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预防方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预防方法

时间:2023-01-09 16:12:27

相关推荐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预防方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因可为骨赘挤压、急性外伤、慢性劳损、关节囊松弛后小关节错位及椎体异位等。骨性和软组织病因造成椎间孔缩小,神经根受压水肿、炎症、粘连等。神经根型颈椎病较为多见,因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受刺

1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因可为骨赘挤压、急性外伤、慢性劳损、关节囊松弛后小关节错位及椎体异位等。骨性和软组织病因造成椎间孔缩小,神经根受压水肿、炎症、粘连等。神经根型颈椎病较为多见,因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受压所致,其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预后大多较好。以下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一、治疗

1、非手术疗法 各种有针对性的非手术疗法均有明显的疗效,其中尤以头颈持续(或间断)牵引、颈围制动及纠正不良体位更为重要。手法按摩亦有一定疗效,但应轻柔,切忌因操作粗暴而引起意外,推拿及推搬不宜选用。

2、手术疗法 凡具有以下情况者可考虑手术:

(1)经正规非手术疗法3个月以上无效,临床表现、影像学所见及神经学定位相一致。

(2)有进行性肌肉萎缩及疼痛剧烈。

(3)虽非手术疗法有效,但由于症状反复发作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术式以颈前路侧前方减压术为宜,不仅疗效佳,且对颈椎的稳定性影响不大。对伴有椎节不稳或根管狭窄者,亦可同时选用椎节间界面内固定术,将椎节撑开及固定融合。通过切开小关节达到减压目的的颈后路术式虽有疗效,但因术后易引起颈椎成角畸形,目前已逐渐为大家所放弃。亦可通过椎板切除从后方切除或刮除椎体侧后方的骨性致压物,但此种术式难度较大,且易误伤,非有经验者不应选用。

二、预后

1、因单纯性颈椎髓核突出所致者,预后大多良好,治愈后少有复发者。

2、髓核脱出已形成粘连者则易残留症状。

3、因钩椎关节增生引起者,早期及时治疗预后多较满意。如病程较长,根管处已形成蛛网膜下隙粘连时,则易因症状迁延而使疗效欠满意。

4、因骨质广泛增生所致的根性痛者,不仅治疗复杂,且预后较差。

健康网温馨提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一定要用合适的枕头,要柔软、透气、高度适中(一般在5~10cm)。纠正不良体位,保持颈椎正常生理曲度。低头屈颈工作一段时间后,适当向相反方向转动头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预防要坚持每天做颈部保健操。

2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预防方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多是因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受压所致,其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预后大多较好。患了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头、颈、肩和臂膀都会出现疼痛的症状。以下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日常预防与护理方法。

一、预防与护理原则:

合适的枕头:柔软、透气、高度适中(一般在5~10cm)。纠正不良体位,保持颈椎正常生理曲度。低头屈颈工作一段时间后,适当向相反方向转动头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预防要坚持每天做颈部保健操。

1、树立正确的心态,掌握用科学的手段防治疾病,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复发。

2、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作空闲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

3、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避免高枕睡眠,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4、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坐车时不要打瞌睡。

5、及早彻底治疗颈肩、背软组织劳损,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

6、劳动或走路时要避免挫伤,避免急刹车时头颈受伤,避免跌倒。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预防动作:

1、屈肘扩胸:两腿分立肩宽,两手哑铃自然下垂,两臂平肩屈肘,同时向后扩胸。反复12~16次。

2、斜方出击:两腿分立与肩宽,两手持哑铃屈肘置于胸两侧,上体稍向左移,右手向左前斜方出击,左右交替,各反复6~8次。

3、侧方出击:两腿分立与肩宽,两手持哑铃屈进置于胸两侧,左手持哑铃向右侧方出击,左右交替,各反复6~8次。

4、上方出击:两腿分开与肩宽,两手持哑铃屈时置于胸两侧,右手持哑铃向上方出击,左右交替,各反复6~8次。

5、伸臂外展:两腿分立与肩宽,双手持哑铃下垂,右上肢伸直由前向上举,左右交替重复6~8次。

6、耸肩后旋:两腿分立与肩宽,两手持哑铃下垂,两臂伸直向下,两肩用力向上耸起,两肩向后旋并放下,反复进行12~16次。

7、两肩后张扩胸后伸:两腿分立与肩宽,两手持哑铃下垂,两肩伸直外旋,两肩后张,同时扩胸,反复12~16次。

8、直臂前后摆动:两腿前后分立,两手持哑铃下垂,左右上肢伸直同时前后交替摆动,重复6~8次,两腿互换站定位置,同时摆动6~8次。

健康网温馨提示:以上动作要轻柔,旋转动作因人而异每天可作1~2次。可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3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预防方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引起各种临床症状的机制有三:一是各种致压物直接对脊神经根造成压迫、牵拉以及局部继发的反应性水肿等,此时表现为根性症状;二是通过根袖处硬膜囊壁上的窦椎神经末梢支而表现出颈部症状;三是在前两者基础上引起颈椎内外平衡失调,以致椎节局部的韧带、肌肉及关节囊等组织遭受牵连,产生症状(例如受累椎节局部及相互依附的颈长肌、前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等均参与构成整个病理过程的一个环节)。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护理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合适的枕头:柔软、透气、高度适中(一般在5~10cm)。纠正不良体位,保持颈椎正常生理曲度。低头屈颈工作一段时间后,适当向相反方向转动头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预防要坚持每天做颈部保健操。

预防护理:宜吃芹菜、金针菜、韭菜、冬瓜、乌梅、柿饼、芝麻、莲子、海参。

疾病预防

1。 树立正确的心态,掌握用科学的手段防治疾病,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复发。

2。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作空闲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

3、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避免高枕睡眠,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4。 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坐车时不要打瞌睡。

5。 及早彻底治疗颈肩、背软组织劳损,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

6。 劳动或走路时要避免挫伤,避免急刹车时头颈受伤,避免跌倒。

4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什么?症状有哪些?

因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受压所致,其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本病较多见,各种有针对性的非手术疗法均有明显的疗效,其中尤以头颈持续(或间断)牵引、颈围制动及纠正不良体位有效。预后大多较好。下面赶紧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具体的情况吧。

病因

髓核的突出或脱出,后方小关节的骨质增生或创伤性关节炎,钩椎关节的骨刺形成,以及相邻的三个关节(椎体间关节、钩椎关节及后方小关节)的松动与移位等均可对脊神经根造成刺激与压迫。此外,根管的狭窄、根袖处的粘连性蛛网膜炎和周围部位的炎症与肿瘤等亦可引起与本病相类似的症状。

发病机制

由于本型的发病因素较多,病理改变亦较复杂,因此视脊神经根受累的部位及程度不同其症状及临床体征各异如果以前根受压为主则肌力改变(包括肌张力降低及肌萎缩等)较明显;以后根受压为主者则感觉障碍症状较重。但在临床上两者多为并存,此主要是由于在狭小的根管内,多种组织密集在一起,大家都难有退缩的余地。因此,当脊神经根的前侧受压时在根管相对应的后方亦同时出现受压现象。其发生机制,除了由于作用力的对冲作用外,也是由于在受压情况下局部血管的淤血与充血所致,彼此均受影响。因此,感觉与运动功能障碍两者同时出现者居多。但由于感觉神经纤维较为敏感,因而感觉异常的症状会更早地表现出来。

本型颈椎病引起各种临床症状的机制有三:一是各种致压物直接对脊神经根造成压迫牵拉以及局部继发的反应性水肿等,此时表现为根性症状;二是通过根袖处硬膜囊壁上的窦椎神经末梢支而表现出颈部症状;三是在前两者基础上引起颈椎内外平衡失调,以致椎节局部的韧带、肌肉及关节囊等组织遭受牵连产生症状(例如受累椎节局部及相互依附的颈长肌、前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等均参与构成整个病理过程的一个环节)。

临床表现

1、颈部症状

视引起根性受压的原因不同而轻重不一。主要因髓核突出所致者,由于局部窦椎神经直接遭受刺激而多伴有明显的颈部痛、椎旁肌肉压痛及颈部立正式体位,颈椎棘突或棘突间的直接压痛或叩痛多为阳性,且这些表现尤以急性期为明显。如系单纯性钩椎关节退变及骨质增生所致者,则颈部症状较轻微,甚至可无特殊发现。

2、根性痛

最为多见,其范围与受累椎节的脊神经根分布区域相一致。与根性痛相伴随的是该神经根分布区的其他感觉障碍,其中以手指麻木、指尖感觉过敏及皮肤感觉减退等为多见。

3、根性肌力障碍

以前根先受压者为明显,早期肌张力增高,但很快即减弱并出现肌萎缩。其受累范围也仅局限于该脊神经根所支配的肌组。在手部以大、小鱼际肌及骨间肌为明显。

4、腱反射改变

即受累脊神经根所参与的反射弧出现异常。早期活跃,而中、后期则减退或消失,检查时应与对侧相比较。单纯根性受累不应有病理反射,如伴有病理反射,则表示脊髓同时受累。

5、体征

凡增加脊神经根张力的牵拉性试验大多阳性,尤其是急性期及以后根受压为主者。颈椎挤压试验阳性者多见于以髓核突出、髓核脱出及椎节不稳为主的病例,而因钩椎增生所致者大多为弱阳性,因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所引起者,大多为阴性。

检查

视病因不同,X线平片所见各异,一般表现为椎节不稳(梯形变)、颈椎生理曲度消失、椎间孔狭窄及钩椎增生等异常改变中的一种或多种。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变性和髓核后突,髓核甚至可突向根管、椎管内,且大多偏向患侧。

诊断

主要依据有:

1、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

包括麻木及疼痛等,且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2、压颈试验与上肢牵拉试验

多为阳性,痛点封闭无显效,但诊断明确者勿需做此试验。

3、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可显示颈椎曲度改变、椎节不稳及骨刺形成等异常所见,MRI检查可清晰地显示局部的病理解剖状态,包括髓核的突出与脱出、脊神经根受累的部位与程度等。

治疗

非手术疗法 各种有针对性的非手术疗法均有明显的疗效,常用增大椎间孔的方法来缓解颈椎病。比如患者做头部的牵拉动作,以及借助于颈椎牵引器来扩大椎间孔,减少颈椎对神经根的压迫。其中尤以头颈持续(或间断)牵引、颈围制动及纠正不良体位更为重要。手法按摩亦有一定疗效但应轻柔,切忌因操作粗暴而引起意外,推拿及推搬不宜选用。还可以使用物理疗法来缓解颈椎关节病变对周围的组织肌肉形成的炎症刺激,比如使用带有磁疗作用的康金舒乐枕,镇痛安眠垫等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手术疗法 凡具有以下情况者可考虑手术:

经正规非手术疗法3个月以上无效临床表现、影像学所见及神经学定位相一致。

有进行性肌肉萎缩及疼痛剧烈。

虽非手术疗法有效,但由于症状反复发作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

术式以颈前路侧前方减压术为宜,不仅疗效佳,且对颈椎的稳定性影响不大。对伴有椎节不稳或根管狭窄者,亦可同时选用椎节间界面内固定术将椎节撑开及固定融合。通过切开小关节达到减压目的的颈后路术式虽有疗效,但因术后易引起颈椎成角畸形,目前已逐渐为大家所放弃。亦可通过椎板切除从后方切除或刮除椎体侧后方的骨性致压物但此种术式难度较大,且易误伤,非有经验者不应选用。

5什么是颈椎病?颈椎病治疗方法有哪些?

颈椎病(jingzhuibing)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颈椎病 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其他型。

一、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颈椎病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其他型,颈椎病临床常表现为颈、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区疼痛,臂手麻木,肌肉萎缩,甚至四肢瘫痪。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颈椎病具有发病率高,治疗时间长,治疗后极易复发等特点。

二、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和机制

颈椎病主要因为颈椎间盘和颈椎及其附属结构的退行性改变引起。

原因1. 椎间盘 颈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一般在30岁以后即开始。髓核脱水变薄,椎间隙变狭,使纤维环及周围韧带变松弛,颈椎稳定性减弱,更易进一步劳损及退行性变。纤维环变性及椎间隙狭窄使椎间盘易于向后及侧方突出。颈4、5,颈5、6椎间活动度最大,应力也最集中,最易受损伤。

原因2.椎体及其附属结构 椎间盘变薄引起颈椎不稳时,其周围韧带常受异常应力的牵扯,致其附着点损伤引起骨赘增生。椎间隙变狭窄也使后关节与钩椎关节应力增加,使其受损伤及增生。易发生增生的节段依次为颈5、颈6、颈4及颈7。

原因3.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增生,黄韧带肥厚等可引起椎管狭窄,导致脊髓型颈椎病。钩椎关节、后关节增生,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可压迫或刺激神经根、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引起相应症状。

原因4.血管因素及化学因素

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和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样,不能单纯用机械压迫因素来解释,还有血管因素和化学因素在起作用,因而引起水肿及炎症引发或加重了神经症状。

三、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一)颈椎病牵引治疗

1. 适应证 颈椎牵引常作为神经根型、颈型和交感型颈椎病的首选疗法。但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较明显者和有明显颈椎节段性不稳者不宜采用。

2. 颈椎牵引的方法 一般用颈枕牵引带作颈椎牵引。

(1)姿位:体位可采取坐位或卧位,为了方便,多取稳当的靠坐位,使颈部自躯干纵轴向前前倾约10°-3O°,避免过伸。要求患者充分放松颈部、肩部及整个躯体肌肉。牵引姿位应使患者感觉舒适,如有不适即应酌情调整。在椎动脉型患者前倾角宜较小,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宜取几近垂直姿位,忌前屈牵引。

(2)牵引重量与持续时间:常用的牵引重量差异很大,可自患者自身体重的1/10至1/5,多数用6-7kg,开始时用较小重量以利患者适应。每次牵引近结束时患者应有明显的颈部受牵伸感觉,但无特殊不适,如这种感觉不明显,重量应酌情增加。每次牵引持续时间通常为20-30分钟。牵引重量与持续时间可作不同的组合,一般牵引重量较大时持续时间较短,牵引重量较小时持续时间较长。

(3)牵引频度与疗程:一般每日牵引1-2次,也有每日3次者,10-20天为一疗程,可持续数个疗程直至症状基本消除。

(4)如坐位牵引疗效不著,或患者症状较重或体弱不耐久坐时,可采用仰卧位牵引。用枕垫保持适当姿位,牵引重量一般为2-3kg。持续牵引2小时后休息15分钟,然后再作牵引,每天牵引总时间可达1O-14小时。

(5)利用电动牵引器械可进行间歇牵引,被认为有利于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一般是牵引2分钟,放松或减小牵引重量1分钟,反复进行半小时左右。

(二)颈椎病推拿

1.作用与适应证 中医学认为颈椎病系因颈项长期劳累,气血失和,加上外感风寒、阻滞经络所致,推拿治疗可以调和气血,桂风散寒,疏筋通络,从而达到解痉止痛的作用。推拿适用于除了严重颈脊髓受压的脊髓型以外的所有各型颈椎病。

对于脊髓型颈椎病,传统不主张进行推拿治疗,认为有可能加重脊髓损害,但国内已有安全有效的牵引和推拿治疗的报道,因此,轻型脊髓型颈椎病不一定禁忌推拿治疗,只是手法宜温和,免除旋扳手法。

2. 方法 颈椎病的推拿手法应刚柔结合,切忌粗暴,常用手法程序如:

(1)在颈背部反复作掌揉、探法和一指禅推法,然后在颈肩部的督脉、手三阳经的部分俞穴如风池、风府、肩内俞、肩井、天宗、缺盆等穴作点、压或拿法,再在斜方肌与提肩胛肌处行弹拨法。若为神经根型,手法治疗应包括肩、肘、手的主要穴位;若为椎动脉型,应包括头、脸部的百会、太阳等穴位。接着用旋扳手法。最后以抹法、叩击、拍法作结束。

(2)施行旋扳手法时,先嘱患者向一侧旋转颈部,施术者两手分别置于病人的下枕部和枕后部顺势同时稍用力旋转头颈。此时必须注意:1)旋转角度不可过大。2)不可片面追求旋颈时可能发出的"咔嗒"声。3)脊髓型及椎动脉型颈椎病不作旋扳手法。

(三)颈椎病理疗

理疗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放松痉挛肌肉,缓解症状。方法可选用高频(微波、超短波)、低中频电疗(如TENS,间动电疗,电脑中频)、超声波、磁疗等。

(四)颈椎病运动疗法

1. 运动疗法的作用 颈椎病的运动疗法主要是做医疗体操练习,颈椎病医疗体操的目的与作用主要有两方面:(1)通过颈部各方向的放松性运动,活跃颈椎区域血液循环,消除淤血水肿,同时牵伸颈部韧带,放松痉挛肌肉,从而减轻症状;(2)增强颈部肌肉,增强其对疲劳的耐受能力,改善颈椎的稳定性,从而巩固治疗效果,防止反复发作。

2. 适应证和禁忌证 各型颈椎病症状基本缓解或呈慢性状态时,可开始医疗体操以促进症状的进一步消除及巩固疗效。症状急性发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运动刺激。有较明显或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时禁忌运动,特别是颈椎后仰运动应禁忌。椎动脉型颈椎病时颈部旋转运动宜轻柔缓慢,幅度要适当控制。

(五)神经阻滞疗法治疗颈椎病

椎间孔阻滞(硬膜外腔阻滞)和椎旁交感神经阻滞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反复单次阻滞或置管连续注药,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单次阻滞每周两次,5次为一疗程。硬膜外腔置管者可每日注药一次,每5次为一疗程。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对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有特效(一般配合椎间孔、颈部痛点阻滞)。常于第一次阻滞治疗后即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多不能维持长久的疗效,故须反复施术以巩固效果,至少须连续治疗2~4个疗程。

四、颈椎病心理治疗

五、颈椎病日常生活活动指导

1. 枕头与睡眠:枕头中央应略凹进,高度为12~16cm,颈部应枕在枕头上,不能悬空,使头部保持略后仰。习惯侧卧位者,应将使枕头与肩同高。睡觉时,不要躺着看书,也不要长时间将双手放在头上方。

2. 避免做颈部过伸过屈活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洗脸、刷牙、饮水、写字时,要避免颈部过伸过屈活动。

3. 某些日常活动应该停止:在患病期间,应停止做某些过度活动颈椎的活动,如擦高处的玻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