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十堰文学•人物】乔星明:文学是最长情的陪伴

【十堰文学•人物】乔星明:文学是最长情的陪伴

时间:2021-11-26 20:50:22

相关推荐

【十堰文学•人物】乔星明:文学是最长情的陪伴

@秦楚刊号

乔星明,1964年10月出生,重庆人。成长于风景秀丽的竹溴向坝,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历,现供职于十堰市教育局。20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小说、散文、诗歌、纪实文学均有涉猎,先后在《长江文艺》《北方文学》《芳草》《长江丛刊》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数十万字,出版散文集《梦里花开》,出版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梦萦故乡那条河》(与人合著)。其中,《梦萦故乡那条河》获十堰市第二届武当文艺奖一等奖、湖北文学奖提名奖。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市作协副主席。

乔星明喜欢诗意地栖居,用文字记录岁月,脚步丈量世界,让生命一路穿花拂叶。

在跟随父母的辗转迁徙中,童年时期的乔星明往返于那条川鄂之间的古盐道,那成了她生命中最亲切最难忘的记忆,这也给她日后的写作刻下了巴山印记。最让她难以忘怀的是童年的三次远行。第-次是八岁 那年沿着大宁河乘船去外婆家,沿途如画卷般的秀丽景色和民俗风情给这个不谙世事的孩童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虽然不能用笔墨叙说,但那种美的熏染在她小小的生命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第二次出行大约十岁,楼下的司机伯伯要去奉节调粮,她便赖在伯伯的驾驶室非要让人家带她出去转悠,这一转悠就从小城巫溪到了奉节。下车后看见一望无际的长江,看见峡江里一艘艘穿行其间的船只,欢呼雀跃的她偷偷溜号,牵着陌生人的衣襟就渡江到了对岸的白帝城。乐而忘返,她差点错过了最晚一班渡船。 回家后,那泱泱大水那壮美峡江总是在她的梦里挥之不去。第三次是十二岁那年,从雄奇的十八里长峡川鄂古盐道回老家,她在盐背子的脚印里寻找穿越之路,在神秘的原始森林中感受壮美风景,在橘红色的夕阳里像鸟儿一样投宿于山中人家。从小就野性十足被父母放养的她,不懂惧怕,不知危险,就这样-次次情懂地踏上了人生最初最珍贵的旅行。脚步带着她丈量了远方的道路,也给了她不一样的经历和感悟。

乔星明自幼热爱文学。学生时代除了上学就是泡在家乡桥头那间小小的文化馆里,直到离开山村到外地求学。负责文化馆工作的是重庆巫溪老乡,她父辈的一生至交。多数时候只见一个小女孩纤瘦的身影捧着本书静静地靠在书架旁,小学、初中高中这么-路读来,她几乎读完了书架上所有的文学书籍。感受了文学的诗意和美好,浸润了边地的人文风情,汲取了大山醇厚醉人的营养,乔星明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整体感知她的散文,有种如山溪般回环跌宕、顿挫,灵动、跳脱之美感;有种如土地般缤纷、质朴、温吸亲切、自然的质感。有评论家说:“她倾心于文字感性的呈现。唯美的表达,让激情的色彩与旋律贯穿始终,从而产生出强烈的感染与感动。”有人评价她第一篇散文《大宁河风情》时这样写道:“在一条古老的故乡河中,她于野俗中写出了风雅,于朴质中写出了传奇,在一组组生动鲜艳的风俗风光蒙太奇中.含蓄灵动地呈现出一种隽水的意境。让人感叹于她不一般的文学才情。”

热爱乡土,热爱自然,这是乔星明散文的温暖基调。从《大宁河风情》《乡村老井》《风过巴山》《向坝的慢调生活》《上津的风雅颂》《茶语》等一系列散文作品中,可以看出乔星明始终醉心于巴山情怀的抒发,她的文字是真正属于巴山气质的文字。

胸中有丘壑,笔下有情韵。乔星明不拘泥于小情小调的抒发,笔墨始终聚焦于巴山楚水的人文表达,加上受古诗词的熏陶,她的语言淬炼出美的色泽与诗的意境。正如评论家所言:“她用语言艺术的陌生感、个性化,把文学还原为养心怡人的美学艺术。她的行文中,总不时有提神之处,点睛之笔,让你体味到一种有方家风度的弦外之音。”

除开散文作品,她的纪实文学作品《梦萦故乡那条河》在真实地记录那场惊心动魄的南水北调移民搬迁、展现鄂西北人民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情怀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汉水流城这片古老士地上美丽的风情画卷,读来让人难以忘怀。此外,乔星明也喜欢创作诗歌与小说,这类作品虽然不多,但也给人印象深刻。如她的诗作《武当邀月《心语》等,音韵律动,意境淡远,多次被选为朗诵作品。

文学成就内心的丰富与情怀的超拔,是生命中最长情的陪伴。乔星明追求真实、丰富、深刻的灵魂生活,同时追求灵魂生活美妙恰当的表现形式。因而她的作品甚至她的人生就不仅有了高尚的精神价值,而且也有了深刻的美学意味。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