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以扶贫为话题的初三学生通用 以扶贫为话题的初三学生通用作文(九篇)

以扶贫为话题的初三学生通用 以扶贫为话题的初三学生通用作文(九篇)

时间:2018-07-02 02:20:51

相关推荐

以扶贫为话题的初三学生通用 以扶贫为话题的初三学生通用作文(九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以扶贫为话题的初三学生通用一

扶贫工作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坚持 真扶贫、扶真贫 ,以实施 三大工程 为载体,不断推进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领导重视,政策支持,不断推进扶贫工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扶贫工作。20xx年市第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把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奔小康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推进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20xx年9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贫困人口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12月,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了具体措施到村、到户、到人的明确要求。从20xx年至20xx年连续5年,市委1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尤其是20xx、20xx年分别出台了市委1号文件《关于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农民异地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和农民异地转移工程,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农村扶贫工作。同时,市政府还出台了《丽水市发展来料加工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市人行、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推广小额贷款支持低收入农户增收的意见》。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明确了全市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奋斗目标、扶持政策、工作举措,对指导我市扶贫工作,确保扶贫实现预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因地制宜,狠抓 三大工程 ,不断深化扶贫工作

全市各级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结合本地实际,以欠发达乡镇奔小康、低收入农户增收和农民异地转移等 三大工程 为抓手,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通过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到20xx年底,全市欠发达乡镇通乡公路硬化率达到100%,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81.9%,通村公路路面硬化率达到72.2%;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通村率达到76.6%;安全卫生饮用水普及率达到58.74%;实现贫困家庭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入学和高中段免收学费、代管费;积极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鼓励和引导低收入农户 走出去 输出去 考出去 ,拓展创业空间。通过实施农民异地转移工程,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集聚,从20xx-20xx年底,全市已累计建立下山移民小区166个、点189个,安置下山迁移农民3.78万户、14.28万人。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到20xx年底,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的人口从20xx年底的18.1万人减少到8.5万人,净减9.6万人,加上4万低保人口,全市低收入农户脱贫或达到最低生活保障的比例为75%。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73元,比上年增长13%,增加504元,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部门协作,结对帮扶,不断促进扶贫工作

部门各尽其职,深化项目引导,增加农民收入。5年来,全市欠发达乡镇实施开发农业和产业化扶贫项目2580个,投入开发资金5.57亿元,各级财政扶持资金7269.8万元。新建农业基地56.9万亩,培育农业龙头企业91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24家,覆盖行政村1441个,带动农户11.7万户。全面实施 一户一策一干部 和 一村一计一部门 帮扶机制,通过单位结对村、干部结对户的办法,把帮扶工作做到村、做到户、做到人。20xx年,全市31421名干部结对33761户低收入农户,资助资金1217.4万元,帮扶项目10590个,项目资金2032万元。同时,不断深化 六个双百 活动,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合力共建新农村、合力扶助低收入农户。20xx年,百家民营企业扶百村结对帮扶115个村,落实帮扶资金1369万元。1055家文明单位与940个村结对,落实帮扶资金533万元。55名侨胞、27个侨团结对帮扶76个村,共捐资761万元。青田县还开展 百个侨团助百村 千名华侨扶千户 活动,共有327名华侨以各种方式参与农村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共落实帮扶资金81.2万元。

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几年来不懈的努力,全市农村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关注。

制约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外在因素还较多。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立地条件差、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我市耕地量少、块小、分散,而且生产性基础设施落后,不少己年久失修,制约了我市农业发展和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二是特色产业扶贫水平较低。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总量少、规模小、设备差,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弱。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全市农民合作组织规模小,资金实力弱,再加上技术、人才等方面因素制约,专业合作社组织从事种养业的比例高,粗放经营的多,从事农产品深加工的少,产生的经济效益低,带动作用不明显。四是低收入农户增收渠道单一。城镇产业规模小,三产业发展慢,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不足,难以让低收入农户从第第三产业获得更多的收入。五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向下延伸不够,低收入农户对市场信息和市场行情缺乏了解,对农业结构调整方向不明确,致使农业生产难以与市场对接,加之部分农村文化阵地萎缩,公共文化体系缺失,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不强,影响了低收入农户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六是一些村级组织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缺乏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无法带领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

制约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的自身因素也不少。扶贫工作要靠 内治外帮 , 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最终要靠自身的努力,只有把他们的潜力挖掘出来,才能抓住扶贫工作的 牛鼻子 。目前影响他们脱贫致富的自身因素主要有三个: 一是一些低收入农户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模式,离开土地的脱贫致富能力较弱,有的仍未摆脱 养猪为过年,养牛为犁田,养鸡养鸭为了找点油盐钱 的自然经济状态,他们的商品意识、科技意识和市场开拓能力都很低。二是由于受科技文化素质等因素影响,一些低收入农户生产仍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和传统的自然习惯,部分农民接受科技知识和适应市场经济能力较差。三是部分低收入农户 等、靠、要 思想较为严重,具有强烈的依赖性。过去长期实施 送钱、送粮、送衣 的扶贫方式,致使一些地方的低收入农户产生了靠政府靠社会救济度日的依赖心理,失去了改变贫困的信心,存在着一种比物质贫困更严重、更难治愈的 志气 贫困。

扶贫的方式方法还需改进。一是强调经济的多,重视人的精神、文化因素的少。有些地方往往强调的是增加 物 的因素,而忽视 人 的因素,一谈到扶贫就强调加大资金投入、发展项目等等,对于树立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精神宣传不够。二是缺乏对症下药、分类指导。有些扶贫资金、项目,采用平均分配办法,直接影响了扶贫的效益和效果;机关干部在帮扶中,下去的人多,但帮助分析贫困原因、指导脱贫办法的少;在帮扶措施上,有些地方对不同类型贫困户缺乏有针对性的帮扶,采用的办法不多、措施单一。三是有些地方基础工作不够扎实。主要反映在一些基础数据上,包括低收入农户、低保对象的确定,有些就由于人为因素造成不够准确、真实、可靠。比如有些贫困户是由于家庭成员不承担或少承担赡养和扶养义务造成的,但这类情况在一些地方仍把他们列入扶贫对象,以致造成不良影响。

一些政策、措施还不尽科学合理。一是资金投入不足,诱发新的债务。如下山脱贫中,生活在偏远山区的部分农民由于自然条件差,致富门路缺,原始积累少,而异地转移成本较高,农民除了政府补助的部分之外,自己还要支付一笔不小的费用,特别是低收入农户难以承担,导致部分下山移民负债。又如康庄工程对村级配套资金要求较高,我市地处高山的村级经济一般都较薄弱,有的村由于实施康庄工程导致村集体背上了债务,甚至有些村还存在因筑路而返贫的。二是资金渠道多头分散、门槛高,受益难。据了解,近年来中央、省、市各级财政投入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资金也不少,但这些资金各有各的主管部门,各有各的投向,各有各的管理方式,造成项目规划、实施、验收不好统筹协调,增加乡镇村的操作成本、农户的生产成本。其中很多扶贫项目资金都是以 以奖代补 的形式下发或申请条件要求较高,而低收入农户由于无资金、无能力进行启动实施,根本无法争取项目资金,所以扶贫效果收效不大。再是有些规划项目不尊重群众意愿和不切合实际,有的地方农民想做的项目,相关部门没有规划,就不能申请扶持资金,而部门规划的项目不一定适合在当地实施,但为争取资金又必须申报,最终效益不好。三是低保扩面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低保 提标扩面 将能更有效解决农村最低贫困群体的生活问题。但 提标扩面 下达比例指标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一是低保对象难确定。由于分配到乡镇、村的指标是固定的,造成部分农村出现 粥少僧多 或者 粥多僧少 ,引发农村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二是部分乡镇因财政困难,配套资金难落实,对这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出现落实不到位情况。

扶贫的机构、力量有待加强。一是扶贫的主管机构不健全。目前市本级和大部分县(市、区)扶贫办没有独立(青田、云和除外),大多与农办或农业局合署办公,而且办公室没有专职工作人员(或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市农村扶贫工作的开展和深入。二是扶贫的资源、力量有待整合。扶贫工作要求多部门协作,但当前的协调主要在资源动员上比较有效,在资金和项目的管理上部门间的协作明显不足,形成职能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没有很好地将部门的资源、资金整合运用,形不成合力,造成各方面都在抓,而各个方面又都出现资金缺口、项目效益不明显的问题。而且多数县(市、区)缺乏统筹兼顾、有效整合的机制,降低了扶贫的效率。

对策与建议

做好农村扶贫工作任重道远,我市必须在认真总结过去扶贫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狠抓工作落实,完善工作机制,扎实有效推进扶贫工作,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理清思路,加强扶贫工作的针对性

各级党委、政府要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实施市委[20xx]1号文件的同时,进一步理清扶贫工作思路,把扶贫开发看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基础,抓住扶贫关键环节,用统筹的眼光看扶贫,综合的手段抓扶贫,真正把扶贫开发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纳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框架之中。

一是加大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生态农业、高效特色农业的需要,统筹规划,加大对生产性基础设施的投入,努力改善农林生产条件,为可持续发展打实基础。

二是狠抓农民异地转移工程。认真贯彻执行市委生态移民的决定,把高山远山立地条件太差的农户 请 下山。充分考虑就近就业、就医就学等各方面因素,选准移民点(如工业区附近、中心镇等),做到 搬得下 稳得住 富得起 。要提高低收入农户特别是特困农户搬迁的补助标准,以及搬迁后的帮扶工作和后续管理工作,降低移民户的搬迁费用。

三是进一步规范扶贫对象的审定。扶贫对象的确定必须坚持标准,规范程序,规避人情因素,确保准确、真实、可靠,把真正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农户纳入建档立卡对象,扶贫项目与低收入农户对接到位。

四是加强扶贫分类指导工作。要继续向开发性扶贫、救济性扶贫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管齐下的方式转变。要积极开展信息帮助、产业扶持等开发性扶贫。目前我市贫困对象中近三分之一是老、病、残等几乎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不适宜 造血式 的扶贫,对这部分人员应纳入政府低保救济。要进一步做好低保 提标扩面 工作,尽量减轻乡镇的负担,对欠发达乡镇要给予特别的照顾,以更好地调动乡镇干部的积极性。

明确责任,提高扶贫工作的实效性

一是完善扶贫工作组织。市本级、各县(市、区)要尽快建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扶贫工作机构,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进一步落实市、县、乡、村及相关部门的扶贫责任,明确目标任务,贯彻好 以人为本 开发式扶贫的工作方针,帮助有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路子。落实 一把手 负责制,统筹抓好扶贫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立足本地、本部门实际,做足 农 字文章,加大引导、指导、帮扶的力度。

二是加强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班子扶贫工作力度。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是基层扶贫工作的生力军,要强化乡村两级领导班子的责任。乡镇扶贫工作要有专门组织、专人负责,协助村领导想办法、抓落实,发挥好基层扶贫的主体作用。同时,进一步加强县主管部门和帮扶部门的责任,扎扎实实协助乡镇党委政府搞好扶贫工作。

三是建立扶贫工作考核管理体系。建立科学严谨的扶贫工作考核管理体系,准确评价扶贫工作的成效,努力避免以表面的数字统计成果取代实际增收效果,用考核促使 真扶贫、扶真贫 落到实处。

政策扶持,拓宽低收入农户增收的渠道

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大力促进信贷扶贫,增加低收入农户增收实力。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扶贫政策。在用足用活现行上级扶贫政策的同时,继续努力向省委、省政府争取扶贫政策和补助资金,对一些不尽科学合理的扶贫政策,要在深入调研研究的基础上加以修改。二是进一步降低项目门槛。为加快各类扶贫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应进一步降低项目门槛,引导农民产业发展方向,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特别是对低收入农户应给予特别优惠政策。三是全面推广农户联保贷款。大力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形成林农小额循环贷款、林权直接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等贷款方式优势互补的格局。积极探索农村房屋抵押贷款和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新模式,扩大贷款范围,开展农村社区资金互助组织的试点。鼓励龙头企业、工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他个人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小额贷款担保。

提高素质,增强低收入农户增收的能力

扶贫先要 扶志 和 扶智 ,才能增强低收入农户增收能力。首先要典型引导,增强脱贫致富的主动性。要从扶贫开发工作的成功典型中,发现规律,汲取经验,不断丰富完善工作思路和措施,要大力弘扬基层群众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和社会环境,建立奋发图强、勤劳致富的激励机制,增强广大低收入农户勤劳致富的光荣感。其次,坚定不移地提高农民素质,实施科教扶贫。要紧紧抓住提高贫困农民素质和产业科技含量,深化科教扶贫。要引导低收入农户积极参与劳动力素质培训,提高劳动技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创新培训方式,在利用培训基地集中培训的同时,积极采用流动式培训、乡村培训等灵活多样方式,尽量方便群众参与。以科研院校为依托,引进人才和技术,采取 请进来、送出去 的办法,引进新技术,培养新人才,定期邀请专家、技术人员为低收入农户讲课、传经送宝。要认真组织好农民职业实用技术培训,本着 实地、实用、实效 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加强科普知识和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努力使每个有能力脱贫的贫困农民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要充实县乡农技推广队伍,完善技术服务手段,普及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加强对低收入农户使用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辅导。

科学帮扶,完善扶贫工作长效机制

一是大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要从愿意为村里作贡献的致富能手、务工经商能人中培养村干部,配齐配强村级班子,对他们加强政策、法规、技术的培训,提高其政治素养,增强其工作能力;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重奖优秀村级干部,激励他们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村工作指导员的作用,对工作成效显著的,要予以表彰奖励,提拔重用。

二是积极推进互惠式产业扶贫。制定优惠政策引导业主、龙头企业在农村建立基地,大搞农业综合开发,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带动农民增收。在方式上,多扶持与扶贫项目相关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与低收入农户签订生产合作合同,项目主管部门与龙头企业签定产业扶贫合同,项目风险由企业承担。当企业保证了低收入农户的利益、实现了预期的增收目标时,项目主管部门及时给企业兑现项目资金,使低收入农户利益得到充分保证。

三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把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卫生事业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继续落实农村低保五保 集中供养、贫困家庭学生教育救助、残疾人扶贫等救助政策,确保特困群众的困难救助落到实处。要建立贫困群众法律援助机制,及时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

四是不断改善结对帮扶机制。要根据 真扶贫、扶真贫 的要求,做实、做细结对帮扶工作,切实构建有效的 一户一策一干部 和 一村一计一部门 的帮扶机制。要提倡和鼓励送项目造血的长效办法。真抓实干,通过领导联系、单位结对、企业帮扶,突出到村到户,注重分类指导,真正促进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推荐以扶贫为话题的初三学生通用二

农村扶贫工作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深入实施我市 创业富民、创新强市 的决定,加快推进 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 十万农民异地转移工程 等系列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市政协把农村扶贫工作列为今年重点调研课题,并成立调研组,于今年2-6月份开展了调研。调研采取市、县联动的方式进行,庆元、云和县同时开展。调研组在认真听取市农办等10个部门有关农村扶贫工作开展情况通报的基础上,先后赴遂昌、青田等6个县及乡镇村,全面了解了各县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近年来开展农村扶贫工作的主要措施、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困难及建议,广泛听取了基层干部、群众对农村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调研组还于5月26日召开了委员约谈会,征求部分委员的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扶贫工作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坚持 真扶贫、扶真贫 ,以实施 三大工程 为载体,不断推进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领导重视,政策支持,不断推进扶贫工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扶贫工作。20xx年市第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把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奔小康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推进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20xx年9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贫困人口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12月,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了具体措施到村、到户、到人的明确要求。从20xx年至20xx年连续5年,市委1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尤其是20xx、20xx年分别出台了市委1号文件《关于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农民异地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和农民异地转移工程,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农村扶贫工作。同时,市政府还出台了《丽水市发展来料加工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市人行、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推广小额贷款支持低收入农户增收的意见》。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明确了全市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奋斗目标、扶持政策、工作举措,对指导我市扶贫工作,确保扶贫实现预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因地制宜,狠抓 三大工程 ,不断深化扶贫工作

全市各级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结合本地实际,以欠发达乡镇奔小康、低收入农户增收和农民异地转移等 三大工程 为抓手,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通过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到20xx年底,全市欠发达乡镇通乡公路硬化率达到100%,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81.9%,通村公路路面硬化率达到72.2%;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通村率达到76.6%;安全卫生饮用水普及率达到58.74%;实现贫困家庭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入学和高中段免收学费、代管费;积极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鼓励和引导低收入农户 走出去 输出去 考出去 ,拓展创业空间。通过实施农民异地转移工程,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集聚,从20xx-20xx年底,全市已累计建立下山移民小区166个、点189个,安置下山迁移农民3.78万户、14.28万人。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到20xx年底,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的人口从20xx年底的18.1万人减少到8.5万人,净减9.6万人,加上4万低保人口,全市低收入农户脱贫或达到最低生活保障的比例为75%。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73元,比上年增长13%,增加504元,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部门协作,结对帮扶,不断促进扶贫工作

部门各尽其职,深化项目引导,增加农民收入。5年来,全市欠发达乡镇实施开发农业和产业化扶贫项目2580个,投入开发资金5.57亿元,各级财政扶持资金7269.8万元。新建农业基地56.9万亩,培育农业龙头企业91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24家,覆盖行政村1441个,带动农户11.7万户。全面实施 一户一策一干部 和 一村一计一部门 帮扶机制,通过单位结对村、干部结对户的办法,把帮扶工作做到村、做到户、做到人。20xx年,全市31421名干部结对33761户低收入农户,资助资金1217.4万元,帮扶项目10590个,项目资金2032万元。同时,不断深化 六个双百 活动,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合力共建新农村、合力扶助低收入农户。20xx年,百家民营企业扶百村结对帮扶115个村,落实帮扶资金1369万元。1055家文明单位与940个村结对,落实帮扶资金533万元。55名侨胞、27个侨团结对帮扶76个村,共捐资761万元。青田县还开展 百个侨团助百村 千名华侨扶千户 活动,共有327名华侨以各种方式参与农村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共落实帮扶资金81.2万元。

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几年来不懈的努力,全市农村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关注。

制约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外在因素还较多。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立地条件差、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我市耕地量少、块小、分散,而且生产性基础设施落后,不少己年久失修,制约了我市农业发展和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二是特色产业扶贫水平较低。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总量少、规模小、设备差,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弱。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全市农民合作组织规模小,资金实力弱,再加上技术、人才等方面因素制约,专业合作社组织从事种养业的比例高,粗放经营的多,从事农产品深加工的少,产生的经济效益低,带动作用不明显。四是低收入农户增收渠道单一。城镇产业规模小,三产业发展慢,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不足,难以让低收入农户从第第三产业获得更多的收入。五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向下延伸不够,低收入农户对市场信息和市场行情缺乏了解,对农业结构调整方向不明确,致使农业生产难以与市场对接,加之部分农村文化阵地萎缩,公共文化体系缺失,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不强,影响了低收入农户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六是一些村级组织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缺乏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无法带领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

制约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的自身因素也不少。扶贫工作要靠 内治外帮 , 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最终要靠自身的努力,只有把他们的潜力挖掘出来,才能抓住扶贫工作的 牛鼻子 。目前影响他们脱贫致富的自身因素主要有三个: 一是一些低收入农户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模式,离开土地的脱贫致富能力较弱,有的仍未摆脱 养猪为过年,养牛为犁田,养鸡养鸭为了找点油盐钱 的自然经济状态,他们的商品意识、科技意识和市场开拓能力都很低。二是由于受科技文化素质等因素影响,一些低收入农户生产仍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和传统的自然习惯,部分农民接受科技知识和适应市场经济能力较差。三是部分低收入农户 等、靠、要 思想较为严重,具有强烈的依赖性。过去长期实施 送钱、送粮、送衣 的扶贫方式,致使一些地方的低收入农户产生了靠政府靠社会救济度日的依赖心理,失去了改变贫困的信心,存在着一种比物质贫困更严重、更难治愈的 志气 贫困。

扶贫的方式方法还需改进。一是强调经济的多,重视人的精神、文化因素的少。有些地方往往强调的是增加 物 的因素,而忽视 人 的因素,一谈到扶贫就强调加大资金投入、发展项目等等,对于树立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精神宣传不够。二是缺乏对症下药、分类指导。有些扶贫资金、项目,采用平均分配办法,直接影响了扶贫的效益和效果;机关干部在帮扶中,下去的人多,但帮助分析贫困原因、指导脱贫办法的少;在帮扶措施上,有些地方对不同类型贫困户缺乏有针对性的帮扶,采用的办法不多、措施单一。三是有些地方基础工作不够扎实。主要反映在一些基础数据上,包括低收入农户、低保对象的确定,有些就由于人为因素造成不够准确、真实、可靠。比如有些贫困户是由于家庭成员不承担或少承担赡养和扶养义务造成的,但这类情况在一些地方仍把他们列入扶贫对象,以致造成不良影响。

一些政策、措施还不尽科学合理。一是资金投入不足,诱发新的债务。如下山脱贫中,生活在偏远山区的部分农民由于自然条件差,致富门路缺,原始积累少,而异地转移成本较高,农民除了政府补助的部分之外,自己还要支付一笔不小的费用,特别是低收入农户难以承担,导致部分下山移民负债。又如康庄工程对村级配套资金要求较高,我市地处高山的村级经济一般都较薄弱,有的村由于实施康庄工程导致村集体背上了债务,甚至有些村还存在因筑路而返贫的。二是资金渠道多头分散、门槛高,受益难。据了解,近年来中央、省、市各级财政投入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资金也不少,但这些资金各有各的主管部门,各有各的投向,各有各的管理方式,造成项目规划、实施、验收不好统筹协调,增加乡镇村的操作成本、农户的生产成本。其中很多扶贫项目资金都是以 以奖代补 的形式下发或申请条件要求较高,而低收入农户由于无资金、无能力进行启动实施,根本无法争取项目资金,所以扶贫效果收效不大。再是有些规划项目不尊重群众意愿和不切合实际,有的地方农民想做的项目,相关部门没有规划,就不能申请扶持资金,而部门规划的项目不一定适合在当地实施,但为争取资金又必须申报,最终效益不好。三是低保扩面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低保 提标扩面 将能更有效解决农村最低贫困群体的生活问题。但 提标扩面 下达比例指标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一是低保对象难确定。由于分配到乡镇、村的指标是固定的,造成部分农村出现 粥少僧多 或者 粥多僧少 ,引发农村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二是部分乡镇因财政困难,配套资金难落实,对这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出现落实不到位情况。

扶贫的机构、力量有待加强。一是扶贫的主管机构不健全。目前市本级和大部分县(市、区)扶贫办没有独立(青田、云和除外),大多与农办或农业局合署办公,而且办公室没有专职工作人员(或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市农村扶贫工作的开展和深入。二是扶贫的资源、力量有待整合。扶贫工作要求多部门协作,但当前的协调主要在资源动员上比较有效,在资金和项目的管理上部门间的协作明显不足,形成职能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没有很好地将部门的资源、资金整合运用,形不成合力,造成各方面都在抓,而各个方面又都出现资金缺口、项目效益不明显的问题。而且多数县(市、区)缺乏统筹兼顾、有效整合的机制,降低了扶贫的效率。

对策与建议

做好农村扶贫工作任重道远,我市必须在认真总结过去扶贫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狠抓工作落实,完善工作机制,扎实有效推进扶贫工作,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理清思路,加强扶贫工作的针对性

各级党委、政府要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实施市委[20xx]1号文件的同时,进一步理清扶贫工作思路,把扶贫开发看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基础,抓住扶贫关键环节,用统筹的眼光看扶贫,综合的手段抓扶贫,真正把扶贫开发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纳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框架之中。

一是加大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生态农业、高效特色农业的需要,统筹规划,加大对生产性基础设施的投入,努力改善农林生产条件,为可持续发展打实基础。

二是狠抓农民异地转移工程。认真贯彻执行市委生态移民的决定,把高山远山立地条件太差的农户 请 下山。充分考虑就近就业、就医就学等各方面因素,选准移民点(如工业区附近、中心镇等),做到 搬得下 稳得住 富得起 。要提高低收入农户特别是特困农户搬迁的补助标准,以及搬迁后的帮扶工作和后续管理工作,降低移民户的搬迁费用。

三是进一步规范扶贫对象的审定。扶贫对象的确定必须坚持标准,规范程序,规避人情因素,确保准确、真实、可靠,把真正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农户纳入建档立卡对象,扶贫项目与低收入农户对接到位。

四是加强扶贫分类指导工作。要继续向开发性扶贫、救济性扶贫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管齐下的方式转变。要积极开展信息帮助、产业扶持等开发性扶贫。目前我市贫困对象中近三分之一是老、病、残等几乎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不适宜 造血式 的扶贫,对这部分人员应纳入政府低保救济。要进一步做好低保 提标扩面 工作,尽量减轻乡镇的负担,对欠发达乡镇要给予特别的照顾,以更好地调动乡镇干部的积极性。

明确责任,提高扶贫工作的实效性

一是完善扶贫工作组织。市本级、各县(市、区)要尽快建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扶贫工作机构,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进一步落实市、县、乡、村及相关部门的扶贫责任,明确目标任务,贯彻好 以人为本 开发式扶贫的工作方针,帮助有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路子。落实 一把手 负责制,统筹抓好扶贫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立足本地、本部门实际,做足 农 字文章,加大引导、指导、帮扶的力度。

二是加强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班子扶贫工作力度。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是基层扶贫工作的生力军,要强化乡村两级领导班子的责任。乡镇扶贫工作要有专门组织、专人负责,协助村领导想办法、抓落实,发挥好基层扶贫的主体作用。同时,进一步加强县主管部门和帮扶部门的责任,扎扎实实协助乡镇党委政府搞好扶贫工作。

三是建立扶贫工作考核管理体系。建立科学严谨的扶贫工作考核管理体系,准确评价扶贫工作的成效,努力避免以表面的数字统计成果取代实际增收效果,用考核促使 真扶贫、扶真贫 落到实处。

政策扶持,拓宽低收入农户增收的渠道

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大力促进信贷扶贫,增加低收入农户增收实力。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扶贫政策。在用足用活现行上级扶贫政策的同时,继续努力向省委、省政府争取扶贫政策和补助资金,对一些不尽科学合理的扶贫政策,要在深入调研研究的基础上加以修改。二是进一步降低项目门槛。为加快各类扶贫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应进一步降低项目门槛,引导农民产业发展方向,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特别是对低收入农户应给予特别优惠政策。三是全面推广农户联保贷款。大力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形成林农小额循环贷款、林权直接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等贷款方式优势互补的格局。积极探索农村房屋抵押贷款和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新模式,扩大贷款范围,开展农村社区资金互助组织的试点。鼓励龙头企业、工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他个人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小额贷款担保。

提高素质,增强低收入农户增收的能力

扶贫先要 扶志 和 扶智 ,才能增强低收入农户增收能力。首先要典型引导,增强脱贫致富的主动性。要从扶贫开发工作的成功典型中,发现规律,汲取经验,不断丰富完善工作思路和措施,要大力弘扬基层群众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和社会环境,建立奋发图强、勤劳致富的激励机制,增强广大低收入农户勤劳致富的光荣感。其次,坚定不移地提高农民素质,实施科教扶贫。要紧紧抓住提高贫困农民素质和产业科技含量,深化科教扶贫。要引导低收入农户积极参与劳动力素质培训,提高劳动技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创新培训方式,在利用培训基地集中培训的同时,积极采用流动式培训、乡村培训等灵活多样方式,尽量方便群众参与。以科研院校为依托,引进人才和技术,采取 请进来、送出去 的办法,引进新技术,培养新人才,定期邀请专家、技术人员为低收入农户讲课、传经送宝。要认真组织好农民职业实用技术培训,本着 实地、实用、实效 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加强科普知识和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努力使每个有能力脱贫的贫困农民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要充实县乡农技推广队伍,完善技术服务手段,普及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加强对低收入农户使用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辅导。

科学帮扶,完善扶贫工作长效机制

一是大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要从愿意为村里作贡献的致富能手、务工经商能人中培养村干部,配齐配强村级班子,对他们加强政策、法规、技术的培训,提高其政治素养,增强其工作能力;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重奖优秀村级干部,激励他们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村工作指导员的作用,对工作成效显著的,要予以表彰奖励,提拔重用。

二是积极推进互惠式产业扶贫。制定优惠政策引导业主、龙头企业在农村建立基地,大搞农业综合开发,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带动农民增收。在方式上,多扶持与扶贫项目相关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与低收入农户签订生产合作合同,项目主管部门与龙头企业签定产业扶贫合同,项目风险由企业承担。当企业保证了低收入农户的利益、实现了预期的增收目标时,项目主管部门及时给企业兑现项目资金,使低收入农户利益得到充分保证。

三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把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卫生事业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继续落实农村低保五保 集中供养、贫困家庭学生教育救助、残疾人扶贫等救助政策,确保特困群众的困难救助落到实处。要建立贫困群众法律援助机制,及时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

四是不断改善结对帮扶机制。要根据 真扶贫、扶真贫 的要求,做实、做细结对帮扶工作,切实构建有效的 一户一策一干部 和 一村一计一部门 的帮扶机制。要提倡和鼓励送项目造血的长效办法。真抓实干,通过领导联系、单位结对、企业帮扶,突出到村到户,注重分类指导,真正促进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推荐以扶贫为话题的初三学生通用三

20xx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市、县委主要领导的讲话精神,在各相关单位的关心、支持、帮助下,实施“集团帮扶,整村推进”,以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全面脱贫摘帽为目标,团结和带领全村广大人民群众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安口镇吴坪村精准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围绕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和省、市、县精准扶贫会议精神,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举措,制定最强有力的措施,实行挂图作战,下大力打好这张扶贫“精准牌”。

一、摸“准”扶贫对象,确保精准扶贫“靶向定位”。

按照国家和省、市、县对贫困户、贫困村进行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工作要求,我们严格执行识别标准,把最贫困的户纳入帮扶范围,科学合理制定帮扶计划。分社逐户建立了基本情况数据库,并按照“规划到社、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总体思路,精心编制了吴坪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确立了贫困户主导产业,填写发放了贫困户登记表、扶贫手册,制定了贫困户脱贫计划,真正做到“有卡、有簿、有册、有档”,对贫困人口、贫困家庭实行信息化管理。并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制定帮扶措施,通过分析致贫原因,对扶贫对象逐户确立帮扶项目,建立脱贫规划明白卡、台账,明确帮扶责任单位、帮扶人员。具体采取扶贫项目拉动、合作社捆绑发展、就近务工等扶贫模式,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二、创“优”工作机制,确保精准扶贫“阳光普照”。

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认真倾听贫困群众诉求,耐心询问每户家庭情况,深挖致贫根源,逐户走访建档,与贫困户交心谈心、算账对比,制定帮扶计划,谋划布局产业项目,推进精准扶贫。切实把村民组织起来,把致富能手培育起来,把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合理利用起来,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把产业培育起来,把土地流转起来,把群众带动起来,把医疗体系完善起来,把发展环境优化起来,把村社两级干部积极性调动起来,着力推动贫困户的经济和产业健康发展起来。

三、吹“响”攻坚的号角,精准整合资源,打好连片脱贫攻坚战。

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抓好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攻坚行动确定的目标任务对接工作,强化各双联单位和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组织引导他们共同担负起扶贫攻坚任务,动员更多的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力量参与,深化拓展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等帮扶模式。同时加强扶贫项目和相关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统筹安排整合资金。集中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扶贫重点倾斜,激发群众发展活力,着力解决资金分散、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使有限的资金、项目和政策能够进村入户精准实施。

一、加强领导。

为了抓好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我们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重点要求要把全村贫困人口核实好,在核实贫困人口工作中,要把民政部门的低保人口衔接起来,通过认真相对比较,做好贫困农户的识别工作。

1、根据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认真按照贫困农户建档立卡的工作方法和步骤,做好贫困农户的统计工作。

2、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和初选出本村贫困农户名单。并且通过村级公示初选贫困农户名单。

3、做好精准扶贫“四法”工作

一是明晰“一条路径”,即力量法。按照省委、市的要求,增强减贫脱贫的内生力量;创新城乡互动发展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拉动力量;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支撑力量;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保障力量;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领导力量”的要求,以改革统揽、开发扶贫、拔掉穷根为总攻方向,以“五个机制撬动五个力量”为总攻路线,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总攻目标,以“往前冲”的精神、“敢探路”的勇气、“一起上”的格局、“认真抓”的劲头为总攻要求来贯彻落实省委、市、县的要求。

二是构建“一套机制”, 即十子法。 探索构建“十子”机制,推进精准扶贫。具体是瞄靶子,建识别机制。梳辫子,建分类机制。结对子,建驻村机制。理路子,建规划机制。想法子,建帮扶机制。甩膀子,建动力机制。强班子,建引领机制。凑份子,建联动机制。造册子,建管理机制。

三是突出“一个抓手”, 即抓手法。围绕目标具体、措施具体、进度具体、责任具体“四个具体”。

四是实现“一个突破”, 即产业链法。要在产业链上发展,依靠市场激发内生动力上突破。通过产业链生成和发展要素的主动链接,链动农户、合作社、企业、基地核心要素和科技、教育培训、融资、特色品牌4个保障性要素,有效整合产业扶贫的资源和力量,促进农民尤其贫困农民持续增收,实现稳定脱贫。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要整合资金和项目,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进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创建工作,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美化亮化农村环境。要结合贫困户的具体情况,着眼市场需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承受力,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找准产业发展和增收路子,制定和完善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做到“规划到村、辐射到户、带动到人”。实施好当前的项目,同时要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的投入,做到项目到村到户,资金到村到户,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四法”工作。

推荐以扶贫为话题的初三学生通用四

这是一篇以从解决贫困人口的思想观念上入手的工作计划,只有找到贫困的根源的才能更好的开展扶贫工作。

一、扶贫目的

为了能够尽快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为了能够动员和引导贫困群众以积极的态度来迎接新生活,为了让群众切实感受用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幸福,。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努力践行我县扶贫会议的相关精神,传承和发扬“勤俭持家”的脱贫精神。

三、主要任务

1、解决不愿退出贫困户的问题。很多贫困村不愿退出、贫困户自身不想脱贫,从思想上就排斥“脱贫”,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要从思想上进行“脱贫”,为群众树立榜样、为贫困户设立模范,真正激发群众“脱贫”的动力,牢固树立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的思想观念,以扶贫实效,增强奔康致富信心

2、解决不愿做事的问题。解决贫困群众不想做事,不愿做事,遇困难不积极主动想办法,只想找政府帮助的问题,引导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展现老区人民苦干实干的精神风貌。

3、解决占小便宜的问题。解决农村群众中为分得扶贫政策“羹”争当贫困户,滋生“越穷越得实惠”的错误思想,逢人就夸自己“有本事”、炫耀贫困户,不主动想办法努力脱贫、赖当贫困户等不正之风。

四、工作举措

1、强化宣传引导,打消贫困群众脱贫顾虑。加强励志扶贫工作*引导,全面展示脱贫攻坚成效。

2、强化项目建设,增强贫困群众脱贫信心。围绕我县的脱贫标准,扎实推进硬件建设,改善贫困群众居住环境,为群众树立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进而树立脱贫信心。

3、强化生产就业,激励贫困群众自己脱贫。充分发挥行业部门资源优势,推进扶贫专项项目实施和政策兑现,提供全方位服务,鼓励、支持贫困群众就业创业增收致富,鼓励贫困群众通过自力更生解决贫困问题。

4、强化干部帮扶,提升贫困群众脱贫认可。深入开展干部帮扶工作,沉下去、贴着帮。改变直接送钱、送物的帮扶方式,降低贫困群众的依赖性。

5、强化风尚引领,凝聚贫困群众脱贫活力。采取群众自述、干部帮述、媒体讲述等多种方式,重点梳理精准扶贫对村组发展环境带来的变化、贫困群众家庭发展变化、致富产业的发展变化,让群众认可扶贫成效。

6、强化矛盾化解,消除贫困群众脱贫障碍。扎实开展民情民意走访全覆盖,深入了解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状况,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听取意见建议,化解矛盾纠纷。

7、强化表扬激励,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动力。表扬文明新风典型,扎实开展评优选先活动,比致富兴业、比敬老孝亲、比户容院貌。

五、工作要求

1、强化统筹安排:密切沟通配合,逐项梳理任务,分项制定方案

2、压实工作责任: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节点、责任单位、责任人员

3、加强能力培训:逗硬督查考核

4、适时跟踪督办,定期通报

推荐以扶贫为话题的初三学生通用五

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近期市督考办会同市扶贫办、市发改委,采取实地查看、查阅台账、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各县区、市直相关单位扶贫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了全面督查。现就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特困片区连片开发情况。今年以来,各县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市委“433”发展战略,以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着力调整工作思路,紧盯特困片区、瞄准贫困人口,强化扶贫措施,将领导力量、帮扶力量、项目资金向25个特困片区倾斜,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扶贫开发工作进程。各县区在去年编制完成25个特困片区扶贫攻坚规划的基础上,今年认真编制了特困片区实施规划和年度计划,坚持整流域精准扶贫到片、项目扶持到村、措施落实到户,把产业开发与劳务输转相结合、改善基础条件与群众人居环境相结合,特困片区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变。今年省政府第一批安排我市的2083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有19030万元安排在了特困片区,占资金总额的91.35%,相关涉农部门也将有关项目向特困片区倾斜,据统计,今年全市25个特困片区共整合各类行业项目1398个、资金总额27.3亿元,惠及全市109个贫困乡镇、1172个贫困村、67万人,为片区开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资金支撑,为推进特困片区扶贫攻坚注入了活力。

(二)专项扶贫工作进展情况。今年以来,市县区扶贫部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实施106个整村推进项目为抓手,充分发挥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着力撬动各类资金,集中财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发展能力提升、公共服务保障、生态环境建设,群众出行条件、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今年全市为106个整村推进村安排专项资金15795万元,目前整村推进项目已全面实施、有序推进,整体形象进度达到70%以上。125个扶贫互助资金社即将完成注册登记和银行开户手续,预计8月底可正式放贷;9000名“两后生”培训任务目前已完成招生3980人;实施电子商务专业技能培训的1000名贫困户“两后生”中已有612人注册了网店。贫困村、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有序推进,精准扶贫机制不断完善,动态管理逐步规范;20xx至20xx年度财政扶贫资金审计整改工作已全面完成整改。

(三)易地扶贫搬迁进展情况。今年以来,各县区继续将易地搬迁作为快速推进扶贫开发、促进特殊困难地区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性举措,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政策协调、讲求实效”的原则,紧密结合城镇化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启动实施易地搬迁项目11个,安置点建设40个,涉及贫困人口4144户17908人,概算总投资4.382亿元。目前,宕昌县临江乡菜江头村骆驼下社、文县中寨镇梨树坝社2个安置点已经建成;武都区三仓乡楼子沟村楼子坝社、宕昌县兴化乡子村阳山坝社、康县阳坝镇干江坝村干江坝社、西和县洛峪镇曹庄村川坝区、礼县固城乡固城村高家峡、两当县杨店乡郁庄村等25个点开工在建;武都区洛塘镇西沟村二锅子坪、宕昌县贾河乡路下村马莲滩、康县平洛镇龙坝村龙坝社、礼县永兴乡永新村庙背后等13个点还未开工建设。截止7月底,全市易地搬迁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003.5万元,投资完成率15.2%。

(四)社会帮扶工作进展情况。今年以来,各县区将“双联”行动作为扶贫攻坚的制度平台,促进扶贫攻坚与双联行动的深度融合,找准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能做的事,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尽力帮办为民实事,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能人大户以多种形式帮扶农村困难群众,实现了扶贫力量和扶贫对象的有效对接,社会各界帮扶的力度更大、措施更实,贫困村社的变化更快、群众得到的实惠更多。实施了一批基础性、公共性、民生性建设项目,集中解决了一批行路、吃水、住房、看病、上学等方面的难题,有效改善了贫困村的发展条件和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有力地推动了特困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成效。成县不断深化扶贫帮扶机制,给特困村确定2个单位重点结对帮扶,去年以来,协调省市县双联单位落实帮扶资金2.12亿元,为155个村、4019户贫困户帮办实事1083件。两当县主动加强与省市双联单位对接,谋划启动了一些制约发展的重大项目,并主动加强与中国太平(香港)保险集团公司的沟通衔接,建立完善了对口协作帮扶长效机制。

(五)市直单位扶贫任务落实情况。通过深入自查、听取汇报、认真核实,我们发现今年市直相关涉农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共陇南市委陇南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扶贫攻坚行动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行业部门实际,不断加强扶贫攻坚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行业扶贫任务有序推进。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市共实施建制村通达项目50个407公里,实施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项目594个3000公里,截止目前,整体进度52.1%;17个乡镇客运站和400个建制村停靠点正在建设当中;涉及22.8万农村人口和3.7万学校师生的安全饮水工程,已陆续开工建设;新修梯田3.5万亩,完成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0.1平方公里,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100个以上行政村动力电供给不足的问题年底将全面解决;3万户的危旧房改造项目前半年启动实施9060户,已竣工5603户。在富民产业培育方面,新发展特色农业基地29.34万亩,农业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到1044万亩;核桃、花椒、油橄榄三大经济林综合管理得到加强,长势良好,产量有望达到15.33万吨,创历史新高;累计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984个,认定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39户;全市上半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7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053元。以发展电子商务为平台,不断提高陇南农产品的知名度,促进农产品增值,目前全市开办网店4697家,新办和加盟网购平台26个,实现销售总额1.15亿元,极大地促进了群众增收。在能力素质提升方面,整合相关部门培训资源,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0.48万人(次),完成劳务输转69.6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58.67亿元。在易地扶贫搬迁方面,制定下发了《陇南市20xx年易地扶贫搬迁资源整合工作方案》,积极整合整村推进、危房改造、以工代赈、通畅工程、安全饮水、一事一议等项目资金,优先安排异地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开发等配套项目,形成合力,集中攻坚,充分发挥了资金的整体效益。在金融支撑方面,不断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在全省率先开展以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为主的农村物权抵押贷款已突破14亿元,为破解“三农”融资难题发挥了积极作用,上半年,全市累计发放双联惠农贷款9.57亿元,新增各项贷款24.7亿元,余额331.3亿元,同比增长16.4%,“三农”贷款占比高达83%。在公共服务保障方面,全市乡镇中心幼儿园年底将达到全覆盖,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有望实现省上下达的78%的目标;已开工建设村级标准化卫生室215所,20xx年新农合基金人均筹资标准达到390元,参合率97.99%;贫困乡镇基本健全了广播、电视、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城乡低保规范清理和五保供养整治工作有序推进,实现了低保动态管理,五保“应保尽保”,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二、主要特点

(一)理念思路更加清晰,大扶贫工作机制进一步形成。今年以来,各县区各部门围绕深入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着力创新理念思路,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全市上下集中力量抓扶贫开发、抓小康建设的氛围比较浓厚,从这次督查看,各县区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扶贫部门具体抓、相关部门合力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武都区、西和县、礼县由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包抓特困片区,研究制定了年度扶贫计划、具体实施细则和考核奖惩办法,靠实了各级领导干部的抓特困片区扶贫攻坚的责任。康县坚持群众参与与国家扶持相结合、“造血”和“输血”相结合、改变贫苦面貌与增加群众收入相结合、片区开发与面上扶贫相结合,对各级领导干部定人员、定对象、定项目、定时限、定奖罚,为扶贫开发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文县实行党政主要领导包片区、县级领导包乡、县直部门包村、乡村干部包户和领导责任落实、帮扶措施落实、项目资金落实、目标任务落实、督查问责落实的“四包、五落实”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扶贫开发进程。徽县建立健全扶贫工作考核激励机制,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监察、人社、财政、审计、扶贫等单位配合,研究制定了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靠实各级责任,加强督查检查,实现量化考核,层层传导压力,有力地推动了工作落实。

(二)工作重点进一步突出,特困片区扶贫攻坚深入推进。各县区紧密结合实际,着力将扶贫项目向贫困程度深、扶贫攻坚欠账大、工作任务重的高寒阴湿区、石山林缘区、半山干旱区倾斜,在精准扶贫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如武都区将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集中、扶贫难度最大的马营片、隆兴片、洛塘片和坪牙、磨坝两个藏族乡等特困片区作为集中攻坚的突破口,整合各部门历年结余的财政资金5000万元集中投入特困片区,为推进特困片区扶贫攻坚提供了有力保障。西和县以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以大桥特困片区为主战场,确定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重点村10个、达标村23个,整合项目资金1.44亿元,大力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培育步伐,群众在扶贫开发中看到了希望,得到了实惠。徽县在县级财力吃紧的情况下,安排扶贫攻坚专项基金1000万元,重点用于整流域连片综合开发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扶贫开发提供了财力支持。

(三)资源整合力度加大,合力攻坚态势彰显。各县区、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将“90%以上的扶贫资金用于特困片区、80%以上的涉农项目向特困片区打捆安排”的总体要求,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整合项目、最大限度地调配资金,为扶贫攻坚聚焦发力提供了财力支持。礼县将基础设施、产业培育、村镇建设、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劳务培训等方面的项目资金向崖城、白河、大滩、洮坪4个特困片区倾斜,落实项目资金(含灾后重建及县际公路)12.39亿元,启动实施各类项目140个。文县整合相关部门项目资金2.5亿元,着力增强贫困村、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有效改善了贫困村社生产生活条件。宕昌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583万元,整合行业部门资金2.05亿元,理川片、新寨片、新城子藏族聚居区3个特困片区开发深入推进。成县以鸡峰、二郎两个特困片区为主战场,去年以来共整合项目资金1.32亿元,落实帮扶资金2.12亿元,用于改善基础设施、促进产业增收,特困片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康县坚持整村推进打基础,新农村建设提层次,高起点规划,各部门联动综合性配套,把一个个贫困村建成了生态靓丽、宜居宜游的新农村,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

(四)创新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机制,项目建设逐步规范。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乡镇扶贫工作站和县区扶贫互助资金管理中心,较好地解决了扶贫工作“短腿”问题。市扶贫办创新管理方式,借鉴“雨露计划”资金拨付办法,将原来把“两后生”培训补助资金拨付培训学校改变为通过“一卡通”直接拨付培训对象本人,确保了资金安全。市扶贫办、市财政局牵头下发了《进一步规范扶贫项目调整申报程序的通知》,明确由县区财政、扶贫两家审定后联合呈文、县区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研究后正式上报,市财政、扶贫逐项审定后审批,避免了调项随意性。同时,各县区针对扶贫项目分散、零碎的实际,探索出了项目代建制、中小项目打捆招标制等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扶贫项目的实施与管理。西和县建立了涉农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和会审制度,在编报项目规划和制定年度计划时,对所有涉农项目进行衔接会审,确保各部门项目之间有效衔接、组装配套,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两当县坚持扶贫项目立项论证、申报审批、招投标和竣工验收等制度,严格执行资金专款专用和报账制度,强化扶贫资金管理与使用,确保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武都区在今年实施的5个村级互助资金项目中先期进行改革试点,通过邀请财政监督员、投放借款必须转账到农户“一卡通”的形式,杜绝了现金兑付,保证了资金安全。徽县、成县针对村级互助社注册成立手续繁杂、耗时长的问题,由扶贫办统一办理有关手续,截至目前20xx年新发展的互助资金协会已全部登记注册,资金已拨付到乡镇财政所,正在办理银行开户手续,预计8月份可正式放贷。宕昌县制定了赴疆“两后生”培训优惠政策,赴疆“两后生”在享受国家3000元补助的基础上,每人每年再补助600元路费,促进了赴疆“两后生”招生任务的顺利实施。

三、主要问题

(一)易地扶贫搬迁进展不平衡。受安置点协调难度大、农户自筹资金能力差、部门配套资金不到位、县区财政资金吃紧、省上下达的易地搬迁专项资金拨付较迟,加之各县区的协调推进不平衡、工作力度不同步,导致易地搬迁进度参差不齐。如目前武都区的5个点、宕昌县的1个点、康县的1个点、礼县的6个点至今没有开工建设,影响了全市易地扶贫搬迁的整体进度。

(二)项目招投标影响建设进度。按照省上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相关规定,单项投资10万元以上的扶贫项目必须进行招投标,但由于招投标前期工作手续繁杂,加之扶贫项目分布散、规模小、资金少,有实力、有资质的施工企业不愿参与竞标,同时由于项目招投标、监理等前期工作产生的经费没有来源,导致项目开工相对缓慢。如苗木采购方面,由于栽植地点分散、适合品种各异,统一招标采购不仅延误最佳栽植时限,而且品种习性是否适应区域气候、土壤等环境均难以保证。

(三)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建设滞后。由于申请注册手续繁杂,涉及民政、质检、财政、公安、银行等多个部门,正常情况按程序办理所有手续需历时半年时间。特别是两当县由于质监部门停办机构代码证,导致两年来近20个互助社没有成立。同时,由于扶贫互助资金借款额度较少、借款期限短,受“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贷款等金融政策的影响,贫困户争取扶贫互助资金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资金不能发挥应有效益。

(四)赴疆“两后生”招生困难。近年来,由于新疆暴恐事件时有发生,农村贫困学生赴疆上学、就业思想顾虑较多。虽然市县区各有关部门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做了大量工作,但收效甚微,导致各县区报名人数寥寥无几,目前仅有8人报名,要如期完成700名的赴疆“两后生”招生计划,难度较大。

(五)扶贫贷款贴息项目落实困难。近年来,省政府扶贫整村推进项目资金额度虽然有所提高,原则每个村安排150万元专项资金,但按照省上指令性任务,每个项目村必须安排37.5万元到户贴息资金,按年贴息率5%的规定,每村应拉动贷款750万元,这不符合我市贫困乡村实际情况,导致全市106个项目村近4000万元贴息项目难以实施。

(六)行业扶贫工作进展不平衡。总体来看,虽然有的部门制定了行业扶贫攻坚实施方案,但方案不够实、不够细,缺乏可操作性,与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个别部门尚未出台行业扶贫攻坚实施方案,在落实扶贫攻坚任务方面聚焦不够,办法不多,措施不实,力度不大,一些行业扶贫任务和措施落实不到位。

四、几点要求

(一)完善扶贫项目招投标管理模式。针对目前全市扶贫项目招投标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建议市政府修订出台全市扶贫项目招投标具体实施办法,对单项投资总额50万元以下的项目由各县区自行组织招投标或采取议标方式进行。

(二)建立扶贫项目单位联席会议制度。行业扶贫项目涉及部门多,组织协调难度大,建议各县区学习推广西和县工作经验,建立涉农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和会审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调度部门项目资金,对特困片区实施项目统一规划、科学管理、统筹实施,避免项目交叉实施和分散安排,各自为政,造成资源浪费,切实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靠实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领导责任。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征地难度大、配套实施项目多、整合资金难度大、培育产业任务重,建议各县区按照省政府“一年完成建设、两年实现搬迁、三年基本脱贫”的要求,建立易地搬迁问责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确保项目按计划实施。

(四)完善大扶贫督查考核工作机制。陇南属国家确定的秦巴山特困片区,贫困程度深、扶贫难度大,建议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健全完善以扶贫为导向的考核机制,优化考核指标体系,科学设置考核权重,切实将各县区、各部门的精力集中到扶贫开发上来,促进扶贫攻坚各项措施的落实。

(五)细化落实行业扶贫实施方案。建议各部门按照20xx年整体脱贫的总体要求和《甘肃省扶贫攻坚工作业绩考核评价办法》,对照《中共陇南市委、陇南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扶贫攻坚行动的实施意见》确定的工作任务,认真研究,完善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业扶贫实施方案,明确具体任务,倒推攻坚时序,细化实化各项措施,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xx年xx月xx日

推荐以扶贫为话题的初三学生通用六

xx乡是一个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山区乡镇,目前扶贫对象规模依然很大,全乡生产生活条件还很落后,特别是一些已经解决温饱的群众因灾、因病返贫问题还很突出。自市委市政府提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我们通过深入贫困村召开座谈会、现场交流、入户调查等形式,初步摸清了我乡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对策。

(一)自然条件恶劣。xx地处山区,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地势狭窄。特别是部分偏远村落交通不畅,通讯落后,信息闭塞,传统产业得不到增值提升,有效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没有形成增收致富的支助产业。

(二)农民素质偏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由于他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务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尽管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并不断努力尝试,但由于思路不清,观念不明,缺少引导,导致失败,最终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三)子女上学致贫。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创业,有的举家外出,农村大部分幼儿园和小学班级不齐,与之配套的措施也是不全,导致农村孩子幼儿、小学阶段就被迫外出上学。还一些家长为了照顾子女上学,只能寄居或租住在有学校的周边城镇,这样增加了家庭负担。而对于部分举家外出务工的农民而言,带孩子去城镇或城市上学,同样无形中也加重了经济负担,对于尚未根本脱贫的农民更是不堪重负。经调查了解,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8000元左右,大学生需10000-xxxxx元。一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子女上学负债累累。

(四)因灾因病返贫。一方面,自给自足、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无法抵御旱、涝、风、雪、雹、霜和虫害、疫病等频发的自然灾害。另一方面,贫困户中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

(一)经济社会转型增加了农民收入估算难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元经济相互交织混合发展,给准确调查核实农户收入增加了难度。加之,受农业经济效益低而不稳影响,近年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其中群众的一些隐性收入较难掌握。

(二)农民素质偏低增加了精准识别难度。由于农村教育的先天缺陷与后天乏力,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思想觉悟有偏差,政策界限把握不准,均等化思想比较严重。面对利益之争时,互不相让,给精准识别增加了难度。同时,贫困农民经济基础不同,脱贫思想差别较大,导致帮扶要求千差万别,扶贫措施难以满足个性化要求。

(三)农村情况错综复杂增加了精准扶贫难度。近年来,随着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和地方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各种矛盾日渐突出。一是宗族势力、家族势力严重,有利可图时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矛盾。二是随着青壮年劳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常住人口大都剩下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实际长期居住人员不足三分之一,在农村实施规划扶持项目中出现劳力紧缺和种植项目后期管护难到位的现象。三是一些农村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责任心不强,作风不民主,对贫困人口认识有偏差,认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是搞形式,扶贫到户不一定能兑现,导致乡村干部对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四是精准识别要求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别到人,而识别过程缺乏刚性标准,难以做到让群众心服口服。

(四)市场变幻莫测导致难以培育扶贫主导产业。市场经济千变万化,近年来一些农产品、畜产品价格波浪式变化,农民难以摸清市场规律,无法规避市场风险,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经营思维,给一些农民形成了灾难性的打击和损失。一家一户帮扶势单力薄,即使一村一户搞了一品一业,由于市场发育不良,有的甚至远离市场,造成产品滞销,农民怨声载道。尽管过去政府号召群众办了一些实体,搞了一些产业,终因市场以及产品自身限制原因半途而废,一直未形成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一)搬迁扶贫:圆了贫困群众的“安居梦”

我乡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在深山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生产落后、生活困难等问题十分突出,就地脱贫难度大。如何让越来越多偏远地区的贫困群众摘掉穷帽子成为了我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自xx年以来,我乡紧跟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采取措施推进搬迁移民扶贫,试点搬迁移民扶贫进城镇、进园区集中安置,把搬迁移民扶贫与新型城镇化结合,探索出移民搬迁进城镇进园区集中安置的新模式。截止xx年底,全乡搬迁扶贫移民200余人,xx年计划搬迁移民120人,其中乡镇安置80人,中心村安置30人,进园安置10人,安排30人移民就业,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我乡结合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政策,积极推动整体移民搬迁工作,已安置2户村民移民工业园,

(二)雨露计划:“教育扶贫”培养农村发展潜力

为了能让贫困的村民掌握技术,有发家致富的本领,能够主动就业,我乡积极推进“雨露计划”工作。“雨露计划”使受训贫困劳动力进得了城、就得了业、增得了收、致得了富,增强贫困群众自我脱贫致富发展能力,并给予贫困对象每年固定的培训补助,截止xx年底,我乡雨露计划受益对象26人,他们的就业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三)产业扶贫:“造血”兴产业斩断“穷根”

“一株蜜柚一年能结50多个果,1株每年为我赚500多元钱,我种了200多株,一年下来就能为我带来100000多元收入。”算着账,xx村村民何检发说道。

何检发所在的xx村xx小组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是出了名的贫困队,一直以来,该组苦于找不到脱贫致富的道路,带给何检发新生活的是“产业扶贫”工程的实施。

挂点帮扶xx村的xx说,“以前的帮扶多是救济式的,给老百姓一笔钱,他们花了也就花了,但我觉得既然是扶贫,不该只是‘授人以鱼’,而是应该‘授人以渔’”。只有通过“造血”式扶贫带动整个贫困村的产业发展,才能斩断“穷根”,使整个贫困村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今在xx村,和xx一样已有10户村民连片种起了蜜柚,带动14户村民共同种植致富。经过半年多的努力,xx小组不仅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经济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结合xx村贫困户自发参与种植的实践,项目实施过程始终贯穿着“精准”二字,瞄准了全村帮扶产业——蜜柚、脐橙种植,瞄准了帮扶对象——种植户,照顾到了不同个体,符合“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别到人”的工作机制。同时,整个操作过程从自愿报名——民主评议——政策限制,严格按程序执行,是精准扶贫的最好实践。

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存在着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通过基层的实践操作,我们认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应围绕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三方面来开展。

(一)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是基础。组织动员群众申报自己的收入情况,厘清群众收入来源,算清群众年度收入总账,是搞好精准扶贫的基础。农民种地收入好算账,打工收入很直观,财产性收入比较固定,经营性收入相对隐蔽。所以,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让其放下包袱,主动申请登记,从而汇总出每一户比较符合实际的收入基数,作为村民相互对比和是否确定帮扶的依据。

(二)分类定级是手段。根据每户村民上年度收入情况,组织党员代表、群众代表进行民主评议。具体为:以村为单位,按照每户家庭经济收入情况,结合本村贫困人口指标数,从低到高进行分类排队,然后选择确定贫困户。操作过程中可以将农户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低保特困户,智障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年老体弱丧失劳动力的,大病大灾造成生活困难而无力翻身的。诸如此类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民政部门按当地农村低保标准进行复核,并负责建档立卡,列为救助对象,加大救助力度,把他们从扶贫对象中剔除出去。

第二类是除特困户外上年收入在全省确定的贫困标准以下,且有脱贫致富意愿和能力,政府扶持一把就能很快脱贫的农民,他们是精准扶贫的重点对象。针对各自的脱贫意愿,有针对性地选择致富项目,最好一个村选择一个比较共同的产业,形成比较优势。

第三类是上年收入超过全省确定的贫困标准的农户。政府要帮助这类农户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出现。要从扶持政策、金融贷款、信息提供等方面给予支持,调动他们进一步发家致富的积极性,从而使其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三)政策是界限。在申报和评议过程中,最难识别的是二、三类农户。为了便于民主评议和基层干部掌握尺度,建议上级制定比较刚性的政策界限。

例如:一是上年收入多少元为识别标准。二是有显性财产(城镇以上城市有固定房产、门面,有轿车之类的交通工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等)的农户为脱贫户,有经营性实体,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三是识别过程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做到对象明确、程序规范、措施得当、效果明显。具体识别过程要坚持以下几个优先条件:即,人均收入低、家庭财产少的贫困户优先;群众贫困户比党员贫困户优先;年老体弱的贫困户比年轻力壮的贫困户优先;独生子女贫困户比超生贫困户优先;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贫困户优先;村内现仍居住在危房,无条件改善现状且生活困难的农户优先。四是根据金融等部门网上记载,还可制定一些比较刚性的限制措施。通过以上一些政策措施,使干部群众便于掌握政策界限,便于操作,易于消化矛盾。

(四)公示是关键。在代表们充分酝酿评议识别的基础上,以村委名义进行张榜公布识别出的贫困户,征求群众意见。在一定时间内征求的意见提交代表再次酝酿评议,并进行二次张榜公布征求意见。经过二次征求意见后,支部、村委会同代表共同研究确定精准扶贫对象。经调查研究,认为三榜公示是保证精准识别、公平公正的关键所在。

另外,在此常规方法的基础上,操作过程中还可以将调查人口以多少划分,分割进行。根据贫困村实际情况,将农户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提出贫困人口对象,经群众代表评议,这样就可以减少矛盾,便于工作开展。通过自愿申报、群众评议、调查对比、公告公示、建档立卡等措施,就完成了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任务。

(五)差别是核心。如何进一步提高扶贫工作精准度,确保贫困对象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让措施看得见、摸得着、见实效,是精准帮扶的核心。通过多年来基层扶贫工作的实践,我们认为帮扶到户、差别到人是扶贫工作实现公平公正的唯一途径。具体来说,就是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出来后,将扶持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上年人均纯收入中等偏下的农户;二类是上年收入中等偏上的农户。具体精准帮扶过程中,要按照定对象、定目标、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的要求,把资金、政策和具体措施等精准实施到贫困对象身上,确保帮扶到户工程达到预期目的。对中等偏下的贫困户,因其智力能力偏下,经济基础较差,所以要采取点对点式的帮扶,或者叫差别到人,给他们“吃偏饭”,在帮扶方面适当加大资金扶持额度。而对二类中等偏上的贫困户,因其智力能力较高,经济基础较好,在结合大多数群众意愿,确定帮扶项目或选准帮扶产业后,可以采取推进式帮扶。即,通过以奖代补、提供种苗、提供小额贷款或贴息,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导贫困农户发展种植、养殖或旅游服务业,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同时,特别要注重同步发展专业合作社,以提高贫困群众的组织化水平,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六)分步是保障。针对我乡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的实际,要按期实现3169名贫困农民稳定脱贫,必须精准管理,将帮扶责任落实到人,分批分步推进。一是要在对扶贫对象建档立卡的基础上,每个贫困村、组都明确包扶责任领导和帮扶责任人,签订限时定点消除贫困区域或个体贫困户的责任状,逐村逐户逐个劳动力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并进行网络、动态管理、考核和奖惩兑现。二是要把贫困村的帮扶分为两轮,第一轮,帮扶60%的贫困村和贫困户,使之率先脱贫;第二轮,帮扶剩余40%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确保按期实现全面完成帮扶目标。

推荐以扶贫为话题的初三学生通用七

20xx年,在省、市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始终以改善移民生存条件、生活环境和解决贫困群众温饱问题为目标,以加强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加快产业开发步伐,加大智力扶持力度,移民后扶工作和扶贫开发工作呈现健康发展的势头,较好的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

一、20xx年工作总结

(一)移民后扶稳步推进

1.政策落实到位。一是后扶人口核减到位。督促移民村及时报送人口情况,切实做好核查确认及上报工作,今年共审核上报自然减员人12人。二是及时发放直补资金。截止目前,全年共打卡发放移民9144人,发放移民直补资金累计385万余元,直补资金到位率100%。三是加大移民培训力度。将专家主讲与产业大户现身说法的方式相结合,共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2期,培训移民380人,技能培训2期68人,送省培训1期4人,为移民群众增产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四是落实计生扶持资金。进一步制定并完善移民独生子女户和两女户优惠政策,对在本年度年考上全日制大学的移民独生子女,按每人20xx-3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发放助学金15000元;对移民独生子女户和计划生育二女户特困家庭按每户500元的标准发放扶助金220xx元。五是合理编制规划计划。完成了编制申报《汉寿县20xx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年度计划》、《汉寿县20xx年第一批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规划项目计划》、《汉寿县20xx年第二批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规划项目计划》、《20xx年小水库移民困难扶助金项目计划》、《20xx年第一批财政扶贫专项资金项目计划》、《20xx年第二批财政扶贫专项资金项目计划》等。六是严格实施后扶监管。做到“四个及时”、“三次必到”,做到现场取证存档,做到开工一个,监管一个,竣工一批,验收一批,确保每个项目实施放得心、过得硬、受得益。

2.扩大产业规模。一年来,我们以油茶产业、甲鱼产业、蔬菜产业、楠竹产业和网箱养殖为重点,根据不同产业的地域分布特点,按照突出优势、强化集中、适当辐射的原则,整合投资项目,为每个重点产业选择2-3个重点移民乡镇或移民村,以扶持当地龙头企业和生产大户为主,对内强联合、对外树品牌,推动产业资源的重组和优化,集中力量做大规模、做强基地。截止目前,全年新建20xx亩蔬菜产业示范基地,改造4000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完成油茶新扩1400亩,新建1000亩甲鱼产业示范基地,巩固网箱养殖3800口,发展楠竹600亩。

3.条件不断改善。截止目前,我县在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实施后扶项目283个,下拨项目资金1466.247万元,累计衬砌、整修渠道19.5千米;渠道清淤65千米;硬化、整修村级道路29千米;解决3500人安全饮水问题;改造排灌站8处1245千瓦,维修排灌站9处;新建涵闸8座;整修水库、山塘42座;修建机耕道3处3.5千米,新建公路桥6座;极大改善了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受到广大水库移民和移民村群众的普遍欢迎。

(二)联点扶贫稳步实施。

1.落实扶贫政策。县委、县政府专门召开了县委会、县长办公会,研究、通过、下发了《汉寿县农村扶贫开发“六件实事”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汉办﹝201x﹞20号),县财政每年配套135万元扶贫专项资金对口进行扶持,明确10万元的扶贫工作经费。201x年初,我县还将第一轮帮扶重点贫困村从13个增加到了30个,安排了30个县级领导联点,77个后盾单位驻村帮扶,并建立健全相应责任考核机制。

2.项目建设有序。按照年初规划,重点贫困村在后盾单位和县直部门的帮助支持下,依照项目建设程序和项目管理要求,各点村精心筹划,有序的开展了项目建设,全年共建设完成扶贫项目104个,完成投资2734万元,其中,县级财政专项扶贫专项资金135万元,扶贫办争取上级扶贫资金1235万元,办点后盾单位帮扶213万元,部门倾斜安排专项资金1039万元,群众自筹112万元,共硬化公路28.5公里,公路绿化1.5公里,公路桥新建、维修,2座,渠道新建、改造12.9千米,农村安全饮水改造3750人,函闸建设3座,山塘整修17口,机埠维修、新建5座,电网改造5个村,村部维修、新建5处,村卫生室新建、维修20处,危房改造205户,贫困村村小提质改造村小2处。

3.推进六件实事。我县按照下发的《汉寿县农村扶贫开发“六件实事”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对口部门、乡镇和贫困村密切配合,超额完成了市委下达的“六件实事”三年攻坚年度工作任务,全年共实施村主道硬化27.4公里,农村安全饮水改造3750人,电网改造5个村,危房改造205户,贫困村村小提质改造村小2处,村卫生室新建、维修20处,贫困村新增低保、五保280人,实现了应保应保。

4.落实结对帮扶。为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县委、县政府组织县级领导、县直单位和乡镇领导干部共同参与,开展了“扶贫帮困送温暖,结对帮扶解民忧”的活动,采取“一帮一”或“多帮一”的形式,进行的特困户精准扶贫活动,我县于10月17日扶贫工作会暨全国首个“扶贫日”汉寿启动仪式上下发了《汉寿县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全县结对帮扶特困户20xx多户,通过上门调查走访,拟定脱贫措施,做到了“一户一卡,一户一策”,截止目前,发放物资、慰问金合计100万元以上。

5.强化产业开发。20xx年县委县政府加大了扶贫产业的扶持力度,根据群众意愿,结合当地产业优势,采取公司、作业合作社委托帮扶、大户带小户等多种帮扶模式,发展特色产业,贫困村群众不仅可以从扶贫产业分红中受益,还可以通过到产业基地务工增加收入。目前,重点贫困村已实施水产养殖1500亩,油茶林新扩4500亩,水稻种植8500亩,百合种植100亩,中药材种植300亩,蔬菜种植7800亩,林果种植20xx亩,桑树种殖80亩,黑山羊养殖1200头,生猪养殖500头,乳鸽养殖6000羽,农副产品加工厂房建设1580平方米,乡村旅游开发1处。

6.探索机制建设。县委政府、县扶贫办共同努力,动员福建银河国际汽车园有限公司出资近千万元扶贫捐赠,结合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工作,每个贫困村安排1名大学生村官,每名大学生村官带120万产业开发资金,帮助贫困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进行村企共建,以企带村,从而达到“扶持一村、脱贫一村、巩固一村”的效果。20xx年由县扶贫办牵头,成立了汉寿县扶贫基金会,广泛募集社会资金,解决贫困村群众在低保等各项政策扶持下仍不能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的特困户精准扶贫问题。截止目前,基金会共募集扶贫帮困资金642.8万元。此外,为加快贫困群体脱贫步伐,鼓励群众广泛参与发展扶贫产业,结合太子庙镇吉庆村水产养殖市级产业基地,采取专业合作社委托帮扶的方式,通过合作社与农户签定委托帮扶合同,明确保底分红标准,实施产业扶贫到户。此次试点,今年预计投入扶贫的产业资金80万元,按照实施方案规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32万元(40%),扶贫户参股产业发展建设资金48万元(60%),人均参股金额1.09万元,预计年度保底分红14.4万元,扶贫户人均保底分红2700元,低保、五保户人均年底慰问500元,受益人口1176人,其中受益贫困人口107人,基地建设全年还能为当地群众提供1500个劳动工日。

7.完善建档立卡。按照省、市要求,我县专题研究了农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成立了以县委、副县长、统战部长余习琼为组长的农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了专项工作经费。通过广泛宣传、个人申报、村级评议、张榜公示、乡镇审查、县级审核,共识别出扶贫户、扶贫低保户、低保户、五保户共计贫困人口56770人,目前已全部录入完成56568人,未录入202人,待省扶贫办通知网上录入后再录入系统。

(三)着力提高资金监管。

1.坚持内部管控。严格按照《汉寿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汉政办发〔20xx〕21号)和上级有关文件规定,在认真执行政策的基础上,不断简化和完善移民资金拨付程序,并向重点移民乡镇、基层移民干部、移民群众和项目实施单位发放《移民后扶项目实施流程图》、《移民后扶基金拨付程序流程图》,提高服务对象的知晓度,尽可能减少票据审核和资金拨付时间。

2.推行县级报账制。明确县移民局、县扶贫办为资金核算单位,移民、扶贫项目工程支出全部由县局核算,乡镇、村、项目单位仅为报账单位,乡镇只建资金台帐不设资金专账,明确了各乡镇的移民、扶贫资金报账员。同时,沿用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款专用、专账核算管理模式,严守“三坚持”、“五不拨”。

3.创建资金管理台帐。由于当前移民、扶贫资金管理模式为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移民局、扶贫办本级为报帐制)和电脑记帐方式,单位内部在资金清对、核查和统计上存在诸多不便,加上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局所提供的电脑帐表对移民资金收支反映不直观,数据更新不及时,我们建立了移民、扶贫资金管理台帐,采用以表代帐的方法来对移民、扶贫资金进行手工辅助核算,更加准确完整的体现收支情况,规范管理移民、扶贫项目资金。

(四)全面强化综合治理。

1.群众路线教育。按照党中央、省、市的统一部署,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我局从今年3月份开始,用半年多的时间,深入开展了以解决“四风”问题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次教育活动边整边改,建立长效机制,认真完成了学习教育、征求意见,查摆问题、批评帮助和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等三个环节,通过层层推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教育活动,广泛深入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收集到了3个大类、共计24条意见建议;领导班子查摆出“四风”方面的问题12个,深刻剖析梳理了4个方面的原因;从4个方向、21个方面部署落实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工作;通过此次教育活动,使大家经受到了一次严格的党性锻炼和洗礼,受到了一次党的宗旨意义的再教育,达到了思想上有明显提高,政治上有明显进步,修养上有明显加强,作风上有明显改变,工作上有明显改进的效果。

2.加强作风建设。严格上班考勤和绩效考核,严肃办纪办风,做到奖勤罚怠、奖优惩劣,切实转变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突出争先创优,全面提高机关工作效能参与。

3.开展群众工作。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加大党员干部党风廉政意识,打造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同时,结合全县“群众工作组”进村入户活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为移民后扶和扶贫开发工作接上“地气”。每个月“群众工作日”我局全部驻村工作组进驻聂家桥乡群众工作点村,帮助点村解决困难、发展生产、维护稳定。

4.强化内部管理。通过完善学习制度、工作制度、行政管理制度、争先创优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违规处罚,坚持奖优创先,认真解决了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正气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廉洁从政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锻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5.化解维稳问题。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并继续强化移民、扶贫信访“政策化解、协调化解、真情化解、帮扶化解、包保化解”的化解机制,及时受理移民、贫困人口信访问题。

二、亮点工作

1.圆满完成全市移民、扶贫产业现场会承办工作;

2.申创市级文明单位成功;

3.扶贫产业精准扶贫到户试点成功;

推荐以扶贫为话题的初三学生通用八

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市、县委主要领导的讲话精神,在各相关单位的关心、支持、帮助下,实施“集团帮扶,整村推进”,以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全面脱贫摘帽为目标,团结和带领全村广大人民群众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安口镇吴坪村精准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围绕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和省、市、县精准扶贫会议精神,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举措,制定最强有力的措施,实行挂图作战,下大力打好这张扶贫“精准牌”。

一、摸“准”扶贫对象,确保精准扶贫“靶向定位”。按照国家和省、市、县对贫困户、贫困村进行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工作要求,我们严格执行识别标准,把最贫困的户纳入帮扶范围,科学合理制定帮扶计划。分社逐户建立了基本情况数据库,并按照“规划到社、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总体思路,精心编制了吴坪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确立了贫困户主导产业,填写发放了贫困户登记表、扶贫手册,制定了贫困户脱贫计划,真正做到“有卡、有簿、有册、有档”,对贫困人口、贫困家庭实行信息化管理。并对识别出来的贫

困户制定帮扶措施,通过分析致贫原因,对扶贫对象逐户确立帮扶项目,建立脱贫规划明白卡、台账,明确帮扶责任单位、帮扶人员。具体采取扶贫项目拉动、合作社捆绑发展、就近务工等扶贫模式,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二、创“优”工作机制,确保精准扶贫“阳光普照”。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认真倾听贫困群众诉求,耐心询问每户家庭情况,深挖致贫根源,逐户走访建档,与贫困户交心谈心、算账对比,制定帮扶计划,谋划布局产业项目,推进精准扶贫。切实把村民组织起来,把致富能手培育起来,把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合理利用起来,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把产业培育起来,把土地流转起来,把群众带动起来,把医疗体系完善起来,把发展环境优化起来,把村社两级干部积极性调动起来,着力推动贫困户的经济和产业健康发展起来。

三、吹“响”攻坚的号角,精准整合资源,打好连片脱贫攻坚战。

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抓好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攻坚行动确定的目标任务对接工作,强化各双联单位和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组织引导他们共同担负起扶贫攻坚任务,动员更多的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力量参与,深化拓展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等帮扶模式。同时加强扶贫项目和相关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统筹安排整合资金。集中向重点产业、

重点项目、扶贫重点倾斜,激发群众发展活力,着力解决资金分散、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使有限的资金、项目和政策能够进村入户精准实施。

一、加强领导。为了抓好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我们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重点要求要把全村贫困人口核实好,在核实贫困人口工作中,要把民政部门的低保人口衔接起来,通过认真相对比较,做好贫困农户的识别工作。

1、根据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认真按照贫困农户建档立卡的工作方法和步骤,做好贫困农户的统计工作。

2、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和初选出本村贫困农户名单。并且通过村级公示初选贫困农户名单。

3、做好精准扶贫“四法”工作

一是明晰“一条路径”,即力量法。按照省委、市的要求,增强减贫脱贫的内生力量;创新城乡互动发展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拉动力量;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支撑力量;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保障力量;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领导力量”的要求,以改革统揽、开发扶贫、拔掉穷根为总攻方向,以“五个机制撬动五个力量”为总攻路线,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总攻目标,以“往前冲”的精神、“敢探路”的勇气、“一起上”的格局、“认真抓”的劲头为总攻要求来贯彻落实省委、市、县的要求。

二是构建“一套机制”, 即十子法。探索构建“十子”机制,推进精准扶贫。具体是瞄靶子,建识别机制。梳辫子,建分类机制。结对子,建驻村机制。理路子,建规划机制。想法子,建帮扶机制。甩膀子,建动力机制。强班子,建引领机制。凑份子,建联动机制。造册子,建管理机制。

三是突出“一个抓手”, 即抓手法。围绕目标具体、措施具体、进度具体、责任具体“四个具体”。

四是实现“一个突破”,即产业链法。要在产业链上发展,依靠市场激发内生动力上突破。通过产业链生成和发展要素的主动链接,链动农户、合作社、企业、基地核心要素和科技、教育培训、融资、特色品牌4个保障性要素,有效整合产业扶贫的资源和力量,促进农民尤其贫困农民持续增收,实现稳定脱贫。

推荐以扶贫为话题的初三学生通用九

农村扶贫工作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深入实施我市 创业富民、创新强市 的决定,加快推进 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 十万农民异地转移工程 等系列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市政协把农村扶贫工作列为今年重点调研课题,并成立调研组,于今年2-6月份开展了调研。调研采取市、县联动的方式进行,庆元、云和县同时开展。调研组在认真听取市农办等10个部门有关农村扶贫工作开展情况通报的基础上,先后赴遂昌、青田等6个县及乡镇村,全面了解了各县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近年来开展农村扶贫工作的主要措施、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困难及建议,广泛听取了基层干部、群众对农村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调研组还于5月26日召开了委员约谈会,征求部分委员的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扶贫工作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坚持 真扶贫、扶真贫 ,以实施 三大工程 为载体,不断推进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领导重视,政策支持,不断推进扶贫工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扶贫工作。20xx年市第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把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奔小康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推进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20xx年9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贫困人口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12月,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了具体措施到村、到户、到人的明确要求。从20xx年至20xx年连续5年,市委1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尤其是20xx、20xx年分别出台了市委1号文件《关于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农民异地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和农民异地转移工程,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农村扶贫工作。同时,市政府还出台了《丽水市发展来料加工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市人行、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推广小额贷款支持低收入农户增收的意见》。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明确了全市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奋斗目标、扶持政策、工作举措,对指导我市扶贫工作,确保扶贫实现预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因地制宜,狠抓 三大工程 ,不断深化扶贫工作

全市各级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结合本地实际,以欠发达乡镇奔小康、低收入农户增收和农民异地转移等 三大工程 为抓手,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通过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到20xx年底,全市欠发达乡镇通乡公路硬化率达到100%,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81.9%,通村公路路面硬化率达到72.2%;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通村率达到76.6%;安全卫生饮用水普及率达到58.74%;实现贫困家庭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入学和高中段免收学费、代管费;积极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鼓励和引导低收入农户 走出去 输出去 考出去 ,拓展创业空间。通过实施农民异地转移工程,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集聚,从20xx-20xx年底,全市已累计建立下山移民小区166个、点189个,安置下山迁移农民3.78万户、14.28万人。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到20xx年底,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的人口从20xx年底的18.1万人减少到8.5万人,净减9.6万人,加上4万低保人口,全市低收入农户脱贫或达到最低生活保障的比例为75%。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73元,比上年增长13%,增加504元,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部门协作,结对帮扶,不断促进扶贫工作

部门各尽其职,深化项目引导,增加农民收入。5年来,全市欠发达乡镇实施开发农业和产业化扶贫项目2580个,投入开发资金5.57亿元,各级财政扶持资金7269.8万元。新建农业基地56.9万亩,培育农业龙头企业91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24家,覆盖行政村1441个,带动农户11.7万户。全面实施 一户一策一干部 和 一村一计一部门 帮扶机制,通过单位结对村、干部结对户的办法,把帮扶工作做到村、做到户、做到人。20xx年,全市31421名干部结对33761户低收入农户,资助资金1217.4万元,帮扶项目10590个,项目资金2032万元。同时,不断深化 六个双百 活动,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合力共建新农村、合力扶助低收入农户。20xx年,百家民营企业扶百村结对帮扶115个村,落实帮扶资金1369万元。1055家文明单位与940个村结对,落实帮扶资金533万元。55名侨胞、27个侨团结对帮扶76个村,共捐资761万元。青田县还开展 百个侨团助百村 千名华侨扶千户 活动,共有327名华侨以各种方式参与农村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共落实帮扶资金81.2万元。

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几年来不懈的努力,全市农村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关注。

制约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外在因素还较多。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立地条件差、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我市耕地量少、块小、分散,而且生产性基础设施落后,不少己年久失修,制约了我市农业发展和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二是特色产业扶贫水平较低。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总量少、规模小、设备差,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弱。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全市农民合作组织规模小,资金实力弱,再加上技术、人才等方面因素制约,专业合作社组织从事种养业的比例高,粗放经营的多,从事农产品深加工的少,产生的经济效益低,带动作用不明显。四是低收入农户增收渠道单一。城镇产业规模小,三产业发展慢,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不足,难以让低收入农户从第第三产业获得更多的收入。五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向下延伸不够,低收入农户对市场信息和市场行情缺乏了解,对农业结构调整方向不明确,致使农业生产难以与市场对接,加之部分农村文化阵地萎缩,公共文化体系缺失,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不强,影响了低收入农户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六是一些村级组织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缺乏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无法带领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

制约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的自身因素也不少。扶贫工作要靠 内治外帮 , 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最终要靠自身的努力,只有把他们的潜力挖掘出来,才能抓住扶贫工作的 牛鼻子 。目前影响他们脱贫致富的自身因素主要有三个: 一是一些低收入农户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模式,离开土地的脱贫致富能力较弱,有的仍未摆脱 养猪为过年,养牛为犁田,养鸡养鸭为了找点油盐钱 的自然经济状态,他们的商品意识、科技意识和市场开拓能力都很低。二是由于受科技文化素质等因素影响,一些低收入农户生产仍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和传统的自然习惯,部分农民接受科技知识和适应市场经济能力较差。三是部分低收入农户 等、靠、要 思想较为严重,具有强烈的依赖性。过去长期实施 送钱、送粮、送衣 的扶贫方式,致使一些地方的低收入农户产生了靠政府靠社会救济度日的依赖心理,失去了改变贫困的信心,存在着一种比物质贫困更严重、更难治愈的 志气 贫困。

扶贫的方式方法还需改进。一是强调经济的多,重视人的精神、文化因素的少。有些地方往往强调的是增加 物 的因素,而忽视 人 的因素,一谈到扶贫就强调加大资金投入、发展项目等等,对于树立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精神宣传不够。二是缺乏对症下药、分类指导。有些扶贫资金、项目,采用平均分配办法,直接影响了扶贫的效益和效果;机关干部在帮扶中,下去的人多,但帮助分析贫困原因、指导脱贫办法的少;在帮扶措施上,有些地方对不同类型贫困户缺乏有针对性的帮扶,采用的办法不多、措施单一。三是有些地方基础工作不够扎实。主要反映在一些基础数据上,包括低收入农户、低保对象的确定,有些就由于人为因素造成不够准确、真实、可靠。比如有些贫困户是由于家庭成员不承担或少承担赡养和扶养义务造成的,但这类情况在一些地方仍把他们列入扶贫对象,以致造成不良影响。

一些政策、措施还不尽科学合理。一是资金投入不足,诱发新的债务。如下山脱贫中,生活在偏远山区的部分农民由于自然条件差,致富门路缺,原始积累少,而异地转移成本较高,农民除了政府补助的部分之外,自己还要支付一笔不小的费用,特别是低收入农户难以承担,导致部分下山移民负债。又如康庄工程对村级配套资金要求较高,我市地处高山的村级经济一般都较薄弱,有的村由于实施康庄工程导致村集体背上了债务,甚至有些村还存在因筑路而返贫的。二是资金渠道多头分散、门槛高,受益难。据了解,近年来中央、省、市各级财政投入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资金也不少,但这些资金各有各的主管部门,各有各的投向,各有各的管理方式,造成项目规划、实施、验收不好统筹协调,增加乡镇村的操作成本、农户的生产成本。其中很多扶贫项目资金都是以 以奖代补 的形式下发或申请条件要求较高,而低收入农户由于无资金、无能力进行启动实施,根本无法争取项目资金,所以扶贫效果收效不大。再是有些规划项目不尊重群众意愿和不切合实际,有的地方农民想做的项目,相关部门没有规划,就不能申请扶持资金,而部门规划的项目不一定适合在当地实施,但为争取资金又必须申报,最终效益不好。三是低保扩面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低保 提标扩面 将能更有效解决农村最低贫困群体的生活问题。但 提标扩面 下达比例指标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一是低保对象难确定。由于分配到乡镇、村的指标是固定的,造成部分农村出现 粥少僧多 或者 粥多僧少 ,引发农村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二是部分乡镇因财政困难,配套资金难落实,对这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出现落实不到位情况。

扶贫的机构、力量有待加强。一是扶贫的主管机构不健全。目前市本级和大部分县(市、区)扶贫办没有独立(青田、云和除外),大多与农办或农业局合署办公,而且办公室没有专职工作人员(或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市农村扶贫工作的开展和深入。二是扶贫的资源、力量有待整合。扶贫工作要求多部门协作,但当前的协调主要在资源动员上比较有效,在资金和项目的管理上部门间的协作明显不足,形成职能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没有很好地将部门的资源、资金整合运用,形不成合力,造成各方面都在抓,而各个方面又都出现资金缺口、项目效益不明显的问题。而且多数县(市、区)缺乏统筹兼顾、有效整合的机制,降低了扶贫的效率。

对策与建议

做好农村扶贫工作任重道远,我市必须在认真总结过去扶贫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狠抓工作落实,完善工作机制,扎实有效推进扶贫工作,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理清思路,加强扶贫工作的针对性

各级党委、政府要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实施市委[20xx]1号文件的同时,进一步理清扶贫工作思路,把扶贫开发看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基础,抓住扶贫关键环节,用统筹的眼光看扶贫,综合的手段抓扶贫,真正把扶贫开发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纳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框架之中。

一是加大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生态农业、高效特色农业的需要,统筹规划,加大对生产性基础设施的投入,努力改善农林生产条件,为可持续发展打实基础。

二是狠抓农民异地转移工程。认真贯彻执行市委生态移民的决定,把高山远山立地条件太差的农户 请 下山。充分考虑就近就业、就医就学等各方面因素,选准移民点(如工业区附近、中心镇等),做到 搬得下 稳得住 富得起 。要提高低收入农户特别是特困农户搬迁的补助标准,以及搬迁后的帮扶工作和后续管理工作,降低移民户的搬迁费用。

三是进一步规范扶贫对象的审定。扶贫对象的确定必须坚持标准,规范程序,规避人情因素,确保准确、真实、可靠,把真正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农户纳入建档立卡对象,扶贫项目与低收入农户对接到位。

四是加强扶贫分类指导工作。要继续向开发性扶贫、救济性扶贫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管齐下的方式转变。要积极开展信息帮助、产业扶持等开发性扶贫。目前我市贫困对象中近三分之一是老、病、残等几乎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不适宜 造血式 的扶贫,对这部分人员应纳入政府低保救济。要进一步做好低保 提标扩面 工作,尽量减轻乡镇的负担,对欠发达乡镇要给予特别的照顾,以更好地调动乡镇干部的积极性。

明确责任,提高扶贫工作的实效性

一是完善扶贫工作组织。市本级、各县(市、区)要尽快建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扶贫工作机构,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进一步落实市、县、乡、村及相关部门的扶贫责任,明确目标任务,贯彻好 以人为本 开发式扶贫的工作方针,帮助有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路子。落实 一把手 负责制,统筹抓好扶贫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立足本地、本部门实际,做足 农 字文章,加大引导、指导、帮扶的力度。

二是加强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班子扶贫工作力度。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是基层扶贫工作的生力军,要强化乡村两级领导班子的责任。乡镇扶贫工作要有专门组织、专人负责,协助村领导想办法、抓落实,发挥好基层扶贫的主体作用。同时,进一步加强县主管部门和帮扶部门的责任,扎扎实实协助乡镇党委政府搞好扶贫工作。

三是建立扶贫工作考核管理体系。建立科学严谨的扶贫工作考核管理体系,准确评价扶贫工作的成效,努力避免以表面的数字统计成果取代实际增收效果,用考核促使 真扶贫、扶真贫 落到实处。

政策扶持,拓宽低收入农户增收的渠道

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大力促进信贷扶贫,增加低收入农户增收实力。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扶贫政策。在用足用活现行上级扶贫政策的同时,继续努力向省委、省政府争取扶贫政策和补助资金,对一些不尽科学合理的扶贫政策,要在深入调研研究的基础上加以修改。二是进一步降低项目门槛。为加快各类扶贫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应进一步降低项目门槛,引导农民产业发展方向,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特别是对低收入农户应给予特别优惠政策。三是全面推广农户联保贷款。大力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形成林农小额循环贷款、林权直接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等贷款方式优势互补的格局。积极探索农村房屋抵押贷款和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新模式,扩大贷款范围,开展农村社区资金互助组织的试点。鼓励龙头企业、工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他个人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小额贷款担保。

提高素质,增强低收入农户增收的能力

扶贫先要 扶志 和 扶智 ,才能增强低收入农户增收能力。首先要典型引导,增强脱贫致富的主动性。要从扶贫开发工作的成功典型中,发现规律,汲取经验,不断丰富完善工作思路和措施,要大力弘扬基层群众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和社会环境,建立奋发图强、勤劳致富的激励机制,增强广大低收入农户勤劳致富的光荣感。其次,坚定不移地提高农民素质,实施科教扶贫。要紧紧抓住提高贫困农民素质和产业科技含量,深化科教扶贫。要引导低收入农户积极参与劳动力素质培训,提高劳动技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创新培训方式,在利用培训基地集中培训的同时,积极采用流动式培训、乡村培训等灵活多样方式,尽量方便群众参与。以科研院校为依托,引进人才和技术,采取 请进来、送出去 的办法,引进新技术,培养新人才,定期邀请专家、技术人员为低收入农户讲课、传经送宝。要认真组织好农民职业实用技术培训,本着 实地、实用、实效 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加强科普知识和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努力使每个有能力脱贫的贫困农民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要充实县乡农技推广队伍,完善技术服务手段,普及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加强对低收入农户使用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辅导。

科学帮扶,完善扶贫工作长效机制

一是大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要从愿意为村里作贡献的致富能手、务工经商能人中培养村干部,配齐配强村级班子,对他们加强政策、法规、技术的培训,提高其政治素养,增强其工作能力;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重奖优秀村级干部,激励他们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村工作指导员的作用,对工作成效显著的,要予以表彰奖励,提拔重用。

二是积极推进互惠式产业扶贫。制定优惠政策引导业主、龙头企业在农村建立基地,大搞农业综合开发,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带动农民增收。在方式上,多扶持与扶贫项目相关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与低收入农户签订生产合作合同,项目主管部门与龙头企业签定产业扶贫合同,项目风险由企业承担。当企业保证了低收入农户的利益、实现了预期的增收目标时,项目主管部门及时给企业兑现项目资金,使低收入农户利益得到充分保证。

三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把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卫生事业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继续落实农村低保五保 集中供养、贫困家庭学生教育救助、残疾人扶贫等救助政策,确保特困群众的困难救助落到实处。要建立贫困群众法律援助机制,及时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

四是不断改善结对帮扶机制。要根据 真扶贫、扶真贫 的要求,做实、做细结对帮扶工作,切实构建有效的 一户一策一干部 和 一村一计一部门 的帮扶机制。要提倡和鼓励送项目造血的长效办法。真抓实干,通过领导联系、单位结对、企业帮扶,突出到村到户,注重分类指导,真正促进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