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智永千字文 到底有多少版本 学书法的你不一定知道

智永千字文 到底有多少版本 学书法的你不一定知道

时间:2022-11-18 20:55:14

相关推荐

智永千字文 到底有多少版本 学书法的你不一定知道

在中国书法史上,书家都爱写《千字文》,形成了一个“千字文现象”。目前所存最早的《千字文》写本是日本小川氏收藏的陈隋之际智永《真草千字文》,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起句,并有‘敕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次韵”的题注。

我们最熟悉的版本。

《千字文》产生于梁朝,本于梁武帝的旨意。(梁书)卷四十九《周兴嗣传》云:

是时(天监初年),高祖(梁武帝)以三桥旧宅为光宅寺,敕兴嗣与陆锤各制寺碑,及成俱奏,高祖用兴嗣所制者。自是《铜表铭》《栅塘碍》《北伐檄》《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并使兴嗣为文。

兴嗣是齐梁间文士,卒于梁武帝普通二年(521)。 这篇千字文<隋书》著录为“《千字文》梁给事郎周兴嗣撰”,新唐书》著录为“周兴解《次的千字文》-一卷”,篇名各异。所谓“次韵”启功说:可能是梁武帝“指示韵部,令周氏去押,这就很接近律赋的限韵之法”, “不知当时指给周氏的韵部代表字是哪些字,也不知是否还指出韵部次序的,但看既标明‘次韵’,必然这些韵部是按规定次序的”。

此后,梁武帝的九弟南平王萧伟使萧子范(486一549)撰写了一 -篇《千字文》,《梁书》卷三十五《萧子范传》记载:王爱文学士,子范偏被恩遇,尝云:“此宗室奇才也。”使制《千字文》,其辞甚美,王命记室蔡蓬注释之。

两本《千字文》,周本作于前,萧本制于后,文辞各异,而且两本的书法面目也不样。周氏本既称“次韵王羲之书”,显然是集王字。启功发现,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炜煌”的“炜”字,草书作本字的“炜”,真书借用“玮”字,他据此认为当时所集的王字是以真书为主。

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孙,王氏世代奉天师道,他出家皈依了佛教。他的名声很大,世间有关他的种种传说和佳话,不关佛事而在书法。唐朝何延之《兰亭记》云:

常居永欣寺阁上临书,所退笔头置之于大竹簏,簏受一石馀,而五簏皆满。凡三十年,于阁上临得《真草千字文》好者八百本,浙东诸寺各施一本,今有存者,犹直钱数万。

为了称扬他潜心书法,何健之说智水“ 于阁上临得千字文好巷八百本。"徐浩又夺大为"“登楼不下,四十除年”。为了说明智永临书功夫的深厚.便说他用坏了许多笔,那时的毛笔可以换笔头而不换笔管,说智永三十年间“所退笔头置之于大竹能,簏受一石馀,而五簏皆满”, 到了韦绚《刘宾客嘉话录》,则说他积年学书,有笔头十瓮,每瓮皆数万。清朝章学诚《知非日札》云:

永师学书虽勤,断无每日换退数十笔头之理。人生百年,止得三万六千日耳。十瓮笔头,每瓮数万,是必百年之内,每日换数十笔头,岂情理哉

平时求书者如市,户限都被踏损,褒上铁皮称“铁门限”。所废笔头积满五大竹篦,埋之成冢,号为“退笔家”。

智永俗名王法极。初从萧子云学生,以先祖王羲之为风范。 据传智水居永欣寺阁还广 收前人所长,成为声名卓著的书法家。

明解缙《春雨杂述》谓:“自义、献而下,世无善书者。惟智永能寤寐家法,书学中兴,至唐而盛。”他的草书用笔凝练,结体严谨,应规入矩。笔画肥劲,而气韵生动。楷书方圆互参,骨力内蕴,结构茂密,体态闲雅,多存晋人法度。他对“永”字八法研究颇力。相传自崔瑗、张芝、钟繇、王羲之以后,智永“发其旨趣”,而传授给唐代书家虞世南。

智永书真草二体千字文,是我国书法史上的恒赫名迹。据说智永写千字文八百本,散江东诸寺。现在传世的有刻本、墨迹两种。墨迹本现在日本。有人认为是唐人本。应该是当年遣唐使带回日本。

启功先生据敦煌发现的贞观年间蒋善进的临本启功先生诗云:“永师真迹八百本,海东一卷逃劫灰,儿童相见不相识,少小离家老大回。”风趣地说明了这一观点。

智永的书法,宋代苏轼评为“精能之至,返造疏淡”。智永代表作《千文》,圆劲古雅,丰美匀适。尤其楷书-体在字形结构和笔面上,与以前的楷书不同,已脱尽隶意,楷法完备、纯正,不仅为隋唐书法家所宗匠,也为后进所取法。历来受到极高的评价。

智永千字文唐初已经成为至宝,广为流传,甚至远博敦煌,现在有流失到法国的蒋进善本,我们欣赏一下。

《千字文》重复了一个“洁”字。“女慕贞洁”和“完扇圆洁”,后一句其实是“纨扇圆潔”。“絜”和“潔”意思是一样的,同字异写以示区分。因此,《千字文》实际只运用了999字。

除此之外还有关中石刻本的千字文。保存于陕西省西安碑林的北宋董薛嗣昌石刻本。此本系宋大观己丑二月十一日制

赵孟根据关中石刻的临摹本

董其昌的版本

无年款,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董其昌在千字文完成后跋曰:千文凡书四载, 先后作止。笔墨间阔,几如写一大藏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董其昌:由于忙碌,写完这一千个字居然整整花了四年时间,写毕哪年,董其昌55岁。

启功楷书《千字文》,书于1970年冬,启功学生高智星收藏。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启功楷书千字文》。

还有刘罗锅的版本,可惜没有图

智永笔下的字,都深深地烙下“王书”的印记,但是,亦步亦趋也无法重现王羲之,他所“还原”的“王书都打了折扣,一半得之祖先,一半属于自己。唐朝人评为“半得右军之肉”,意思是说他仅得皮相,比起得“骨”得“筋"之笔,已属下乘。当时,智永笔下的王字“精熟过人”,无人可以与他相比,“八百本”之说暗含了这层意思。他的那笔‘王书停留于熟练的水平上,未能多迈一步,缺点是缺少王羲之书法的“天然”,即后世书家所谓的“熟后生”。因为他只是一味地继承“王书的形貌,唐朝李嗣真有惜无奇态”之叹徐浩则直言批评:‘永师拘滞,终著能名。”他们衡量智永书法的那把尺子,还是王羲之。《书断.中》“智永”条云:

陈永兴寺僧智永,会稽人。师远祖逸少,历记专精,摄齐升堂,真、草惟命,夷途良辔,大海安波。微尚有道之风,半得右军之肉。兼能诸体,于草最优。气调下于欧、虞,精熟过于羊、薄。智永章草、草书入妙,隶入能。

智永擅长的真、草两体,尽管后世书家有种种的批评或惋惜,对于他传承“王书”的贡献却无异议。他是弘扬王羲之书法的功臣,也是书法史上“王书’流派的名家.却不县点有建树的艺术家。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