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简短(精选11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简短(精选11篇)

时间:2022-02-22 08:42:20

相关推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简短(精选11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健康的身心状态对于实现个人目标非常重要。写总结时,要确保语言简练、易于理解,并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进行修饰。以下是小编为你准备的总结范文,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简短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读文的能力,体会文中动词运用的妙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面对困难不能退缩,要勇于拼搏的道理。

教学方法:指导朗读法感悟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谁知道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上课的故事,上课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事儿了,为什么这一课给作者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以至于用永远来形容它呢?(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从文中找出表现这节课与众不同的地方。

1.当时的天气状况:(作者用了大段文字去渲染)。

三、读完课文,你最想对文中的欧阳老师或我说些什么?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进一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今天,我们共同上了这永远的一课,你想记住它吗?

(一)、多媒体出示复述小窍门:1、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复述(分段,根据段意复述)。

2、提出不懂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解答来复述(故事的发生,发展,结果的顺序)。

3、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复述。

切记:复述不是背诵!

(二)、学生先小组内复述,然后选代表在班内复述,并适时予以评价。

五、生活的路难免崎岖不平,在这里老师送给同学们一段话以共勉:(。

生活,这是一切书籍中第一本重要的书。谁要是不念这本生活之书,随他便。反正每人身上都有这么一本书,从头一行到最后一行,写得清清楚楚。可是,你要念懂这本书,必须由一个严厉的老师,生活的考验,来教你书中所用的语言。罗曼罗兰《母与子》:

六、小结(略)。

板书设计。

永远的一课。

欧阳老师:严肃庄重脸色苍白语重心长。

同学们:惊异不解老老实实规规矩矩。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简短篇二

1、认识、会写“离、失、陪、达、傍、途、塔、介、绍、澈、参”11个生字,掌握由生字组成的生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感情。

【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对比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

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曦不忍说出真相的原因。

四、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录音机。

五、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说隐瞒真相,不说真话是我们应该做的吗?但今天我们将要学的这篇课文中的小主人公小曦就是这样的,这究竟为什么呢?她这样做对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2、板书课题:3故乡的风景。

3、齐读课题,问:你认为课文会写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读课文。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2、小声地自由读课文,连读边标出自然段,圈画生字词。

3、开火车逐句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动笔圈圈、画画,并给不懂的词语做出标注。

4、请根据“思念故乡”“故乡之行”“小曦的沉默”给课文分段。

三、自主识记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离、失、陪、达、傍、途、塔、介、绍、澈、参”。

2、使用学过的方法,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3、反馈生字识记情况,看哪个组的方法最好。

4、尝试听写个别生字,指几名上台听写。

5、理解词语。

让学生开火车认读。

(2)同桌说说词语的意思,然后选一个最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四、指导学生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流利读出感情。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

3、教师点拨:读爷爷的话时语调要轻快,应带着喜悦与自豪的语气;读小曦所见时,应带着失望与难过的心情,语速要略缓。

五、作业(出示小黑板)。

1、比一比,再组词。

倍旁塔招。

陪傍答绍。

2、我会连。

美丽的黄土美好的讲着。

强烈的古树兴奋地回忆。

清澈的风景不忍心找到。

参天的愿望不停地说出。

裸露的河水顺利的告诉。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简短篇三

1.听范读。

2.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四年级语文上册:《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3.检查预习:缘庐峰。

4.指名读《题西林壁》。

5.齐读。

6.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古诗给你的初步印象(描写庐山的景色)。

7.质疑。

二、学习《题西林壁》。

1.知诗人,解诗题。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诗词造诣很高。

题西林壁: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2.抓字眼,明大意。

(1)学习1、2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讨论句意:(从正面看形成岭,从侧面看形成峰,远近高低各不相同)。

(3)把握朗读重音读出气势,有强弱对比,如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远”强一些,“近”弱一些,“高”强一些,“低”弱一些。

(4)学习3、4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不认识,看不清。缘:因为。题:书写。

(5)讨论句意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部分。

(6)指名说全诗意思。

3.想意境,悟诗情。

(1)放庐山幻灯片,让学生想象当时意境,领悟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联系生活试讲3、4句诗的含义,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2)引伸: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准确地认识这个事物。

(3)提问:我们评价一个同学时,应该怎样看?(是只看他缺点,以此评价他呢?还是只看他优点呢?引导学生说出看问题要从不同解度看。意思讲明白即可。)。

小结:《题西林壁》把庐山特色浓缩成绝句,概括贴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我们还从中获得启示。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体会诗情。

附:板书: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简短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绝句》这首诗。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引导同学们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由此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诗:9古诗两首。

(二)自学《绝句》。

1.读题、解题,作者简介。

《绝句》是古代诗词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这首诗是唐朝另一个著名诗人杜甫写的,当时唐朝开始衰败,又发生叛乱,诗人历尽艰辛才辗转到四川,在四川成都郊外建造了一间草堂,诗中描写的就是草堂前明媚秀丽的景色。

2.教师范读。

强调多音字:行(hng)泊(b)。

3.自学字词,理解词语,教师检查,学生质疑。

黄鹂:一种小鸟,也叫黄莺,叫声很好听。

白鹭(l):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细长,吃小鱼,小虾。

东吴(w):古时候的东吴,就是今天江浙一带。

鸣:这里指鸟叫。

翠柳:绿色的柳树。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含(hn):包含。

西岭:成都西面的岷山。

千秋雪:千秋就是千年,这时是虚指。千秋雪指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万里:指非常遥远,不是实指。

4.检查自学诗意情况,想像画面。

(1)指名读诗句。

(2)练说每句诗意。

(新绿的柳枝上一对黄鹏在欢唱,蔚蓝的天空上,有一行白鹭从溪上飞起,向远处天空飞去。远处,西岭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这样的景色就像嵌在窗户里一样。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观看彩图,诵读全诗,想像画面。)。

(整首诗描绘了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景色。)。

5.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1)指导朗读。

我们要以欢快的语调,来读这首诗,读诗时还要注意抑扬顿挫和轻重快慢。

(2)教师范读。

(3)学生朗读。

两个/黄鹏//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干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4)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抒发了作者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三)体会写法。

诗人为什么能描绘出这么美的画面呢?他运用了什么方法?你们想知道吗?齐读全诗,仔细体会。

(教师总结:古诗是四个不相连属的句子,一句便是一幅图画,短短四句写景,有层次,有远近,声情并茂。而且黄翠白绿,众彩缤纷,形象鲜明活泼,分而不散,从而充分表现了诗人恬静开朗,跃跃欲归的内心世界。同时这首诗语言清新质朴,对偶工整,朗朗上口,具有形式美和音乐美。)。

(四)背诵全诗,体会美感。

(五)布置作业。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简短篇五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四班共有学生45名,插班1人。从整体看,本班学习成绩两极分化较严重。优等生能要求上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养成了主动阅读的好习惯。能坚持写日记,能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写出水平较高的作文,在校中高年级作文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后进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自觉做好上课准备,不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作文记流水帐。在本学期对他们需要多一些关注与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和大家一起快乐学习,共同进步。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真诚地待人处事、保护大自然、了解战争,呼唤和平,生命是宝贵的、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

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略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

1、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2、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要求会写200字,认清字形,了解在语文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会认200个生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要求会写。

3、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特别是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学过用词造句的方法,把对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训练结合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资料,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鼓励探究型阅读。

5、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讨论问题能讲清自己的意思。

(2)、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并能简单转述,说话要有礼貌。

6、写作:

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有一定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后感和缩写课文,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作文。

7、实践活动:

(1)、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是非善恶。

(2)、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3)、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对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习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8、写字:

(1)、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2)、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四、教学措施。

1、要以《大纲》和《课标》为指导,以培养目标为主旨进行教学,保证教学不偏差.

2、要在低中年级词句训练的基础上提高训练要求,加强对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训练,把三者有机地整合起来。

3、意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启发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学到读书、作文的方法。

a加强朗读训练,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b注意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口语交际和实践活动应该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培养,争取全面进步。

c根据学生实际,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习作环境。

d加强写字的指导,特别是毛笔字的书写。

4、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成立新的合作学习小组,教会他们合作学习方法,指导写好合作学习的体会、小论文。

5、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上网查资料,搞社会小调查等活动。五、工作安排。

2月:报名注册;打扫校园环境卫生;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加强期初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安全教育;上好常规课;出好第一期黑板报,完成第一单元教学。上学期教学质量总结。

3月:学雷锋活动及安全工作;建立后进生转化档案;教学月评(1)上好常规课;完成第二、三、四单元教学。

4月:教学月评(2);出好第二期黑板报;城市守信教育;期中教学质量测试、反馈;上好常规课;完成第五、六单元教学。

5月:教学月评(3);五一劳动节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第三期主题黑板报;语文知识积累竞赛;完成第七、八单元教学;上好常规复习课。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简短篇六

语文学习目标,是多维的,是立体的,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还有过程与方法的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所以,在设计这课时,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深的句子,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三维目标实现的最终途径还是读,各种形式的读,默读、朗读、感情读,边读边想象等,并把自己读的感受与同学交流、讨论,遵循课标的这些精神、理念,本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入情入景地读,动心动情地读。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成长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时受到启发,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二是引导学生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教学目标: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依据新课程理念,我制定以下目标,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4)实施综合性学习,了解名人或自己熟悉的人的成长故事,。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本课采用的是第二课时。教学中,我把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定为教学重点。把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定为教学的.一个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朗读。

感悟法、讨论法和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从而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四、说教学设计。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

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

从内容上看,课文涉及很多方面,诸如:沈阳的繁华、热闹;街。

道上灯红酒绿;伯父的担心与提醒;周恩来的不解与困惑;中国妇女的悲惨遭遇;周恩来的思考;课堂上大家关于为什么而读书的讨论和周恩来令魏校长为一振的胸怀和报负。如果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逐个串讲,不仅耽误时间,听起来也是索然无味。经过一番琢磨,我发现在这些看似没有联系的场景与事件背后却有着一条内在的隐线,即:中华不振使少年周恩来立下宏伟志向。教学只要能紧紧抓住“中华不振”深入解读,必然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让每一个文字都因为“中华不振”而立在学生眼前,活在学生心中。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周恩来吗?不仅全中国的人爱。

戴他,全世界都了解他,在他逝世的时候联合国为他降半旗表达哀悼之情。(补充对周恩来赞扬的资料)周恩来12岁时说的一句话令人喝彩。(板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什么他的回答能受到当时校长的喝彩呢?学习第三部分体会在修身课上周恩来读书目的的与众不同,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为周恩来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所折服。然后质疑: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这样的抱负呢?引起学生思考,学生探究之心马上被调动起来。

第二、整体感知,初步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抛出问题“有一个词语能概括出周恩来为什么读书”,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自渎课文一二部分,学生很快就能找出“中华不振”。然后分别体会这两处句子的内在联系。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发现第一次是伯父提到“中华不振”,而第二次是他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然后教师追问:“究竟是什么事情让周恩来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激发学生继续探究。

第三、细读品味,落实思维、语言、情感、价值观等教学目标这一。

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交流、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从而体会周恩来思想变化的过程,再补充租界的课外资料,激发学生作为中国人深藏于心的爱国情感。

1、读中思。在中学段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段内容是课文重点内容,是周恩来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直接原因,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然后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读中品,读中议,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师给学生足够。

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三次谈体会,三次谈疑问,让学生体会那位妇女的可怜及中华不振,从巡警的“不惩处洋人却训斥中国妇女”的做法中体会中国巡警的可悲及中华不振,从围观者的“拳头和只能劝劝那个妇女”的表现中体会中华不振。然后更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品味语言,这一段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3、拓展资料。通过资料的展示和阅读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当时。

我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社会现实,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体会周恩来当时的心理感受。

4、想想说说。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来想“周恩来的沉思”,

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与周恩来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由于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所以就能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品味到成功的喜悦。这样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会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在这里,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四、激发立志,情感升华。

本课的人文性特点很突出,以周恩来的成长立志为样本来激发学。

生立志,为了让学生明白他们立志的重要性,我又引出了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的诗句,让孩子们明白少年是未来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发展将决定未来国家的发展,以此激发孩子们立下为中华繁荣富强而读书的志向,从而使孩子们的情感得到升华。

第五、拓展学习,继续探究。

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

的浅层次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为此我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成长故事的兴趣,布置了综合性学习:了解伟人、名人成长的故事,也可了解熟悉的亲人或小伙伴的成长故事可以讲故事,写文章、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学习的收获。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

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本篇板书我把文中的重点词语“中华不振”写出来,揭示了文本的内涵。这样做符合板书设计的目标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等。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简短篇七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以“角度”为主题的这一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写了“我”因为相信“牛的眼睛看人,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这句话,常欺负牛,怕鹅。在遭到鹅袭击时,怯懦、不敢还击,金奎叔将鹅制服,鼓励我不要怕鹅,使我悟出一个道理:“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说明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结果大不一样。

学情分析:

文章内容涉及到动物,会受到学生的喜爱。作者是以孩子的眼光写了他小时侯的事,便于学生与作者心灵对话,产生情感共鸣。因为“我”看问题的角度变了,与牛和鹅的接触的情形前后比较变化明显,学生易于理解。从本文获得的启示学生可能分析不透,需要教师点拨,同学间互相交流启发的基础上完成。

教学目标:

1.会读写生字、新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生字新词,读准除生字外,一些易读错字的读音。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中一处破折号的作用;体会作者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好处;学习准确使用动词使文章更生动;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

3.悟出这样的道理:“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从中受到教育,指导今后的行为。

教学重点:

继续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特别是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理解语言、体会文章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教会学生由读文——理解课文——领悟到“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这个道理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包含图片、重点词句的多媒体。

学生:熟读课文,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一组漫画]。

图1:一个人物背影全身照片,这个人留长发,体型消瘦,旁边一个女孩怯生生地问:“阿姨,几点了?”

图2:被称做阿姨的人,一转头,小女孩怔住了,原来这个人是个叔叔。

提问:看过这组漫画你想到什么?

2.[出示一张牛的图片、一张鹅的图片]提问:你对它们的印象分别是怎样的?

[点评:使学生对牛和鹅先有初步印象,进而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进行对比阅读]。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牛和鹅》,“我”与牛和鹅发生了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提问:有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如果学生谈不到,师点拨:扳、似的、吭、束缚、掐住,边说边用出示该词,引导学生练读)。

3.试用一段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点评:落实概括能力的训练]。

三、理解课文。

1.理解课文1-4自然段。

(1)请同学们练读课文1-4自然段。

请一位同学读“我们”对牛的印象及由此带来的表现;请一位同学读“我们”对鹅的印象及由此带来的印象。

(2)同位合作这样读一读。

2.过渡:“我们”尤其是“我”怕鹅,可就偏偏遭遇了鹅的袭击。

学习课文5-7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5-7自然段,找出读后留下印象最深的句子,并结合句子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2)提问,在学生畅谈中点拨重点:

出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我的心理很害怕,怕他们看见了会追过来。”“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从中能体会出我非常怕鹅,一点也不敢反抗。

出示“鹅听见了,……好象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找出动词,体会到在我们眼里“鹅”不怕人,“鹅”大胆地想来袭击我们,我们很怕鹅。“好象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一句照应了课文第一自然段。练读。

出示“这时,……拉住我不放。”找出象声词,体会到在我眼中,老雄鹅很可怕。练读。

过渡:如果是你亲眼看到这紧张的时刻,你会怎样做?

3.师述:金奎叔来解救我了。

(1)师生配合读8-11自然段,师“金奎叔是个结实的汉子……他飞快地走了过来,……鹅……,可是……老雄鹅……”

(2)提问:在金奎叔的制压下,鹅怎样了?

(3)分角色读金奎叔与我的对话。请同学们点评他们的朗读,理解金奎叔的话。

四、回顾课文,总结升华。

师述: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要尊重客观事实,从事实出发;同时,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得到的结果就大不相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简短篇八

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进一步明确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2、能通过抓重点词句、发挥想象,走进课文情境,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2学情分析。

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和积累,班里学生在领会文章内容,揣摩文章写作意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等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并学会了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并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所以教学只要能紧紧抓住“中华不振”深入解读,必然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让每一个文字都因为“中华不振”而立在学生眼前,活在学生心中。

3重点难点。

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进一步明确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我国的总理是谁吗?(温家宝)那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是谁你知道吗?(周恩来)你对周总理了解多少?(生介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可亲可敬的周总理吧。(播放视频)。

活动2【导入】二、初步感知文本。

师:周恩来12岁那年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书课题)“崛起”就是“兴起”“之”就是“的”的意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为中华的兴起而读书”,读课题。

2、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为什么立下了这个志向?什么原因让他立下这个志向?)。

3、要想解决问题就要读书,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了这一志向。

活动3【导入】三、深入理解文本。

1、师:课文读完了,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向的原因是什么?用书中的一个词来回答(中华不振)。

2、默读课文勾画出体现中华不振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出你的体会。

生边读边画。

3、汇报交流。

师:谁来读你画的部分。

生:“他在沈阳下了车……没再说什么”谈体会(那地方不能去)。

生:谈体会(最后伯父只能告诉他中华不振)。

自由读读对话。

师:伯父的话让周恩来心中充满了(疑问),所以他都怎样问(不解地问,打破沙锅问到底地问)(大屏幕出现这两句话)。

“不解”什么意思(不明白)那怎样问,谁来读这句话。

生读。

“打破沙锅问到底”说明他要(问个明白),谁来读这句话。

生读。

生1:悲伤,生2:哀愁,生3:无奈。

师:是啊,大伯对于现状很气愤,但又没有办法,谁来读读大伯的话。

指两名同学读。

同座互读,看谁读得好。

指两组同学读(读出了疑惑和忧愁,读得好,你们真棒)。

师:面对周恩来的追问,伯父最后只能无奈的告诉他(中华不振)当他进入东关模范学校读书时,经常想:(生接读)。

指一名学生再读,(你语调扬得高,为什么?每句的后面都是问号)。

师:她读书很细心,我们要向她学习,都来试着读读这几句话。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说租借地什么意思?

生说,师补充(就是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凭借他们先进的武器和强大的国力入侵一些弱国,并在弱国划定一片地方,作为他们独立的王国,在理胡作非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还不允许弱国的人到里面去,这种地方就叫租借地。在旧中国,由于国力衰微,贫穷落后,受到很多帝国主义的侵略,比如: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他们纷纷在中国划定租借地)。

师: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周恩来背着大伯和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借地。为什么要背着大伯?生答(这是没处说理的地方)。

闯进能体会到什么?生答(中国的地方不许中国人进去)。

这里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生读。

师:然而在租借地李发生了这样的一幕,谁来读。

生1谈体会(令人揪心的一幕)。

生2谈体会(多么鲜明的对比)。

师: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而洋人则(得意扬扬)。

“衣衫褴褛”什么意思,(与这灯红酒绿的街道多么不协调呀)。

“得意扬扬”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能得意扬扬?

生:“她原指望……训斥一通”

师:听后你的心情怎样?

生1说,生2,生3。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

生自由读。

师:看这几个词(大屏幕出示:原指望……谁知……不但不……反而),谁来读这几个词。

生读,这妇女当时是什么心情?(绝望,悲痛)。

指名读(读出了你的同情,你把这几个字读得很重)。

生说。

师:围观的中国人和我们一样也想揍那个洋人,可他们敢么?(不敢)为什么?师举例说在租借里的事。(大屏幕播放)。

师:你的心情怎样?

生说。

师:这就是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的租借,租界里发生的一切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华不振),所以围观的中国人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年少的周恩来亲眼看到了一位中国的妇女受到洋人饿欺侮,围观的中国人却敢怒不敢言,让他真正体会到了伯父说的话(中华不振)。

从租借回来,周恩来沉思了许多,他会沉思些什么,课下写下来。下课。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简短篇九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词语6个,在阅读中积累含有“静”或“美”字的词语;理解“人间仙境、情不自禁、面目全非”等词的意思。

2、能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一个原本环境幽美、空气新鲜的小镇,由于人为的原因变得面目全非。

3、通过了解白银仙境的今昔,懂得要保护自然,爱护自己的生存空间。

重点难点:

1、了解白银仙境面目全非的原因。

2、明白人类的悲哀是失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图片导入,感受仙境美。

师:上课前,老师先请大家欣赏几张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郁郁葱葱的树木,令人感到心旷神怡。看到清澈的河流……)。

二、整体感知。

1、学习新词。

师:打开书本读读课文,看看这些新词你能过关吗?指名读、齐读。

2、师:在这些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与我们刚才所看到的图片内容是非常吻合的?

(学生可以随意选择词语来说,随机指导字音、字形)。

(1)“五彩缤纷”的“缤”注意是平舌音。

(2)“随风摇曳”中的“曳”的字形,注意最后一笔是撇。

板书:空气清新。

3、找出文中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感情朗读。(个别读、配乐朗读)。

区分优美和幽美的不同,积累“美”的词语。

(优美:美好。

幽美:幽静美丽)。

(幽静比优美更多了一层幽静、幽雅的意思。)。

(秀美、鲜美、华美、健美、纯美)等。

4、结合图片,想象说话。

(选择其中的一句说。)。

5、齐读课文1——3节,再一次来感受一下白银仙境那世外桃源的芬芳。

要求学生反复读第1节。

6、出示句子:

读句子,理解情不自禁(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师:难怪罗宾逊会情不自禁地说:(学生跟读)。

7、过渡:

人间仙境会有怎样悲惨的遭遇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课后小结。

三、复习巩固。

1、指导感情朗读课文1——3节,要求学生当堂背诵第1节。

2、用几句话来介绍白银仙境。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简短篇十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续编。

教学难点:

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

二、回忆学法、自学课文。

想想读懂一篇文章的步骤是什么?

a)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b)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c)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

d)感情朗读,谈体会。

三、反馈。

a)同桌互读。

b)抽生读,检测读音。

c)说: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d)谈体会: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四、熟悉故事情节。

1.分角色读课文。

2.分角色表演。

五、拓展训练。

1.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2.把编的故事写下来。

六、词语盘点。

1.读读读记记。

2.完成读读写写。

3.把好词积累到词汇本。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课件简短篇十一

怎样在这短短时间内有效地将本册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落实好,又不显得那么枯燥机械,是我面临的一大挑战。下面把我的一些复习思路和收集到的一些复习策略与各位分享。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规范,提高效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二、学情分析。

四(2)班共有学生75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大部分学生性格开朗,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加各项活动。在语文学习方面,本班两极分化比较明显:优秀生平时比较乐于表达,善于交流,知识掌握牢固;个别孩子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思维活跃;后进生上课好动,课后拖欠作业,学习质量不高。考虑到四年级是小学阶段非常关键的一个学年,本学期仍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与兴趣的培养,加强硬笔书法的练习,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材分析。

(一)基本结构。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二)教材特点。

本册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2)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

(3)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2.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

3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4.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四、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语文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学语文,用语文的人,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仅是关注的知识的掌握,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养成会学习爱学习的习惯,这学期将继续关注以下良好习惯的培养:

(1)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

(2)能够自学课文的习惯。特别是精读课文,如何让学生自己抓住重难点,学会分析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文句的表达方法。通过略读课文学习方法的掌握,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3)大胆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以及主动与人合作的习惯。

(4)把写作当成是一种乐趣。爱写作也愿意写作。

(5)继续加强培养善于倾听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要重视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作者对话、与学习伙伴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3.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因此,新课程下的语文学习尤其要重视自主、合作与探究。学生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

4.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其它学科、社会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古诗诵读和优美词句的积累,推广看课外书,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5.开展辅优补差活动。

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那些优生,也要注意帮助后进生,缩小优秀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距,使全班同学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主要措施:1、作业面批、有错及时改正。2、课堂上优先提问、优先板演。3、结合学习情况老师抽时间个别辅导,请班级里的优秀生为其接对辅导。4、与科任老师、家长经常联系交流,形成教育合力。5、鼓励为主,及时表扬。6、重视思想教育,尊重信任,持之以恒,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

对于白雪剑、周蓓蓓等优秀生要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其写作,强调真情实感的再现,给予写作技巧的指点,指导参与各种作文比赛;对于王林、龚温荷等要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多下工夫,培养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对于马凯铖、陈俊帆等重点指导写字和朗读,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做到“三个一”,养成大声朗读的好习惯。

一、课标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二、学情分析。

我们4.3班共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15人。本班存在的问题: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其中优生较多,可后进生也较多,(如姜玉凤、张堡城、张洪建等)时有不及格的现象发生,这与他们的基础差、家庭教育懈怠、学习习惯差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学期,仍将写作、阅读做为重点之重,尽心辅导,力求质量为先,面向全体学生,以训练促思维,促语文水平的提高,并与各科老师携手共同提高学生的成绩,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材分析。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四、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重、难点。

2.练字:练钢笔字,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练毛笔字,写正楷。

3.训练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练默读,默读重在练习速度和理解大意。

5.习浏览,练阅读速度和信息查阅能力。

6.习简单的记实作文、想象作文,学习仿写。

7.会修改自己的习作,会用标点符号(如冒号、引号)。

8.习作养成整洁、规范的书写习惯,可开展限时作文及专门书写速度训练。

9.简单的读书笔记,学会写内容梗概。

10.书信格式,学会写书信。

11.用普通话交谈;学会倾听、请教,敢于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12.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

13.会转述,能生动的讲述故事。

六、教学措施与方法。

1.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语文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学语文,用语.文的人,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仅是关注的知识的掌握,更主要的是让生养成会学习爱学习的习惯,这学期将继续关注以下良好习惯的培养:

(1)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

(2)能够自学课文的习惯。特别是精读课文,如何让学生自己抓住重难点,学会分析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文句的表达方法。通过略读课文学习方法的掌握,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3)大胆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以及主动与人合作的习惯。

(4)把写作当成是一种乐趣。爱写作也愿意写作。

(5)继续加强培养善于倾听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其它学科、社会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古诗诵读和优美词句的积累,推广看课外书,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4.辅优补差活动。

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那些优生,也要注意帮助后进生,缩小优秀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距,使全班同学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班级后进生帮助对象有:姜玉凤、张堡城、张洪建、隋洪欣.等。主要措施有:1、作业面批、有错及时改正。2、课堂上优先提问、优先解难。3、结合学习情况老师抽时间个别辅导,请班级里的优秀生为其接对辅导。4、与科任老师、家长经常联系交流,形成教育合力。5、鼓励为主,及时表扬。6、重视思想教育,尊重信任,持之以恒,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

5.重视思想教育,尊重信任,持之以恒,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

(1)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其写作,强调真情实感的再现,给予写作技巧的指点,指导参与各种作文比赛。

(2)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多下工夫,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读杂书”,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3)在指导写字和朗读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技巧和书写水平。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规范,提高效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二、学情分析。

四(2)班共有学生75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大部分学生性格开朗,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加各项活动。在语文学习方面,本班两极分化比较明显:优秀生平时比较乐于表达,善于交流,知识掌握牢固;个别孩子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思维活跃;后进生.上课好动,课后拖欠作业,学习质量不高。考虑到四年级是小学阶段非常关键的一个学年,本学期仍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与兴趣的培养,加强硬笔书法的练习,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材分析。

(一)基本结构。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二)教材特点。

本册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2)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

(3)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2.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

3.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4.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四、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语文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学语文,用语文的人,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仅是关注的知识的掌握,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养成会学习爱学习的习惯,这学期将继续关注以下良好习惯的培养:

(1)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

(2)能够自学课文的习惯。特别是精读课文,如何让学生自己抓住重难点,学会分析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文句的表达方法。通过略读课文学习方法的掌握,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3)大胆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以及主动与人合作的习惯。

(4)把写作当成是一种乐趣。爱写作也愿意写作。

(5)继续加强培养善于倾听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要重视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作者对话、与学习伙伴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3.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因此,新课程下的语文学习尤其要重视自主、合作与探究。学生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

4.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其它学科、社会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古诗诵读和优美词句的积累,推广看课外书,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5.开展辅优补差活动。

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那些优生,也要注意帮助后进生,缩小.优秀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距,使全班同学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主要措施:1、作业面批、有错及时改正。2、课堂上优先提问、优先板演。3、结合学习情况老师抽时间个别辅导,请班级里的优秀生为其接对辅导。4、与科任老师、家长经常联系交流,形成教育合力。5、鼓励为主,及时表扬。6、重视思想教育,尊重信任,持之以恒,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

对于白雪剑、周蓓蓓等优秀生要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其写作,强调真情实感的再现,给予写作技巧的指点,指导参与各种作文比赛;对于王林、龚温荷等要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多下工夫,培养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对于马凯铖、陈俊帆等重点指导写字和朗读,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做到“三个一”,养成大声朗读的好习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