学,经过小区广场的时候,我问她:“要不要在广场玩一会儿再回家?天气这么好。”

玥玥说:“不了。今天作业多,早点回去写作业。”

在我们身后,另一个邻居女孩说:“爸爸,我要在这里玩一会儿。”结果,邻居一声吼:“玩什么玩!你看人家玥玥,放学就回家写作业!”女孩听了,怏怏不乐地跟着爸爸身后回家了。

这是件小事,可是一直绕在我心里。

父母们总是看到自己孩子不足的地方,去指责,想通过指责去让孩子改善。可是,殊不知,越是如此,越难改善。

我们要懂得,只有看到孩子“好”的地方,让好的地方越来越亮眼,才能把不足的地方也照亮,让不足的面积越来越小。

比如:

孩子运动特别好,那么我们可以认可孩子的运动能力,在运动上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这个自信心,就可以逐渐蔓延到学习上。

前提是,我们不要整天在孩子耳边念:

“就知道踢足球,学习要是有足球的一半好就行了。”“这孩子就是大脑简单、四肢发达。说到玩可有劲儿呢,一学习就歇菜了。”这些都是负面暗示,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只适合运动,学不好知识。

我们可以这样说:

“时间花在哪儿,哪儿就有成绩。妈妈相信,你在学习上如果也这么用心,一定也会有进步的。”“运动改造大脑,你运动能力越强,学习能力也会随之变强的。”给孩子正向激励,孩子才会心中有希望,手上有动力。

以上,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和启发。

——END——

作者:皓月长歌正面管教,家庭教育讲师。家有两只神兽,挑战不断,成长不息。所写文字皆出自个人学习与实践,或有局限性,请大家建设性参考。如果你喜欢,欢迎关注我,让我们一起拥有更好的亲子关系,成为更好的自己。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不妥,请及时联系,侵立删,感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