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汪万英‖卖蜂种的人(建党100周年征文)

汪万英‖卖蜂种的人(建党100周年征文)

时间:2024-04-15 03:28:10

相关推荐

汪万英‖卖蜂种的人(建党100周年征文)

栏目:文棚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初心不改——记老党员谭道生

3月的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黄桷岩村斜石板组,阳光明媚,桃花灼灼,李花艳艳,油菜花烂漫金黄。一个精神矍铄、头戴防护帽、身穿防护服的老人正在卖蜂种,两个顾客分别买了2群和8群蜜蜂,付了4200元钱,幸福的笑容绽放在几个人的脸上。

这个卖蜂种的人,就是当地69岁的老党员谭道生。他是一个颇具传奇的人,有34年党龄,当过5年村主任、27年村支书。他曾5次被石柱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两次被评为“党员责任区先进责任人”,1次被评为“优秀村支部书记”,2次被评为“优秀村干部”;当过1届县党代表、2届县人大代表;任村支书时,他所在的村被石柱县委县政府命名为“示范村”,被评为“农建五个好达标村”、“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

谭道生1952年出生在石柱县中兴公社(西沱镇的前身)新生村斜石板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1978年,他回家边搞农业生产边跟缝纫师傅学手艺。

1982年,谭道生当选为新生村村主任。村里的新生小学是土墙房,由于年久失修,墙壁裂开了几十厘米宽的缝隙,冬天寒风吹进教室,冻得孩子们瑟瑟发抖。1984年,全国掀起集资办学高潮,谭道生提议村委会借这股东风,人均集资10元,每人背砖100块,将原旧教学楼的土墙改造为砖墙。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干部群众群策群力,当年寒假就整修好了校舍。

1986年6月,狂风肆虐,暴雨成灾,大量农田被淹没,路桥被冲毁,电线杆被吹断,变压器被烧毁,全村人的生活、照明无法正常进行。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和支持下,新生村支”两委“决定全村人均集资20元修复斜石板人行桥,将56根高压木电杆更换成高压水泥电杆,修复容量为50千伏安的电力变压器。6-7月正是西沱镇最炎热的季节,炎炎烈日下,大家挥汗如雨,挖地坑的,抬电杆的,立电杆的,推的推、拉的拉,七手八脚、风风火火。毒辣的太阳晒着头顶,晒得人眼花缭乱、头晕目眩。村支书谭凤仙、村文书谭和安、社员任全珍等先后中暑昏倒,被送进医院抢救。但高温并没有让谭道生退缩,他想,如果自己也倒下了,就没人带着大家干活了。他用手揩了两把汗,带领群众继续干。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汗水湿透了衣襟,他没有叫苦,没有喊热,努力坚持着,直到让全村恢复了照明和正常生活。谭道生在工作中的担当和表现,得到上级党组织和群众的认可和信任,他也在工作中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决心,1987年7月1日,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7年冬,谭道生在特殊情况下被推选为新生村党支部书记。新生村多年来洪水泛滥成灾,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经石柱县委批准,决定在全村修建3.5公里的排洪管。全村有上进、庙坝、柏树、关林、石坝、新塘6个组,人多嘴杂,修排洪管要占田占地,还要群众出工出力,既要挖沟,又要组织上百人的石匠队伍开山取石,工作极为艰难。为了顺利开展工作,谭道生一个组一个组的召开群众大会,给群众摆事实讲道理解思想疙瘩。1988年,排洪管工程顺利竣工,新生村被石柱县委、县政府命名为“示范村”,他被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1989年,全县大搞蚕桑生产,谭道生带领群众育桑苗、栽桑树、养桑蚕,共育桑苗50亩,栽桑10万株,养蚕300张。看着新绿的桑苗,脆嫩的桑叶,听着蚕儿沙沙吃桑叶的声音,谭道生心里乐开了花。

1989年10月14日,谭道生的爱人在他生日那天不幸去世。悲痛欲绝的他安葬完家属后,带着一双年仅几岁的儿女,立即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每天起早贪黑,忘我工作。当年,新生村上交公粮21万斤、负担款18余万元,圆满完成任务。1990年,新生村被石柱县委、县政府评为农建五个好“达标村”,谭道生被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爱人去世后,谭道生艰难地带着两个孩子努力工作。他把时间和精力全部花在支部工作上,没时间去做手艺挣钱。村支书每年的补贴只有250元,家里生活十分拮据,无力供养一双儿女继续上学,他儿子初中未毕业、女儿小学未毕业都辍了学。

由于新生村不通公路,交通不便,1997年,村上唯一的新生小学被迫搬迁到交通相对方便的公路边——梯子岩(现在的牡丹园)。学校搬走了,孩子们上学要到很远的地方,早出晚归不说,下雨天道路泥泞,时常摔得鼻青脸肿、浑身是泥,这深深刺痛了谭道生,他决心改变村里的交通现状。

经村支”两委“讨论决定,由斜石板组群众投工投劳,集资修建1485米的村组公路,于2001年冬开始修建。所修公路涉及斜斜石板、金华和新塘三个组,情况十分复杂。修路过程中,有的村民不理解,不支持,躺在路上抗议,或抱着自家的树木不准施工等,状况百出。谭道生就挨个耐心细致地讲道理、做工作。他组织村民起早摸黑,靠锄头挖、背篼背、扁担挑、杠子抬,终于在2002年春使公路胜利竣工通车。

新生村祖祖辈辈喝水都要到很远的地方挑井水,天干的时候更麻烦,特别是那些老弱病残者。谭道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让全村人喝上自来水,,他组织全村群众投工投劳,挖水池,背砖、背沙、背水泥,修建了斜石板第一个人畜饮水工程,使关林、斜石板2个组137户村民全部

喝上了自来水。之后又进一步扩大人畜饮水工程,让全村人都喝上了自来水。

全县村组建制大调整,原新生村、金华村、独门嘴村三村合一,合并为现在的黄桷岩村,谭道生再次当选为黄桷岩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支”两委“重新扩建、整修渡槽——煤厂3.5公里长的公路。紧接着又修建了原金华村的二蹬岩公路和西沱镇的沙湾组公路。

,为了解决群众出行难,谭道生又着手修建1.5公里的示范塘黄桷岩公路和2.5公里长的双河口公路。修路过程中,偷工减料、投机取巧等各种不良行为不断,矛盾重重,为了保质保量修路,他使出浑身解数,见招拆招,化解了一个又一个棘手问题,建成了黄桷岩村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重庆出台政策,要求干部队伍年轻化,谭道生觉得自己年老体弱,主动申请辞去村支书工作。退出村委工作后,他决定自主创业,从事养蜂工作,边摸索边前行,虽失败多次,却屡败屡战,乐在其中。

春,谭道生花7000多元在万州走马乡买了12群中华蜜蜂,开始了养蜂生涯,因为不懂技术、不懂喂养方法,到年底,12群蜜蜂只剩4群。

春,他交3000元学费拜师学艺,学到一些养蜂知识,蜜蜂也由4群发展到13群。5月,他在沿溪镇火石岭养蜂,蜜蜂因乱群集体出逃,13群蜜蜂全部跑光。虽然几次失败,他并没有气馁,而是虚心向专业技术人员请教,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又花38000元买了62群蜜蜂,重新开启养蜂事业,从此慢慢走向成功。,谭道生养蜂达到了138群,取蜜1300斤,卖了10多万元。他养蜂致富后,鼓励和支持其他人发展养蜂事业。

湖北利川的秦顺福在浙江义乌办厂富裕后,回家乡被选为村主任,为了让村民早日脱贫致富,秦顺福从湖北慕名来找谭道生请教。谭道生深受感动,忍痛割爱把自己发展起来的68桶蜜蜂卖给秦顺福,以支持秦顺福所在村的村民。他多次亲自上门指导养蜂技术,使该村村民当年全部顺利脱贫。

忠县石宝镇人谭祥安,爱好养蜂但不懂技术,就跑到谭道生这里请教,谭道生多次过江到石宝寨现场指导,使谭祥安的蜜蜂由2群发展到23群,也成了养蜂大户。取蜂蜜164斤,谭道生又被石柱县畜牧局评为养蜂大户、致富能手,被西沱镇党委政府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在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转型之机,谭道生响应党的号召,为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更多人养蜂致富,他打算今年继续扩大规模,带领村民夏天把蜜蜂搬到方斗山脉的冒火山放养,冬天又搬回平坝地带喂养,以期取得更好的养殖成效。

(文责自负。文章主要人物、事件真实,不得造假;严禁剽窃、抄袭、套改,否则将取消活动参与资格。征稿邮箱:970788892@。)

◆中山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图/作者提供◆编辑:徐向东◆二审:曾淑花◆三审:岳才瑛◆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本文来源:中山日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