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何香凝追悼会 朱德主持 宋庆龄致悼词 临终遗愿:不火化遗体

何香凝追悼会 朱德主持 宋庆龄致悼词 临终遗愿:不火化遗体

时间:2022-05-29 05:27:34

相关推荐

何香凝追悼会 朱德主持 宋庆龄致悼词 临终遗愿:不火化遗体

1972年9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何香凝,因为肺炎再加上年老,于当天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九十五岁

这大概是新中国建成以来最隆重的葬礼了。九月五日下午,何香凝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正式举行,同时,天安门广场、新华门前、下半旗致哀。

追悼大会由朱德委员长主持,宋庆龄副主席致悼词。董必武、周恩来、叶剑英等人也亲赴现场,毛主席也在当日送上了花圈。

在致悼词的时候,宋庆龄对何香凝的一生做出了这样的评价说:“何香凝女士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追悼会结束后,何香凝的灵柩由专车护送,运往了南京,与她的亡夫廖仲恺合墓,这位为革命事业奉献了一生的伟大女性永远都离开了我们。

【从大家闺秀到革命战士】

何香凝出生于香港,其父亲何炳桓从事茶叶生意,家境颇为富裕。然而何炳桓在教育后人方面却极其的保守,对于何香凝,他提出了两点要求,裹足和不许读书。

不过这两个要求,何香凝一个都没做到。每次白天被人逼迫着缠足,晚上便偷偷将其剪断,她还背着父亲买来了学校课本,每日向上学的哥哥请教。

何炳桓对此实在无可奈何,只好由着何香凝的性格来。后来,在何香凝与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廖仲凯结婚之后,两人更是相继前往日本进行了留学。

当时的廖仲恺由于家道中落,一度陷入穷困潦倒,为了帮助丈夫完成学业,何香凝卖掉自己陪嫁的所有首饰细软,资助丈夫赴日留学。

来到日本以后,何香凝曾经先后就读于女子师范学校、东京目白女子大学和东京本乡美术学校。

1903年9月,何香凝和丈夫廖仲恺参加了一次中国留学学生会馆的集会。出乎她们意料的是,在这次集会上,孙中山先生突然到场,并发表了关于革命救国的演说,号召在日青年树立志向,为国出力。

在听完孙中山的演讲以后,何香凝和廖仲恺大受震撼,当即就立下了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的目标。几天后夫妻两人专程前往孙中山先生的寓所进行了拜访,并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热情接见。

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友谊,此时正值国家危急存亡之秋,孙中山先生特意委托二人,在留日学生当中物色有志之士,壮大革命力量。

1905年8月7日,何香凝夫妻二人,在孙中山的引荐之下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成为中国同盟会首批会员。

之后,廖仲恺担任同盟会总部的副会计长和外务部干事、外务部副部长,而作为同盟会的首位女会员,何香凝担负了革命党人的联络和勤务工作。

夫妇二人在东京的家,也成为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的联络站和聚会场所。潜回国内到天津等地进行秘密活动,从事联络革命志士、宣传革命道理、筹设革命机关等工作。

他们开办报纸,发表文章,筹措军费,参加护法运动,是孙中山先生的左膀右臂。

194月,驱逐桂系军阀的战争结束后,孙中山组建广东革命政府,廖仲恺被任命为财政部次长,随后,又兼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他努力协助孙中山,力图在广东开创一个新的革命局面。

【多坎的命运】

19,由于陈炯明不满孙中山先生北伐方针,在广东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六一六事变,与此同时,为了防止孙中山做出反抗,在事发前两天他还紧急派了手下前往财政部,抓捕了何香凝的丈夫廖仲恺。

廖仲恺的两夜未归,加上当日凌晨的一阵震耳欲聋的炮响,何香凝很快便意识到了情况的紧急。

得知城市被戒严的消息后,何香凝明白这一定是陈炯明叛变了。为了了解孙中山和宋庆龄的情况,何香凝顾不得自己身患重病,四处奔走。

终于在事发的第二天以后,她得知了孙中山的去向,就在永丰舰上,之后她立马前往了永丰舰,与孙中山先生见面,向其提供了很多重要消息,然而面对孙中山邀请她前往上海暂避锋芒的提议,却遭到了何香凝的拒绝,她毅然返回了广东。

在此期间,陈炯明派人找到何香凝,对她说:只要何香凝肯带他们去找孙中山,我们就可以释放廖仲恺。

但是,香凝断然拒绝了陈炯明的要求,并且当着其面怒斥陈炯明背叛革命。

陈炯明知道何香凝的性格,又碍于其在党内的声望,因此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陈炯明都有意回避她。

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何香凝居然主动找了上来。198月18日,陈炯明与手下在白云山召开了一场军事会议,何香凝得到消息冒着倾盆大雨只身前往了白云山。

会议进行到一半,满身泥泞的何香凝突然闯门进来,直接当着所有人的面怒斥陈炯明。

陈炯明虽然心有不甘,但却无可奈何,因为自己有着很多把柄都在何香凝的手上,早在当年,粤军缺少军饷、在漳州闹饥荒、险些就要被强制解散时,要不是何香凝和廖仲恺及时筹款,挽救了粤军,此时的陈炯明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因此,当何香凝在白云山怒斥陈炯明时,陈炯明被何香凝说得一愣一愣,其他在场军官则羞愧地低下了头。陈炯明不想把事情闹大,以免粤军将士生二心,只得立刻下令释放廖仲恺。

次日凌晨3点,廖仲恺和何香凝悄悄出门了,乘坐小船秘密前往白鹅潭,随后又转乘大轮船前往了香港。

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北平病重,何香凝立即赶往北平前去探望。1925年3月份的一个下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孙中山先生紧紧握住了何香凝的手,希望何香凝日后能够保护好宋庆龄。

何香凝眼中充满泪水,向孙中山先生表示,要坚持孙中山生前未完成的党的初心和精神,遵守孙先生的一切主张,也一定会尽自己所能爱护、保护好宋庆龄。

孙中山先生死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翼极端分子陷入了一阵骚乱,对于他们而言,这绝对是一个夺取政权的好机会。

然而此时挡在他们之前的便只剩下了一个人,那就是集国民政府常务委员、财政部长、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黄埔军校党代表和广州市广东省财政厅长等要职于一身与共产党人积极友好合作的国民党左派核心人物廖仲恺。

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和何香凝,突然接到消息,让他们立即前往国民党中央党部,两人急忙出门。

然而就在廖仲恺刚刚走上台阶时,一枚子弹从何香凝的头顶呼啸而过,射中了廖仲恺,在几声枪响后,廖仲恺和身边的卫士都倒在了血泊之中。

丈夫廖仲恺惨遭毒手,悲愤至极的何香凝誓要与国民党右派斗争到底。廖仲恺死后,国民党右派人物顺理成章地将蒋介石成为国民党新一届领导人。

此时蒋介石已经牢牢掌握国民党内部党政军大权,其声名显赫不可一世。然而,何香凝却从未畏惧过他的权势,即使身在国民党内部,却依旧顽强地与其斗争。

两人爆发的第一次冲突是蒋介石在制造中山舰事件以后,以阴谋暴动的罪名大肆捕杀共产党人的时候。

在得知了蒋介石的所作所为,何香凝十分愤怒,当时为了防止意外,蒋介石已经下令全城戒严,但何香凝还是突破重重关卡,来到蒋介石面前,痛骂蒋介石:孙中山尸骨未寒、廖仲恺血迹未干,你居然想违反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堂堂国民党党魁,居然在被一个女子当众斥责,这使得蒋介石颜面尽失。

其实蒋介石不是没有想要拉拢过何香凝,在他和宋美龄结婚时,曾经特意邀请何香凝去证婚,但遭到了何香凝的拒绝。

后来,何香凝在广西桂林生活时,蒋介石为了拉拢她,特意派人向何香凝送去了100万元的路费,何香凝不仅拒绝了100万元的路费,还在回信上批了两句诗:“闲来写画营生活,不用人间造孽钱”。

在蒋介石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事件之后,又遭到何香凝的第二次痛骂,何香凝甚至在国民党召开的大会上,当众发表《蒋介石是反革命派》的演说。

尽管这样,蒋介石依然想要拉拢何香凝,曾和宋美龄先后去看望何香凝,但都挨了何香凝一顿臭骂,被训斥走了。

1928年,何香凝公开发表声明,与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决裂,辞去国民党内全部职务,远渡海外,侨居巴黎以画画谋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何香凝回到祖国共赴国难。

1933年3月,何香凝的爱子廖承志为共产党做事,由于叛徒王其良的告密,被国民党逮捕了,何香凝不顾病重,和柳亚子一起去国民党上海公安局要人。

何香凝怒斥国民党上海市公安局局长吴铁城,在公安局大骂蒋介石;吴铁城招架不住,急忙向宋子文报告情况,宋子文也不敢耽搁,直接向蒋介石请示,蒋介石思虑良久,在各方面的压力下,也不敢惹何香凝,只好释放了廖承志。

解放战争期间,何香凝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敌后支持解放战争。

共产党在内战中获胜并于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后,何香凝移居北京,在政府中先后担任全国妇联名誉主席、第二和第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二和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

何香凝直至80岁高龄仍在工作。

【烈士遗愿:与丈夫合葬】

晚年的何香凝身体急剧恶化,一方面此时的她已经九十多岁,身体机能严重老化,另一方面,由于多年的操劳,她还染上了肺炎,这让她呼吸困难,时常咳嗽,只能常住于医院之中。

1972年9月1日凌晨,何香凝在弥留之际,牢记自己早年与丈夫廖仲凯发过的“生则同衾,死则同穴”的誓言。

何香凝知道自己寿日无多,因此在一次周恩来前来探望自己的时候,她对这位多年挚友和革命战友提出了自己唯一的遗愿:请不要火化我的遗体。

这个要求提出,使得在场的人都吃了一惊,自从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节省土地和简化丧葬程序,一道重要的政策就是:死者只允许火化,不准像以前那样土葬了。

然而,何香凝却道出了自己的缘由,因此,她希望自己死后能和爱人廖仲恺葬在一起。

在听完这段往事以后,在场的所有人纷纷落泪,是啊,这对夫妻为革命事业已经付出了太多,他们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怎么能让革命志士的遗愿落空呢?

在听完何香凝的请求之后,周恩来没有一点犹豫,当场下定决心,答应了何香凝的要求,要求相关部门特事特办,务必做出妥善的安排,完成志士的遗愿。

1972年9月5日,在何香凝的追悼仪式结束以后,人们将她送往了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园墓地,与自己的丈夫廖仲恺先生合葬。

在分别了将近半个世纪以后,这对的革命夫妻再次迎来了重聚。他们相识于1897年,分别于1925年,重聚于1972年。

他们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沉沦,挣扎,与复兴,当他们再次相见的时候,也正代表何香凝走完了属于自己的这段征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