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碰壁斋主】碰壁斋主《旧诗词杂想》选载(六)

【碰壁斋主】碰壁斋主《旧诗词杂想》选载(六)

时间:2019-09-25 20:53:42

相关推荐

【碰壁斋主】碰壁斋主《旧诗词杂想》选载(六)

路易·阿拉贡简介

路易·阿拉贡简介是什么样子的呢?路易·阿拉贡是法国诗人、作家,同时也是一名政治活动家。年轻的时候学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陆军医院服役,在此之后又转型成为一名作家,又从现实主义派作家转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路易·阿拉贡的作品都强烈的现出了爱国主义情怀。

路易·阿拉贡

路易·阿拉贡,说起来他其实是一个私生子,他的父亲是一个议员,曾经担任巴黎警察局长和法国驻马德里大使之职,当时阿拉贡的父亲引诱了十七岁的玛格丽特,为了掩饰这件丑闻,路易·阿拉贡命令玛格丽特把阿拉贡当做弟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阿拉贡即将走上战场,才知道姐姐玛格丽特原来是他母亲。

阿拉贡一直以来学习成绩优异,喜欢阅读文学作品,七、八岁时就开始写小说了。但他听从母亲的意愿在大学里学医。之后,阿拉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作为医助应征入伍。

19,阿拉贡复原回家,一边学医一边开始文学创作。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阿拉贡再度应征入伍,因发明了一种钥匙,可以从坦克外部掀开了顶盖抢救伤员,获得军队上司的通报表彰。又由于他不顾生命危险抢救火线上的伤员,从大的手术到小的包扎,从运送食品到装御弹药,样样工作突出而获得军功勋章。在这一段时间里,阿拉贡也没有放弃写作,著有《艾尔莎的眼睛》、《继肠集》等作品。

路易·阿拉贡作品风格

路易·阿拉贡是法国诗人、作家,曾经两度上战场,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一直都是以医生助理和医生上战场,但从没放弃过写作,并且将爱国的情怀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形成了特有的路易阿拉贡作品风格。

路易·阿拉贡

阿拉贡从20世纪代开始,在走上文学道路之初,阿拉贡就与安德烈·布勒东、菲利普·苏波一起,创立了所谓的“超现实主义”文学流派。什么是“超现实主义”呢?就是指宣扬“形象高于一切”,推崇那些“纯粹的心理自动作用”。超现实主义不受任何理智所主宰,因此摆脱了美学和伦理学的成见。而由路易·阿拉贡他们三个人一起合办了一本刊物《文学》,这就是“超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主要阵地。

阿拉贡早年的作品不管是《欢乐之火》《永恒的运动》还是《巴黎的农民》等都是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直到1927年后,路易·阿拉贡加入了法国共产党,又两次旅居苏联,让路易·阿拉贡认识到超现实主义的局限,不久之后,阿拉贡与超现实主义决裂。但在阿拉贡后期的文学生涯中,他的作品中还是有点超现实主义的痕迹存在,但是后来的流派偏向还是现实主义。阿拉贡的《乌拉圭万岁》《真实的世界》以及《共产党人》等作品中,都可以看出,路易·阿拉贡表现出了自己的政治信念和对显示生活的深层次剖析。

路易·阿拉贡评价

路易·阿拉贡,出生于法国,是一个私生子,但并不影响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和贡献。那么关于路易·阿拉贡评价有哪些呢?

路易·阿拉贡

人们对路易·阿拉贡的评价其实有不同意见,但总的来说还是好评占了更多的成分。文学界人士在回忆阿拉贡时,都对他赞不绝口,因为阿拉贡对文学青年的关心与培养是极其认真的。当时,阿拉贡周围总是吸引着一大批文学青年,曾经有人回忆说,他的处女作刚刚发表,阿拉贡便打电话找他,热情地谈论对作品的看法,而当时这种情况并不少。这种行为举动对文学青年的创作热情是一种很好的肯定和支持。

半个多世纪以来,路易·阿拉贡发表了大小作品一百多种,而且还包含了不同的倾向和特色。而他早期发表过《经常不停地运动》,这是一本超现实主义的诗集,很多评论家都认为这一本诗集名称就可以形容阿拉贡在文学路上的态度。而阿拉贡加入法国共产党后,他的文学主张就趋向于现实主义,针对这一转变,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是阿拉贡作品的黄金时期,深刻的揭露了社会中的黑暗面,但有人不这么看,表示遗憾。

路易·阿拉作为法国文学的两三个主要流派之一的超现实主义的一位主要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法国文坛对他的评价始终还是很高的,无论如何,文学界都不能否认阿拉贡的文学地位,阿拉贡也被称为“二十世纪的雨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