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同为豪放派词人 苏轼与辛弃疾的造诣相比 哪个更高明?

同为豪放派词人 苏轼与辛弃疾的造诣相比 哪个更高明?

时间:2020-03-17 16:14:03

相关推荐

同为豪放派词人 苏轼与辛弃疾的造诣相比 哪个更高明?

中华诗词史上,有一种风格叫豪放派。明代张綖所著『诗余图谱』解释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酝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从张綖开始,宋词被一分为二,形成豪放和婉约两大体系。

豪放派多以气势恢宏的格局,潇洒自如的笔锋为主要特点,诗词遣词造句更加大气。若论宋词豪放派词人,又岂能错过北宋苏轼和南宋辛弃疾。此二人号称宋朝豪放派领域的双壁,对宋词的发展完善有着巨大的贡献。

诗词赏析的经典名作“人间词话”曾评价苏轼和辛弃疾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从王国维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他本人对苏轼和辛弃疾都很喜欢,有一种难分秋色、难以割舍的感觉。那么,苏轼与辛弃疾相比,二人的优拙之处在哪呢?

笔杆与枪杆

文章是阅历的积累,是生活的积淀,诗词同样如此。苏轼与辛弃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经历,苏轼是地地道道的文人,既没有杀过人,也没有放过火,连骑马驭车的能力都值得怀疑。辛弃疾也不同,他是著名的抗金名将,曾经单枪匹马独闯敌营。

从不同的人生经历来看,苏轼的豪放偏向于罗曼蒂克,《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只要是豪放派必然喜欢书写英雄人物,苏轼笔下的赤壁之战,居然写得如此浪漫唯美,把周瑜想象成一个仙风道骨的谋士,流露出三分浪漫的味道。

赤壁还是那个赤壁,辛弃疾《霜天晓角赤壁》是这样写道:“雪堂迁客。不得文章力。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辛弃疾的态度比较客观,他将赤壁之战视为关乎魏蜀吴存亡兴废的大事儿,给人的感觉是辛弃疾是个冷静的豪放派,他不甘心生活的波澜不惊,他想要过战场上酣畅淋漓的生活。

一首赤壁,让我看见苏轼以风流人物自居,辛弃疾向往英雄般的生活。从句式工整和润笔细腻方面,苏轼要高明很多;从文章的锐气和犀利程度方面,辛弃疾的造诣绝非苏轼能够企及。

论心态,苏轼更加飘逸

苏轼与辛弃疾不仅仅是词风相似,人生的怀才不遇同样如此。苏轼一生活在谪居流放的旅途中。辛弃疾本想报效朝廷,沙场御敌,结果中年后,再也没有多少上场的机会,辗转各地做一些可有可无的官职。

苏轼是一个典型的儒家知识分子,又兼具释家与道家,苏轼中年读庄子哲学,顿悟感言说“今见庄子,得吾心矣”。苏轼从庄子身上学到什么?一种超然豁达的客观心态。若不是这份看破红尘的心意,凭苏轼颠沛流离的一生经历,换作谁都难以支撑下去。

辛弃疾则是彻头彻尾的儒家门生。他的人生目标永远只有一个,那边是锐意进取,不想退路。所以当他遇到朝廷雪藏时,辛弃疾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始终耿耿于怀。终日活在愤懑抑郁而无法自拔。《定风波》中那句“和泪看旌旗”,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热血汉子对人生遭遇无限的无奈感慨。

很明显,苏轼的心态要比辛弃疾好太多太多。苏轼能够坦然地面对生活,能够从不幸中学会苦中作乐,他把茅舍当琼楼玉宇,把乡野田园作为人生的净土。这种自我超脱的心态,是落寞英雄辛弃疾永远也无法接受的。

跋尾

苏轼与辛弃疾是宋朝豪放词人中的佼佼者,二人的造诣绝非三张两页文字所能说透。造成两者心态和词风不同的主要原因,应该是生活的年代不同。苏轼生活在宋朝高速发展的阶段,王安石采取很多措施,让北宋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也催生出很多矛盾,这也是苏轼一生不得志的因由。

辛弃疾刚好赶上南北宋交替,北方游牧民族女真人长驱直入,辛弃疾怀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壮志参加抗金。虽然二人词风很像,辛弃疾大量继承苏轼的基础上,又加入自己的经历和见解,给后世留下一副能文能武的英雄形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水依然悠悠,风流人物何处寻。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即使不能纵马驰骋,也要保持少年时的英气。

平仄说,只做有律动的内容输出。尘世间,文章永垂,诗词不老。愿今生的所遇所感,都在『平仄说』中找到答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