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苏轼晚年写下的一首诗 旷达潇洒 值得一读再读

苏轼晚年写下的一首诗 旷达潇洒 值得一读再读

时间:2019-09-08 03:12:12

相关推荐

苏轼晚年写下的一首诗 旷达潇洒 值得一读再读

有的人渴望流浪,有的人渴望安定。苏轼一生都漂泊不定,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被命运推着不断改换歇脚的地方,真正演绎了什么叫人生如“寄”,既短暂地寄存在人世间,如浮萍般随风流转。但他内心,其实也有一些时刻是渴望安定下来的。

苏轼曾说,人生一场,就如飞鸿踏雪泥一般,偶然留下一点浅浅的爪印,转眼又飞走。黄州之后,皇帝又把他安排去另一个地方,他心中以为日后皇帝或许也会听从劝说准许他在别处安居。所以,他也想着为自己找个晚年退隐之地。他甚至为自己看好了地,想好了要栽种多少棵橘子树,可一忽儿,又被调离。

离开黄州的时候,苏轼写“人生底事,来往如梭”。他说,人生到底是为什么,要如此辗转奔波呢?他满蘸着柔情着墨,继续写下:“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他跟亲手种下的堂前细柳告别,嘱咐父老们莫剪它柔软的枝条,也请记得天晴的时候替他晾晒渔蓑。当时写这些词句,他是否也流过泪呢?

每到一个地方,以为可以停留,却又不得不离开。好在,每到一个地方,他却也可以随遇而安,将此当作生命的终程来对待。

晚年,苏轼来到了海南,这基本已是当时被贬得最远的地方了。在惠州时,他还笑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到了海南,这个在当时鸟不拉屎的地方,又当如何呢?当时的海南,“非人所居,食饮不具,药食无有”,简直可以说是要啥啥没有,但他“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从其父老游,亦无间也”。还是能找到趣味,苦中作乐。

他也可以安慰自己,安定下来,并将当时如此偏僻荒凉的一个地方,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命运加之在他身上的苦难,都被折射成了更璀璨耀眼的光芒,光耀千年。从他的身上,从他的诗词中,我们是真的可以学到很多,对命运的达观,对人生不定的领悟与看破……

读一读他在海南写下的这首诗,体会东坡远谪千里,依然适意,旷达的胸怀。海南没有荔枝,却也有淳朴的百姓,有温暖的春风。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这首诗作于1099年,此时已是苏轼人生的最后两三年里,当时他64岁时,被贬到海南岛儋州已两年。苏轼在海南先住在官舍中,后来被逐出。于是在槟榔林旁盖了三间简陋的泥房子,当地的居民尤其是读书人都来帮他盖房子。诗题中的子云、威、徽、先觉,四人皆姓黎,就是苏轼在儋耳的好友。

诗开篇两句写小小童子活泼可爱,吹着葱叶迎送老翁。入诗,依然是最寻常浅俗的东西:天真烂漫的总角儿童,口衔葱叶的游戏,当地的风俗民情。似乎随手写来。

诗的后二句,境界阔大,行云流水。他说,不必对万里流放生涯过于在意啊,不必将之放在心上,你看这山间溪边也有舞上那样的和畅春风。这里用的是《论语》中沂水的典故,意为知时处世,逍遥游乐。

《论语》里曾点的这段话流过漫长的岁月,是一种对理想境界的美好向往:“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晚年被迫漂流天涯,哪怕被海风吹得满脸,东坡的精神依然高洁出尘,逍遥自若,风神潇洒。

人生如果是一条长河,它有时经过高山,有时流过平原,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暗流涌动,行经不同的地段,总有不同的风景。我们记取一些好的,或许心胸也会为之开阔一些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