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用文字解说经典 舜帝送给大禹的十六字心传内涵

用文字解说经典 舜帝送给大禹的十六字心传内涵

时间:2022-10-06 13:40:22

相关推荐

用文字解说经典 舜帝送给大禹的十六字心传内涵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十六个字是舜帝为鼓励大禹赐予他的,同时这十六个字也道出了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对这十六个字的解释与含义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了解。但是从文字层面再解,又能看到不一样的内涵。

人心惟危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惟,凡思也。”南唐徐锴在《说文解字系传》中直解:“惟,思也。”如果把“惟”理解成“思”的话,即:于人心,当思其危;于道心,当思其微;于己行,当思其精一。再解“人”字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象臂胫之形。”(许慎《说文解字》)万物皆为天地之所生,人独为天地之性最贵者。人是纵生(直立行走),故特别取臂胫之形。形体特征如此,精神特征也是如此。人所有动物中最能活出精神境界的,但这个不是自然而然完成的,必须要创造条件,刻意提升才能完成。

“人心惟危”的内涵从文字角度解释,即:人虽是天地之心,是天地之性最贵者,但这个心尚未立起来、最贵的性尚未被开显的时候,活出来的仅是人的小体而不是大体,此时也只是小人,还不是大人。小人的状态被耳目之官所囿,被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所限制,所建立起来的价值观是外化的,因此本能地会向外去追求。这种向外追求的状态,让人时时刻刻处在危险的境地。照见到了这种状态,开始有所节制,就能转危为安。

道心惟微

《说文解字》:“道,所行道也。从辵(chuò)从首。”这里的道,指的是人们所行走的道路。从古代“道”字的形态演变上来看,都是人在道路上行走的样子,不同的是,甲骨文里是一个人完整的形态,到了金文用首(头部)和止(脚趾)来代替完整的人。再到隶书的时候,道的形状变为行与止合并成辵,首单独保留了下来。可以看出,道是行出来的,也是让人走的。在行道的过程中,能够清晰道路的方向而不岔路是最重要的,这就需要长远的眼光和深邃的思考抉择力。道路是可以为人流提供途径的,而万物的生发和成长都有自身的规律和道路,能够疏导能量流通,让万物生生不息,便是道的功用。

《说文解字》:“微,隐行也。”微即隐行,也就是隐蔽的、不容易觉察的行为。微由两部分组成,最后综合起来,微的意思是动作虽小,但作用却神妙,这便是道心的特点。《礼记·中庸》里讲:“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心与道相合便是道心,心背离道便是人心。人若为目所睹及耳所闻所牵引、所蒙蔽,便会追逐于外在的声色之境,从而失性并使自心陷于危险之地。人若能在其所不睹、其所不闻处做功夫,也就是在隐微之处警戒谨慎,便能守性并使自心与道相合,这也便是慎独的修持。

因此总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内涵。人心外求,故而危险,能知危险,便能知止,而有所节制。道心内照,故而微妙,于起心动念之间,便能扭转乾坤,重塑自他生命。

惟精惟一

《说文解字》:“精,择也。”许慎解精为择。从造字上看精与米有关,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里解:“精,择米也。”这里就更为具体地解释精为择米。《说文解字》:“择,柬选也。”择即是柬选的意思。《礼记·中庸》里孔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这里很清晰地告诉我们,诚是柬选善而并坚守行持善的过程,即是诚之者的过程,这也就是惟精的功夫。

《说文解字》:“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这里对一的解释,是基于时间轴上道生万物的过程来进行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徐锴在《说文解字系传》中说:“一者天地之未分……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必横者,象天地人之气,是皆横属四极。”一可以理解为元气未分、混沌为一的状态,即是一混沌之元气。待此混沌元气分离之时,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一之太始或太极即生阴阳两仪。

“惟精惟一”的内涵。明白了“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特点,自当在道心上做功夫,使得道心的能量越来越精纯。当精纯致极的时候,便到达了一的境界,此时与天地万物合而为一。

允执厥中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允,信也。从儿(rén)(yǐ)声。”允的篆体字上面是,即古文以字,下面是儿,音与仁同。《说文解字》:“儿,仁人也。”“,用也。”连在一起便是用仁人的意思。含有儿的字,儿都在下面,寓意屈于万物之下,能包含滋养万物。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任贤勿贰是曰允。”因此,允在造字的本义上有任人以贤或任人以仁的意思。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执,捕罪人也。从丮(jǐ)从(niè)。”执的篆体字左边是丮,右边是。两个部分合在一起,意为捕罪人。

《礼记·大学》里也讲到:“唯仁人放流之,迸(bǐng,通屏,驱逐、排除)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允,委信有贤德之人固然不易;执,识别罪人并逮捕放流之更是难上加难。这样做的目的何在呢?东汉刘熙《释名·释姿容》:“执,摄也,使畏摄己也。”《礼记·大学》里讲到:“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尔雅·释言》:“厥,其也。”一般认为厥在这里是代词,是其的意思,那么其指代的是什么呢?顺着前面三句话的内容,这个其当指的是一,而一的两端分别是人心与道心。人心重果,故惟危;道心重因,故惟微。但因果本不是二,就像树之本末本是一体,人心道心也本是一心。

但从厥字本意上看,又有另外一番解读。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厥,发石也。”清代吴善述《广义校订》:“‘发石’非启石土中之谓,乃以石为礟(pào,古同炮),即‘旝’( kuài,古代一种军旗)下云:‘建大木,置石其上,发以机,以槌(chuí,敲打)敌也。’”由此可见,“厥”具有发射的意思。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内也。从囗(wéi,古围字),丨(gǔn)上下通。”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中,和也。从口(kǒu,人所以言食也,非围之囗),丨丄(古同上)丅(古同下)通。口以出令也,丨以记其中也。”

中既训内,又训和,两者是什么关系呢?《礼记·中庸》里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里讲到了中与和的关系,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两个层面中的内涵的演绎——喜怒哀乐之未发之中,即是内的意思;发而皆中节之中,即是和的意思。

中训内,则中间为囗;中训和,则中间为口;丨则相通。《说文解字》:“丨,上下通也。引而上行读若囟(xìn,段玉裁注:囟之言进也),引而下行读若退。”汉字最基本的两个笔画,也是最重要的两个字,一个是一,一个是丨。一,道立于一,一生万物,万物归一;丨,上下通也,自下通上,谓之进,自上通下,谓之退,能上能下,进退自如。

总结一下允执厥中的内涵。允执厥中,是一心之体相用的综合——允是道心是体,执是人心是相,厥是精一是用,中是体相用融通之一心。为做惟精惟一的功夫,即是以人心滋养道心,以道心化解人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