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好书·书评|“中国现代美术的传播阵地”:近现代重要美术刊物《艺风》原刊影印出版

好书·书评|“中国现代美术的传播阵地”:近现代重要美术刊物《艺风》原刊影印出版

时间:2022-08-30 23:58:29

相关推荐

好书·书评|“中国现代美术的传播阵地”:近现代重要美术刊物《艺风》原刊影印出版

将“书香上海”设为置顶星标

让书香与您常伴

中国近现代美术期刊集成(第三辑)

《艺风》专辑

李超 主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中国近现代美术期刊集成》(第三辑)由上海大学李超教授主编,本书收录近现代重要的美术期刊《艺风》,共45期,实际上是《艺风》专辑。《艺风》系中国1933年至1937年间重要的美术期刊。主编孙福熙(1898—1962)有旅欧经历,促使该杂志与中国留法艺术学会互动频繁。该刊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于1934年出版《艺风·中国留法艺术学会专号》、1936年出版《艺风·现代艺术专号》等重要专号,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艺风》包含了主编孙福熙,以及徐悲鸿、常书鸿、陈士文、贡滋棻、曾仲鸣、董作宾、顾一尘、荆有麟等460余位作者,约4800页。本书共分十册,对这些内容均作原汁原味的影印出版。第一册前有期刊题解,叙述了《艺风》的基本信息、产生的背景情况、期刊的主要构成与内容。第一册有全书总目,每册前均有分目录,第十册有作者索引与篇目,以便于读者查询。期刊若有彩色封面与彩图,则以彩色印刷,插在每册最前。

在此有两点需加以说明:一、《艺风》据传至1937年3月终刊,但据目前已知的材料,《艺风》结刊于1936年11月,尚未发现1937年的3期;二、本书第十册收录《艺风》第四卷第一期、第四期、第五、六期(合刊)、第七、八、九期(合刊)。按期数,似缺第二、三期,但事实上,这第二、三期(合刊)并未如期出版,第四卷第四期封面后的编辑语对此作了说明:“本刊四卷第二三期合刊‘现代艺术专号’,因制版与排印上较为繁复,以致延误时日,今先出版第四期,尚希鉴谅”。而其内容即为第七、八、九期的“现代艺术专号”,可知第四期第二、三期合刊实际上就是后来出版的第七、八、九期合刊。

作者简介

李超,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上海美术学院原副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伟长学者,上海大学美术学学科带头人,上海大学艺术学学科带头人。上海美术学院国家一流专业美术学专业负责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造型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曾任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专著《中国早期油画史》获得首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近现代绘画作品海外收藏”。担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近现代美术国际交流文献研究”首席专家。

主要学术成果有:专著《上海油画史》、专著《中国现代油画史》、专著《中国早期油画史》、专著《中国近现代美术文献十讲》、专著《上海的客厅》、主编《中国油画研究系列》、主编《中国近现代美术期刊集成》、主编《中国近代艺术文献丛刊·美术卷》等。主要策划展览有:“杏林撷英——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学生优秀作品邀请展”、“师坛锦瑟——全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师优秀作品邀请展”、“春华秋实——中国高等美术教育文献展”、“中国近现代美术资源研究系列展——决澜社文献展”、“海派美术教育学术研讨会暨文献展”、“中国现代美术教育文脉大展”等。

“中国现代美术的传播阵地”

——《艺风》

文/李超

中国近现代美术期刊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国现代艺术的兴起与流变产生过重大影响。在西方美术东渐、传统艺术延续、大众文化流布方面,成为生动而典型的历史缩影和文化样板。就此而言,《艺风》可谓是颇负盛名的艺术期刊之一。因该刊具有近现代美术史基础研究的重要学术价值,以及近现代美术资源保护与转化的社会服务的意义,故《中国近现代美术期刊集成》(第三辑)专门收录《艺风》,实际上可算是《艺风》专辑。

20世纪30年代,中国洋画运动进入高潮,呈现出自由化、成熟化的趋势。美术社团、美术学校、展览与出版物的相继出现形成了互促互进的良性传播氛围。《艺风》月刊正是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为现代美术带来了自由、多元的艺术气息。作为20世纪30年代宣传中国现代美术的传播阵地,《艺风》以其国际化的视野与兼容并包的办刊宗旨成为当时美术界一份重要的刊物,后被称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美术期刊繁荣期的一个代表”,现在也是研究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的一份重要原始档案,是以纯学术为目的的综合性美术期刊。《艺风》月刊的创办及出版发行历程基本见证了中国现代艺术的演变,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搭建艺术平台,消除门户之见

《艺风》于1933年1月1日创刊,1937年3月终刊,由杭州艺风杂志社编辑,上海嘤嘤书屋出版,十六开,刊名由岭南艺术家高剑父题写。《艺风》月刊是以刊登艺术作品与研究艺术理论为主体,融合文学、民俗、新闻、摄影、译文等内容的综合性读物。该刊由两度赴法留学的孙福熙(1898—1962)任主编,他早年旅欧的经历不仅使他完成了艺术史观的构建,也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艺风》在发行过程中不断与旅欧华人艺术家合作,曾发行数本具有影响力的特刊,初步建构了一个国际艺术交流平台,以《超现实主义专刊》与《现代艺术专刊·中国留法艺术学会辑》最负盛名,为研究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宝贵的一手文献资料,具有多方面的学术研究价值。

《艺风》月刊的诞生离不开艺风社的创办与编辑。艺风社于1933年1月1日在杭州成立,当时江南地区的知名画家都曾加入该社,会员最多时有六百余人,是一个规模较大的艺术团体。艺风社由孙福熙、徐悲鸿(1895—1953)、张书旂(1900—1957)、陈树人(1884—1948)、汪亚尘(1894—1983)等人发起组织,孙福熙任社长。这些名家的加入不仅巩固了艺风社的学术品位,也加强了《艺风》杂志的影响力。艺风社不仅是《艺风》的编辑团队,他们还举办过一系列艺术活动,曾在上海、南京、广州、北京举行全国性的展览,宣传时代美术。《艺风》亦为展览出版专号,两大传播平台互促互进,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美术的现代化转型。孙福熙在杭州创办《艺风》月刊,组织艺风社,与他此时就任杭州国立国艺术专科学校的理论教授有关。此外,艺风社的成员林文铮、潘天寿、钟敬文、雷圭元等此时也在杭州国立艺专工作。综上所述,艺风社与杭州国立艺专、嘤嘤书屋等平台的搭建,为《艺风》在稿件收集、市场推广等方面带来了显着优势。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文艺类期刊的平均寿命仅有近一年的时间。《艺风》坚持发行四年,实属不易,被视为少见的“长寿”刊物。《艺风》质量极佳,曾发表许多有价值的文章,积极探索中国美术的新路。自“五四”以来,随着西学东渐的推进,中西艺术的碰撞日渐剧烈,中西、古今之争此起彼伏,美术期刊也成为传播艺术创作、传递艺术思潮的重要载体。在思潮跌宕、流派纷争的关头,《艺风》联合不同领域和不同派系的作者群,发表优质的作品与文章,秉持“消除门户之见”的宗旨,搭建艺术平台,倡导艺术至上。

二、注重国际合作,提倡现代艺术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随着大批游(留)学海外的艺术家归国,他们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浸润,期待着用先进的艺术理念改造中国美术。在这一背景下,关于西洋美术的著作与西方哲学、文学等先进思潮随之翻译、介绍到中国。此时,《艺风》肩负起译介西方理论,刊载现代艺术及普及社会美育的责任。注重西方现代艺术交流与传播的《艺风》,积极与海外西画社团展开合作,为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播撒了希望的种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两本:一本是与中华独立美术协会合作的《超现实主义专刊》;另一本是与中国留法艺术学会合作的《现代主义艺术专号》。这两本刊物中有大量对西方现代艺术流派、艺术家的介绍。

《艺风》月刊的内涵生动地体现了中国现代美术的历史转型,主要体现在:一是该刊注重对西方现代艺术的介绍,刊登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超现实主义画派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竭力为读者介绍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倾向介绍西方艺术理论和鉴赏理论;二是该刊在介绍中国现代艺术时,是以中西融合理论为框架,倡导中国艺术界在创作中要强化民族意识;三是展开对中国美术前途之路的探讨,名家们各抒己见,提出实际的方针,针砭时弊;四是关于中国艺术教育的讨论,更多地关注中国美育的勃兴与中国艺术前途之间的关系。

总的来说,《艺风》记载了中西早期的艺术理论和艺术作品,介绍了艺术流派的源流以及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为美术专业期刊树立了一个发展范本。该刊的创办与成功为研究者提供了20世纪30年代国内艺术家对西方理论的引入时间与规模提供了翔实的参考。

三、推动艺术传播,助力美育实践

《艺风》月刊作为艺术刊物,宣传报道各类展览已是日常工作,特别是对艺风社主办的展览会进行了不遗余力地宣传和研究,发表了六期展览专号。这些专号对艺风美展的宣传报道,不仅扩大了《艺风》月刊的影响力,也使艺风的理念精神得到了更好的传播。

“第一届艺风美展”于1934年6月3日在上海法租界中华学艺社举行,是继民国教育部于1929年召开“第一届全国美展”后,又一次集全国艺术作品于一堂的美术展览会,是艺术大联合的一步。展览持续七天,前后参观人数超过两万人,展品数量超过八百件,是当时上海举行的各类画展中规模最大的一个。该展在当时引起艺术界和民众的广泛关注,离不开《艺风》月刊对艺风展览会前期的宣传以及后期的追踪报道,特别是在作品登载、刊物编辑、学术交流方面,堪称时代中的美展专刊典范。

《艺风》月刊在推出展览专号时就已经确定这是一个刊登展览作品、发表批评文章、讨论艺风理念的平台。在这个专号上,大家可以切磋研究艺术,培养鉴赏能力,引起观众兴趣,借此保留一个永久的纪念。曾仲鸣说“我们希望,艺风社展览会此后每年举行一次,各画家就能够早日预备,其成绩必定更有客观,从此年年进步,到了中国艺术极隆盛的时代,大家都要纪念今日参加此会的诸君,而今日的盛会专号,方有可以纪念的价值了。”艺风社美展主张兼收并蓄的原则,将全国艺术家的作品一应展出,不止是一次画家们彼此鉴赏的机会,更是给大批观众一次现场观摩学习的机会。

客观的态度、兼容并包的展览原则使艺风社美展越办越好。从上海到南京,再到广州和北京,艺风美展与专号也在持续发声,无拘无束地探讨和研习,为当时的中国艺术界营造了一个自由、开放的文化氛围。越来越多的观众在美展中体会到艺术的魅力,扩大了社会美育的传播范围。

总之,20世纪前期美术期刊以一种媒介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而盛极一时的美术期刊《艺风》功不可没,它以国际化的视野,兼容并包的艺术方针在多方面推动中国艺术的现代化演进。重新回顾《艺风》月刊发行的历史,其中存有许多国际美术交流的历史线索,也蕴含了大量优质的近现代美术资源。这些文献相互交织,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艺风”传播现象,作为当代的一种见证物,显示出其不可磨灭的艺术价值和学术高度。

目录

精彩书影

精彩内页

资料:上海书画出版社

编辑:李初臻妮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