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贵州考古成果再登央视!“荒山”凭啥变世遗?31日 听贵博馆长讲海龙屯“变形记”

贵州考古成果再登央视!“荒山”凭啥变世遗?31日 听贵博馆长讲海龙屯“变形记”

时间:2024-01-28 16:12:25

相关推荐

贵州考古成果再登央视!“荒山”凭啥变世遗?31日 听贵博馆长讲海龙屯“变形记”

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记者 应腾 实习生 郑曦)一座“荒山”,竟是一个“强劲家族”留下的神秘城堡?它为何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怎样的考古发现,能使之成为目前贵州规模最大、传播最远的考古现场?1月31日晚19:30分,贵州省博物馆馆长李飞将亮相央视,为观众讲述贵州考古人在1000多个日夜,24000个小时里,如何将海龙屯这座“荒山”,推向世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考古故事。

时隔半月,贵州考古成果再登央视

作为国内大型考古文博历史类电视栏目,《考古公开课》聚焦国内重大考古发现、遗迹遗存和精美文物,邀请众多国内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文博专家以及文化学者担任主讲嘉宾。文博“大咖”主讲,知识点满满;节目创新演绎,考古话题频频破圈……节目开播以来高分起步,频频破圈,迅速进入央视“爆款文博节目”阵营。

李飞解码世遗古屯

“这是一个强劲家族留下的城堡。”

“土司和皇帝到底啥关系?究竟是好还是好?”

“从每一个关口看海龙屯格局,就像一个冰糖葫芦串。”

“文献记载‘土司无城’,山顶的这座城,究竟是不是‘违章建筑’?”

“在这进行考古发掘,就像蚂蚁啃西瓜。”

……

1月31日晚19:30分,《考古公开课》特邀贵州省博物馆馆长、海龙屯考古发掘负责人李飞现场开讲。届时,他将以个性、接地气、多元化的表达,带观众拨开700年前军事古堡迷雾,破译土司遗存历史密码,以“遗址代言人、文物翻译机”的身份,揭秘“荒山”如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并陆续还原海龙屯的神秘往事。

数十本“海龙屯野外日记”也亮相节目

北方有长城,南方看屯关。当生命年轮与海龙屯遗址形成“互嵌”,在“屯主”李飞的带领下,贵州考古人用1000多个日夜,24000个小时,恢复那段掩埋几百年的记忆。如今,这个私藏在贵州深山的土司城堡被考古者唤醒,摆脱“冷门”标签,不仅成为世界各地游客“打卡”的热门地之一,也成为贵州考古文化走出去,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名片。

1月4日,海龙屯考古队在“屯上”合影

新阶段下的“考古热”,也将贵州考古成果推向“热搜”。1月17日,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周必素,以首位亮相《考古公开课》的贵州考古人身份,完成贵州考古成果开年“硬核”首秀,并引起全国40余家媒体关注和转载。借力央视平台让贵州考古“破圈”,进而形成热搜效应,也让大众在新阶段下,对贵州文化多了一分神秘度和期待感。

时隔半月,以李飞为代表的贵州考古人再登央视,以“驻屯8年,持续考古查勘”的精神和态度,在发出贵州考古好声音的同时,也将以数以万计的遗物,翻出历史底牌,揭示土司的生活世界,展现贵州更多的文化内涵。

作为海龙屯申遗的重要参与者,李飞和海龙屯的“对话”长达8年

“当前,考古事业正步入高质量发展,贵州考古成果再次亮相央视,既是对广受社会关注的‘土司考古’的小结,也为贵州文博人圈粉‘造流量’提供了新机遇和新尝试。”对此,李飞告诉记者,考古发现改变了人们对贵州这块热土的既有认知,从而提升了贵州人的文化自信,“发掘并阐释好贵州文化遗存,是贵州考古人的坚持、责任,更是使命。”

1月31日晚,李飞将在《考古公开课》开讲

一座废弃的城堡究竟因何而建?

神秘古堡究竟经历了什么?

黄土之下,丛林之中究竟掩盖了什么秘密?

发掘出土数以万计的遗物

揭示着土司怎样的生活世界?

1月31日晚19:30分

关注央视科教频道CCTV-10《考古公开课》

听海龙屯考古发掘负责人李飞

解码古堡防御体系

破译神秘古堡的历史密码!

【来源:多彩贵州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