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小儿感冒时怎样用药

小儿感冒时怎样用药

时间:2021-07-18 12:08:20

相关推荐

小儿感冒时怎样用药

发热、流鼻涕、鼻塞、咳嗽是小儿感冒的主要症状,有的孩子还伴有呕吐和轻度腹泻。周岁以内的孩子全身症状重,多为高热、不吃奶,甚至还有抽风等。怎样给孩子用药治疗呢,别急,首先你得上医院。回来再看这些吧:不要

1小儿感冒时怎样用药?

发热、流鼻涕、鼻塞、咳嗽是小儿感冒的主要症状,有的孩子还伴有呕吐和轻度腹泻。周岁以内的孩子全身症状重,多为高热、不吃奶,甚至还有抽风等。怎样给孩子用药治疗呢,别急,首先你得上医院。回来再看这些吧:

不要急于退热——

(1)低热或中热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发育。发热37.5~38oC为低热,38~39oC中热,39oC以上为高热。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病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有利于抵抗入侵的病毒和病菌,从而利于孩子的正常成长发育。但要注意出现高热后一定要及时用药。

(2)解热镇痛药副作用较大。无论是扑热息痛、复方阿司匹林,还是其它的含阿司匹林、咖啡因、非那西汀的退热药都有较大的副作用——刺激胃粘膜,破坏食欲,使胃溃疡加重甚至出血,引起胃肠长期少量出血并由此而导致缺铁性贫血;引发血液疾病;损害肝脏和肾脏;严重过敏反应者,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合并肝肾中毒而致死。

高热及时用药——

体温达到39oC以上就必须用药,而且刻不容缓。高热持续过久,由于氧气和营养素消耗大而加重心脏血管的负担,大脑兴奋过度而导致惊厥或过度抑制而引起昏睡,消化功能紊乱,抵抗力减弱,可并发肺炎等。

合理用药——

小儿感冒不要随便用抗菌素,应选用一些抗病毒药物(因感冒是由病毒所引起,抗生素对它本身并无作用。)并配合使用能有效解除感冒症状的药物。

小儿常用抗感冒病毒的药物有:A.病毒灵(吗啉胍),服用量一般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0毫克,分3次口服。B.板蓝根冲剂,每次半袋,每日3次,白开水冲服。C.金刚烷胺,小儿有病毒性感染发热时,可与抗菌素配合使用,以提高疗效。D.抗病毒口服液,每次半瓶,E.抗感解毒冲剂,每次半袋,每日3次,白开水冲服。

实际上对于婴儿,单纯使用抗病毒药物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及时解除其不适症状反倒显得相当重要。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发热等均可能导致婴儿的哭闹不安,或影响其吃奶进食等。常见的改善症状的药物有止咳糖浆类药物、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类药物。

可合用抗菌素的情况——

A.服用抗病毒药物后仍不退热时。B.防止6个月以下婴儿发生细菌感染。C.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D.经常患扁桃体炎者。E.出现气管炎(咳嗽)或肺炎征象者。注意:一旦使用了抗生素,则不可因小儿症状的明显减轻或消除而随意停止用药。一定要坚持应用足量抗生素7至14天后方可停药(详情遵医嘱)。但有些新型的药物或药物制剂的用药时间可能会减少,如小儿用希舒美(阿奇霉素)每天只需口服1次,一般连续服用3天即可。停药后该药还会在体内继续发挥抗菌作用至第10天。

无论是用抗病毒药物、退热药,还是抗菌素,都应注意:A.剂量与服用时间严格遵照医嘱。B.多喝开水,促进药物的吸收与排泄。C.3岁以下小儿肝肾尚未发育成熟,故不宜用扑热息痛。D.小儿本人或其家族有解热类药过敏史者,勿用退热药。E.氨基碱和小苏打类碱性药不能同时服,否则会降低药效。F.督促小孩适当休息。

2宝宝夏季感冒怎么办?

炎炎夏季,突如其来的夏季感冒让不少宝宝在大热天里频频中招。感冒多是受凉后引起,为什么夏天天越热时越容易感冒呢?本该在冬春季节肆虐的感冒,为何近年来在夏天常见,这种“反季节感冒”与冬春感冒有何不同?虽然很多家长对宝宝感冒积累了些“经验”,但实际处理起来,还是觉得很棘手。

其实,感冒是儿童的易发病,即使夏天也不例外。感冒是由病毒或者细菌引起。现在很多孩子在幼托机构,孩子们常常在一起玩耍,感冒病毒或细菌非常容易在孩子间传播,一个孩子感冒,很容易传播给另一个孩子,此起彼伏,感冒不断。因此,集体生活的孩子感冒的几率较高。

宝宝夏季感冒的原因

宝宝感冒的病因可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方面分析。内因有:

1)婴幼儿的自身免疫力尚未完善导致其容易患感冒。母亲体内的免疫球蛋白IgA不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故胎儿、新生儿血清中无Ig A,在1岁时才为成人的13%,以后逐渐增加。免疫球蛋白IgG、IgM虽然可以通过胎盘由母亲传递给胎儿,但在宝宝出生后5-6月基本消耗尽,其自身产生IgG、IgM的能力尚低,因此宝宝生后5~6月后血中IgG、IgM水平较低。分泌型IgA、IgG、IgM具有保护呼吸道粘膜免受病毒或细菌感染的作用,由于婴幼儿的呼吸道粘膜缺乏这些免疫球蛋白,致使病原体易在呼吸道粘膜繁殖,因此婴幼儿呼吸道炎症较多,易患感冒。

2)婴幼儿的生理特点也决定其容易患感冒。婴幼儿鼻腔比成人短,无鼻毛,粘膜柔嫩,血管丰富,遇到轻微的感染,就会有种种感冒症状出现。鼻腔粘膜与鼻窦粘膜相连,且鼻窦口相对较大,故急性鼻炎时易致鼻窦炎。咽鼓管较宽、直、短、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易侵犯中耳,引起中耳炎。喉部呈漏斗状,喉腔较窄,软骨柔软,粘膜柔嫩而富有血管及淋巴组织,轻微的炎症即可引起喉头狭窄。

1)各种病毒和细菌都可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尤以病毒为多见,约占原发性感染的90%以上。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病毒感染后,上呼吸道粘膜失去抵抗力,细菌可乘机侵入,并发较严重的细菌感染。常见病毒中,由鼻病毒引起的感冒约占感冒总数的50%,其次为冠状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及其它肠道病毒。常见细菌感染以溶血性链球菌最为多见,其次为肺炎球菌、葡萄球菌、流感杆菌等。

2)环境因素导致儿童机体抵抗力下降常常是感冒的诱因。在高温季节,孩子的衣着单薄,汗腺敞开。如果突然进入有空调的室内或车内,会使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孔闭合,交感神经兴奋,内脏血管收缩,胃肠运动减弱,从而导致腹痛腹泻、鼻塞、咽喉痛等症状。另外,空调环境往往是门窗紧闭,室内空气不新鲜,氧气稀薄,特别是空间比较狭小的地方,人们更易得“空调病”。

夏季烈日炎炎,很多家长喜欢带宝宝到超市,超市里空调开放,宝宝满身的汗水很快就没有了,再给宝宝吃些冷饮,从里到外都是凉的,结果宝宝外感风寒,从凉爽的超市到闷热的户外,宝宝又会热感冒。在家里电风扇或空调风口直接对着宝宝,也是宝宝患感冒的原因。睡觉前妈妈怕宝宝受凉,盖得比较厚,宝宝可能会出汗,当到了下半夜气温下降,妈妈也睡着了,宝宝把被子踢光,结果受凉感冒。

另外,宝宝出汗后如果马上用冷水洗澡,也是感冒的诱因,要等到汗下去,或先用干毛巾擦干再洗澡。此外室内通风不良、室内氧气相对不足、室内过热、干燥等状况,都非常容易造成儿童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下降,这时,病毒或细菌便会乘虚而入.

1、一般感冒轻重差异较大,轻者有鼻咽部不适,如鼻前庭发痒,流涕鼻塞,打喷嚏,咽部不适,有异物感。多发生在年长儿童,3~4天可自愈。重者可发热达到39~40℃,发冷,畏寒,乏力,头痛,食欲不好,睡眠不安,鼻咽部分泌物多,伴刺激性咳嗽。年龄小的婴幼儿有时因体温高发生高热惊厥伴有腹痛,位于脐周围腹痛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2、疱疹性咽炎:“疱疹性咽炎”是宝宝感冒的一种特殊表现,临床症状有发热、咽痛,在口腔里、软腭上和扁桃腺、悬雍垂上出现小疱疹。疱疹的初期是灰白色的小丘疹,周围红晕,以后变成发亮的疱疹,破溃以后变成小溃疡。多数可见丘疹、疱疹和溃疡同时存在。孩子往往因为咽痛而流涎、拒食。婴幼儿因为不能诉说咽痛,所以日夜哭闹,不能睡眠。血常规显示白细胞不升高或下降(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常常升高,病毒感染白细胞正常或降低)。一般病程在7天左右。

3、咽结合膜热:临床表现发热、嗓子痛,咽部明显充血、红赤。还可见两眼红赤,此种结膜炎分泌物不多。而且还可引起耳前淋巴结肿大,因为发热、咽部红赤、眼结膜红赤,故称为“咽结合膜热”。病程多在5~6天左右。

4、急性扁桃体炎:在咽部可见到斑点状白点,扁桃体红肿,下咽水、物痛痒,易引起呕吐、发热,也是感冒常见的一种类型。

5、胃肠型感冒:本病既有发热、头痛、咽痛的感冒症状,又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的胃肠道症状。以病毒感染居多。

另外,宝宝感冒还容易引发并发症,主要有:1.支气管肺炎。如果感冒后咳嗽加重。婴儿不会咳痰,经常在喉部听到痰鸣,重者可发烧至38℃~40℃,胸部一侧或两侧可听到湿性罗音,继而出现食欲不振等症状,可能已转成支气管肺炎了。2.鼻窦炎。发生鼻窦炎可有严重鼻塞及多量黏液性脓性鼻涕、头痛、嗅觉减退、记忆力下降等症状,还可以向邻近组织扩展,引起一系列病变。如颈部淋巴结发炎时,可见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红、发热,并有疼痛,一般体温可升高至38℃~40℃。

1 2 下一页

3小儿发烧该找中医还是西医?

小儿发烧我还是主张多喝水,不但可以满足机体因为发烧而加快的新陈代谢的需要,还有助于加快毒素的排出。对于中度热或高热首先要采取物理降温的办法,冷湿毛巾擦浴全身,尤其是大血管走行的位置,如:腋下、腹股沟等部位,擦至皮肤发红为止。也可以给孩子洗温水澡,洗后及时用毛巾包好。也可以头枕冰袋、冷水袋,用冷水袋或冰袋放置在腋下、颈部两侧、腹股沟以及额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冰袋有的时候会刺激小婴儿引起战栗,使用冷水袋比较好。目前世界卫生组织不主张用酒精(包括白酒)给婴幼儿擦浴,原因是酒精可以通过皮肤进行吸收,对孩子的健康反而不利。对于退热药物选择我已经在前面的博文论述清楚。

我虽然是西医大夫,但是我脱产系统的学习了中医,并且在北京中医医院实习了比较长的时间,以后在我临床工作中,尤其是对一些疑难的患儿往往是采用中西两法治疗患儿,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但是此篇文章中有关中医论述的部分,我认为是不符合中医理论的,有的地方甚至是偏解中医理论,误导了家长。因此我“好管闲事”来谈谈我的看法:

“中医所说的发烧,大多数是因为受风寒引起的”,非也!小儿发烧引起的原因是很多的,大致归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外感包括中医讲的“六淫”即风、寒、热(暑)、湿、燥、火,疫疠(即传染病);内伤包括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劳逸。绝非只是受风寒引起的发烧。鉴于这位中医医生对小儿发烧病因的错误认识,所以对西医的一些治疗看法也是不正确的。

这位中医不赞成西医的输液和冷敷的疗法,认为“把凉的液体注入体内,以达到降温的作用。这是一种与身体对着干的行为,身体要发热,以阻止“敌人”(寒气)入侵,这时采用注入冰冷的液体来降温,反而大大加强了“敌人”的势力。”“因为当人体张开毛孔要把寒气排出体外的时候,如果采用冷敷,反而会将寒气从张开的毛孔“请”进来,从而加大“寒气”的势力,这和中医治疗发烧时扶阳的原理是相悖的。” 却认为“与西医相反,热敷、穿厚衣服、盖厚被子……“捂汗”却是中医治疗时的方法,名为“汗法”。” “这是为了帮助人体的阳气战胜体内的寒气,就是中医所说的‘扶阳’。”

按中医理论小儿是“稚阴稚阳”和“纯阳”之体,这里中医讲的“阳”主要是指促进孩子生长的功能;“阴”是指人体生长的物质基础。这包括两层意思:一方面说明小儿正处于幼稚状态,各方面发育还不健全;另一方面说明小儿阳气偏盛,正处于蒸蒸日上的时期。正因为小儿还处于幼稚阶段,所以卫外的功能比较薄弱,容易受外邪所侵。小儿常常易受外邪所侵,内易饮食所伤。孩子表现疾病的特点是:发病急、变化快,而且阳证、热证、实症居多,热急又容易生风(抽风),所以小儿惊风也是比较多见的。小儿即使受寒也很容易化热入里,而表现出热证来,甚至“逆传心包”肝风内动而引起急惊风。所以中医对于小儿退热也是通过辨证施治,采取汗法、泻下法、清法,温法等治疗而不是一味的“捂汗”,捂汗只适用于风寒郁表的时候用,例如患儿表现为发热恶寒(怕冷或冷的打哆嗦,喜多盖被子)、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发汗使表邪得以驱除;但是小儿寒邪极易化热入里(这是小儿的特点),捂汗就会促使热入心包,肝风内动引起抽风。对于这种情况捂汗就好比火上浇油。所以中医的“汗法”使用也是区别于不同情况的。发汗应以汗出邪去为度,不宜过汗,以防消耗津液。使用“汗法”还必须注意季节与气候变化,不同地区环境特点以及体质强弱。我想如果一个孩子扁桃体发炎引起的高烧或者暑天感冒发热如果捂汗的话,这个孩子非得抽风不可。我们在临床上见到由于家长缺乏医疗知识而盲从一些老人捂汗的观念,引起孩子高热惊厥的并不少见。所以中医也有小儿快速退热的药物,如:小儿牛黄散、牛黄清热散、紫雪散(这是中药三宝之一),绿雪散等都能做到药到烧退的效果。

从西医的观点来看;因为小儿神经系统和体温调节中枢发育的不成熟,如果发烧比较高就容易抽风,这在我们临床上,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发生高热惊厥是比较多见的。这与中医的理论是一致的并不矛盾。再说,我国中医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系统时,恐怕输液疗法还没有发明呢,输液疗法是随着近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而发明的一种治疗手段,输液疗法正如我在前面博文中所说的:“静脉输液的优点就是药物能够100%的直接进入到血液中,药物吸收快、见效快。主要用于治疗和抢救危重病人。其中包括大出血、中毒、休克等需要即刻开通静脉通道快速扩大血容量、根据病情需要不断通过静脉快速给药以达到纠正休克或者快速解毒的目的;因消化道疾患不能进食而造成水、电解质紊乱的患者;另外患有严重感染需要通过静脉给抗感染的药物以尽快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控制感染;另外,还可用于输入一些容易被胃肠道破坏或不被胃肠道吸收的药物;或者通过消化道不能达到治疗所需要的药物浓度等.。”客观的说:“静脉输液也是一把双刃剑,使用的正确可以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错误使用就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副作用,严重的还危及患者的生命,尤其对于发育不成熟的婴幼儿更具有不可低估远期伤害。”对于一些感染严重的患儿还是需要使用输液治疗的。

输液确实可以退热,但是不能以此而滥用输液治疗。

对于小儿发烧该看西医还是该看中医,我认为不能绝对看这个问题。因为小儿发烧只是某种疾病的一个症状,但是高热却容易引起孩子惊厥,抽风对于孩子来说毕竟打击很大,抽风对于脑细胞的损害也是比较大的。因此退热是治疗疾病的首要手段。西药确实能够做到很快退热(其实中药也可以做到很快退热,只是目前一些中药由于利润和市场需求造成中药厂不生产了或者市面上难以见到,例如我上面谈到的一些中成药)。但是退热药只是治标不治本,所以必须要控制发生疾病的原因,对于细菌感染性疾病西医使用抗生素治疗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病毒感染往往不能很好的控制;中医通过辨证施治采用中药治疗却能起到药到病除的效果,而且中医对一些疑难杂症确实有神奇的功效。我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有着深切的体会。

我从来认为中、西医各有专长,不能互相排斥,应该取长补短。对待小儿退热的治疗也是这样,只要儿科医生真正掌握了中医、西医理论,并运用到实际临床上,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造福于我们的孩子。

4对付小儿感冒的常用策略

眼下呼吸道感染高发,市内各大医院里感冒发热的宝宝们排成长队。宝宝一感冒,家长乱投医。专家提醒——

小感冒,宝宝“扛不起”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感冒了可以和大人一样,凭借自己的免疫力“扛”过去,多喝水就会没事。

这种想法很错误,儿童疾病发展迅速,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往往就会由上呼吸道感染变化成下呼吸道的问题,严重的还会发生肺炎、支气管炎等并发症,使小病变大病,甚至出现中耳炎等并发症。

另外,许多疾病最初症状与感冒类似,即使是医生接诊,往往也要发展到一定病程才能确诊,例如麻疹、川崎病,如果家长先入为主,将这些看起来像感冒的疾病当感冒治疗,只会延误治疗时机,把病给耽搁了。

[专家建议]

3岁以内的孩子有感冒症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3岁以上的孩子,出现感冒症状家长如果选择在家用药,如果用药两天后依然精神状态差、发热,也应该及时到医院找医生处理;持续发热的孩子,家长应谨慎起见,到医院就诊。

不要一感冒就去打吊针

也有的家长担心孩子越病越重,一到医院就要求医生赶紧给孩子打上吊针。王莹主任说,这种想法也不正确。

病毒或者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细菌引起的感冒属于细菌性感冒,抗生素只对细菌性感冒有用。其实,很多感冒都属于病毒性感冒,严格意义上讲,对病毒性感冒并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只是对症治疗,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用多了反倒造成抗生素滥用。

[专家建议]

医生讲究对症用药,即使只是感冒这样的小病,用药也不能随便,要分析病原,是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还是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用药还要看病原的数量、疾病的病程发展到了哪一步以及小孩抵抗力强弱等等。

市面上的非处方感冒药大致有几个种类:抗病毒、止咳化痰、退热、抗过敏,家长选用药物时要先仔细看看说明书,对照下孩子是否有说明书上的症状。

治感冒不能太心急

孩子发烧不退时,一些性急的父母往往催促医生换药,甚至直接要求打吊针用抗生素。专家解释,感冒常由病毒引起,使用抗生素非但不对症,还会诱发细菌的耐药性。

疾病有自然病程,上呼吸道感染往往为5-7天,发热往往要2-3天才能痊愈。而且发热高低与疾病的轻重没有必然联系。

5儿童感冒药切不可乱用

治疗儿童感冒时一定要注意,不可盲目胡乱用药,如果未发生细菌感染,只属病毒性感冒,使用抗生素根本不起任何作用,在没有发生细菌感染的情况下,私自添加抗生素,这是不正确的,除了抗生素属于医生处方用药之外,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建议必须到医院由专科医师诊断。

感冒后要注意区分症状,对症用药,切不可凭经验或手头有什么药就服用什么药。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有部分家长往往给儿童使用成人用感冒药,这也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针对感冒,有多数家长也许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速效感冒伤风胶囊,这一类的药使用起来对成人效果是不错,但是给儿童使用就要注意了。有的家长也注意到用量的问题,往往把药片磨碎分份给孩子服下少量的药物,但是这样控制剂量的方法并不科学也容易出现差错。因此建议使用针对儿童的感冒药,如优卡丹等,它是一款市面较常见且专门为儿童而研制生产的感冒药,这类药品在使用剂量上相对安全。除此外,可适当辅服一些维生素类药物,增强孩子的抵抗力和治愈率,如维生素C、维生素B6等。维生素的应用一方面能解决儿童感冒后食欲差,水果疏菜摄入的不足,另一方面维生素C还可增强抗病能力,维生素B6又可缓解因解热镇痛药或抗病毒药引起的恶心等胃部不适。再另外给孩子多喝水,增强体内代谢,尽快将有毒物质排出体外;多休息,以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这样,既经济又治病,几天后孩子的感冒就会痊愈。

如果感冒期间,孩子的症状只是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咳嗽,可以服用儿童感冒药以减缓感冒带来的身体不适,同时也避免带儿童去医院被传染其他病毒,或因注射导致其他感染病。

但是,如果在治疗期间,孩子出现高烧不退,或咳嗽加重等症状,这时可能就不是单纯的感冒了,可能有并发症发生,应及时去医院找大夫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