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常山县委县政府关于打造常山江“宋诗之河”的实施意见

常山县委县政府关于打造常山江“宋诗之河”的实施意见

时间:2019-09-07 08:21:13

相关推荐

常山县委县政府关于打造常山江“宋诗之河”的实施意见

-09-16 19:19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通讯员 陈蓉蓉

中共常山县委办公室文件

常委办〔〕71号

县委办公室 县政府办公室

关于打造常山江“宋诗之河”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街道,县级机关各单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文化浙江”的具体目标,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积极打造钱塘江唐诗之路和浙东唐诗之路”的战略举措。作为千里钱塘江源头重要河段,百里常山江在常山建县1800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中,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自身独特的文化魅力。尤其在宋代,常山县迎来历史上最辉煌的文化高峰期,常山江上闪耀着灿若星辰的名人足迹和动人诗篇,堪称是一条文化史上罕见的“宋诗之河”。将常山江“宋诗之河”作为钱塘江诗歌之路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出来,既是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更是常山建设“江南水乡风物清嘉的文化名县”的盛举。现就常山县打造常山江“宋诗之河”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1433”和县委“四四二”战略体系,坚持规划先行、总体布局、有机融合、深度推进,重点抓好规划、研究、保护、开发、宣传五大工程,全面打响常山江“宋诗之河”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目标任务

以打造“江南水乡风物清嘉的文化名县”和“特富美安”慢城大花园建设为目标,围绕常山江沿线重要节点,深入挖掘我县宋代人文历史和诗歌作品资料,打响常山江“宋诗之河”文化品牌,使常山江“宋诗之河”成为钱塘江诗歌之路文化带上的璀璨明珠、展示常山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常山具有一定对外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常山文旅融合的成功典范。

1. 近期目标(——):以建县1800年为契机,全方位搜集常山宋诗文化资源,择优编印出版《常山宋诗300首》一书。举办年度常山江“宋诗之河”研讨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参与研究,初步打响常山江“宋诗之河”文化品牌知名度。成立三衢诗社,传承文脉,推陈出新,打造浙西诗歌创作新高地。成立宋诗之河文化研究会,启动常山江“宋诗之河”沿线保护力度和研究开发工作,从历史、地理、宗教、文艺、民俗多角度开展常山江“宋诗之河”文化遗产家底排查,建立常山江“宋诗之河”研究资料库。启动常山江“宋诗之河”申遗和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重点做好常山江紫港段、何家乡长风段、招贤镇招贤古渡段3个节点的宋诗文化植入,打造宋诗文化长廊。

2. 中远期目标(——2035年):完善明确相关奖励政策,激励做好宋诗文化品牌物化和文创产品开发积极性。完成集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旅游发展、城市建设等于一体的常山江“宋诗之河”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常山江“宋诗之河”总体规划,实现宋诗文化品牌打造与乡村振兴战略、全域旅游发展、城市建设、现代田园综合体等同步发展。开发“宋诗之河”旅游专线,设立宋诗文化历史文化街区,招贤镇成为“宋诗小镇”,加快“招贤酒”等旅游产品开发,实现以文化发展推动老百姓增收致富。常山江“宋诗之河”成为省级文化遗产,知名度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成为“常山江”最具文化和观赏性的景点,成为浙江省内比肩“唐诗之路”的文化品牌,成为钱塘江诗歌之路文化带的重要组团,成为中国宋代古典文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三、主要措施

实施规划、研究、保护、开发、宣传五大工程,全面打响常山江“宋诗之河”文化品牌。

(一)实施常山江“宋诗之河”规划编制工程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衢常一体化同城化”发展、大湾区战略节点两江通道、大通道浙西门户的通衢首站、大花园核心景区的慢城风光、大都市绿色卫城的康养福地、“一江、两城、三园、四镇、五通道”、“特富美安”慢城大花园城市发展、产业发展等规划内容,明确功能定位,突出重要节点,加强研究论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做好常山江“宋诗之河”总体规划编制和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做到保护与研究、开发与利用同步推进。

牵头单位:县发改局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住建局、县规划中心、县农办、县水利局、县文广新局、县旅委

(二)实施常山江“宋诗之河”文化学术研究工程

1. 成立研究机构。推进研究机构建设,借助县文联及诗词协会、三衢诗社等,吸纳县内外古典文学爱好者、历史文化研究专家及热心人士成立常山江“宋诗之河”文化研究会。

2. 明确研究任务。以“常山宋诗”挖掘、研究为主,加强宋诗作品、诗人行迹、宗教哲学、民间信仰、文学艺术、风土人情、商业贸易等系列研究,形成《常山宋诗三百首》等一批研究成果,形成常山江“宋诗之河”独有的文化体系。

3. 举办学术研讨。开展常山江“宋诗之河”社科重点课题研究,举办常山江“宋诗之河”研讨会,开设“宋诗之河”文化讲坛,积极与国内宋代文学爱好者、学术专家合作,加强文化研究讨论交流,争取推出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县人大、县政协、县社科联、县文联、县文广新局、三衢诗社、县诗词协会

(三)实施常山江“宋诗之河”修缮保护工程

1. 全面摸排。深入开展普查搜集工作,认真普查与常山江“宋诗之河”文化有关的古村落、古渡、古驿,列出清单;全面搜集、汇总和梳理国内外与常山江“宋诗之河”相关的诗词、史实等资料,建立常山江“宋诗之河”资料档案库。

2. 有效保护。对常山江流域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镇、古村落、古渡、古建筑、古桥梁、古驿站、古道等进行重点修缮保护,加强文峰塔、万寿寺、炉山寺、招贤古渡、世美坊等宋代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缮,努力恢复“四贤祠”、赵鼎墓“忠简古冢”、定阳书院和石门书院等具有标志意义的宋代文化遗存。与浙西民居风貌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对沿线建筑风格进行控制。

牵头单位:县文广新局

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农办、县水利局、县旅委、相关乡镇(街道)

(四)实施常山江“宋诗之河”开发利用工程

充分挖掘常山江“宋诗之河”沿线各点的人文传说、宋诗典故、神话故事等,进一步丰富沿线项目开发的文化内涵,做好文旅结合文章,积极培育发展常山江“宋诗之河”文化产业。

1. 打造三大宋诗文化长廊。一是县城段“宋诗文化长廊”。结合县城段常山江防洪堤建设与沿岸景观改造等项目,在沿江两岸规划建设一批宋诗长廊和宋诗文化公园,使之成为城市文化风景线;二是何家乡长风段“宋诗文化长廊”。结合长风村美丽乡村重点村建设和全域旅游开发,在文图段沿江游步道建设以赵鼎、魏矼、范冲、翁蒙之等宋代“四贤”诗歌作品为内容的“宋诗文化长廊”;三是招贤镇招贤古街段“宋诗文化长廊”。结合招贤古渡保护和招贤段常山江防洪堤建设,在招贤古街规划建设以杨万里、陆游作品为重点的“宋诗文化长廊”。在沿常山江的三大宋诗文化走廊之间,设立若干宋诗驿站(农村文化礼堂),让常山江“宋诗之河”沿线村庄成为文化村、宋诗村、景观村。

2. 打造三个宋代文化小镇。积极开发建设芳村镇、招贤村、金源村三大“宋代文化小镇”。芳村镇芳村村,以开发宋镇文化为重点,挖掘北宋农民领袖方腊与芳村的渊源,按照宋代风情,开发芳村古街,沿芳村溪开发“宋词长廊”,恢复宋代古刹炉山寺,使芳村镇成为风格独特的宋代文化小镇;招贤镇招贤村,以大诗人杨万里、陆游的诗歌为主,建设杨万里纪念馆和宋诗展览馆,加强招贤古街保护开发力度,规划建设“宋诗文化长廊”,使招贤村成为“宋诗小镇”。按宋代建筑风格和历史人文要求进行改造,打造招贤村“宋代风情街区”;东案乡金源村,充分开发王氏“一门九进士”所留下的诗篇,弘扬“贤良文化”,挖掘王介与苏东坡、王安石、米芾等历史名人交往的文化资源,修缮世美坊和王氏宗祠,做足宋代文化文章。

3. 做好三篇文化结合文章。一是宋诗文化与旅游结合文章。围绕宋诗文化主题,整合县美丽乡村、景区村建设等项目,结合“宋诗文化长廊”“宋代文化小镇”“宋诗驿站”“宋代花石纲遗址”等,开发宋诗文化体验旅游专线,打响“重游宋诗之河”体验游,打响“跟着宋诗之河游慢城”的口号。加强宋诗之河旅游文化产品开发,积极开发“招贤酒”等产品,在书法、旅游纪念品、手工艺品、产品包装等产品开发中植入宋诗文化元素,推动宋诗文化产业发展。二是宋诗文化与城乡建设结合文章。在县城积极在城市建设中融入宋诗文化元素,规划建设一家集常山宋诗展示、常山宋代诗人介绍、宋诗研究成果展现、宋诗吟诵体验于一体的“宋诗之河”主题博物馆。紧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在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城镇外立面改造、公益广告墙绘、高端民宿发展等方面植入宋诗文化元素。三是宋诗文化与项目工程结合文章。常山港治理二期项目建设,在常山江沿线做好宋诗文化元素植入和节点景观建设;通过诗词与刻石立碑、建馆展览、景观复原等形式,使宋诗文化在沿线旅游景点再现。

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 县农办

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县文广新局、县旅委、相关乡镇(街道)

(五)实施常山江“宋诗之河”宣传推广工程

1. 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加强与国家、省、市级媒体合作,摄制常山江“宋诗之河”宣传片,加大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宣传力度,及时将常山江“宋诗之河”相关研究成果及工作推进情况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上发布。开展系列外宣活动,组织全国知名媒体开展常山江“宋诗之河”采风、诗词歌赋征集、常山江“宋诗之河”文化品牌打造等主题活动。适时在电视、地铁高铁车厢等媒介投放宣传广告,扩大“常山江宋河之河”影响力。

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县文联、县文广新局、县新闻传媒集团

2. 推进文艺作品创作。围绕常山江“宋诗之河”主题,开展文学、书画、戏剧、摄影、歌曲等文艺作品创作,积极举办宋诗书法大赛、全国诗歌大奖赛、国际诗歌朗诵会、宋诗之河文化节等活动,创作一批宋诗题材的文艺精品。鼓励创编以宋代诗人或宋诗创作中的经典故事为题材的剧本,通过电影电视拍摄等途径,使常山江“宋诗之河”成为外景拍摄基地。

3. 加强对外合作交流。依托宋诗之河文化研究会、三衢诗社等机构,积极加强对外合作交流。积极学习钱塘江唐诗之路、浙东唐诗之路的经验做法,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社科联及宋文化、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的合作,积极借力提升常山江“宋诗之河”研究水平。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学术研讨会,适时举办全国乃至国际性的学术会议,积极推动常山江“宋诗之河”文化品牌走出去。创办常山江“宋诗之河”文化讲堂,积极推进宋诗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礼堂,不断扩大常山宋诗在群众中的知晓率。

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县社科联、县直机关工委、县文联、县教育局、县文广新局、县新闻传媒集团

四、工作保障

打造常山江“宋诗之河”,是县委县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时间长,要求高,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要素保障,健全工作机制,上下合力加以推进。

(一)加大组织领导力度。成立常山县打造常山江“宋诗之河”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组长,分管文教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沿线乡镇(街道)负责人、常山江宋诗之河文化研究会负责人等为成员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委宣传部。领导小组和成员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认真制定方案。各成员单位要加强通力协作配合,打破部门分工、职责界限,围绕常山江“宋诗之河”打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方案制定、规划编制等工作上,多沟通、多交流,把责任理解到位、落实到位、知责明责。

(二)加大要素资源保障。做好资金保障,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的基础上,落实专项资金200万元,各部门要积极整合上级资金、相关资源,向常山江“宋诗之河”打造上倾斜。县发改局要牵头做好常山江“宋诗之河”项目谋划、立项,县住建局、县国土局、县规划中心等部门要做好项目规划、用地指标等要素保障,县招商局要做好招商引资,积极争取以宋诗文化为主题的产业项目落户我县,水利部门要将“宋诗之河”纳入常山江防洪堤改造项目内容,交通部门要积极将“宋诗之河”相关文化元素植入航道开发项目,县农办、县水利局、县旅委要围绕常山江“宋诗之河”项目开发,积极争取上级资金、项目。

(三)健全工作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工作联动机制,健全领导小组会议、专题协商会议等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工作问题,建立专项工作督查通报机制,县督考办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加强媒体建设性舆论监督。建立考核机制,将常山江“宋诗之河”打造工作纳入县级相关部门、乡镇(街道)的个性化工作考核内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