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颈椎病的症状有哪些症状出现

颈椎病的症状有哪些症状出现

时间:2022-04-29 07:26:50

相关推荐

颈椎病的症状有哪些症状出现

颈椎病的症状有哪些症状出现呢?颈椎病会导致下肢瘫痪吗?那么,接下来就来了解一下专家对颈椎病症状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颈椎病的症状有哪些症状出现

颈椎病的症状可能会出现下肢瘫痪,这个表现是非常明显的。如果患了颈椎病,它呈现出的表现是多方面的。那么颈椎病的症状有什么呢?下面就让专家具体解说下这个问题的答案。

颈椎病的症状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吞咽障碍:吞咽时有梗阻感、食管内有异物感,少数人有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干咳、胸闷等症状。这是由于颈椎椎体前缘骨质增生(骨刺)刺激食道周围软组织或直接压迫食管后壁而引起食管狭窄所引起。这也是颈椎病的症状,发现这一症状应做好全面检查,以免错过治疗时机。

视力障碍:这个颈椎病的症状表现为视力下降、眼胀痛、怕光、流泪、瞳孔大小不等,甚至出现视野缩小和视力锐减,个别患者还可发生失明。这与颈椎病造成自主神经紊乱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发的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缺血性病损有关。

下肢瘫痪:颈椎病的症状早期表现为下肢麻木、疼痛、跛行,有的患者在走路时有如踏棉花的感觉,个别患者还可伴有排便、排尿障碍,如尿频、尿急、排尿不畅或大小便失禁等。这是因为椎体侧束受到椎间盘突出或颈骨刺的刺激或压迫,导致下肢运动和感觉障碍所致。

猝倒:这个颈椎病的症状为常在站立或走路时因突然扭头出现身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倒地后能很快清醒,不伴有意识障碍,亦无后遗症。此类病人可伴有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这是由于颈椎增生性改变压迫椎动脉引起基底动脉供血障碍,导致一时性脑供血不足所致。

以上就是专家对于颈椎病的症状为大家作出的解释,希望能够帮助您解答问题。专家建议,有些疾病是没有早期症状表现或者不明显的,为了您的健康,最好的办法就是定时进行体检,早日发现病情,对症下药。

2颈椎病久拖不治可致瘫痪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有统计表明,在50岁左右的人群中大约有25%的人患过或正患此病,60岁左右则达50%,70岁左右接近100%。调查显示,全国大约有7%—10%的人患颈椎病,但目前,普遍存在对该病早期重视不够,不能在出现症状时自我识别判断,致使该病发展到晚期出现致人瘫痪等危害。

科技的进步使很多人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走上了轻松的工作岗位,但是长期地伏案工作,却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烦恼——颈椎病。对于这一点,有25年骨科临床工作经验的成都军区总医院骨科主任潘显明感受颇深。据他介绍,随着电脑的普及,屈颈低头工作方式人群增多,加之空调的广泛使用,人们遭受风寒湿的几率不断增加,造成颈椎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不断提前。近几年,20岁左右的年轻人被确诊为颈椎病在医院骨科已不在少数。颈椎病的年轻化趋势向现代人敲响警钟。

五大诱因

长期伏案工作的群体最易患颈椎病

颈椎病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病症?据潘教授介绍,该病是由于颈部受到风寒、外伤或因老化及劳损(如反复落枕、枕头和睡眠姿势不当、工作时姿势不良或长时间单一姿势等)和代谢失常等因素所导致的颈椎生理曲线改变和颈椎间盘、关节、韧带等组织的退行性变化。这种变化刺激或压迫了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和颈部的交感神经等组织进而出现症状繁杂、影响广泛的综合症候群。除去自然衰老之外,颈椎病通常会由以下五种原因引起:

长期从事低头工作或头颈固定于某一姿势工作的人群患颈椎病的比例最大。会计、绘图员、外科医生、电脑操作者、雕刻、刺绣、撰写等职业,往往每日连续低头屈颈工作数小时,乃至十多个小时,迫使颈部关节组织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加速了颈椎间盘退变和颈部软组织劳损。

吸烟对颈椎病患者非常有害,也是造成颈椎病的致病因素之一。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可导致毛细血管的痉挛,造成颈椎椎体血管供应降低,使椎间盘与上下椎体连接的软骨终板钙化,椎间盘的有氧供应下降,废物增多,椎间盘中的酸碱度下降,最终使椎间盘代谢改变,发生退变,引起椎间盘突出。

在颈椎病病人中,有相当多一部分病人,特别是颈型颈椎病早期或发作期的病人,部分病人经常有颈部疼痛的病史。通过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了椎间盘的退变与颈部疼痛的程度成正比,在中青年患者群中尤其如此。

长期取一侧卧位,使颈椎侧弯,侧方受力失衡,久之亦会损坏健康。如枕头过高,睡眠体位不良,椎间盘内部受力不均,可使颈椎小关节和肌肉失去力学平衡,加速退变。如长时间打麻将、看电视,尤其是躺在床上或侧卧在沙发上看电视,使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状态,颈后肌肉及韧带超时负荷,可引起劳损。俗话说“高枕无忧”,但实践证明“高枕”十分有害。

经常驾车的人员由于颈部长期固定在一个姿势,颈部的肌肉长期处在紧张的状态,且颈椎间盘也处在高压的状态下,长期以往,椎间盘及椎间关节退变的速度远远高于正常人群。同样,因为经常急刹车,造成颈椎病也比较常见。

四类多发

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

根据临床表现,医学上通常将颈椎病分为六类,即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性颈椎病。临床显示,其中四类颈椎病属于多发类型:

神经根型:发病率最高,表现为上肢放射痛和感觉障碍,手指麻木,异样感,活动不灵活。仰头、咳嗽、喷嚏可加重,就医时间越早,疗效越好,大部分病人可以部分缓解,不需手术治疗。

脊髓型:约15%病人为此型。当发生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或连接骨关节的韧带增厚或骨化时,可压迫脊髓及血管,甚至发生脊髓缺血或坏死。大多数是在中年以后以“隐性”形式发病,临床早期为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以后发展为行走困难和大小便功能障碍甚至瘫痪。

交感神经型:约占5%。因颈部交感神经受压产生的症状。因其分布广泛,因此可引起许多器官和系统的症状。包括头部症状:头晕,头痛,颈后痛;眼部症状:眼睑下垂,视物模糊,甚至失明;心脏症状:心跳加速或减慢,心口疼;周围症状:肢体、头、颈、面部发麻或疼痛;其他:耳鸣、耳聋等。

椎动脉型:约占2%。是由于椎动脉受到外来的压迫或刺激,引起功能失调,脑部供血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早期症状一般不明显,加重到一定程度,在特殊的体位下表现为突然发病,只要颈部向某个方向转动一下,当即出现眩晕,甚至感到天昏地暗。有时伴有头疼,恶心呕吐,耳鸣,视物不清等。

3艾滋病早期症状 双下肢麻木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可导致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的病变,前者主要为机会感染导致的脑膜脑炎、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以及HIV相关性痴呆等,后者主要表现为远端轴索性感觉(运动)神经病[1]、多发性单神经炎、多神经根病、急性或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病等。近日在我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1例以双下肢麻木为首发症状而外院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艾滋病(AIDS)患者。

病例:患者,男,导游,53 岁。因双下肢麻木5 个月及双上肢麻木4 个月伴间歇发热入院。患者于 年10 月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麻木不适,无发热,无肢体乏力,未予重视,11 月起双下肢麻木症状加重,双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并出现双上肢麻木,由远端向近端发展,呈手套、袜套样改变,外院就诊考虑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给予中药、针灸等治疗。患者服用中药2 个月余,麻木、乏力症状有所缓解。 年2 月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4℃,持续约10 d,查外周血,白细胞为3.3×109/L,自服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无效,后体温自行消退。患者于 年3 月17 日再次出现发热伴咳嗽,咳少许白黏痰,四肢麻木、下肢无力症状有所加重。

查体:体温39.3℃,脉搏80 次/min,消瘦,体质量42 kg。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湿啰音,心率80 次/min,律齐。神经系统检查:脑神经无异常,双上肢肌力5 级,右下肢近端肌力4+级,左下肢近端5 级,双下肢远端肌力4+级,双下肢膝关节部位以下针刺觉过敏, 四肢腱反射及腹壁反射均消失,双侧病理征未引出,脑膜刺激征阴性。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5.7×109/L,淋巴细胞0.78×109/L,CD4+细胞6.6% (50/mm3),CD8+ 细胞60.6% (473/ mm3),CD4+/CD8 + 为0.11, 血红蛋白107 g/L, 白蛋白19 g/L, 高敏C 反应蛋白21.9 mg/L,红细胞沉降率98 mm/h。

X 线胸片报告:两肺纹理增多紊乱,散在斑片结节影。胸部CT 平扫+增强:两肺广泛渗出,两肺上叶炎症,两肺多发条索影,两肺间质性病变,左肺上叶局限性气肿,左侧胸腔积液。头颅MRI 平扫+弥散成像:左额叶小缺血灶、筛窦炎。

颈椎MRI:颈椎退行性改变,C3/4、C4/5、C5/6 椎间盘膨出。肌电图检查:四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明显延迟,大部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低平或极低平(个别神经有传导阻滞),所测肌肉肌电图(EMG)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四肢周围神经病变(脱髓鞘病变为主)。诱发电位:F 波显示下肢神经潜伏期明显延长, 离散度明显增大。左侧脑干诱发电位(BAEP):各波引出,Ⅰ波较低平,其他各波清晰,潜伏期、波间期正常。视觉诱发电位VEP):全视野模式翻转刺激,P100波引出,形态稍差,潜伏期属正常。体感诱发电位(SEP):胫神经刺激,双侧P40 波均未引出。结论:双侧SEP 异常,四肢F 波潜伏期延长;BAEP、VEP 属正常范围。

患者抗HIV 抗体阳性,蛋白印迹确诊试验阳性。患者自述约15 年前曾有冶游史。

该患者诊断为“周围神经脱髓鞘性多神经病变(HIV 感染后)、艾滋病、肺部感染”。

讨论:1985 年Mishra 等[2]首次报道了HIV 感染相关的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病(AIDP,也称为格林-巴利综合征)。根据文献报道,HIV 感染相关的神经病变往往在AIDS 未发病前即HIV 感染早期甚至在HIV 血清抗体转化期发病[3]。有学者对格林-巴利综合征与HIV 感染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一项来自津巴布韦的研究显示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中HIV 的发生率为55%, 而普通人群中的HIV 感

染率为4.3%[4], 坦桑尼亚的一项研究也显示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中HIV 的发生率为30.5%[5]。国内尚无相关数据报道。大多数HIV 感染相关性格林-巴利综合征为单相病程,但有少部分患者可复发或演变为慢性病程。Brannagan 等[6]报道其随访的10 例HIV 感染相关性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中有3 例患者演变为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本病例 年11 月份的临床表现符合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表现,2 个月后该患者主要症状缓解, 但仍遗留慢性周围神经的脱髓鞘病变。

HIV 感染相关的格林-巴利综合征往往在HIV 感染早期发病, 且不伴有明显CD4+细胞的减少(其计数往往》500/mm3), 其发生机制可能为HIV 感染后免疫功能调节失衡所致。然而,有少部分患者是在AIDS 发病时出现格林-巴利综合征,Morgello 等[7]报道1 例AIDS 患者出现格林-巴利综合征,该病例有2 个特点:①其CD4+细胞计数少于50/mm3;②检查发现该患者感染了巨细胞病毒(CMV),给予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后该患者症状好转,提示在AIDS 发病期出现的外周神经病变可能为嗜神经毒性的巨细胞病毒感染导致。本病例在AIDS 确诊前5 个月出现格林-巴利综合征,由于HIV感染后往往有2~10 年的潜伏期,因而该患者并不是在HIV感染早期发病,且患者CD4+阳性T 细胞计数已经降低至50/mm3 左右,考虑CMV 机会性感染导致其周围神经病变的可能性大,但缺乏病毒学和病理依据。

脑脊液生化检查是确诊格林-巴利综合征的重要依据,蛋白细胞分离是其重要特征,HIV 感染相关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脑脊液中蛋白增高的同时, 往往有淋巴细胞的增多,可达10~50/mm3,因而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脑脊液生化检查显示淋巴细胞增多可能提示HIV 感染相关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应进一步行HIV 筛查。

我国HIV 感染的人口数呈直线上升趋势, 与HIV 感染相关的神经病变也在逐年增加,且表现形式多样,国内亦有相关报道[8],因而HIV 感染相关性神经病变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在日常的诊疗工作中尽量减少漏诊。

4下肢淋巴水肿的病因和症状

大多数损伤性动静脉瘘由贯通伤引起,如刺伤、枪弹伤及金属碎片等,毗邻的动静脉同时直接受损伤,在数天后就可形成交通,称直接瘘。如动静脉的创口间存在血肿。下肢淋巴水肿,在血肿机化后形成囊形或管状的动脉和静脉间的交通,称间接瘘。

专家分析淋巴水肿临床表现为: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肿胀,开始于足踝部,以后延及整个下肢。早期皮肤尚正常,晚期皮肤增厚、干燥、粗糙、色素沉着,出现疣或棘状物。淋巴水肿的程度可分为:

1、轻度:肢体水肿呈凹陷性,抬高肢体后,可减退或消失,皮肤无纤维化样损害。

2、中度:水肿压之不再凹陷,抬高肢体水肿消退不明显,皮肤有 下肢淋巴水肿中度纤维化。

3、重度:出现象皮肿样皮肤变化。

5颈椎病|颈椎病的症状

【肝肾亏虚】 【风寒湿痹】

颈椎病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本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临床辨证主要分为肝肾亏虚、风寒湿痹两种类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