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家校共育好少年心得体会总结 《家校共育 助力孩子成长》心得体会(九篇)

家校共育好少年心得体会总结 《家校共育 助力孩子成长》心得体会(九篇)

时间:2021-10-08 05:00:11

相关推荐

家校共育好少年心得体会总结 《家校共育 助力孩子成长》心得体会(九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描写家校共育好少年心得体会总结一

家校共育是现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沟通、服务、参与、管理四个作用,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形成合力。通过及时与老师、学校和家长的沟通,扎扎实实地工作,加强自身建设,开展多种活动,讲究实效,加强科学管理,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校联系,广开社会育人渠道。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跨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通过家访活动起到沟通家长和学校的作用,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学生的修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和卫生习惯,使学生将来有能力解决纷繁复杂的问题和困扰。

2、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观念,努力扭转在家校联系中的“单纯电话联系”,以及向家长“告状”的不良倾向,切实提高家庭联系质量,推进家校合作教育的实施。

3、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加强能力的培养,达到“育分又育人”的目的。把学生养成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使习惯养成与能力培养齐头并进。

4、学习推广家校联系新的教育管理模式,挖掘教师潜能,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培养研究型、改革创新性教师。

描写家校共育好少年心得体会总结二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紧紧围绕《自治区教育系统20__年家庭教育工作要点》以市、区两级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学校工作计划为依据,树立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充分利用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积极作用,开展适合本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努力优化家教环境,提高家教质量,以良好的家庭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共同体,使学校的家庭教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1、充分发挥三级家长委员作用,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活动中,有效体现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2、整合一切教育资源,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素养,把家长学校作为推进家庭教育理念普及的重要抓手。

3、继续做好自治区教育厅“网上家长学校”的宣传工作,做好《家长教育平台》的注册及《家长手机课堂》的订阅,广泛传播家庭教育知识和成功经验,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4、组织开展丰富的家庭教育活动,调动家长“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书香家庭”“一日优秀校长”等评选活动。

5、努力打造家长学校的品牌。并且积极准备参加上级领导部门组织的家长学校的考核评选活动,积极参加优秀家长学校、示范家长学校的申报工作。

三、工作任务

1、完善三级家长委员会组织机构,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让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监督、决策等,充分发挥家委会特有的教育功能。坚持多维互动原则,促进家长、学生和学校之间的理解和支持。坚持服务性原则,为全体家长服务,为学生成长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

2、加强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师、讲师及家长志愿者的培训,调动他们参与家庭教育的积极性,组织好“家长助教”“一日校长”等活动。

3、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活动,比如:亲子共读、徒步、联欢等感恩活动。

4、通过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科学育人的水平,开好大型和小型家长会,创新家长会的形式和内容,家长学校开班要做到“三个落实”(即落实家长学校的上课时间,落实上课地点,落实上课教师),“两个保证”(保证有计划、有教案,保证家长的参与率)。努力打造“家长学校”教室文化,完善家长学校学员管理制度、考勤制度等,开展优秀学员评比,调动家长参与和学习的积极性。

5、关注儿童身心健康,组织好家长、孩子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各科教学活动中,全员参与其中。

6、做好家庭教育活动的资料整理工作,积极申报优秀家长学校。

描写家校共育好少年心得体会总结三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单靠学校教育的教学改革是不够的,要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必须构建一个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并共同发挥作用的开放的、立体的大教育环境。

家长和学生有着亲子血缘关系,其天然的亲子之情是无可比拟的。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亲密,互相之间情感的感染性越强,感化作用越大;反之,则感染性越弱,感化作用越小。因此,虽然常有家长述说孩子不听大人的话,只听老师的话,但家长的一句话抵教师的十句话的情况也同样存在。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也深深感觉到,我们在学校里对学生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刚使学生在思想行为上有了一点进步,但经过周六、周日两天或暑假、寒假的休息,就削弱或抵消了教师几天或几个月的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可见家庭参与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效果具有极大的影响。家校合作教育有利于做到优势互补,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各项有关决策、措施的制定请家长参与,既增强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同时,由于家长最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了解学生各方面的需要、兴趣、爱好,家长参与制定的决策才更具有针对性。

家校合作中家长通过家长委员会行使监督权,最大限度的保障儿童的权利。

家校合作使教师把与教育对象的成长密切关联的各方面因素联合起来,达成一致,形成合力,共同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在家校合作中,学校与教师理所当然起到主导作用。一方面,社会担负起对家长的教育责任;另一方面,教师有责任面对不同的学生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方法指导,并与家长在教育学生上达成一致。

在家校合作过程中,要求家长主动到学校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参与学校的管理。班主任在家校合作活动中成为一名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教育问题上,与家长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家校合作中家长主动参与是关键,有了家长的参与才可能称得上合作。作为班主任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作为合作伙伴,从实际中让家长真正介入到班级的事务活动中。在班级里,选择那些文化层次高,热心于教育的家长,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委员协助班主任做一些班级事务,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把学校以及班级的目标和活动通过家长委员告知所有的家长。同时收集家长对学校及教师的意见。通过家长委员与其他家长沟通,营造一种良好的合作气氛。另外,我们要畅通家校交流的渠道。家校之间坦率而又真诚的交流是良好家教合作关系的基础。班主任与家庭之间通过各种媒介和人际交流来传递信息。例如:

1、传送喜报。班主任把传送喜报作为交流的手段,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如有趣的发言、比赛的结果、好人好事、学习成绩等点滴进步,都以喜报的形式向家长汇报。这种形式的交流密切了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建立班级通讯网络。目前电话已经普及家家户户,在班级中,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设立一个联络员负责把教师的要求传达给家长,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电话向同学或老师了解情况,形成一种互动交流。

3、建立班级微信群。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根据本班的特点向家长介绍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针对一些家庭教育问题开展讨论。这中形式的交流可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4、利用校讯通这个平台,实现家校的沟通和互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和家庭作为并肩工作的两个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一个方向行动,要知道,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互对立的立场是极为重要的。 ”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无论是我们教师还是家长,都是要牢记的。

描写家校共育好少年心得体会总结四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及社会的教育作用,适应当代新形式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需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谐发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深入课改,提高质量。

1、健全组织机构:由校长和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具体开展家校沟通,家长学校工作。

2、做好家访工作:家访是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常规工作,也是密切师生关系、沟通家校感情的重要手段,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每周家访一次,针对不同的问题达到相互沟通理解和信任。

3、开展家长座谈会和家长接待日工作,每月一次家长会,每一周专门安排一定时间作为家长接待日,解答家长咨询,介绍学校情况,宣传教育政策法规等,并且诚恳接受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做有准备、总结、记录。

4、办好家长学校:目的是以服务与家长、服务与学校、服务与教学、服务与课改,坚决杜绝搞形式、走过场,完善制度,制定家庭教育管理方案,指导家庭教育方法,懂得学习型家庭,让家长懂得教育管理孩子的方法,懂得如何关注孩子健康和心理健康,学习心理沟通和交流的方法等,同时,要让家庭教育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成为共同促进孩子成长的合力。家长学校还可以向家长开通家校沟通热线电话,发放家庭教育明白纸,推荐家庭教育学习报刊、书籍、网络,开展“好家长”评选活动等。

5、设立家庭教育宣传栏和邀请家长参加学校活动。创设醒目的宣传栏、学校或班级活动比赛、表彰会、家长参与的各种有益活动,以增加家长、社会对学校的工作理解信任和支持。

6、学校要深入开展家庭教育研究:研究家庭教育、家校互动规律、特点,总结家庭教育成功经验,探索有效途径,撰写家庭教育文章和心得体会等。

7、通过家校沟通和家长学校的工作,使学校与家庭形成教育的合力,达到总体目标一致、教育方式一致、对学生的态度一致、对学生评价一致,形成家校互动的良好局面。

学校工作纳入考核之中,每学期要全面总结,阶段推进,对工作滞后者要给予批评通报,先进工作者给予表彰,大力推进家校工作,为学校健康快速发展而努力。

描写家校共育好少年心得体会总结五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以“家校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活动,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

建全家校联系制度,建成起家校联系网络,搭建家校互通互动平台,让家长走进学校,接触教育,了解孩子,形成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孩子和谐发展。

1、定期召开家长会。

组织家长会,把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教改的成果及举措告诉家长,也可介绍一些科学的育人方法,请有经验的家长作交流,老师和家长把孩子在校在家的表现相互通报,共同帮助学生,为他们操心,从而激发学生奋发向上自主教育的意识。每学期评选优秀家长一次。

2、定期家访与家长沟通、交流。

结合教师联系农户活动,老师要及时地和家长沟通孩子最近的一些表现。采取家访或者电话家访的形式和家长沟通,更好的了解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对学生的一些好习惯的养成和坏习惯的形成的原因有更深入的了解,与家长达成一致意见,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得益彰。

3、举办学校开放日。

每月确定一个班级向家长开放,供家长进入班级观摩、听课、交流。让家长了解学校教学情况,了解子女的学习过程,增进家校联系,加强家长与老师的沟通。原则上一学期对学校评议一次。

4、适度开放教育设施。

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开放图书室、微机室,实现学校教育资源与家庭资源共享,加快家校共建的进程。

5、创建学生成长档案。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讲学平时在教育教学中取得的各项成果记录装入档案袋,一学期一总结,帮助孩子收录成长中的痕迹。

6、共同实施教育。

利用校内、外宣传阵地,邀请家长与学校共同策划、组织国防教育、环保教育、生命教育、常识教育、诚信教育、养成教育等活动,实现家庭和学校教育共谋、成果共享,同时学校选派优秀教师担任辅导员,开展文明素养、科学文化、法制等方面的教育。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举行“家校共建”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号召广大师生和家长一起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家校共建活动。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学校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实施工作。

2、落实机制,务求实效。

描写家校共育好少年心得体会总结六

家长姓名:xx妈妈

学生:xx

班级:xx

班主任:xx

沟通缘由:

学习习惯差,上课走神,无精打采,作业拖拉或者抄袭,作业字迹潦草,各门功课都不梦想。爱看电视。

沟经过程:

爸爸,妈妈没有什么文化,爸爸在开出租车,妈妈做保洁,帮别人打扫卫生,所以从小未能重视对其学习习惯的培养,养成了拖拉作业,上课开小差,字迹邋遢等坏习惯,作业或不做或抄袭,上课根本没有心思,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成绩很不梦想。我常利用周五交接的时间和他家长沟通,互相了解和反馈学生的家校表现。xx在家不主动写作业,喜欢看电视,爸妈忙于工作,无暇顾及他,爸爸的管理方式也是粗暴简单。沟通后,xx妈妈口头保证,周末严格督促他完成作业后再玩,执帮忙他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沟通感悟: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逃不出孩子明亮纯洁的眼睛。所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貌,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了,家长的行为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描写家校共育好少年心得体会总结七

家校沟通 合作育人

江夏区第一小学 丁红群

班主任工作既辛劳又琐碎,要管理好班级,教育好学生,提高教学成绩等。但是要想做好各项工作,只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新时代的班主任,我们应该做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家长。我们应当努力调动起学生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做到主动、积极的理解和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好孩子,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如天平的两翼,只有双方的通力合作,天平才有可能达到平衡,也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儿童的和谐发展。”

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感受到只有当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合力最大时,产生的效果也是最明显的。所以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始终本着尊重与协作的原则,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以自己的执着和坦诚去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效果。

一、家校沟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事实证明,学校与家庭教育配合密切协调,学生就能全面发展;班主任善于做好家长工作的,学生的进步就比较显著。

1、家校沟通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样子,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孩子的一举一动常常是家庭教育的结果。在校的日常情况和周围的环境信息能及时被家长了解,得到来自家庭的及时的鼓励和引导。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2、家校沟通帮助家长在教育观念与方法上与学校达成一致,更好地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

要做好学生的工作,首先应做好家长的工作。而家长的素质是制约家长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我们的时代,据我看来,没有比指导母亲和父亲教育儿童更为重要的任务了。”由于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在教育孩子时要么溺爱,要么简单粗暴。而且,绝大部分家长缺少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必要的教育经验,这就需要教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3、家校沟通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起很大促进作用。

要做好家长工作,教师首先要进行必要的理论学习,要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方针和政策,学习家长心理学等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优秀班主任的成功经验,使自己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其次要有正确的工作方法,如家长的文化层次不同,认识不同,经历不同,教师既要尊重家长,又要关心、帮助家长,使家长乐于交流,使自己的指导意见能变为家长的具体行动。

4、家校沟通是树立学校形象和师德品牌的最有效途径

事实证明,如果教师平时与家长有良好的沟通,建立了协调、融洽、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的人际关系,那么无论遇上什么事情,都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终顺利解决。家长信任教师,理解支持教师的工作,教师的形象在家长心中越来越高大了,学校的声誉在社会上也就越来越好了。班主任的工作不是代表个人,而是代表教师集体的形象。因此,必须认真研究与家长沟通的问题,形成合力,增强教育的效益。

二、当前家校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但要做好这个工作却是相当的不容易。许多班主任一提起家长,就摇头叹息,平时在与一些班主任交流中,他们通常以一句带有情绪色彩的话来道出自己的无奈:“现在的家长,怎么说呢,素质太低------”。

案例一:

出现的问题:学习委员向老师报告,xx学生没做家庭作业,老师让学习委员把xx叫到办公室,可是他不来。老师把家长叫到学校,下面是老师和他妈妈的一段对话。

师:您知道您的儿子这段时间经常不写作业吗? 家长:我问他,他说没有作业。

师:鬼话,我们每天都有作业,他说没有就没有?我告诉你,你伢习惯特别不好,特别爱撒谎,上回偷了别人的小本子硬是说没有,后来在他书包里找出来了,他才不作声了。

家长:我每天工作太忙了,实在没时间管教孩子。

师:你忙,哪个不忙?那我们全班六十多个学生,都像他这样,那老师还不忙死?你的孩子是班上成绩最差的一个,学习习惯很不好,经常说把作业本忘在家里,如果还这样下去,他会越掉越远,那会害死人的,你们家长看着办。就这样,你回去好好想一想。

家长:好的,谢谢老师。(家长欲言又止,含泪离开,老师摇头叹息:“现在的家长,怎么说呢,素质太低------”)

以上案例也反应了当前家校沟通上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有些教师在观念上的误区。认为家校沟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家长配合学校,这也是传统教育对二者关系的定位。于是,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沟通不是双向交流,而是单向告知,即家长只要记住学校或老师的要求并照此执行就可以了。教师不但很少询问家长对教育的看法,而且还有一种不自觉的判断标准:凡是和老师意见不一致的,凡是不照老师要求去做的,都是素质较低的家长,有的还缺乏应有的尊重。比如:我就遇到我们有这样的一位老师,学生家长在家校联系簿上签了一句意见说作业太多,我们的这位老师看到后马上把这位学生叫到办公室,对她说,你以后就不要做作业了,你父母不是说作业太多吗?我们可以想一想这样的话家校沟通还能很好的进行下去吗?在这里,教师无意中扮演了“独裁”代言人的角色。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二是家校沟通内容的片面。我们平时的家校沟通在内容上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老师首先在个别沟通时负面信息占了绝大多数,仿佛优点是不需要沟通的,孩子的进步家长肯定知道,需要反映的只是问题和缺点(学困生尤其如此)。长久下来,产生了一种“条件反射”,即家长接到老师的电话,最经常的联想就是孩子出问题了。其次老师反映问题时往往只是陈述现象,不分析原因,也很少给出意见和建议。类似这样的语言是常见的“孩子最近学习退步了,上课不听讲,作业不做,在学校又打人了”等等。总之,用学生的话来说就是老师喜欢向家长告状,而这样的沟通往往会以家长对孩子的责骂或惩罚告终,不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还导致孩子憎恨老师,这样的沟通越多家长越没有信心,甚至会放弃对孩子的教育,产生出大量的我们一些老师所说的“素质太低”的家长。

三、家校沟通必须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

案例二:

出现的问题:学习委员向老师报告,xx学生没做家庭作业,老师让学习委员把xx叫到办公室,可是他不来。

李老师回到办公室给他妈妈打电话。

师:xx妈妈你好,我是李老师!家长:哦,李老师您好!

师:早就想认识你,知道你很忙,一直没有机会,你看这两天有没有时间,到学校来一趟,我们聊聊天,要不我来找你也行!

家长:不忙不忙,李老师,我马上来。家长到校,老师和家长对话。

师:请坐请坐,不好意思,有没有耽误你的工作呀? 家长:没有没有,我已经请好了假了。

师:你伢几聪明呀,前天,同学们下课都在操场活动,我抱了一大摞本子往教室走,他看见了,从教师跑过来,把本子接过去。我心想这伢真懂事!

家长:是的,有时在家里,我没有回来,他都是自己把饭蒸好,把菜摘好洗好,他爸爸在外地打工,每年只能回来两三次。

师:那你一个人在家又要工作又要带孩子,真不容易。

师:他很聪明,课堂作业完成的很好,不知什么原因,这段时间家庭作业经常没做。家长:啊?我问他,他说没有作业。

师:家庭作业是对当天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我们每天都会适量布置一些,对了,你可以给他准备一个记录作业的小本子——他很想要一个记作业的小本子!每天把作业记下来,你可以对照检查,应该不会耽误很长时间,等孩子学习习惯养成了,你就轻松了。

家长:谢谢您老师,我平时又忙,没时间管他,也不知道怎样教育!

师:忙是好事,你忙是为了老公在外更加安心,为了孩子将来生活的更好,但如果因为忙而忽略了对孩子的监督和管教,结果只是百忙!你想你和老公的忙碌不都是为了孩子将来能有出息吗?从小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有更美好的前程!

家长:好的,谢谢老师,小孩不懂事,给你添麻烦了。

师:没关系,如果是你也会这么做的。都是做母亲的,望子成龙。再说,我的工作也离不开你的支持和配合呀!以后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给我打电话。

家长再三感谢,离开。

面对同样的问题,两位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效果截然不同,体现了沟通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

(一)尊重原则

对学生来说,家长与班主任同是教育者,不存在地位之分,只存在教育期、教育水平不等之别。在教育期上,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位教师,最了解子女情况的是家长。班主任必须尊重家长;其实教师、家长、学生只是角色不同而已。当然,家长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历、职位、性格均有所不同。但无论家长间存在什么样的差异,从孩子入学那一天起,他都与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教育好孩子。因此,对家长要一视同仁,让每位家长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或重视。

(二)协作原则

班主任与家长交往的根本目的是寻求对学生教育的协作。为实现这种协作,就要主动家访,主动与家长沟通学生的情况,主动征求家长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意见,与家长共同商量教育方法。但是,由于班主任与家长对学生的期待不同,观察、了解和处理问题的角度、思想、文化水平不同,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也不一定相同,难免出现矛盾。如何克服?我认为,需要班主任与家长双方的共同努力。其中,因为我们是专业人员,具有较为成熟教育理念,所以就必须学会去给学生和家长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现在出现的老师和家长之间的矛盾,很多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从家长的实际出发,一 3

味地从我们老师的角度要求他们怎样配合。因此,必须树立换位意识,学会理解家长。要站在家长的立场想问题,不指责,不教训,考虑实际的家庭教育问题。必须始终不渝的说明我们教师,家长,学生,目标一致,利益相同。为了共同的目标,必须合作、沟通,才能把共同的事情做好。还要适时地向家长提目标和要求。这样,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是被重视的,正在被拔高,自己的孩子是很有希望的。教师要以自己的执着和坦诚去开启家长的心锁,就一定能得到家长的密切配合,目标一致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就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效果。

三、家校沟通要讲究方式方法

我们在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时,侧重点也各不相同。

1、对“溺爱型”家长要重说服。“溺爱型”家长对子女往往宠爱过深,看不到子女的缺点,甚至护“短”。与这种类型家长交往,首先要注意不轻易揭学生的“短”,要从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入手,引导家长自己认识其子女的不足,从期望入手引导家长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从未来成才入手引导家长多看到子女的缺点;对“护短”的家长,可从其子女存在的缺点所造成的危害入手,引导家长认识“护短”对子女成长的危害。

2、对“放纵型”家长要重事实引导。“放纵型”家长,多对子女的个性发展不闻不问。对这种类型的家长要重事实教育,可用其子女所存在的缺点、错误所带来的对其子女的个人成长、对班集体乃至对社会的影响与危害的事实,使其家长醒悟。但这种引导应该是实事求是的,感情应该是关怀的、诚恳的。

3、对“打骂型”家长要重劝告。“打骂型”家长多出于“恨铁不成钢”与不懂得教育方法所致。与这种类型家长交往,要注重用其错误的教育方法所带来的反面的教育效果的事实劝告他们改变其打骂教育,并从对他们的教育方式的深刻分析中,帮助他们提高对教育方法的认识,以此帮助他们不断改进教育方法。

案例三:我班有个叫耿然的学生,他妈妈对他要求非常严格,学习上不允许有丝毫差错,做作业字写得不好,全部撕掉重写,做错的题抄写十遍等,否则挨打。有一次听写,他错了三个,中午他妈妈来接他知道了,把他狠狠批评了一顿,回到家把他关在门外,不要他进去,让他站在门口反省。结果等她打开门一看,孩子不见了,她一下吓傻了,赶紧沿路寻找,最后在学校找到了,这才松了口气。事后她把这件事原原本本讲给我听,我严肃的对她说:“耿然妈妈,你真是万幸啦,如果伢在路上出了什么事,我看你怎么活!”她直点头:“丁老师你批评得对,我自己想着也后怕!”我接着说:“我知道你非常疼爱孩子,对孩子严格要求是对的,但不能过头,弦拉得太紧容易折断,孩子还小,要允许他犯些错误,一个孩子就是在犯错改错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你的孩子非常优秀,我们都很喜欢他,以后在发脾气之前先问问我值不值得发脾气!”“老师我一定改,一定改!”

4、对“隔代”家长要重尊重。“隔代”家长(如爷爷奶奶、外祖父外祖母)对子女溺爱更深,对其缺点视而不见或见而不以为然。与“隔代”家长交往要十分注意尊重他们,肯定他们对孩子的爱与期待,以期待入手渗透对孩子的正确要求,防止直言不讳地在他们面前批评学生,以避免他们由于感到孩子受了批评很可怜,而产生对班主任老师的逆反心理。

案例四:我班的胡建军是一个有视力障碍的孩子,先天性青光眼,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不能容忍孩子受丝毫的委屈,上午有学生惹了他,他爷爷下午一点会找到学校来,接孩子放学时不遵守值日老师疏导,非要站在大门中间,经常和值日领导争执。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做的事情是在班会上向同学们讲述胡建军的不幸,让大家平时多关心多帮助他。每周换座位,我都征求他本人的意见,让他坐在光线最好,看得最清楚的地方;平时经常抱抱他,问问他的生活学习情况,他爷爷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非常感谢我。我顺势向他宣传了学习的管理制度,他非常乐意的接受了。但因为视力问题他写得字笔画对不准,有的很难辨认,严重影响了学习成绩,家长对此并不介意,所以孩子自身也很随意。我及时找到家长,询问了孩子的治疗情况,得知家长每年都要带孩子到上海跟踪治疗两次,以后时机成熟还要做手术,4

说:“孩子的眼睛一定会治好的,现在我们不能一味放松要求,要为他的将来打好基础。”在家长的配合下,孩子的进步很大。

四、家校沟通的主要途径

(一)建立家校联系本

家校联系本是很好的沟通渠道,最好与孩子们一起设计封面、格式,使他们从心里喜欢这种方式。不要把它当成单纯的“作业交待簿”。除了交待作业、提醒携带物品外,没其它用途,我把对学生的关注、鼓励、评价写在联络簿上,让家长了解到“老师很关心孩子的成长与表现”。沟通的内容要以赏识为主,绝不能成为“状纸”,要做到既沟通情况,争得家长的积极配合,又没有损伤学生的自尊心。

(二)运用现代通讯手段进行联络

现代信息技术为家校沟通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和快捷,如电话、微信、qq、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班级主页等。其中,电话联络还是最方便、最普遍的。如果我们能够善用,那一条线会成为拉近距离,凝聚力量的“感情专线”。

(三)适时进行家访

家访既是教师的一种教育手段,更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一种感情投资,它可以加固家庭、学校之间的桥梁,缩短教师和家长的距离,拉紧教师、学生、家长间的关系,促进学校与家庭共同担负起培养学生成才的责任。在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的两年中,我利用各种途径对全部95%以上学生进行了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家庭成员的职业、工作地点,学生在家表现等,同时也向家长宣传了我校教育理念、管理制度,介绍了孩子在学校的动态、通过这一切,让家长相信:老师是诚恳且负责的,愿意尽最大的努力配合老师的工作。

(四)、精心组织好每一次家长会

组织家长会是家校教育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是班主任同家长沟通,凝聚教育合力的主要方式之一。我们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两次家长会。我抓住机会,精心组织。向家长汇报学校教育教学的工作情况及今后工作计划,并向家长提出教育的具体要求,听取家长的意见,共同研究改进工作,从而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家长通过家长会,不仅能了解到自己子女的学习成绩、思想表现,还能了解子女所在班级其他学生的成绩与表现等,从而能更客观地了解自己子女发展水平在集体中的位置,这是对学生施以教育不可缺少的信息。

家长会开好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有些家长会越来越让学生们感到害怕,参加家长会成了学生和家长的一种无形的精神压力,尤其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和家长来说,家长会千万不能开成告状会。否则,个别学生就会编出各种理由,谎称家长不能参加家长会。而有些家长也会因为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差,或道德品质表现不好,借故不来出席家长会。这种情况的出现会严重影响学校与学生家长的互相沟通,不利于学校的教育工作,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五)、理性对待临时性的会面

有时在路上遇到家长,或家长直接来校找老师,我都会真诚平和对待。专心聆听,了解家长的感受,并表示理解他们的心情,肯定他们的用心,耐心细致地解答疑问,表达对学生的关心。让家长觉得丁老师非常关心自己的孩子。

不管何种沟通方式,都应让家长觉得老师关心自己的孩子。因此,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好自己,做好一名教师,让自己成为一个乐观、开朗、愿意倾听和努力解决问题,艺术性工作的人。

1、多赞美,少批评。孩子都是父母心目中的宝贝,没有一个家长喜欢听老师只诉说罪状。所以,老师要多表扬孩子的优点、成就,例如:“这孩子长得很可爱”“挺聪明的”,家长在听了这些好话后,自然就比较听得进去老师诉说孩子的其他缺点,以及需要父母加强管教孩子的种种了。所以在沟通时,赞扬就是一种认可,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其实表扬孩子 5 的同时也表扬家长。教师一个细微的举动,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都会让家长感到高兴,直至影响对待孩子的态度。

2、因人而异,运用共同语言。老师如与家长语言不通,或受教育程度不一致,不注意语言的运用,就难以沟通。对于受教育程度低,平常也不关心教育的家长,满口“教育改革”、“期望教育”,家长哪里听得懂。应针对不同对象,转化成家长能理解的语言,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

3、注意电话中的语辞和声调。电话看不到对方表情,所有的感觉、印象都来自电话中的声音,不论家长的语气、言语如何?老师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要至始至终以亲切、自然、流畅的语调,心平气和地、耐心地与家长交谈。

4、要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在家校交流中,双方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这时教师就要巧妙使用语言。首先,要先扬后抑,可先从孩子好的方面说起,或先说些无关痛痒的闲话,委婉表达其意。如,谈孩子做事情很慢。可说:“孩子很文静,做事情不急不慢,女孩子这样蛮好的,就是有个小问题,在集体活动中如果什么都比别人小朋友慢一些的话,有很多机会就失去了„„”对于内向型和容易焦虑的家长,教师尤其需要考虑合适的表达方式。教师面对家长不能居高临下,我们尽量不要使用“你应该”或“你必须”这样命令性的字眼,而应该说“我认为„„”“我觉得”“我需要您的协助”。如果是征求家长的意见,如“您觉得如何?”“您的想法是„„”这些婉转、协商性质的词语来拉近与家长的距离。这样家长更乐意也更容易接受我们的建议。当然也不能过于谦虚,在确定无疑时,语气也应该十分肯定,让家长相信你的意见是不容质疑的。

老师们,家校沟通——是一本读不完的书,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是一段说不完的话,需要我们一起分享;是一道解不完的题,需要我们共同探讨;是一件做不完的事,需要每个人的行动。家长沟通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将所学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从而形成一套具有自己风格和特色的沟通方式,进而达到家校沟通的良好效果。

描写家校共育好少年心得体会总结八

家庭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幸福德育的构建,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家庭教育的配合。家长是学校教育的天然合作者,家庭和学校是帮助孩子起飞的双翼,只有向着同一个方向、为着同一个目标努力时,学生才能够真正展翅飞翔。家庭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教育具有不可低估的补充和辅助作用。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城乡结合部,学生和家长素质参差不齐,这是我校开展家校共建工作出发点。教育这项责任仅仅靠学校来完成是不行的,缺乏家庭关注的教育是事倍功半的,只有家校共同努力,才能事半功倍。

家校共育,重在“合力”上下工夫。必须摒弃传统家校关系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家长也是学校教育的优秀资源。必须让这些资源在学校管理和教育中加以充分利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形成家校共育“合力”,真正地变成1加1大于2的效应。我们具体做了以下几件事:

我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全体学生的家长会,平时又不定期召开各种类型的家长座谈会,及时地了解家庭教育的动态,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让家长与老师面对面互动,尽管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互动形式,但这种方式的互动毕竟要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特别是对于工作繁忙和在外地打工的家长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方便快捷优势,进行家校互动,也是一条不可缺少的途径。例如,可以利用网络,校训通平台,使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和班级的基本情况和重大活动,也可以留下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或者是要求学校和教师给与解答的问题等。我们还利用手机微信或微信群进行互动交流等等。与家长适时交流,及时沟通,快速而便捷。绝大部分家长在同学校交流时都非常理性,使网络不仅成为接受家长监督的平台,而且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平台,更是家校友谊的桥梁与纽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书在人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国文学家哥德有一句名言:“读一本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法国诗人雨果则说:“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它对于人类之所以必须,在于它是滋补光明的饮料。”,读书有益于育德,有益于励志,有利于启智,有益于明史,儿童受到优秀书籍熏陶,将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正基于此在低年级时我在班级提出了学生、家长、班主任学期内共读一本书的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向家长推荐了《安徒生童话》《木偶奇遇记》《淘气包马小跳》等书籍,每天回家后让学生和家长共读书,并在“阅读存折”里记录下来孩子们读书的页数和家长参与活动的感受建议、学生读书的收获等。随着孩子年级的增高,孩子们读的书难度有所增加,结合一米阅读的app使孩子们在书的海洋里自由的遨游,让书香沁入每一个学生的心脾,让学生在书香中茁壮成长!

家长需要教育,更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我校是家校共育的试点校,家长课堂8课时从20xx年开展,一直以来我们学校坚持每月一课,在8课时中老师和专家在给家长讲授育子方法,从今年开始,我们家校共育升级到了新高度,突出家校协同育人的理念,调动各行业广大家长资源,把家长请上讲台,丰富课堂内容,开拓学生眼界,拉近亲子距离、拉近家校距离。构建家校共育“合力”,不但转变了他们的家庭教育方式,而且也转变了他们的教育观念,同时各班也必须开好常规的家长会,注重与家长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让家长在相互交流中使认识和意识都得到提高。要求一次一个主题,解决一至两个问题,注重实际效果。

通过家校共育的活动,在深化学校德育工作改革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丰富了自身的精神世界,使学生生活态度更乐观,生活方式更健康,生活信念更积极,生活情趣更高雅,促进了少年儿童生命的健康成长,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精神面貌积极向上,逐步形成良好的校风。但我们深知家长学校工作任重道远,今后,我们会在摸索中不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总结,面对新形势探讨家庭教育新思路、新方法,突出特色,注重实效。我们将继续探索家校合作的新机制,让孩子们的双翼更加丰满有力,展翅翱翔在未来天空里!

描写家校共育好少年心得体会总结九

李家成:建设学生、家长、教师的命运共同体——家校合作的教育追求与生命意蕴

家长将孩子送到一所学校读书,根本原因不会是遵循法律规定,而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从此,孩子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甚至会少于孩子与教师在一起的时间。而教师职业的存在依据也是孩子——当一所学校没有了学生,这所学校的教师何去何从?

可耐人寻味的是:有的教师会指责家长不负责任;有的家长会投诉教师;当前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对立有增多趋势;即便是较好一些的状态,也是一方配合另一方而已——学校往往是强势的那一方;而一旦出现了冲突,学校也往往会叫屈,称家长蛮横无理……

命运相连的两类主体,为何会是这样的关系形态?我们可以追求一种怎样的家校关系?

一、信念:根植于人性观 家校合作是一种信念。

当你信时,它更易变为现实;当你不信时,它就难以显现。这似乎很抽象,但当我们面对以下问题时,很快就能验证了。对教师而言,这份信念自觉是开展家校合作工作的基本前提。其一,我们是否相信家长愿与教师合作?

对当前家长素质的抱怨而显现出的那份委屈,对所谓“教育始于家庭”等话语的过度追捧而透露出的那份狭隘,对当前家长相关行为的激烈指责而表达出的不满,背后可能都有一种“相信”——相信这些家长不愿与教师合作。

家长真的想和教师对抗,而不想合作吗? 本文作者宁愿相信:可怜天下父母心!有多少位教师敢说自己对学生的爱与投入,能超出父母,即便是外出务工的父母?为了孩子,哪有家长不愿意更好地与教师合作?

有研究者指出:“基于一般常识,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没有哪一家的家长会甘愿自己的孩子道德品质败坏,而是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仅能够在社会上立足而且能够过上一种有尊严的生活,都有着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人’的责任。”该学者强调的是“学校教育更应该反思自己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是否真正有效的问题”。

本文作者曾针对上海市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家长做过一定量的调研,无论是问卷数据,还是访谈记录,都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家长希望有学校教育参与,希望与教师合作,但是机会很少。这也可以理解为,有的教师已经因为各种因素而不相信家长愿意合作了,因此关闭了很多合作的通道。这样表达,尽管可能会让很多教师感到“不舒服”,但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否确实存在着某种信念呢?

自然,任何讨论都必须考虑例外。“例外”的比例占多少?本文作者宁愿相信这种例外不断接近于零。也许在这样的相信中,就有着生长的力量。

其二,教师是否相信家长能参与合作?

一方面,有的家长真的一无所知、一无所能吗?因为工作的关系,本文作者能接触到不同发展状态的学校,但几乎都能听到类似的抱怨,如家长素质不够高,或生源不够好。有趣的是,在本文作者于12月组织的“第一届学校、家庭、社区合作研究论坛”上,来自某高校附小的校长呈现了家校合作研究初期来自高校教师群体对于小学教师的轻视,引起论坛现场一片哗然——这是否就是我们所期待的“好家长”“好生源”状态呢?回归到基本原理,存在没有任何教育资源的家长吗?存在对学生发展而言毫无帮助的家长吗? 在相信特例出现的概率极小的前提下,本文作者宁可相信,每一位家长的人生,都是一本读不完的“教科书”。在没有进入学校教育世界之前,是家长在承担着教育责任,是家长为学校教育提供了真实的教育基础——教师不应忽视这些事实,且更需要看到可能性。

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到底需要家长怎样的素养基础和内容参与?当我们关注儿童的情感发育、社会技能、思维与语言、日常生活智慧时,就会发现,这就是所有父母都能给予,而且也是当代教育改革所迫切需要的。

不能仅仅将眼光局限在考试分数、少量学科的学习辅导上——这既不适合作为批评家长的视角,也暴露了某些教师的“不”专业性。

诚然,在当前极具挑战性的时代变迁中,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没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或心有余而力不足,但这更需要通过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在相互理解与沟通中,依靠人性的力量而不断解决——事实上,教师何尝不需要来自家长的理解、尊重与关心?唯有真实的合作,唯有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才能在当前复杂情境下走出一条教师和家长的自我救助之路。

其三,教师是否相信自己有能力或能够发展起相关能力以与家长合作?

在教师的信念系统中,还有一个向内的构成,就是教师是否相信自己有能力与家长合作。

合作关系一定是双向的,需要双方投入并经营。当教师指责、抱怨家长不能很好地合作时,往往蕴含着另一个让教师尴尬的假设:教师事实上没有能力影响家长,更不要说成为家校合作的领导者了。在强势批评家长的同时,教师已经暴露出自己的软肋。在接触一些优秀班主任、校长时,本文作者无一例外体会到他们所拥有的自信,一份自己有能力去影响家长的自信。本文作者相信,这是源自内心信念体系的一种表达。

上述三方面内容,都根植于教师的人性观:我们是否相信人性的美好与力量?我们是否相信人与人之间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与事缘?我们是否相信自己与他人都是生命存在,因此能够合作?在思考、开展家校合作工作时,是需要深入主体的信念系统,来探寻那些幽暗之处、也是力量发生之处的奥秘的。

二、理念:融入于教育观 家校合作是一种理念。

很难有没有理念的家校合作实践,而高质量的家校合作会鲜明地体现教育变革与人类发展的理念。首先,家校合作实践一定内蕴理念吗?

谈到家校合作,几乎任何一所学校都能说:我们有家校合作的,我们做得不错!

是的,肯定有,如教师和家长通话,如教师家访,如教师给家长留言或请家长反馈,如学校组织召开家长会、开放日活动。诸如此类的活动,首先需要推敲的,就是其内含着的理念。例如家访,意味着教师对家庭环境重要性的理解,意味着对教师主动发起家校沟通活动价值的理解;而家访的内容与具体程序,又能体现学校、教师对于教育、学生发展、自我角色的多重理解。

只要不是无意识的行为,只要是教师自觉发起、推动、开展的活动,就会有自觉的或缄默的价值观、学生观、教师观。其次,现有家校合作的理念有误区吗?

例如,人到了,就是合作了吗?在各类家长会现场,也许更容易看到的是家长的静听。那么,那些没有发表过意见的家长,没有给学校教育以相关反馈、评价的家长,他们真的与教师合作了吗?很可能没有。很多家长被动参与学校安排的活动,这样的被动性,怎能承载起合作之名?因为没有真实的互动、交流、创生,这种活动对教师而言,也往往就是例行公事、完成任务,大大缺失了合作所蕴藏着的生成之力量。例如,举几个家长参与的事,就是学校形成了家校合作系统了吗?一般来说,学校总能找到若干位家长来给孩子讲讲课、带孩子参观一下企业或社会场所。可是,全校有多少位这样的家长?一学期有多少次这样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是否所有的学生都有高品质的发展?家校合作项目是否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活动是否全纳了所有家长、融通了校园内外?当这样提问时,很多学校列举的合作项目立刻黯然失色。上述举例同样不能替代整体诊断,而这又必然需要一个理想模型的指引。就当前问题而言,单向而非双向,预设多于生成,被动强于主动,散点而缺整体,应该不是我们所期待的家校合作的理念与实践。

最后,当代家校合作实践需要怎样的理念系统?

这自然要回归到教育的内涵上。家校合作是为了教育的,是在教育中的,且其本身就是教育。当教师的出发点不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即便初期家长会“支持”“配合”,但不可能长久,更不能视之为“合作”。

而且,从教育的立场出发,家校合作更需要关注学生在其中是如何发展的。为此,就需要特别改变忽视学生、替代学生的问题,需要推动学生成为家校合作的主体之一。合作的具体内容,需要融入教育之中,深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大领域中,甚至拓展到社区教育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都可以成为家校合作的边界与内容。

也因此,家校合作的整体性就有了基础。合作作为一个过程,会不断生成更多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而且会促成教育环境的改变,从而为家校合作不断提供新的生态基础。这自然要回归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上。合作发生在具体主体之间,而家校合作的极大特殊性,体现在它发生在至少学生、教师和家长三者之间。如果考虑到一个班级的几十个学生、几十位家长、多位教师,考虑到一所学校多至几千个学生、几千户家庭、上万位家长和几百位教师,则我们会更强烈地感受到家校合作的复杂性。践行家校合作的教师与校长,是令人敬佩的复杂系统的领导者!

正因为家校合作是一种交往关系,因此合作中对每位主体的尊重和相互的信任,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与共事,是家校合作的基本内涵。这一交往包括未成年的学生,因此,学生保护的意识和学生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是家校合作的内涵构成。当几

十、几百、几千个学生共同参与其中时,更会带来复杂系统演化的可能,人与人的交往就会成为一种教育的力量。这自然要回归到具体的合作过程与整体形态上。家校合作是融在学生的成长过程、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的。就时间而言,它不应该是一次性、机械的;就空间而言,它不应该是点状的。

家校合作应该是一个长程,有着绵延的时间内涵与生成性的特质;应该是一个整体,不仅主体参与多元,而且内容构成、实践方式、评价维度多元丰富且有内在有机性;应该是一个复杂系统的生发与演化过程,因此具有复杂系统独特的生命性。

这自然要回归到合作中的人的发展上。家校合作最终是为了人的。而超越学校教育,是家校合作蕴含着的意义。通过家校合作,不仅要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而且要促进学生情感与社会性发展,要关注家校合作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关系,要关注家校合作中学生的全纳性。教师发展与家长发展也是家校合作的应有之义,是终身教育视野下家校合作独特价值的表达。

本文作者曾提出:家校合作能够“让孩子成长为完整、丰富的人”,“以另一种方式促成教师发展”,成为“学校发展的新力量”。本文作者与合作者开展的相关实验研究也证明高质量的家校合作不仅直接成就着学生的生命成长,而且能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家长的不断觉醒产生积极的效应。

三、实践:生发于当下

家校合作是一种实践。无论之前的基础状态如何,无论处于何种发展环境,家校合作都可以从当下的每一天、每一件事、每一个人的努力开始。首先,每个人的投入,都可能促成家校合作系统的发展。作为专业人员,教师是推动家校合作的重要主体,甚至是“第一推动力”的发出者。当教师真正意识到家校合作的价值时,源自个体发展、工作变革的动力,可以转化为推动家校合作的力量。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有备而来”,要有对班级、学校等不同层面家校合作成果的学习,要有基于真实情境的合理策划,要有主动交流、发布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在第一时间引导家长和学生发展的专业素养。合作之事的实现、学生的发展、创生的乐趣和自我的成就感,会成为教师开展家校合作的动力之源。

家长、学生同样可以成为重要的推动者。通过日常的交流、正式的沟通、规范的建议等形式,家长都可以适当影响教师的决策与行为。在有一定家校合作基础的学校,家长还可以通过担任轮值校长、介入教师评价、审议学校政策等,直接而有力地介入家校合作的创生之中。更有意义的,是学生在家校合作中的地位问题。本文作者与合作者推动的学生领导力研究,就正在促成以学生作为领导者、家长与教师作为保障者和参与者的家校合作新机制。

在一个复杂系统中,每个主体都可能成为变革的力量。教育系统内部的校长、行政官员、学者等,系统外部的媒体、社会人士等,都可能影响家校合作系统的生成与发展。作为其中非常具有专业性的教师,更需要增强领导者的意识,自觉领导家校合作!

其次,每一件事的意蕴清晰与价值实现,都可以促成家校合作新质的生成。

在本文作者—参与一所上海市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学校的家校合作研究过程中,突破性的事件有很多。当时,我们推动学校在大屏幕上打出感谢家长志愿者的标语,鼓励学校教师与担任志愿者的家长在校门口说上一分钟的话,鼓励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升旗仪式中,鼓励课堂教学观摩后的“亲子互动三分钟”,鼓励教师开展与家长的“家校联合教研”,鼓励开展“亲子作业”研究,甚至推动学校修改“告家长书”。这些“细节”“小事”,一点点积淀,一处处突破,最终成就了这所学校家校合作研究的大发展。

复杂系统的演化也就是这样的机制。在家校合作中,每一件事都可能非常重要,每一件事的价值也都与其他事相互联系着。因此,认认真真地做好整体策划,仔仔细细地开展每一项工作,用心积淀,终将大成!

最后,每一天的累进,都可能形成日新月异的系统跃迁。对于不同发展状态的学校,家校合作研究从何时开始?需要从现在开始!不论起点如何,家校合作的需要几乎每天都存在,甚至在看似缺少合作时空的寒假、暑假,事实上都有大量的家校合作契机。就促成家校合作的工作智慧而言,努力请从今日始!

当有了这样的当下意识,真实的积淀就可以发生,质变的可能性或节点事件就更容易出现,整体结构的形成与内涵的丰富也就在这个过程中了,甚至具有中国个性与世界贡献的家校合作研究成果也更易生成了。家校合作的质量标准不仅在于结果,更在于过程,因为“合作”就是一个典型的动词。习近平曾指出:“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家校合作,就是微观层面上的命运共同体建设。由此出发,我们的学生、家长和教师也许更容易参与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之中。

注:本文为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领导力培养与评价研究”(14pjc029)的成果。

■本文刊发于《新课程评论》/08(总第14期)「名家 」栏目。

作者介绍李家成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研究员,教授;湖北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评新课程,论大教育。《新课程评论》设置「名家」「专题」「研究」「纵横」「弦歌」「环球」等栏目,刊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域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以理性、建设性助力教育发展,展示一线教育教学成果,加强学术交流对话。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为:42-145。

联络我们投稿信箱: xkcpl01@邮购信箱: xkcpl02@联系电话: 0731-82225526,89921103通讯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营盘东路3号新闻出版大厦2楼 请 您 关 注

▼一

素的教

志本文责任编辑:杨志平公众号编辑:周葭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