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杜甫在离乱中写下一首诗 心怀家国苍生 成为千古名作!

杜甫在离乱中写下一首诗 心怀家国苍生 成为千古名作!

时间:2018-07-03 03:46:25

相关推荐

杜甫在离乱中写下一首诗 心怀家国苍生 成为千古名作!

唐朝诗歌界,一直有“杜甫一生愁”的说法,究其原因是杜甫的诗作中总是充斥着令人同情的愁思,用一句俏皮话形容那可是一份“高浓度”的愁,就像一杯没经过稀释的酒精,只要用鼻子嗅一嗅,立马能让你心跳加速、愁绪上涌。那么,杜甫的愁又源于何处呢?翻来他的一生履历,大概可以总结成两方面:一是仕途坎坷,愁;二是国家破碎,人民涂炭,愁。

杜甫出身名门望族,幼时家境富裕、生活上无忧,再加上他聪明好学,7岁便能写诗,本来打算“学而优则仕”,没成想却屡试不第,一直到后来向皇帝献诗,向贵妃投赠,才得到一个小官职,然而生性耿直的他却怎么也看不惯官场上的奢靡腐败,因此一直郁郁不得志,但他一颗心却始终牵挂着家国苍生。

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大唐国上下一片混乱,唐玄宗也被迫逃亡蜀地。次年皇太子李亨(也就是唐肃宗),在今天的宁夏灵武即位。身处长安的杜甫得知这一消息,仿佛看到一线生机,欣然决定去投奔肃宗,却在半途中被叛军俘获,押送回长安城,此时破败不堪的国都长安已经是满目疮痍,这不禁又触动了杜甫的心,写下了一首千古名作《春望》。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是一首五言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开头诗人便点出了战乱中长安城的春天景象:国都破碎,但山河依旧存在;虽是明媚多姿的春天,但城中处处一片萧条,杂草丛生。诗句中的“国”,不是指国家,而是指国都长安。这两句写出昔日繁华的长安城已经不复存在,而是如今的一片荒芜破败,杂草丛生的场面。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乍一看很容易理解成,花儿在流泪,鸟儿在惊心。实则不然,它的意思是作者杜甫因为感伤时局变化,看到路边花儿开放而潸然落泪;听到鸟儿的啼鸣而悚然惊心。这就是通常说的“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越是美好的景象越能够衬托出作者的悲哀。这两句杜甫用“花”、“鸟”两个意象,来抒发悲情,感伤时局,使人不禁落泪。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是名句:无休止的战争持续不断,一封家里的书信简直比万两黄金还要珍贵。试想一下,安史之乱持续了几个月,家里妻小四处流散,也不知道他们现在身在何处,是否安好,这种魂牵梦绕的牵挂与期盼,怎么能停止?此时此刻假如有一封家书捎来,报一个平安该有多好啊!这也是一封家书能够“抵万金”的真正意义。

最后两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大意是:我的白发越来越多,越来越稀疏;感觉都不能够插住一只头簪了。头上白发增多是因为愁绪太多,而排解愁绪不免让人更去抓搔,以至于越搔越稀疏,甚至都“不胜簪”。杜甫在末尾两句写到自己的憔悴,让人感觉到他内心的巨大痛苦和无尽愁思,使杜甫忧国忧民的形象更加生动逼真。

诗至此处戛然而止,但已经让无数读者潸然泪下,这其中不仅有对苍生涂炭的感叹,也有对诗人杜甫悲惨身世的同情,或许正是因为遭遇种种磨难,才成就了杜甫这位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的不朽人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