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作文讲评 钱氏家训——“重家国 利天下”

作文讲评 钱氏家训——“重家国 利天下”

时间:2023-12-14 15:34:43

相关推荐

作文讲评 钱氏家训——“重家国 利天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钱氏家训》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第一个国家级家训非遗项目。《钱氏家训》流传一千三百余年,全文分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篇章,突显“善事国家、重德修身、崇文尚学”三大核心价值,其中尤以“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最为世人称道。千百年来,钱氏家族人才辈出,钱穆、钱基博、钱钟书等国学大师埋首深研中国传统文化,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等科学家为新中国科技发展呕心沥血。

上述材料富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解读】

材料引导考生由此及彼展开写作,即从材料中关于《钱氏家训》的积极影响、相关内容与核心价值生发开去,围绕家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家风与人才,“勿谋”与“必谋”,个人与家国,个人修养、家庭建设与造福社会、治国安邦,人才的品德与才能,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科技发展等一系列关系展开辩证思考。考生须从具体的材料出发,呈现并分析从材料中获得的哲学意义、抽象意义或扩展意义。

【作文分析】

(一)通读材料之后,进入审题第一步:分层与概括

第一步:分层与概括

【第一层】

1.《钱氏家训》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第一个国家级家训非遗项目。

【概括】《钱氏家训》成为非遗项目

(二)通读材料之后,进入审题第二步:分析与综合

第二步:分析与综合

1.分析:

【第一层】

是什么? 《钱氏家训》的价值被认同、被肯定。

为什么? “家训”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钱氏家训》具有重要价值(重家国,利天下)。

怎么样?大力弘扬“家训”的当代价值。

【第二层】

是什么? 对《钱氏家训》的简要介绍。

是什么? 把个人命运与家庭荣耀、社会安定、国家富强联系起来;把服务国家放在首位;必须为天下谋利。

三者不是各组独立,而是可以统整为一的,那就是“重家国,利天下”。

【第二层】

2.《钱氏家训》流传一千三百余年,全文分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篇章,突显“善事国家、重德修身、崇文尚学”三大核心价值,其中尤以“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最为世人称道。

【概括】《钱氏家训》的篇章构成、核心价值和重要主张(最大亮点)

【第三层】

3.千百年来,钱氏家族人才辈出,钱穆、钱基博、钱钟书等国学大师埋首深研中国传统文化,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等科学家为新中国科技发展呕心沥血。

【概括】钱氏家族人才辈出,贡献卓著。

【第三层】

是什么?钱氏家族子弟成才。

为什么?《钱氏家训》的影响和后辈子孙的恪守。

怎么样?大力弘扬《钱氏家训》的当代价值,弘扬“重家国,利天下”的价值观。

2.综合:关系分析

【纵向关系】

《钱氏家训》与钱氏子孙的关系(相关启示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钱氏家训》的内容是钱氏子孙成才的原因,也是《钱氏家训》成为非遗项目的原因(相关启示是:“重家国,利天下”的重要性)。

【横向关系】

《钱氏家训》与钱氏子孙是话题,家国与天下是论题。材料通过《钱氏家训》与钱氏子孙这一话题话题,表明“家国与天下”的重要性。毕竟,不是所有家训的内容都有这样的高度,也不是所有的家训都有这样的教育功能,更不是所有的家训都有成为非遗项目的荣耀。

(三)立意

材料的话题比较复杂,如果没有上述思维过程,论题有被复杂的话题遮蔽的可能。

在图中的3个原因中,左边一列涉及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上面一行谈的是非遗项目的价值,真正与青年成长关联的是“重家国,利天下”这一论题,以及这一论题与成才的关系。

“重家国,利天下”是《钱氏家训》的重要内容与核心价值,是《钱氏家训》入选非遗项目的重要原因,也是钱氏子弟人才辈出的重要原因。

本材料立意当以“重家国,利天下”为中心论点,在论证过程中关联、回扣材料。

【中心论点】以家国为念,为天下谋利(重家国,利天下)

【分论点一】以家国为念,为天下谋利,是《钱氏家训》的核心价值,也是钱氏子孙的成长动力。

【分论点二】以家国为念,为天下谋利,是《钱氏家训》的最大亮点,也是钱氏子孙的人生坚守。

【分论点三】以家国为念,为天下谋利,是当代青年的信念标尺和人生标高。(弘扬以家国为念,为天下谋利的《钱氏家训》的价值,弘扬以家国为念,为天下谋利的钱氏子孙的价值。)

【佳作欣赏】

重视家风传承,立志修身为国

1《钱氏家训》流传千年、为人称道;不仅为钱氏家族孕育出辈出的人才,更给中华民族指引出光明的前路。【引材料】由此可见,我们应重视家风的培育与传承;从中学得,当代青年应弃小利、重修身、为家国。【提出中心论点】

2家是人生的起点,良好的家风无异为个人的成长铺下了厚实的底色。【分论点①】《钱氏家训》流传一千三百余年,汇集了跨越时代的智慧从而凝练成如今的至理哲言。“善事国家、重德修身、崇文尚学”的核心价值言犹在耳,恳切地引领着钱氏子弟自修自强、踏实为文、献自己为国;也自然有了钱氏家族人才辈出的胜况。【材料阐释句】古往今来,家训家风对代代人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分析句,引出例子】《曾国藩家书》中倡导“于自修处求强则可,于胜人处求强则不可”,与中华儿女自古有之的自强不息、谦逊有礼不谋而合。《傅雷家书》里一句“愿你长怀赤子之心”便将严父的爱剖开, 助傅聪在音乐道路上坚定前行。“蕴玉抱清辉”的叶嘉莹先生有如今成就,更是离不开自幼浸润在诗文典籍的影响。【举例句】由此观之,清正的家风有着巨大的作用。【结论句】

3《钱氏家训》中的义利观不仅铸起了钱氏子弟的背梁,更应成为每位中国人待人处事的基本遵循。【分论点②】“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这样舍已利谋大利是何等的智慧与胸怀?钱种书“为人崖岸有骨气”,埋首中华传统文化而丝毫不为声名利益所扰,这是“择一事,终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家训教诲的亲身践行。钱学森放弃国外优渥条件,突破重重阻挠投身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无不令人感动与敬佩。【钱氏子弟之例】在如今这个“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里,《钱氏家训》的箴言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种。但幸运的是,从秦明飞由耶普殿堂回到金黄稻田、从拉齐尼早早立志愿奉献青春护边境安宁;我们仍看到了中国青年秉持初心不断前行的姿态。【每位中国人遵循之体现】

4立足时代浪潮的青年,应从《钱氏家书》中汲取不竭营养,传身自强、摒弃小利、为国为民。【分论点③】《钱氏家训》源于一个家族,却滋养无数仁人志士。青年何不应传承其中真理、在实践中践行并为之赋予时代内涵?【阐释句】“逐利应逐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钟芳蓉曾毅然选择考古专业,弃自己“钱”途而求国家前途;张于权在缉毒一线不幸牺性,守得百姓平安主活;他们是义利观的传承者。“惟知越跃进,惟知雄飞”,14岁小将以三跳满分夺得金牌,张雨霏挂着三枚奖牌时的笑容治愈大众;她们是自强为国的践行者。【举例句与分析句】中国何以造就乳虎变雄师的蜕变?何以成就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奇迹?其答案在前人,而未来在我辈。【结论句】

5《钱氏家洲》成为第一个国家级非遗家训,等待我们去发挖。而我辈青年也必将重视家风传承,立志修身为国!【结尾呼吁】

【《钱氏家训》节选】

一、个人篇

【原文】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翻译】存心谋事不能够违背规律和正义,言行举止都应不愧对圣贤教诲。

【注释】(1)心术:居心,用心。(2)得罪:冒犯,违背。(3) 天地:天和地,自然社会的主宰,代表规律和正义。(4)无愧于:不愧对。(5)圣贤:圣人和贤人,品德高尚、才智超凡的人。这里指圣贤教诲。

【原文】 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四箴宜佩。

【翻译】曾子“一日三省”的教诲不要忘记,程子用以自警的“四箴”应当珍存。

【注释】(1)曾子之三省:曾子“一日三省”的自我修养主张。《论语·学而第一》记载,孔子弟子曾子每天都从“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方面自我反省,以提升德行修养。(2)程子之四箴:宋代大儒程颐的自警之作《四箴》。孔子曾对颜渊谈克己复礼,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程颐撰文阐发孔子四句箴言以自警,分“视、听、言、动”四则。(3)佩:佩戴,意思是珍存以作警示。

【原文】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

【翻译】要求自己不能够不谨慎严格,面对财物不能够不清廉耿介。

【注释】(1)持躬:律己,要求自己。(2)廉介:清廉耿介。耿介,正直而有骨气。

【原文】 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

【翻译】处理事务不能够没有魄力,起心动念必须要宽容厚道。

【注释】(1)决断:有魄力。(2)存心:打算,居心。

【原文】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翻译】只知往前走的处境会越来越狭窄,懂得回头看的见识会越来越宽。

【注释】(1)地步:处境。(2)眼界:目力所及的范围,借指见识的广度。

【原文】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翻译】花丛密布柳枝繁杂的地方能够开辟出道路,才显示出本领;狂风大作暴雨肆虐的时候能够站立得住,才算是立定了脚跟。

【注释】(1)手段:本领,能耐。(2)脚跟:立定脚跟,形容站得稳、不动摇。也写作“脚根”。

【原文】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

【翻译】能够改正过错天地就不再生气,能够安守本分鬼神也无可奈何。

【注释】(1)无权:没有权利,无可奈何。意思是不能把人怎么样。

【原文】 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

【翻译】熟读古书才会根基深厚,了解历史才能谈吐不凡。

【注释】(1)经传:原指经典古书和解释经典的书籍。也泛指比较重要的古书。(2)根柢:树木的根,比喻事业或学业的基础。(3)史鉴:能作为借鉴的历史事实。(4)议论:谈论,谈吐。(5)伟:才识卓越。

【原文】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

【翻译】擅长写作才能有丰富著作,蓄养道德才能有大的福报。

【注释】(1)能:擅长,善于。(2)蓄:蓄养。(3)厚:大,指回报。

二、家庭篇

【原文】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

【翻译】想要营造幸福美好的家庭,必须建立适当妥善的规矩。

【原文】内外六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

【翻译】里里外外的街道房屋要整齐干净,长幼之间的顺序伦理要谨慎严格。

【注释】(1)闾:本意是里巷的门,这里指街道房屋。(2)尊卑:身份的高低,在家里主要指长辈和晚辈的区别。

【原文】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

【翻译】对父母叔伯要孝敬承欢,对妯娌兄弟要和睦友爱。

【注释】(1)欢愉:欢乐愉快,指的是使父母叔伯欢乐愉快,即承欢。

【原文】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翻译】祖先虽然年代久远,祭祀也应该虔诚;子孙即便头脑愚笨,也必须读书学习。

【注释】(1)祖宗:对始祖及先辈中有功德者的尊称。(2)诗书:本义指《诗经》和《尚书》,后常泛指书籍。

【原文】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

【翻译】娶媳妇要找品德美好的女子,不要贪图嫁妆;嫁姑娘要选才德出众的女婿,不要羡慕富贵。

【注释】(1)淑女:品德美好的女子。(2)计:计算,打算。这里指贪图。(3)妆奁: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代指嫁妆。

【原文】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

【翻译】家庭富足时要帮助家族中人,设立免费的学校和共有的田地;年景饥荒时要救济亲戚朋友,筹备施舍的钱米。

【注释】(1)提携:扶持,帮助。(2)宗族:家族。(3)旧时由私人集资或用地方公益金创办的免收学费的学校,义学。(4)公田:这里应指家族共有的田地。(5)仁浆义粟:施舍给人的钱米。

【原文】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翻译】把勤劳节俭当做根本,一定会丰衣足食;用忠实厚道传承家业,就能够源远流长。

【注释】(1)自必:必然。(2)亨:pēnɡ,通“烹”,本意是煮(饭、菜、茶),这里指饭菜,指代衣食家用。

三、社会篇

【原文】信交朋友,惠普乡邻。

【翻译】用诚信结交朋友,把恩惠遍及乡邻。

【原文】 恤寡矜孤,敬老怀幼。

【翻译】救济寡妇怜惜孤儿,尊敬老人关心小孩。

【注释】(1)恤:xù,怜悯,救济。(2)矜:怜悯,怜惜。(3)寡:寡妇,死了丈夫的妇女。(4) 孤:孤儿,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孩子。

【原文】救灾周急,排难解纷。

【翻译】救济受灾的人民接济紧急的需要,为人排除危难化解矛盾纠纷。

【注释】(1)周急:接济急需救济的人。(2)解纷:解决纠纷。

【原文】修桥路以利人行,造河船以济众渡。

【翻译】架桥铺路方便人们行走,开河造船帮助人们通渡。

【原文】兴启蒙之义塾,设积谷之社仓。

【翻译】兴办孩子接受启蒙教育的免费学校,建立存贮粮食用以救济饥荒的民间粮仓。

【注释】(1)积谷:储存粮食。(2)社仓:古代一种民办粮仓,不特指某个粮仓,而是一种储粮制度。一般没有专门的仓库而在祠堂庙宇储藏粮食,粮食的来源是劝捐或募捐,存丰补欠,用于救济。

【原文】私见尽要铲除,公益概行提倡。

【翻译】个人成见要全部去除,公众利益要全面提倡。

【注释】(1)私见:个人成见。(2)铲除:连根除去,消灭干净。(3)概行:一律施行。

【原文】不见利而起谋,不见才而生嫉。

【翻译】不要看见利益就动心谋取,不要见人才高就心生嫉妒。

【原文】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

【翻译】小人固然应该疏远,但一定不能公然成为仇敌;君子固然应该亲近,也不能失去原则一味追随。

四、国家篇

【原文】执法如山,守身如玉。

【翻译】执行法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保持节操象玉一样洁白无瑕。

【原文】爱民如子,去蠹如仇。

【翻译】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去爱护百姓,像对待自己的仇敌一样去剪除蠹虫。

【注释】(1)蠹:dù,蠹虫,咬器物的虫子,比喻危害集体利益的坏人。

【原文】严以驭役,宽以恤民。

【翻译】管理属下要严格,体恤百姓要宽厚。

【注释】(1)驭役:管理属下。驭,驾驭,差遣。役,旧时供使唤的人,可译作“属下”。

【原文】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

【翻译】官员如能用一分心力,百姓就能得十分利益;君王如肯受一点辛苦,百姓就能得万倍的恩惠。

【注释】(1)著意:用心。(2)上:君王。

【原文】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

【翻译】利益得在自己一人就不去谋取,得在天下百姓就一定谋取;利益得在当前一时当然也要谋取,得在千秋万代更要谋取。

(补述:台湾政坛元老钱复出现在的博熬论坛上,温家宝总理接见时就引用了此条祖训来作为开场白。温家宝说:“我了解杭州的钱王祠有钱氏家训,其中说,‘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这与中山先生常引用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同一道理。”)

【原文】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

【翻译】才智出众的人能使国家强盛,不过是汇集了大家的智慧;极端无知的人会败坏国家大事,只因为总喜欢自以为是。

【注释】(1)大智:才智出众,才智出众的人。(2)大愚:极端无知,极端无知的人。(3)自用:自以为是。《中庸》记载孔子曾说“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

【原文】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翻译】即便聪颖明智,也要以愚笨自处;即便功高盖世,也要以辞让自处;即便勇猛无双,也要以胆怯自处;即便富有天下,也要以谦恭自处。

【注释】(1)此句均为孔子之语,引自《孔子家语·三恕第九》。(2)被:覆盖。(3)四海:全国,天下。(4)此句中所言,都是大智、大功、大勇、大富,但要做到大智如愚、大功若无、大勇若怯、富而好礼,这既是有德行的表现,也是自我保护的智慧。

【原文】庙堂之上,以养正气为先;海宇之内,以养元气为本。

【翻译】朝廷中,要把培养刚正气节作为首要;普天下,要把培养元气生机作为根本。

【注释】(1)庙堂:朝廷。(2)元气:国家或社会团体得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原文】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

【翻译】抓住生财根本努力节约开支国家就会富足,选拔任用德才兼备的人国家就会强大,兴办学校培养人才国家就会昌盛,与邻邦交往信守道义国家就会安定。

【注释】(1)务本节用:抓住生财根本尽量节约开支,即开源节流。务本:古代经济以农为本,务本就是搞好耕织根本,努力创造财富。节用:有计划地合理消费,节约开支。出自《荀子·成相篇》,原文是“务本节用财无极”。(2)进贤使能:举荐贤者,任用能人。进,推荐、选拔。使,任用。贤,有道德。能,有才能。也叫“进贤任能”,出自《礼记·大传》,原文是“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所且先者五,民不与焉:一曰治亲,二曰报功,三曰举贤,四曰使能,五曰存爱。”(3)有道:有道义,守道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