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地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巡礼之十四 | 写好挪掉“穷窝”的江西故事——江西省高质量推

地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巡礼之十四 | 写好挪掉“穷窝”的江西故事——江西省高质量推

时间:2024-06-02 00:59:27

相关推荐

地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巡礼之十四 | 写好挪掉“穷窝”的江西故事——江西省高质量推

底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全力推进“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各项工作,取得了决定性成就。为充分展现各地区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和探索实践,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效,现推出“十三五”地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巡礼。

编者按

地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巡礼之十四

写好挪掉“穷窝”的江西故事——江西省高质量推进“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纪实

图为九江市武宁县武安锦城安置区

新时代,江西继续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光辉篇章——

这片豪杰辈出的红土,是人民军队诞生的摇篮,是我们党开辟早期革命根据地的地方,孕育了红色古都,是万里长征的出发地。

在这里,我们读懂新中国——江西,承载着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穿越风雨、历久弥新,升腾着亿万老区人民对党的信赖、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在生存发展条件较为恶劣的偏远山区、库区、地质灾害区,134696名易地扶贫搬迁的江西“老表”,在党委政府帮助下,“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与4600万江西人民一起,同写全面小康的江西华章。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掷地有声的话语里,饱含习近平总书记热爱人民的拳拳之心——我们的党,带领广大人民,奋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程上。

“跟党走、颂党恩”,不同时代的江西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演绎着同样神奇的发展壮歌——党的伟大,镌刻在江西人民的心底里。

永恒的初心 神圣的使命

江西井冈山,晨曦微露。

刚吃过早饭,大陇镇爱心公寓的杨小飞一家都忙碌起来:孩子步行上学,他和妻子去瓷厂上班,老人到集市买菜。

杨小飞一家原来住在井水村雷公坳组,“报道敌军宵遁”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那附近。村里曾流行一句顺口溜:“雷公坳、雷公坳,雷公来了绕三绕。”每当春夏之交,这里经常遭受雷电之灾、暴雨之袭、泥石流之害。村里几辈人都想走出大山,兜兜转转,就是搬不出去。

易地扶贫搬迁实施后,政府出资在镇里统一建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他们小组的32户村民从此搬出大山,搬进了新生活。

“去年家里收入近8万元,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啊!”杨小飞说。

“十三五”期间,像杨小飞一样的家庭逾3.5万户。他们想不到、不敢想的幸福,早已化作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标注在航程上、实践在奋斗里。

2月2日,南方小年。习近平总书记沿着崎岖的山路,来到井冈山。他深情地说:“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将继续大力支持老区发展,让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

5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深入江西考察,在长征出发地,他动情地说:“我这次来江西,是来看望苏区的父老乡亲,看看乡亲们的生活有没有改善,老区能不能如期脱贫摘帽。”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五个一批”工程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江西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立下军令状,坚持把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检验,不断提升政治站位,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全力推进打赢这项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战。

在省级层面,历届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强力推进这项脱贫攻坚的民生工程。特别是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现场会后,江西省委、省政府把易地扶贫搬迁摆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突出位置,省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扶贫办、省发展改革委牵头,财政、自然资源、人民银行、国开行、农发行、省投融资平台等多个部门组成的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建立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省直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省扶贫办、省发展改革委建立联合办公机制,共同研究推进工作。

在基层,60个有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县,均成立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由县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形成了凝聚合力、务实高效的工作格局。

对“十三五”规划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人口,县乡村组织扶贫干部逐一上门进行调查核实、精准识别,按照“户申请、村审核、乡调查、县审批”规范认定工作程序逐步推进。全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人口134696人,从起分三年下达搬迁计划,分步分期、保质保量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牵涉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江西从实际出发,在总结“十二五”深山区移民搬迁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和搬迁安置规划,明确了统筹规划、精确瞄准、安置方式、补助标准、整合资金、创新方式、完善政策等举措,出台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资金管理、问题整改、后续帮扶、社区管理、拆旧复垦等政策文件,建立健全了完善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体系,做到安居与乐业并举,搬迁与脱贫同步。为了保证政策执行不走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政策宣传培训和深入调研,强化了对项目、资金和后续帮扶等工作的指导。

顶层设计科学严谨、微观落子妙着迭出,江西的“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按照“五个三”模式,呈现出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态势。

一样的搬迁 梯度的安置

以问题为导向,立足资源禀赋、尊重群众意愿,江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着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70多岁的泰和县上祀乡西岗村贫困户温著德,跟大山打了一辈子交道,妻子死后,他一个人含辛茹苦把儿女抚养成人。村里200多户村民陆续搬出了大山,但温著德故土难离,虽然住的土坯房已经开裂,但一想到要去别的地方重新开始,心里就舍不得。他想搬到一个既安全舒适,又乡土乡音不改的地方,可以继续熟悉的生活。

30多岁的遂川县大汾镇庄坑村贫困户李海平住在大山深处,祖祖辈辈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心有不甘的他,18岁那年扛起背包,南下打工,当过流水线工人、做过保安。虽然一直没赚到钱,可他对城里的生活已经不再陌生,还十分向往。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搬进城里,重新开始,一步到位。

搬迁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想法。

实行“三级安置”,因地制宜规划选址。江西在推行易地扶贫搬迁的过程中,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以集中安置为主,实行县乡村安置。各地因地制宜,高起点搞好规划,县乡村都拿出位置最好的地块,用于安置点建设。重点将县城(工业园)、乡镇和中心村作为集中安置点规划选址,形成县、乡、村“三级梯度”搬迁安置模式。对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或已有成员在县城或工业园区务工的,引导进县城进园区集中安置;对要求留在乡镇兼顾原有耕种资源的,集中安置到乡镇所在地;对没有离乡意愿、打算在农村发展的或没有劳动能力的特困户,安排到中心村安置,并对特困户实行住房保障性安置,满足群众多层次的需求。

与此同时,江西牢牢把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是扶贫房,不是致富房、小康房”的要求,高标准、严要求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坚决守住搬迁对象精准的“界线”,对搬迁户进行严格核实、动态管理,确保精准搬迁、应搬尽搬;坚决守住住房面积的“标线”,既满足搬迁需要,又控制面积不超标;坚决守住搬迁不举债的“底线”,确保搬迁群众不因搬迁影响脱贫;坚决守住项目规范管理的“红线”,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

以来,江西严格资金管理,用好用足专项资金,全省累计筹集各类易地扶贫搬迁资金83.3亿元。,还将原来由县级财政偿还的长期贴息贷款、专项建设基金改为全部由省本级财政承担,切实减轻县级财政负担。

人搬走了,土地可不能浪费。为了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益,江西把握“三个节点”,有力破解拆旧难题,即在确定搬迁户之初,就大力宣传“一户一宅”和“新建必须拆旧”的政策要求,签订搬迁安置协议的同时,全覆盖签订拆旧协议,明确拆旧过渡期。推进中,拆除旧房给予适当补助,发放“奖励金”。搬迁后,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旧房拆除档案,安置住房不动产权登记与旧房拆除实现挂钩,确保应拆尽拆。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江西共有3.74万人在45个县城(工业园)安置点集中安置,4.43万人在270个乡镇安置点集中安置,3.61万人在571个村级安置点集中安置,集中安置率为87.5%。

图为赣州市石城县易地扶贫搬迁“进城进园”铜锣湾集中安置点

易地扶贫搬迁,让梦想照进现实。

如今,温著德搬到村委会附近的集中安置点,离他原来的家走路只有10分钟,乡亲邻舍大都住在那里;应荣花带着全家搬进了芦田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住进三室两厅南北通透的楼房;李海平搬迁到县工业园区旁边的“梦想家园”小区,打工生活都方便。

赣鄱大地上,千千万万的贫困户按自己的心愿,搬出了穷窝。正如应荣花所说:“做了一辈子的梦,终于实现了。”

升腾的希望 红火的日子

望着田里生机勃勃、已经剪了2道枝芽的金丝皇菊,修水县汤桥村易地扶贫搬迁的53户贫困户知道,又将是一个丰收年。

年底,这53户214名贫困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搬进了位于村部不远的集中安置点。人虽然搬下了山,但今后怎么发展呢?搬迁户原来在山里以小农经济为生,习惯了“红薯饭、茶壳火,除了神仙就是我”的生活。他们发展产业缺动力、缺资金、缺技术、缺土地,更缺抗风险的能力。

为改变这一现状,,汤桥村“两委”干部带领部分党员和村民四处学习,最终选定了菊花这种当年收益高、市场前景好的产业。在发展模式上,采取“合作社+基地+搬迁户”模式,通过免田租、免费提供种苗、免费技术指导和管理、保底价收购的“三免一保”方式,按人均3至5亩地提供给有能力的搬迁户栽种菊花,让搬迁户深度参与产业扶贫。

这样的好政策,吸引了搬迁户的广泛参与。汤桥村党支部书记佐赣锋告诉我们:“村里的合作社已经累计种植菊花700多亩,创收500多万元,带动贫困户增收70多万元。大家都夸这个产业好呢。”

搬迁的目的是脱贫。贫困群众易地扶贫搬迁后,江西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建立健全到户到人的后续帮扶管理台账,定期跟踪回访调度,确保贫困群众都有帮扶措施,逐步“能脱贫”。

图为赣州市信丰县易地搬迁扶贫车间

突出“三个优先”,着力抓好就业扶持。帮扶就业促进增收。发挥安置点临近工业园区的优势,优先安排搬迁对象到园区企业就业,在安置点附近建设产业基地、扶贫车间、帮扶工厂、商店等,帮助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优先做好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贫困户自身实际,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通过线上招聘和线下安置点专场招聘会等方式,做到“人岗对接”“送岗上门”。统筹开发保洁保绿、护林员、治安协管员、图书管理员、保安物管等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4050”就业困难搬迁贫困户在公益性岗位就业。

图为上饶市鄱阳县双港镇产业基地

落实“三种形式”,多元发展后续产业。鼓励自主发展产业。采取“易地扶贫搬迁+特色产业”发展形式,依托各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传统手工业,积极推进光伏发电、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等新型业态,落实好产业发展奖补政策,安排产业扶贫发展资金扶持搬迁户发展产业,让贫困户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落实“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合作形式,鼓励合作社、能人带动,大力推行村干部与能人带头领办、村党员主动参与、村民自愿参与、贫困群众统筹参与,带动搬迁贫困户脱贫增收;落实资产收益扶贫形式。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红利和搬迁户山林、农田资源优势,整合资金入股分红,引导、动员搬迁户把其原居住地山林土地实行统一有偿流转,其原有的集体资产收益权不变,切实增加其股金、租金收入。通过租赁联结、劳务联结、股份联结、订单联结等多种联结机制,紧密完善搬迁贫困户与合作社的利益联结。

汤桥村搬迁贫困户万继华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以前在山里生活,每年只有种田和生态公益林补助的一点钱,一年下来,满打满算能挣1万元。搬下山后,他参加了村里的合作社,种了4亩菊花,每年收入2万元,妻子在工业园务工每月3000元,他还买了辆小货车,帮人跑运输,去年轻轻松松赚了10万元。

贴心的服务 长久的稳定

“迁新居告别穷乡僻壤,跟党走迎来温馨小康”,“笑脸迎春添异彩,深山搬迁住新居”……虽然春节早已过去,但走进武宁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武安锦城锦宁社区,搬迁贫困户门口的对联依然鲜艳。

锦宁社区比邻县工业园,周围的超市、卫生所、警务室、中学、小学、幼儿园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公交路线四通八达。小区内,绿树成荫、干净整洁、安定和谐,1000多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里,阅览室、心理咨询室、运动健身室、扶贫车间,应有尽有。

最受群众欢迎的是社区里安排的“四点半课堂”,12名专业的志愿者老师轮流细心地给孩子们辅导功课,那些在工业园务工的家长们,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们放学后没人管、没地方去了。

图为吉安市遂川县梦想安居家园社幸福餐厅

锦宁社区有居民1000多户,分别来自武宁县20多个乡镇场。他们从偏远的山区进城,虽然成了居民,但对城市生活还有很多不适应。社区党支部书记李世荣回忆说,刚搬来时,搬迁户的生活习惯和城里大相径庭,有养鸡养鸭的,拔了绿化种蔬菜的,闹矛盾吵架打架的,甚至还有人住不惯、闹着要回去的,什么情况都有。“我们只有把贫困户当家人,以真心换真心,提供更多更好的社区服务,才能让他们在这找到家的温暖。”李世荣说。

易地扶贫搬迁,不是简单的一搬了之,如何让群众“稳得住”,是摆在广大干部面前的一道难关。

为了让搬迁贫困户生活得更加舒心,江西加大了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全省新建安置点配套道路1000余公里,新建或改扩建医院(卫生室)332个、幼儿园177个、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5个,实现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业、教育、医疗、公共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的集约化、均等化,进一步完善了乡村基本公共服务。

有的搬迁贫困户人虽然进城了,心还惦记着乡下,他们放心不下家里的那点土地、那片山林。为此,江西明确贫困户搬迁后原有的土地、山林、水面承包权及所有权不变,收益仍归搬迁贫困户所有。搬迁后村干部待遇不变,既承担原村委会的集体资金、集体资产、集体资源的管理职责,又承担安置点社区的社会管理职责,彻底解决了搬迁贫困户的后顾之忧,让其“稳得住”。

抓住“三个到位”,规范完善社区治理。在安置点后续管理上,江西本着因地制宜、高效便利、属地管理的原则,设置相应的管理服务机构。安置规模较大、人数较多的安置点,设立党组织和管理服务机构(中心),并安排相应的工作场所;安置规模较小的纳入安置地村(居)委会统一管理。规模较大的安置点,还根据需要配备相应的专(兼)职管理人员;规模较小的安置点,则明确当地村(居)委会2至3名干部作为专(兼)职管理人员,做到“三到位”,即管理服务机构设置到位、社区管理人员配备到位、管理服务工作落实到位。江西886个集中安置点中已经成立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管理机构的406个,其他480个小型安置点全部纳入所在地村(居)委会管理。

围绕搬迁贫困户的需求,设置了技能培训、就业介绍、产业服务、心理疏导等功能,做好搬迁户入住教育、感恩教育,以及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接续服务,着力改善贫困户搬迁后“衣食住行”等实际问题,让贫困群众搬得放心、住得顺心、过得舒心。

不朽的精神 不变的作风

“三更风雨行,道义担肩,一念身心系乡梓;万里扶摇去,勋名载史,满城父老送英雄。”

6月29日,修水县殡仪馆里,四里八乡的群众自发赶来送送杭口镇扶贫专干程扶摇最后一程,灵堂里高高悬挂的挽联,道尽了乡亲们的不舍。

那一年,修水县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袭击,全县短时间降雨量高达174.5毫米,引发了百年一遇的洪灾。6月24日凌晨1时多,刚准备下班的程扶摇接到指令,赶往受灾村庄疏散群众,在途中被暴涨的洪流卷走,不幸罹难,年仅28岁。

“表我已经交了,如果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请随时打电话给我。”这是程扶摇牺牲前1个小时,给县扶贫办副主任发送的一条短信,内容是报送易地扶贫搬迁的有关数据,而这条短信也成为他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最后的“告别”。

英雄已逝,牵挂绵长。

肖新泉,31岁,会昌县小密乡罗田村驻村队员,主要负责村里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9月在村里不幸牺牲,原本3天后他将步入婚姻殿堂。

周友才,36岁,余干县东塘乡副乡长,负责全乡易地扶贫搬迁点的建设,2月,在脱贫攻坚调度会上突发心源性心梗,永远离开了他心爱的岗位。

……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共有40位扶贫干部倒在基层一线,其中很多都参与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他们成了新时代的一座座精神丰碑。

永驻的民心 崭新的征程

“精准扶贫暖人心,安居乐业赋新篇”,在南康区家具产业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迁户王小荣的家门口贴着这样一幅红对联。

42岁的王小荣是南康区龙回镇油田村坳背组村民。搬迁前,王小荣的家在距离城区近40公里的大山深处,生活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购买日常生活用品要到十几公里外的圩镇,一家人守着一亩三分地过着清苦的日子。,他搬到了位于家具产业园的梦想家园小区。“现在的生活跟搬迁前相比,差别真是大,不仅眼界开阔了,心也跟着敞亮了,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王小荣感慨地说。

“现在我在南康团团圆家具公司就业扶贫车间上班,工作比较稳定,每个月工资近五千元,而且工厂距离家不到2公里,上下班非常方便。”王小荣说,他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都在附近上学,“搬到这里住后,孩子上学再也不用走远路了。我老婆同时也在城区的制衣厂上班,我们夫妻下班之后还可以照顾孩子,生活是越过越有奔头”。

穿过簇新的门楼,来到宁都县小布镇大土楼新村,墙上的一张大幅拼版照片引人注目:左边土楼泥墙裸露,逼仄狭窄;右边新楼窗明几净,静谧祥和。

村里187户群众见证了土楼村的蝶变: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一条条水泥路四通八达,粉墙黛瓦,花红草绿,曾经交通不便的小布镇成为旅游小镇,年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年底,一个5G基站落成,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回村搞起了电商,把山里的茶叶、蜂蜜、笋干等销往全国各地。

土楼村里无土楼。

易地扶贫搬迁改善民生,赢得了民心,百姓以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对党的感激。

和谐秀美的铭恩新村,原来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那时,村民们住在周边5个村庄的土坯房里,低矮破旧、透风漏雨。当年乡干部上门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村民杨学生根本不相信:“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好事?”

不敢相信的好事,就这样发生了。在距县城5公里的枫林村,兴国县划出1平方公里的土地,陆续建起一幢幢青瓦白墙的三层联排楼房。杨学生等309户搬迁贫困户,终于告别土坯房,搬进了梦寐以求的新居。

新村建好后,乡亲们聚在一起商量,要为自己的新家取个好名字。有人提议,就叫“铭恩新村”,我们世世代代都在这居住,要世世代代记住党的恩情,乡亲们一致赞成。

实践证明: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充分体现了党的坚强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江西取得了“多、快、好、省”的扶贫效果。“多”,即从根本上解决居住在偏远山区群众的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等多种困难;“快”,即相对于传统的就地扶贫,快速有效地实现减贫效果;“好”,即不仅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当代人的贫困问题,而且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发展,阻断贫困在代际之间的传递;“省”,即比传统就地扶贫模式,更能有效地节省大量财力物力。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江西永远不会停下奋斗的脚步,正在整装待发,开启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崭新征程。

原标题:《地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巡礼之十四 | 写好挪掉“穷窝”的江西故事——江西省高质量推进“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纪实》

地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巡礼之十四 | 写好挪掉“穷窝”的江西故事——江西省高质量推进“十三五”易地扶…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