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世界富豪简史之中国篇 千古商祖范蠡(二)

世界富豪简史之中国篇 千古商祖范蠡(二)

时间:2024-04-10 21:04:37

相关推荐

世界富豪简史之中国篇 千古商祖范蠡(二)

范蠡(影视剧照)

第三节 独具慧眼 当机会来临时要敢于全力搏击

君子之交淡如水,范蠡与文种的交情,并不是每天同宿一席,同饮同食累积起来的。他们之间的友情来自于对彼此的了解和信任,真正的朋友不是现实生活中的距离所能疏远的。范蠡并不是每天待在家里死读书,他喜欢往山林里跑,曾经一年几个月待在山中协助村民开发山坡农地和水利工程。长江流域一带,自然条件甚佳,土地肥沃,当地居民却以狩猎及采摘野果为生,虽然仍有不少人务农。但对于有计划的土地开发总是不擅长也并不感兴趣,因此,这一地区的自然资源一直没有被很好地利用,对于山地居民而言,狩猎总是比耕种有趣的多,范蠡反对随意杀生,对人类残暴又缺乏主动开发自然的能力,他常常予以尖锐的讥讽。

他说过:“平时过于暴殄天物倒还没有太多的不方便,一旦碰到战争,农时荒废,大家更没有时间狩猎,土地生产力再好,缺乏有计划的开发,也一定不够用。”

这一论调被贵族们相当地瞧不起,因为他们一向看不起农业这种低贱的杂务,对热衷此事的范蠡更是不屑一顾。范蠡“狂夫”的名号更加响亮了。

但颇富远见的文种知道范蠡的看法是绝对有道理的。“战争形态日益激烈,战争持续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在未来的时日里,粮食问题将是重中之重。”

范蠡开发农地和水利工程的技术,也是文种最为佩服的,文种好几次都想跟他学习,但苦于公务繁忙。有时他也觉得官场生活琐事太多,实在没什么意思,要是能跟范蠡一起在异国的荒山野林中重逢,必然会在彼此内心都燃起一把兴奋之火。

数年之后,文种接受了楚王的任命,以前往越国援助为手段,达到牵制吴国的目的。当时吴国在晋国的帮助下,已经日益成为楚国的威胁,为了牵制吴国,楚国决意增强越国对抗吴国的力量,楚昭王想到了宛城邑文种,此人以胆识和谋略见长,于是特别派遣文种负起军援越国的规划及行动。

文种是楚国邹部落的贵族,邹国本属中原南方的国家。春秋末年时成为楚国的附庸国。在强敌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国,一向比较注重谋略,文种虽不是强悍善战的武将,但在以少击众,以弱抑强的策略上颇为突出。这项长处使文种有机会担负艰辛的任务,不但在群雄并起的时代得以崭露头角,更在青史上留下了大名。

伍子胥得知文种即将出任越国军事顾问的消息后,立即提醒吴王阖闾:“文种富谋略,勇敢而大胆,善于执行困难的任务,对于这样的敌将要格外地加以注意。”

阖闾却根本不把毫无名气的文种放在眼里,认为以吴国的实力及士气,要击垮越国根本不难,区区一个文种又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文种评估吴越两国实力后,认为他个人不善于实际作战的缺点,可能会成为越国对吴国作战时不可避免的短板,因此他向楚昭王请求,希望派遣一位精通战术的人才和他共同完成任务,这位关键性人物,不但要智勇双全,更要有力挽狂澜的高度智慧和超强的应变能力,楚昭王让文种从朝廷内的文武大将中去挑选,而文种挑剔的说,没有一个是符合标准的。

因为文种心中只有一个理想人选,就是范蠡,除他之外别无其二。

范蠡的独立特行,此时在楚国已颇具知名度,楚昭王对于范蠡能否胜任这项任务,深深地不以为然,全天下的人都可能不相信范蠡,但文种不会,文种一再坚持,楚昭王只好奉上千金为礼,让文种去邀请他心目中的奇才。而文种表示范蠡不是用金钱就请得动的。

在得到楚昭王的允许后,文种立即返回宛城寻找范蠡,没想到范蠡的家人说,他大约在半年前就只身前往东南山区修炼,不知所踪。

当文种寻找到楚国东方边境时,才知道范蠡已经跨越边境进入吴越边境的山中了。

古代的边境关卡虽然不像现在这么森严,但也不是随便就可以出入的,更何况吴、楚、越三国经过数十年的征战,重要的边界通道都设有重兵防御,像文种这样有点身份的楚国官员,当然不能随意进入他国领域,万一被发现,不但性命难保,而且还有可能上升到国家和政治的高度,引发两国纠纷。

但为了尽快找到范蠡,文种别无他法,只能冒险一试,幸好他出生邹国,地缘接近吴国,熟悉吴国方言。于是文种乔装成一名猎户,穿越边境线,经过一个月的寻访,终于找到了范蠡。

这次见面不仅改变了他们后半生的命运,也改变了春秋历史的走向,两人后来一起奔越,开始走上灭吴霸越的人生辉煌之路。

众所周知,范蠡和文种一起投奔越国,然后投身于数十年的吴越争霸当中。

这里不得不叙述一下,吴越争霸原本是一场代理人的战争,最初吴国和越国只是晋国和楚国两个超级大国相互制衡的棋子,却因缘际会,各自成就了一方霸业,在此过程中,吴国的吴子胥、越国的范蠡成为照亮春秋末代的两颗闪耀的明星,他们各自改变了两个国家的命运,也完成了自己的人生抱负。

沿着历史的长河回顾到齐桓公时代,那正是春秋争霸的起点。齐桓公在宰相管仲的协助下,以财富和谋略共同确立了当时首席霸主的地位。然因国家实力不足,齐国的霸权只维持了一代。齐桓公的国际盟友宋襄公有意承袭齐国的地位,争霸中原,却因愚蠢的“君子战法”,最终败于南方霸主楚成王。晋文公在城濮一役中击败楚国北伐军团后,跃升为中原长期霸主。

接下来有将近100年的时间,是中原霸主晋国和南方霸主楚国长期对抗的局面,西方的秦穆公在历史上虽也跻身春秋五霸之列,但以秦国当时的实力,仍然无法与晋楚对抗,充其量只是称霸西戎而已。

到了楚庄王时,终于击败晋国,称霸中原。不过楚庄王去世后,晋楚之间战事不绝。晋国长期对外用兵使得掌有军权的晋国六卿——智氏、范氏、中行氏、韩氏、赵氏的力量均凌驾于晋王室之上,晋国的作战力受到不少牵制。导致与楚之间的对抗也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了。这时候,楚国的权臣,申公巫臣为了争夺美女夏姬,和楚国大夫公子反闹翻了脸。不得已逃奔晋国,他鼓动晋王室开辟第二战场,联合其他国家从背侧牵制楚国,地处东南地区尚属部落小国的吴国就这样渐成主角。在春秋乱世的争霸中,最终成为一个迟到的大国。

周敬王元年发生了吴楚鸡父之战,此役使楚国霸权遭受到致命打击,吴王僚和吴公子光(日后的吴王阖闾)联合击溃了楚平王组织的七国联军,占领多处战略要地,使楚国的国防实力大为削弱。

吴王阖闾夺权成功后,积极向楚国展开军事攻击,在逃难吴国的楚国大将伍子胥的策划下,由一代兵圣孙武出任大将,兵分三路远征楚国,攻陷楚国郢城,楚昭王逃亡随国,楚几乎亡国。

楚大臣申包胥向楚哀王求援,孙武鉴于楚国中西部联合阵营军队庞大,又有秦国的援军,于是下令撤军。吴王阖闾和伍子胥虽极不同意。但在主将孙武的极力反对声中,也不得不放弃强占楚国郢城的念头,楚国总算得以苟延残喘。此后虽多次联合属从国派兵攻打吴国,企图报复,却一再为吴军所破。到了春秋末年,楚国在南方霸主地位的争夺战中,基本被淘汰出局了。

早在吴王阖闾夺得王位之时,楚国就意识到吴国已经成为不可小觑的敌人,于是楚国采取了晋国当年对付他们的做法,扶持敌国的附属国,敌人的敌人就算不是朋友,也算得上是一枚有用的棋子,楚国选中的是越国。

越国的兴起同吴国一样,都是当时大国政治战略的产物,如果说吴国的兴起是中原老霸主晋国为了有计划地牵制楚国,特别选择援助吴国,在楚国的后院豢养一条会噬人的野狼。那么同样越国的崛起,则是楚国想要在吴国背后安排另一枚牵制的棋子。

这从越国几位著名的大臣身上就可以看出来,帮助越国兴起的几位名臣,范蠡、文种都是楚国人,也是楚国著名的才士。他们到越国的目的就是帮助越国攻打吴国,只不过越国力量的壮大,不像吴国那样幸运,而是充满坎坷与痛苦。

越国的活动最早出现在春秋历史上,是公元前601年,楚国灭群舒,越国和吴国一道同楚国会盟了一次,之后,越国又销声匿迹了几十年,就是在这个时候越国和吴国结成了世仇,交战不断,吴王余祭就是被一名越国的战俘刺死的。

在楚吴对抗的早期,楚国支持下的越国曾多次与楚国联手威胁吴国后院。虽然大多没有成功,但也的确让吴国执政当局深感头痛,孙武在指挥远征楚都郢城以前,曾经在吴国京城的南边建筑坚固的防卫城墙,并发动了一场不小的恐吓性军事行动,缓解了越国带来的军事压力。当时的越国君主是勾践的父亲允常。越国以前是吴国的附属国,但自从越王允常得到楚国的帮助后,便开始称王,并且逐渐脱离吴国的统治。

后来趁吴国大举进攻楚国之境,允常又几次攻打吴国,但是由于越国刚刚崛起,力量有限,都没有对吴国造成致命的危害。

但这却点燃了吴越两国之争的导火索,吴国的远征军退回郢都后,楚国为了报仇,派出大批杰出的军事将领来到越国,协助越国训练武装部队。并提供物资支援,以提高越国的作战能力,从此吴越的关系更陷于空前紧张的状态。从而引发了文种寻访范蠡共同赴越的历史序幕。

范蠡比文种年轻将近10岁,但其衣冠不整,满脸胡须,看起来反而老了许多,准备前往越国的这一年,文种刚到而立之年,范蠡则未满20岁还是个青年。

替楚王室复仇,对范蠡来说并没有什么吸引力,唯一能吸引范蠡的,就是找一个能够施展才华的舞台,他已经等待许多年了,希望等到一个值得辅佐的君主,希望自己的才学能有所用,从而实现人生的价值,成就人生的辉煌。

范蠡一开始没有想过要去越国,他最初的目标是吴国。在作出最终改变自己命运,也将改变天下大局的决定之前,范蠡与文种有过一番著名的对话,被人记录下来得以流传后世。有人称之为《宛邑对》,以此来比附诸葛亮的《隆中对》。

范蠡与文种(影视剧照)

范蠡很早就预见到地处东南的吴、越两国将有强盛崛起之势,正是男儿建功立业之所,他对文种说:“三王是三皇的后代,五伯是五帝的末世霸主,天机命运每轮回一次,就是上千年的时间。皇帝的起始,依赖于土地,霸王的气数,显现于地门。如今我观天象,霸王之气,已见于东南方。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地户就在东南,东南恰恰是吴越两国分野。楚国良将伍子胥已挟长弓持锐剑投奔了吴王,咱们去那里,楚国这形势你也清楚,继续为楚国效力,不会有好结果的。”

文种劝说道:现在伍子胥、孙武,两个人都在吴国朝中,而且深受君王宠信,声名显赫,现在去吴国哪有立足之地,又怎么能有所作为呢?〞 范蠡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于是跟随文种跋山涉水去了越国。

与其说范蠡听从了文种的建议,不如说范蠡是更喜欢挑战,协助弱小的越国,对抗强大的吴国,不失为一件有趣而充满挑战的事情。当时吴国已经是东南一隅具有国际声望的巨人,越国不过是一个半开发的国家,总兵力不到吴国的十分之一,而民间的总生产力更是悬殊巨大,虽然吴王阖闾此时已失去了孙武,但他所训练的军队仍然很强大。此外,楚国优秀大将伍子胥和伯嚭都投效了吴王,特别是伯嚭有相当强的行政和组织能力,在他的协调下吴国的凝聚力处于最佳状态,这种对手根本就是惹不起的,越国虽有楚国的支持,但一切都刚刚起步,真正面对面会战。越军绝对不是吴军的对手。

这基本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搞不好还会身败名裂,甚至搭上性命。可是范蠡不是常人,而是独一无二,喜欢用智慧迎接挑战的范蠡,在别人看来没有意义的事,范蠡做了许多,在别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范蠡偏偏喜欢去挑战。吴国已经太强大、太饱满,让范蠡没有发挥的余地,而越国却是一切还是未知数的国家,一个终将属于范蠡自己的蓝图,正在前面等待着他去开发。

范蠡在越国前后大约二十年,第一站先到了越国的旧都诸暨,并在这里生活了十二年,范蠡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诸暨,诸暨也成就了英姿勃发的范蠡,公元前502年左右,范蠡跟随文种经过长途奔波到达诸暨,文种毕竟以前在楚国当过官,范蠡因为没有名气,越王就不太想重用他,因此范蠡只好在楚、越一带闲游。

别看越国是个小国,范蠡初来乍到也不被待见,初到诸暨的时候,范蠡不修边幅,文种给他送来了新衣服,让他沐浴更衣去见越王。范蠡不肯,说:”越王如果只是看中我范蠡的外表,而不是赏识我的才干,那我也没有必要留在越国。“

很快,越王允常召见了范蠡和文种。文种因为是楚国的大夫,在越国人眼中是先进发展社会的代表,立即就得到了一个差事,但范蠡没有什么名气,允常见他身材魁梧却外表邋遢,心里当时就有些不悦,简单地问了几句就不理睬范蠡了,只是碍于文种的面子,他对文种说:“子禽,你让范蠡先生住下,等待寡人召见。”

范蠡并没有马上被重用,当时越国有个大臣名叫石买,居国有功。此人心胸狭隘,一向忌恨才能比他高的人,此人能言善辩,常常能说服越王采纳他的主意,文种和范蠡初到越国时,石买曾对允常说:“非我越人,其心必异。” 后来他见允常没有立即任用范蠡,又进言道:“卖弄风姿的女子不讲贞节,自我夸耀的士人不守信用,这种周游列国的宾客自己找上门来,大概都不是什么贤能之人,如果他真是人才,怕是谁都会抢着要,可范蠡一路走来,并没有哪个诸侯看重他,很明显范蠡不是什么贤能之人,希望君王明察。〞 允常觉得石买说得很有道理,就把范蠡抛在脑后了。

范蠡在馆驿住了一个多月,始终不见越王召见,不免心灰意冷,产生了离开越国的念头,文种于是去越王面前为范蠡说情,文种对允常说:“成大业者不拘于俗,论大道者不合于众,唯大王察也。〞

允常思索了后就取了个折中的法子,决定给范蠡一次机会。他命范蠡对越国各地进行考察,熟悉国情,了解民意。自负的范蠡,早已不能容忍石买的诋毁和越王的顾忌,便趁机离开诸暨,以此表明自己的坦荡襟怀。

见到这个局面,文种忧心忡忡地对范蠡说:“少伯,你不能就这么走了,待我找越王说个明白再行定夺。”

范蠡却笑道:“我也并非真的就此离开,在越国我还是一个异乡人,去越国各地熟悉国情,也是为了以后进入核心决策层打好基础,况且越王允常并非我心中的明君。我倒是看好嗣子勾践,嗣子勾践长得高高瘦瘦,脸面狭长、鼠目 、发疏须稀却眉广盈尺,又鸟嘴鹰鼻、唇尖上翘。我学过些许相面的知识,以我所见,勾践这种面相说明他虽胸狭阴鸷,却能干、进取心强、坚忍有毅力,假以时日,定能成就一番大业。所以我暂时先离开并非坏事。”

两年后允常病故勾践接位,在文种的努力下,范蠡重新回到了诸暨,范蠡当初的预言没错,勾践有雄心壮志,有识人用人的胆识,他看出来范蠡的才华横溢,便起用范蠡做大夫,后又擢升为上将军。而范蠡后来能够在勾践身边提出一系列正确决策,与他当初实地勘察,熟知越国的全面情况有直接关系。

结语:看准了目标就要坚定自己的信念,虽然成功路上会出现很多阻碍,但风雨过后牛刀初试的畅快会令人无比振奋。

待续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