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1997年 中央老部长看谍战剧后 登报证明:剧中大反派是我党特工

1997年 中央老部长看谍战剧后 登报证明:剧中大反派是我党特工

时间:2022-08-04 01:56:30

相关推荐

1997年 中央老部长看谍战剧后 登报证明:剧中大反派是我党特工

1997年7月10日的《北京日报》上,刊登了一篇让当时很多人讨论良久的文章,名为:《丹心一片照后人》。

文章的作者是:中央调查部老部长罗青长。

罗部长是党内的老同志了,同时他也是周总理最信任的下属之一。他1935年参加长征,而后多年在总理身边工作。

建国后,罗青长之所以会任调查部部长一职,一部分原因在于他是一位情报高手,烽火年代他曾在中央军委情报部多次担任要职。他参与并侦破了多起特务刺杀事件,包括针对周总理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正因为这些工作经历,也让罗老部长成为了对我党隐秘战线最了解的老同志之一。

罗青长

此次,他公开在报纸上发文,是因为看了一部谍战剧。这部剧名叫《第二条战线》,拍得很好,很受广大观众喜欢。但罗青长看完后,却敏锐地发现了其中的一个小瑕疵:剧中有个大反派,其实是咱们打入敌人内部的红色特工。此人名叫:阎又文。

于是,为了给同志正名,为了还他一个清白,罗青长才选择在报纸上发文。革命功臣,不应该在离世后还被世人误解,这对他不公平。

有了老部长的这篇文章,一代传奇特工阎又文的身份,最终被世人知晓了。此时,阎又文已经离世35年了。

说起来,让阎又文受委屈,也真的不能怪人家电视剧导演。毕竟在过去的很多年里,阎又文是傅作义很信任的秘书,国民党少将身份。

就连他的儿女,也是在父亲去世29年后,才得知其真实身份的。在儿女眼里,父亲是1949年跟着老上司傅作义一起起义的。建国后,他跟那时很多国军起义将领一样,也受到了尊重。

1962年,阎又文在

农业部粮油生产局局长任上病逝。对儿女们来说,父亲是在关键时候迷途知返的,能在建国后受到重用,他们对国家很感激。只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父亲被葬在八宝山后,组织上给刻的碑文却看上去有些“怪”,碑文上写着:

阎又文同志,山西省万荣县人,生于一九一四年七月六日。……中国共产党党员……过去曾为革命做过许多工作……

阎又文

这则碑文,让儿女们百思不得其解。

首先,一般来说,对于加入了我党的老同志,在墓碑上都会写上入党时间,这是很重要的信息。但

阎又文的墓碑上,只说他是我党的一员,却并没有写入党时间,这一点很“怪”。

其次,碑文说“过去曾为革命做过许多工作”,这样的描述显然是指建国前的事,显然是喻有所指的。

不过,立碑时儿女们年纪都不大,他们觉得既然国家这么写了,一定是有原因的,他们也不好多问。直到后来,儿女们长大后,经常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小麻烦”,他们意识到父亲身份不简单。

举个例子。阎又文最小的孩子在部队当兵,因为表现良好,所以成了入党积极分子,领导也同意了他的入党请求。但是在政审环节,他却被卡住了。入党时,需要调查其直属亲人的身份,而已故父亲阎又文的身份却始终查不清楚。

组织上先是到阎又文建国后任职的农业部去查,但是农业部对于他解放前的很多事情,根本没有书面材料。后来,阎家子女便找到了统战部,他们心想:父亲以前是国民党将领,那统战部肯定有他的资料。

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统战部的名册中,居然查不到“阎又文”这3个字。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阎又文不是统战对象。难道他在起义前,就已经是我党自己人?儿女们心里有了更多疑惑。此后,他们也曾问过一些从事过地下工作的老前辈,却都得不到准确答案。很显然,阎又文的身份不是一般地下人员能了解到的。

阎又文

直到1993年,因为一次意外的谈话,他们才知晓了父亲的特工身份。

1993年,

原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刘光人跟好友王玉聊天时,提起了

阎又文。刘光人之所以提起他,是因为阎又文的二女儿曾是刘光人的下属,他知道阎家人都对父亲的身份存疑。而王玉,是建国前的老地下工作者,所以刘光人便想替阎家人向他打听一下。

谁知,王玉一听说这件事后,一下子激动起来。他对刘光人说道:“已经40多年了,阎又文应该可以解密了”。“应该可以解密”,也就是说之前是不能解密的。听到这话,刘光人很诧异。

而后,王玉还叮嘱刘光人,一定要把阎又文的子女们都找到,他要带他们去中央找罗青长部长。没有领导的同意,他不敢轻易解开这段历史。王玉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就是当年阎又文的单线联系人。

得知这一消息,阎又文的儿女们感慨万千。几天后,王玉把孩子们都带到了罗青长老部长家里。孩子们委屈地告诉老部长,因为父亲的身份一直说不清楚,所以他们在入党时老是被政审卡住。罗青长听完这些,告诉这些晚辈:“你们的父亲是真正的精英”。

而后,由于有了罗部长和王玉的证明,阎又文的身份在党内被公开了。这一年的5月,6个子女的单位同时收到了一则公函,公函写道:

阎又文,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长期在傅作义部从事党的秘密情报工作。

父亲是一个早在1938年就加入我党的特工,几个孩子喜极而泣。从头到尾,他都没有踏上过“迷途”,也就不存在迷途知返之说。

而后,几个孩子在入党问题上,都再也没有遇到问题了。但他们都为人低调,觉得父亲的身份家里人知道就行了,老父都去世那么多年了,没有必要到处去说。

正是因为孩子们低调,所以到1997年电视剧里,仍然把阎又文当成反派。这才出现了罗部长亲自登报为其证明的事。

那么,到底是谁派阎又文潜伏在傅作义身边的?他在傅作义身边都做了些什么,最后为何会做到国军少将?他的身份保密级别到底有多高?真的只有毛主席、周总理等少数几个人知道吗?且听笔者慢慢跟您说来。

阎又文

阎又文是山西人,他身上有着西北汉子的那种爽快和利落。19,他出生在万荣县的一个小镇上。他家条件一般,父母深知读书识字的重要,所以阎又文从小就被送到学堂去了。19岁时,阎又文考上了山西大学法学院。

在校期间,阎又文受到了进步思想的熏陶,开始在进步杂志任编辑,这也为他将来成为傅作义的“头号笔杆子”打下了基础。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早就希望加入我党的阎又文来到了延安。他原本的想法是在延安,跟着红军干。没想到他一到延安,就遇到了许久未见的老师徐冰。

徐冰是我党经历了多次考验的老同志了,他曾在敌区做过多年的地下工作,是个很有经验的情报人员。

当时,正是国共第二次合作期间,傅作义是我党紧密团结的对象,这样的人身边自然应该有咱们自己人。但如果直接派我党的老同志过去,肯定会让傅作义起疑心,于是刚来延安的新人阎又文就成了最佳人选。他早期的经历简单,容易得到傅作义的信任。

那时,阎又文还没有入党,在他看来这就是组织对他的入党考验,他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从此,开始了了长达一生的潜伏。

确实如罗青长后来所言,阎又文是个精英。

他文笔很好,很快就受到了傅作义的器重,成为了他的私人秘书。能走到这一位置,对我党后面的很多工作至关重要。因为表现优秀,1938年他终于如愿加入了共产党。只是,因为他的身份,入党仪式是秘密举行的。

遗憾的是,阎又文做上私人秘书后不久,蒋介石就在重庆召开了国军五届五中全会。会上,他确定了破坏合作的“反共”方针。傅作义也不得不把部队里所有我军人员全部“请走”。因为事情发生得很突然,阎又文便与组织失去了联系。

此后的7年时间里,阎又文都成了一枚“闲棋”。他一直在苦苦等待组织的“召唤”,却始终没有等到任何消息。

对于任何情报人员来说,这样的等待显然是最难熬的。他们不知道组织是不是已经忘记了他的身份,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归队。

组织上当然没有忘记阎又文,对于他在傅作义身边的表现,我党高层其实一直很清楚。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始终在劝傅作义积极抗日,为抗日统一战线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段时间,组织之所以不给他任何任务,是为了保护他的安全,以便在关键时候启用他。这样的安排,在后来起了大作用。

1945年,日本战败。而这时候,由于在抗日战场屡次立功,阎又文已经成为了傅作义部的大红人,军衔也已经是上校了。

启用阎又文的时机,终于成熟了。

于是,延安高层便派我党杰出的地下人员王玉,化装成皮货商人,到绥远与阎又文联系。多年不见自己的同志,阎又文感慨万千,激动地不知道说什么。

此后,为了保证阎又文的安全,他的这条情报线被保护了起来。当时他这条线由李克农亲自领导,李克农之下是时任社会部一室主任的罗青长,而王玉则是情报联系人。也就是说,这条线上除了阎又文自己,只有李克农,罗青长,王玉3人知道他的身份。

如此高级别的特工,如此保密的单线联系方式,也就解释了为何阎又文逝世后,儿女们在任何纸质资料上都找不到父亲的身份证明。

这件极隐秘的情报线,也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傅作义的军事安排、作战计划等重要信息,都通过这条线,被成功地传到了延安。

1946年,反动派单方撕毁停战协议,内战爆发。在这一时期,傅作义受到了蒋介石的重用,思想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时候的他内心是很狂傲的。他甚至打算给毛主席写一封公开信,劝我军投降。

很显然,傅作义之所以要这么做,就是要在毛主席面前耀武扬威一下。而这写信的任务,傅作义自然就交给了他最信得过的秘书阎又文。

这可把阎又文难坏了,这不是让他写信骂领导吗?他想来想去,都不知该怎么办。于是,他把上线王玉找来,问:这信,我到底写还是不写?

这么大的事,显然不是王玉能作主的,于是他便上报给了罗青长。罗青长也作不了主,便报给了李克农,最后一直报到了周总理和毛主席跟前。也就是说这时候,周总理和毛主席也是知道阎又文的身份的。

当时他们一商量,决定:让阎又文写。不但要写,还要写得够犀利、够有文采。周总理和毛主席的想法是:一方面,要让国民党内部骄傲自满,自我麻痹起来,让我军有机可乘;另一方面,这也是一招激将法,让我军所有将领看到敌人的嚣张,从内心就憋着一把火。

毛泽东和周恩来

既然组织上是这样考虑的,阎又文自然就放开手写了。为了写好这篇文章,阎又文是没少费心思。他在文中用了各种嘲讽的话,洋洋洒洒。而文章出来的效果就是,傅作义满意,蒋介石满意,毛主席和朱德老总也满意。

当时,南京《中央日报》全文转载了这篇文章,毛主席也让我党在延安的《解放日报》全文转载。此后,朱德下令让解放军连级以上干部,都来看看这篇文章。将领们看完,一个个地气得咬牙切齿,个个都发誓要与反动派打到底。

当然,执笔写这篇文章的阎又文自然也没少挨大伙儿的骂。被自己战友恨成这样的特工,很少见。这篇文章,也成功让他成为了后来影视剧中的大反派。

毛主席对这篇文章印象很深。后来,已经起义了的傅作义拜访毛主席时,主席还见过阎又文一面。他当时对阎又文说:“你的文章写得好啊!” 那时候,在场的国军将领,包括傅作义本人,还都以为毛主席这是气不过当年那篇文章,在讽刺阎又文呢!他们哪里想得到,主席是真的在夸他。

除了为我军传递日常情报,阎又文最大的功劳是:与我党里外配合,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8年,王玉接到了李克农亲自下的命令:进入北平联系阎又文。王玉明白,这是要为解放北平出力。

出发前,李克农叮嘱王玉:无论如何都不能暴露阎又文的身份。这句话的意思是,哪怕做出再大牺牲也要保住阎又文。

李克农之所以这样叮嘱,是因为此时阎又文这把插在敌军内部的尖刀,实在太重要了。他此时已经是国民党少将,而傅作义坐镇北平,手上有20万嫡系,还有整个华北地区的指挥权。牵一发而动全身,说的就是此时的情形。

李克农

当时,玉王带给阎又文的任务是:在两周的时间内,拿到傅作义的作战计划。在当时的情况下,阎又文要传递情报出来是有很大困难的,毕竟他身边随时都是一群警卫跟着。

为此,

阎又文想了个好办法:在公共场合直接传递情报。

当时他经常要以傅作义办公室发言人的身份,召开各类记者招待会。于是,他便给王玉办了张记者证。每次他们就在记者招待会上联系,并传递情报。就这样,南京最高军事战略计划被传了出来。

有了这些情报,我军如虎添翼。不久,就完成了对北平的合围。此时的傅作义,如坐针毡。

傅作义做大的决策前,有个习惯:喜欢找部下来共同商议,然后再自己做决定。而每一次,他最爱找的自然是阎又文。

傅作义知道,他现在只有3条路。第一,是走;第二,是战;第三,是和。这3条路,阎又文和他细细分析。跟了他那么多年,阎又文很清楚他的顾虑到底是什么,也深知他和老蒋之间的矛盾点在哪里。他提醒傅作义,要对部下负责,不要给自己留下千秋骂名。

阎又文一面劝降傅作义,一面又积极地把他的想法传递出来。最终,傅作义决定和平解决北平问题。在谈判期间,阎又文做了很多工作。1949年1月22日,阎又文代表傅作义宣布了《北平和平协议》。这个月的最后一天,北平解放了。

按说北平解放后,阎又文的任务应该完成了。从1937年到1949年,潜伏,他也该回归组织了。

但当时他又接到了其它任务:辅佐傅作义,推动绥远起义。

北平解放8个多月后,绥远和平解放。

这其中阎又文做了大量的工作。

傅作义

总有人认为,傅作义那么信任阎又文,但阎又文却“胳膊肘往外拐”,这多少有些不仗义。但事实上,阎又文其实是帮了傅作义。作为知己,难道不应该想办法把他往正确的道路上引吗?北平这座藏着大量文物的旧都,能不被破坏,阎又文做的一切是为大义,有功于人民。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傅作义出任水利部部长一职,而阎又文则成了他的办公厅主任。到此时,阎又文的身份还未公布,很大原因是因为他当时在国军起义将领中威信极高,一直承担着统战工作。这一身份,很方便他的工作。

对这一切,阎又文自然是很清楚的。所以至死,他都没有告诉儿女们自己的真实身份。作为一个优秀的特工,组织上没有告诉他可以公开自己的身份,他哪怕是受再多误解,也不会自己公开。这是阎又文最令人钦佩之处。

1962年,阎又文患病去世,葬于八宝山。周总理是知道他的身份的,所以特敬上挽联:阎又文委员千古。他墓碑上那句“过去曾为革命做过许多工作”,概括了他所有的功劳。

周总理

至此,一代传奇特工谢幕。人们都说,他是一个潜伏至死的特工。而国家和人民,最终给了他应得的荣誉。北平解放60周年纪念活动,阎又文的名字出现在史料展中。

1997年,罗老部长在本文开头说的

《丹心一片照后人》一文中,这样写道:

我借毛主席的《咏梅》词怀念他“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是的。阎又文的一生是传奇的,他不争春、不贪功,所行之事只为心中那一抹山花烂漫。隐秘战线上,还有多少像阎又文这样的“隐形功臣”,或许他们的名字我们不会知道,但笔者始终相信他们正如毛主席笔下那枝寒梅一般,在山花烂漫中,笑看新中国的崛起。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