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水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桥教案(优质13篇)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水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桥教案(优质13篇)

时间:2024-04-11 00:09:09

相关推荐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水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桥教案(优质1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水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能辨认出时钟上的整点、半点。

2.帮助幼儿理解时钟的用途,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课件ppt。

活动重难点。

重难点:认识时钟,会看时钟的整点、半点。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教师自我介绍,告诉小朋友今天要认识这个物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出示谜语,让幼儿猜一猜引入课题。

二、认识时钟。

1.出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时钟,告诉幼儿适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准确的告诉我们现在是几点了。

2.请幼儿观察钟面,去发现钟面有1-12的数字,两根针,细细长长那根是分针,胖胖短短那根是时针。认识时钟后,带领幼儿念一首关于时针和分针的儿歌。

三、认识整点:

1.跟幼儿分享《东东和时间的故事》,去观察东东在会看时钟了之后是怎么做的。观看后让幼儿仔细观察三个整点钟面的图片,去认识时钟的整点。知道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的时候就是几点。

2.在认识了整点之后,出示另两个钟面,让幼儿去看钟面显示的是几点钟,然后确认答案。

四、认识半点:

1.出示《东东和时间的故事》中两张半点的图片,让幼儿去观察图片中的时钟,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引导幼儿认识半点,知道当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几的时候,就是几点半了。

2.在认识半点之后,出示另两张图片,让幼儿看钟面上显示的是几点半,再次认识半点,加深印象。

五、活动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时钟,学习了看整点、半点。相信小朋友们再看到时钟的时候一定学会看时间了,希望小朋友们以后学会合理的安排自己一天的时间,做一个爱惜时间的好孩子。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水教案篇二

1、感知螃蟹的特征,欣赏歌曲,学习模仿表演歌曲。

2、通过讨论以及欣赏歌表演,进一步感知理解歌曲内容,探索表演螃蟹横着爬和甩不脱的动作。

3、对歌曲产生兴趣,乐意在集体面前交流自己的认识和经验。

1、螃蟹头饰一个。

2、音乐磁带。

1、歌曲《小手爬》,引出会爬的螃蟹。

(1)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表演唱《小手爬》。

(2)变换前奏的速度,引导幼儿随着音乐快速或慢速边唱歌边表演。

(3)教师:除了我们的小手会爬,还有很多会爬的动物呢!听!这是谁?

(4)教师念谜语儿歌《螃蟹》。

2、出示螃蟹头饰,引导幼儿观察螃蟹,了解螃蟹的特征。

(1)教师:螃蟹是什么样子的?螃蟹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螃蟹身体的两侧有什么?有几个?带领幼儿数一数螃蟹脚的数量。

(3)螃蟹身体的前面有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4)教师:你知道螃蟹是怎么样行走的吗?

(5)请个别幼儿上来模仿,全班幼儿练习横着走路的动作。

3、欣赏歌表演《螃蟹歌》。

(1)教师戴上螃蟹头饰,扮演螃蟹演唱歌曲。

(2)教师:歌里说了些什么?螃蟹是怎么样上坡和下坡的?

(3)教师:螃蟹用他的大钳子夹住了什么?螃蟹的钳子夹得紧吗?能把他甩掉吗?

(4)让幼儿学一学甩的动作。

4、学唱歌曲。

(1)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延长歌曲。

(2)提醒幼儿尝试用云南地方方言连贯演唱歌曲。

(3)引导幼儿模仿和夸张螃蟹的样子,边唱歌边表演。教师这个红点关注细节,例如:八只脚张牙舞爪;横着向左走,向右走;到处用钳子夹人‘被夹痛,甩不掉的样子。

5、播放多媒体音响视频资料,让幼儿感知地方音乐的特殊韵味。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水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2.通过辨一辨、读一读,让幼儿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3.通过游戏体验、拓展延伸,初步感受时间的宝贵。

活动准备:

准备大时钟一只(可拨动操作)、挂钟一只、挂图一张;幼儿人手一套可操作的钟面学具。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谜语引出课题:兄弟俩个好朋友,围着柱子转呀转,弟弟要比哥哥长,哥哥倒比弟弟短,如果不去珍惜它,就会悄悄地溜走。这是什么呀?请小朋友们一起猜一猜。

2.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时钟――请小朋友们在教室里找一找时钟(幼儿找时钟)。

3.教师提问:我们平时用什么来看时间?

二、活动组织。

1.师:启发幼儿自己说说对时钟的认识。

2.师:出示可拨动操作的大教具钟面。请小朋友观察钟面,说说在钟面上你看到了些什么?说说它们的名称。

3.幼儿:进行观察;尝试描述钟面上的部件与名称;说说数字。

4.师:指导幼儿分组操作大的教具钟面,熟悉钟面上各部分的名称。

幼儿:小组人员分别指时针、分针等。

(二)认识整点。

1.幼儿:4人小组讨论时针和分针指的地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第一、二组看图画指针;第三、四组看图拨针;第五、六组做“钟面”等游戏活动,学习看时钟。

2.请幼儿仔细观察钟面,尝试着读钟面上的时间?说说自己读时间的好方法。(幼儿思考后举手回答)。

3.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某整点)。

4.游戏。

游戏一:抢答。教师拨教具钟指向某整点,幼儿抢答说出几时?

游戏二:拨一拨。教师报某整点,幼儿学习拨学具钟(小组同伴间可轻轻地讨论)。

游戏三:画一画。教师报某整点,幼儿学习在纸质钟面上画出来。

(三)学习认识半点。

1.师:出示大教具钟,指导幼儿学习认识半点,初步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

2.引出认识半点的方法。

(1)师问:当时针在2个数字中间时,分针指在哪个数字上?时间该称哪个半点?(幼儿思考、回答)。

(2)幼儿:观察学具;4人小组讨论;讲出半点的特点。

3.练一练幼儿:拨钟、辨认半点练习游戏。

三、巩固新知。

1.游戏一:“争分夺秒”――看谁认得快。

师:宣布游戏规则,全班幼儿参赛,辨认时针、分针;整点、半点。

2.游戏二:“小小修表匠”――教师报出某一整点、半点,但出示有残缺的钟面,让幼儿观察、辨认后,在自己的学具钟上进行“修理”(添画出正确的时间)。

四、延伸活动。

1.小结。

2.拓展。

(2)猜一猜:古人在没有发明钟表前是怎样看时间的?

(3)介绍古老的钟:观察挂图上古老的各种不同的钟。

(4)引导幼儿收集一些有关时间的资料,渗透守时、惜时教育。

文档为doc格式。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水教案篇四

认识半点,能正确辨认并叫出它的名称。

1、出示大钟面,认识半点:

教师出示大钟面,把分针、时针分别拨至8:30、9:30幼儿平时在幼儿园游戏、运动、学习等活动时间。

教师报时间,幼儿拨时针、分针。

2、学习认识半点:

“假如现在是10:00点,在钟面上怎样表示呢?”

(1)、幼儿讨论、尝试拨钟,教师告知正确的表达方法。

(2)、幼儿听教师报时间,拨出相应的半点。

(3)、请个别幼儿演示。

3、看卡片拨半点:

教师出示卡片,幼儿拨相应的半点。

4、幼儿书面练习:

幼儿做《认识半点》的练习,教师观察指导。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水教案篇五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2、能够解释雷电现象,激发关注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愿望。

3、知道雷电天气自己保护的方法。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故事挂图、幼儿用书第1册第44~45页,雷电的录像、图片。

1、谜语引出故事:两个乌云小娃娃,见面就吵架、轰隆隆,轰隆隆,一个一个嗓门大,吵呀吵,全哭啦,流出眼泪哗--哗--哗。

2、教师引导幼儿听故事,一起分析其中的科学道理。

(2)引导幼儿讨论:到底谁的传播速度快?你怎么知道的?继续欣赏故事后半部分。

(3)请幼儿看录像:听其中光与声的传播速度是多少?明白光的传媒速度比声的传播速度快。

3、与幼儿一起回忆生活中的风雨雷电现象,引导幼儿注意雨天的安全,知道怎样躲避雷电。

4、组织幼儿观看幼儿用书,做游戏"光姐姐和声音妹妹",用自己创编的动作感受其传播速度的不同。

这节课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淡化了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猜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认识光是怎样传播的,进而顺利理解影子形成的道理,解释了生活中的疑惑。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亲自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并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去验证,在体验中感悟科学探究的真正乐趣,减少学生对科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我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做好观察记录,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有新发现。我让每个学生在小组里都承担了任务,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了这次的科学探究活动,共享其中的苦恼和喜悦,给学生一个自主实验的平台。

这一堂课我能顺利按预定计划完成了,课堂中学生参与的机会多,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每一节课,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体验、探究的过程,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经过其他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课堂教学调整,这堂课使我学到了很多,也充分认识到要想使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今后我会好好地改革我的教法,让我的科学课更精彩。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水教案篇六

l,幼儿通过猜猜,看看,摸模,讲讲,熟悉螃蟹的主要特征知道螃蟹是崇明的特产。

2、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熟悉螃蟹的主要特征。

引导幼儿观察仔细深入。

螃蟹(生的和熟的)、稻草、水、大盆。

师:今天,有一位朋友到我们班来做客,是谁呢?我给大家猜个谜语,谜语猜出来我们就知道这位客人是谁了。

两只大钳会夹人,小小嘴儿吐白泡,身穿青灰衣,烧熟变红衣,猜猜这是什么?

一、说说

二、观察

1、看看螃蟹的.身体、颜色、腿、眼睛、大鳌,雌、雄等等。

2、用耳朵听听,它会发出什么声音?

3、用稻草去碰碰螃蟹会怎么样?

4、(往大盆里倒点水)螃蟹在水中是怎么样的?(幼儿分散在大盆两旁,观察螃蟹,先看再每人一根稻草和螃蟹玩玩,最后放入水观察)

三、集中谈话(边提问边熟悉螃蟹的特征及生活习性)

1、螃蟹是什么颜色的?(青灰色)身体的反面是什么颜色?

什么外形?(椭圆形)

2、眼睛长在那里?嘴巴呢?

3、有几条腿?(八条腿)它是怎么爬的?(横爬)

4、用一根稻草去碰两只大钳,提问:这是什么?哎呀,我的手指被螃蟹的什么钳住了?(大钳)大钳像什么?(剪刀)这大钳有什么用呢?(保护自己拿东西吃)

5、你们知道它生活在什么地方?(水塘)

6、你们吃过螃蟹吗?熟了的螃蟹是怎么样的?味道如何?

小结:螃蟹生活在水塘里,身体是椭圆形的,生的颜色是青色的,熟的是红颜色的,反面是白颜色的。有嘴巴、眼睛、两只大 钳,大钳可以拿东西吃,也可以保护自己,有几条腿,是横爬的,一节一节的,靠近身体的一节粗,中间的一节比较细,最前面一节是尖尖的,上面还有毛,浑身上下都有硬壳,熟的螃蟹味道真鲜美。外国客人来到我们崇明岛,我们都会用什么招待他们(螃)螃蟹是我们崇明的特产,他们尝后翘起大拇指直夸: very good。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水教案篇七

近期,我们班在开展“七彩世界”主题活动,丰富多彩的世界进入了小朋友的视野,聚焦了他们的视线。大千世界的多姿多彩引发了幼儿探究的欲望。在日常生活中的一次游戏分享时,孩子们都觉得游戏时的.声音太响了,收玩具时也很吵的。对幼儿来说,声音是熟悉的,又是奇妙的。为了帮助孩子进一步认识生活中“声音”,让他们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如:日常用具、交通工具、甚至是人体内轻微的声音等等,声音无所不在,无所不有。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热点及探究欲望,我设计这个以语言为主的综合活动。在活动中通过感受好听的声音和难听的声音来分辨乐音和噪音,让幼儿知道声音可以用“分贝”来表示。以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寻找声音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1、能区分乐音、噪音,提高环保意识。

2、能够用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1、幼儿及教师带来的声音(歌声、“沙球”声、“爆米花”的声音、“马蹄”声、“小鼓”声、汽车声、音乐盒声、等)。

2、声控娃娃。

3、一段录像。

一、提出主题。

你听到过什么声音?

二、区分乐音、噪音。

(一)乐音。

1、有几位小朋友带来了他们的声音,你们仔细听一听,有些什么声音?

2、许老师也带来了一种声音,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音乐盒)。

3、好听吗?你听了有什么感觉?

4、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好听的声音呢?

5、这些好听的声音我们可以叫它什么名字呢?(乐音)。

6、小结:乐音给人舒服、愉快、美的享受。

(二)噪音。

1、请你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2、什么时候会有这个声音?

3、听了这种声音你有什么感觉?

4、这种声音叫什么名字呢?(噪音)。

5、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是噪音呢?

6、小结:噪音使耳朵难受、心理不舒服,是一种环境污染。

三、减少噪音。

1、看一段录像。

2、这是什么?(环境质量检测仪)你在哪里看到过?

3、看了这个东西你有什么要问的吗?(它有什么用?它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4、小结:声音可以用分贝来表示,超过70分贝就说明太吵了。

5、想想怎么来减少噪音呢?幼儿园里?

四、声音带来的便利。

1、出示声控娃娃。

2、我们科学家本领很大的,靠声音发明了很多东西,你们想做发明家吗?

3、声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你们知道有哪些吗?(声控路灯、娃娃等)。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水教案篇八

1.观察螃蟹的基本特征及雌雄螃蟹的明显区别。

2.乐意观察螃蟹,愿意与同伴共享观察后的结果。

放大镜、成人的筷子、夹子、记录表、ppt、图片、螃蟹等

一、谜语导入,引出主题

价值取向:引出螃蟹,联系生活说说螃蟹。

师:今天李老师请来了一位动物朋友,猜猜它是谁?仔细听!

谜语:手里两把钳,横行水路间,煮熟色泽红,味道美又鲜。

提问:你在哪里见到过螃蟹?除了菜市场你还在哪里见到过螃蟹?

小结:原来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螃蟹也丰收了。

二、观察交流

价值取向:乐意观察螃蟹,了解螃蟹的基本特征。

1、要求:使用工具观察螃蟹长什么样,注意安全。

看看它的脚,看看它的壳。还可以请旁边的工具帮帮忙,介绍工具。观察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2、幼儿自主观察。

3、提问:你发现了螃蟹的什么秘密?

追问:身体上有什么?除了它的的壳是硬硬的,身上还有哪些地方是硬硬的?

大鳌有什么本领?肚子上有什么秘密?

脚长什么样?小脚有什么秘密?螃蟹是怎么走路的?(学一学、走一走)

螃蟹的嘴巴在哪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出示记录表,根据幼儿的观察结果做记录,可以让幼儿尝试自己上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4、小结:通过大家的认真观察,我们发现螃蟹身上穿着青灰衣,白白的肚子圆肚脐,两把大鳌尖又尖,小小嘴儿会吐泡,生来横行又霸道...

三、区分雌雄螃蟹

价值分析:通过比较发现雌雄螃蟹的明显特征。

1、ppt:出示雌雄螃蟹

提问:两只螃蟹有什么不一样?

(出示雌雄记录表,随机记录)

2、小结:我们仔细观察后发现雌雄螃蟹是不一样的。

3、我们周围还有很多螃蟹,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四、拓展延伸(观看影像资料)

观看影像,了解更多螃蟹的秘密。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水教案篇九

听觉是幼儿感受世界、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奇妙的声音”创设了以声音为主题脉络的学习情境,在这个特定的情境中,幼儿感知着、理解着、创造着、发展着。艺术活动《厨房的节奏》,幼儿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厨房里听到的炒菜声、瓶罐声、油锅声从而关注某些特定环境中的特殊声音,感受声音的奇特。并通过与同伴的合作表演尝试制造简单的声音效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学唱歌曲,能用快乐的情绪演唱。

2、能按乐句敲击乐器,进行初步的合作表演。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能够按乐句敲击乐器,进行初步的合作。

1、音乐磁带《厨房的.声音》。

2、幼儿分成四组,每组“乐器”分别是勺子、果奶瓶、筷子、塑料纸。

3、课前请幼儿熟悉厨房的声音。

一、厨房里有那些声音。

1、你听到过妈妈在厨房里烧菜吗?

2、想一想,妈妈在厨房劳动时会发出哪些声音。你能用自己的声音来模仿吗?

二、唱唱厨房的声音。

1、教师放慢速度,清唱歌曲一遍。

2、你在歌中听到了什么?主要有哪些声音?

3、引导幼儿猜想、讨论:歌曲中的“乒乒乓乓”、“哗啦哗啦”、“嘭恰嘭恰”、“嘶嘶喳喳”分别是做什么事情发出的声音。

4、幼儿跟唱2——3遍,熟悉歌词。

5、你平时在厨房里还听到过什么声音?

6、带领幼儿完整演唱歌曲几遍。

三、厨房里的大合唱。

1、出示果奶瓶、筷子、勺子和塑料纸,请幼儿听一听敲击它们或揉搓塑料纸发出的声音。

2、厨房里的声音这么多,就像大合唱。让我们用这些乐器来学学这些厨房里的声音吧。

3、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幼儿分别手拿不同的材料,教师弹到象声词乐句时由幼儿表演。

4、教师做指挥,幼儿合作敲击乐器演奏歌曲。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水教案篇十

1、激发幼儿探索学习兴趣,有初步的立体概念。

2、认识圆柱体,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1、教具:球一个、圆柱体一个,可拆圆柱一个,图示一份,判断图一份,卡片若干。

2、学具:圆柱体、球体若干,可拆的圆柱体人手一份,圆柱体积塑、旺仔牛奶罐、作业纸、笔、橡皮泥、记录表等各若干。

1、比一比:较圆柱体与球体,探索圆柱体的特性。

a、直接引入,出示球体、圆柱体引导滚一滚,叠一叠。

“请小朋友将球体和它的朋友放在地上滚一滚,叠一叠,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b、结合图示,引导幼儿说出圆柱体与球的差异。

“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结合幼儿的回答,依次出示图示)。

c、教师小结圆柱体的特性。

“刚才小朋友在玩的过程中,都发现球体和球体不能叠在一起,但它的朋友可叠在一起,

可球体能到处滚动,而它的朋友只能侧面地来回滚动”。

2、动一动:感知圆柱体的特征。

a、幼儿动手拆圆柱体,感知圆柱体的特点。

b、教师小结,引导幼儿认识圆柱体,了解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小朋友都发现了球体的朋友的上面和下面都是圆形,两个圆一样大,侧面展开是长方形,中间一样粗,我们就把这种形体叫做圆柱体。

c、结合图示正确判断圆柱体。

“我们一起来找找图上哪些是圆柱体”。

3、玩一玩,通过游戏巩固对圆柱体特征的认识。

a、游戏《对与错》,正确判断圆柱体。(生活中圆柱体图片)。

“老师和小朋友玩个好玩的游戏——《对与错》,如果老师取出的图片是圆柱体,小朋友为。

它拍拍手,并大声说出对、对、对,如果老师取出的图片上物体不是圆柱体,那么小朋友就可以做手交叉的动作,并大声说出错、错、错”。

b、游戏《找一找》,找找活动室里圆柱体的相似物。

“刚才小朋友都很棒,一下子能判断出哪些是圆柱体,哪些不是圆柱体,现在请小朋友用。

眼睛瞄一瞄,看看我们活动室哪些东西也是圆柱体”。(幼儿寻找并表述)“除了这些东西,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呢?”

4、做一做,通过制作感受圆柱体的特点。

a、《穿一穿》,选择合适的卡纸包装圆柱体。

b、《涂一涂》,为作业纸中的圆柱体涂色。

c、《搭一搭》,垒高不同大小圆柱体积塑,并做记录。

d、《变一变》,把橡皮泥变成圆柱体,并进行排列。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水教案篇十一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课件:四线格、《幼儿操作》:《四线格里粘一粘》、有图案的磁力扣若干。

活动过程:

1、认识四线格。

教师出示课件“四线格”图,“幼儿观察图上有几条线,有几个格?

教师小结: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线、第二线、第三线、第四线、上格、中格、下格就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学汉语拼音时要用到的。

2、游戏:分房间。

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请幼儿按教师的指令把小动物安排在四线格的不同位置上,进一步熟悉四线格的空间方位。如都是说“请把小动物放在四线格的上格”“请把小动物放在第二线上”等。

3、操作活动。

幼儿取出操作单《四线格里粘一粘》,在粘贴页中选择相应的图片,按要求粘到四线格相应的位置:把小猴贴到四线格的第一线上,把草莓贴到下格,把小牛贴在第四线,把葡萄贴在上格,把兔子贴在第二线,把樱桃贴在中格,把蛇贴在下格观察讨论:看看四线格中的图片,说说这些图片有什么规律。

小结:

图片的规律是线上贴的都是动物,格里都是水果。我们认识了四线格,那对我们今后成为小学生的时候学习拼音是有帮助的。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的设计中,我一直以游戏的形式及商讨的口吻与幼儿交流,希望他们能从已有经验出发,在轻松、愉快的自主游戏的氛围中尝试、操作与探索,以小组赛的方式让幼儿学习,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对四线格的特点、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幼儿学习四格的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孩子们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但是应该使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充分利用班级的活动区。使孩子们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水教案篇十二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用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如何识别人民币币值的正确方法。

2、了解人民币的单位,知道元、角之间的大小。

3、在购物游戏中,初步掌握用货币购物的基本常识,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课件、人民币、篮子等。

活动过程:

1、直接引入:师——“请小朋友一起来看看大屏幕。”

2、猜测(课件):a、“这是什么?”“对了,这就是钱。”

b、“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些钱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数字、颜色、图案、纸张大小不一样)。

“你们知道这些钱共同的名称吗?”(人民币。)。

c、小结:人民币又分纸币与硬币。

3、让幼儿了解钱的用途。

师:你们知道钱是用来做什么的吗?它对人们有什么用处?

小结:人们通常用钱来买东西,比如我们穿的衣服、裤子,吃的菜等等;钱虽然不能代表一切但是生活中如果没有钱,我们都难以生活下去。

4、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

教育幼儿爱护人民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一认、说一说。

课件:你都认识哪些人民币吗?你认识的有哪些?看看说说这些人民币的面值各是多少:1角、5角、1元、5元、10元等。

(1)重点介绍角币,识别角币的单位。

(课件)纸币1元,你怎么知道它是1元?有几个数字1?教师点击课件,共同寻找人民币1元上的数字。

怎么知道它是1元而不是1角?从汉字、拼音的单位上都能告诉我们是1元,找出1元的人民币,并小结:原来1元人民币既有硬币又有纸币,他们都是1元面值的人民币。

看课件,找找还有哪些人民币也有硬币,随机转动。

(2)互动游戏。

a、师取钱,幼儿说。

b、老师说,幼儿取。

(三)游戏“凑钱”

1、小结:学会凑钱。

2、幼儿游戏,老师指导。

3、集体检查凑出的钱是否不多不少刚好买你所需的学习用品,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凑出x元钱。

活动反思:

本节课来源于大班下期《领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孩子已经开始接触到人民币,如收到压岁钱,随大人去超市购物等。有小部分的孩子已有亲身购物的经历,所以他们对人民币也有一定的感性经验,有探索的需求。而大班下学期幼儿对10以内数的分合有了一定的理解,这也为感受10元以内人民币的数量关系作了知识方面的准备。在本次活动中,认识人民币,知道面额的大小,了解元与角的关系,是个重点,而使用人民币进行分解组合,有计划合理消费是个难点,整个活动以“认识人民币”——“识别人民币面值大小”——“为灾区小朋友购买学习用品”三个环节来贯穿,从而让幼儿在富有情趣的活动中来获得人民币的粗浅知识,练习10元以内人民币的分解组合,及养成方面的教育。

在第一环节中,我使用了课件、实物等教具让幼儿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来让幼儿认识人民币及其面值,知道它们的单位大小关系。在活动中发现幼儿能够很好的掌握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而对元与角之间的大小关系不清楚,所以我请幼儿比较:数字相同、面值是否也相同。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知道其单位不同、数字不同面值也就不同。

第二环节,根据幼儿的知识准备,我们设计了超市购物的游戏,让幼儿来感受x元钱的不同组合形式。这里我们给幼儿准备了10元、5元、2元、1元面额的人民币,在操作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的数字钱也是有讲究的,10元只有1张,5元面额的有1张,2元面额的有1张,1元的比较多,这样做就是要促使幼儿在没有x元面额的情况下动脑筋去尝试别的组合形式。而且这里我向幼儿提出了要求,购物后幼儿之间要互相交流,这个要求的提出促使孩子一方面进行合作,另一方面也在进行着自我纠正,自我调节。在这个环节中,加入了收银员教师的收钱环节,既对幼儿的操作进行了验证,又使活动更加情节化、游戏化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水教案篇十三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小兔的基本特征。

2、喜欢和小兔做朋友并学会爱护小兔。

活动准备:

1、自然角中饲养着小兔、小兔图片。

2、青菜、萝卜、青草、鱼、肉骨头图片若干。

3、画纸、印泥、手工纸等。

活动过程:

一、猜谜激趣。

1、听谜语“小兔”,看图片。

2、根据藏在大树后面小兔的特征,猜猜它是谁,并学念谜语。

二、可爱的小兔。

1、跟老师一起观察自然角中的小兔,分辨其长耳朵、短尾巴、红眼睛等明显特征。

2、在青菜、萝卜、青草、鱼、肉骨头等中挑选食物喂小兔,并轻轻地抚摸小兔。

三、喂小兔。

1、在画有小兔的纸上,用海绵或用手指(可用左手手指或右手手指分别尝试)印出萝卜、青菜等形状,喂小兔。

2、用红、绿色手工纸撕撕贴贴,做成喂小兔吃的青菜和萝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