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关羽之死是刘备一手策划的阴谋

关羽之死是刘备一手策划的阴谋

时间:2023-07-20 02:42:16

相关推荐

关羽之死是刘备一手策划的阴谋

作者/慕归

刘备大举入蜀之后,镇守荆州的关羽,同时与魏、吴交恶,加之与糜芳、士仁的内部矛盾,最终败走麦城,被孙权部将潘璋所杀。这一历史事实是人所共知的,然而,后人在关羽的失误感到惋惜时,却很少提到刘备在这出失地折将的悲剧中的责任。然而,章太炎先生却认为,这件事上刘备不仅有责任,甚至丢荆州、损关羽的整个事件,根本就是刘备一手策划的阴谋。

章太炎这个观点,让人不禁感到疑惑,那么,他的根据又是什么呢?

这就要从关羽和刘备的关系上说起了。关羽和刘备究竟是怎样的关系?《三国演义》将二人的关系塑造为“名为君臣,实为兄弟”的生死之交,大体上也是符合历史事实的,但明显是把开国君主与头号武将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简单化了。

《三国志》记载,刘备和关羽、张飞“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这大概就是“桃园结义”故事的所本吧。可见刘备在创业初期的颠沛流离之境,与关羽的关系是十分亲密的。而关羽对刘备,也是忠心不二,这一点在关羽被曹操擒获而意图招降时决绝地表示“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即可见之。关羽拒绝了曹操的高官厚禄,誓死追随刘备。而此时的刘备,连遭惨败,没有自己的地盘,只能屈辱地寄人篱下。由此可见,这个时候,刘备和关羽的关系正像小说里写的那样亲密无间。

然而,两人的亲如兄弟,也仅仅是在创业之初的艰难时期,那时候大家除了理想一无所有,也实在没有什么可猜忌防范的。至于后来的事,就不能再用从前的眼光去看了。当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占据了荆州的一部分,并以此为根据地,西取益州,拥有了沃野千里、富庶繁华的成都平原,已然成为割据一方的霸主之时,从前兄弟般的君臣之情,似乎就有点变味了。要害之处在于,关羽却依然沉浸在良好的自我感觉之中,没有及时察觉这种变化并做出改变。事实上,他也是改变不了的。

当初刘备在法正和庞统的怂恿下,率军前往成都吞并刘璋,可能觉得把握不足,就把主要力量留在了荆州,以备万一拿不下还可以退回来。但当他在益州感觉吃紧时,就又把驻守在荆州的诸葛亮和张飞、赵云调去帮忙。这样一来,留守荆州的关羽,就成为荆州的最高统治者了。当然,早在赤壁之战以前,关羽统帅的一万水军,就已经是当时刘备的一支主要军事力量了,关羽在刘备军中的地位,随着刘备集团力量的壮大而不断膨胀着。

当刘备在成都站稳脚跟之后,当初的根据地荆州,以及驻守荆州的第一武将关羽,对刘备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还要说到刘备的理想,就是他一直标榜的“兴复大汉”的旗帜。旗帜嘛,只不过是在打天下时为了团结更多的同志而喊的口号。就说刘备,在一无所有、东奔西窜时,“兴复大汉”的旗帜,一定要举得高高地,一来可以把更多的人吸引到自己麾下,二来也可以使自己的信念不动摇,告诉自己不要忘了远大的理想。然而,刘备的理想是什么呢?消灭所有对手统一天下,这个目标当然是很诱人的,但对于当初惨兮兮的刘皇叔来说,未免太不切实际了。刘备的理想,可能就是得到一块可以立足的稳固地盘,在得到了这样的理想之地益州之后,奔波大半生,此时已过五十四岁的刘备,面对着不可战胜的强敌曹操、孙权,大概也不会把当初三顾诸葛亮的茅庐时彼此吹过的牛逼再当回事了。

刘备已经在益州站稳了脚跟,得到了一块梦寐以求的地盘,还是如此易守难攻且富庶繁华的地方,此时,荆州对于刘备来说,已经不再重要了。荆州本来就不是可以久留的地方,这样的话从前诸葛亮好像也说过。况且这个时候,荆州也只不过是一部分在刘备手里,一部分在孙权手里,北边曹操的压力嘛,想想当初的刘表就知道有多大了。这样的地方,肯定是守不住的,既然守不住,况且自己又已经有了稳固的地盘,不如索性破罐子破摔吧,就是丢了,也并不是多么可惜的事,更不会影响自己在蜀中安心做一个土皇帝。

荆州已成鸡肋,那么,驻守荆州的关羽呢?

对于此时的刘备来说,关羽还真是个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章太炎先生说,关羽嘛,是世间少有的猛将,功劳很多,又没有什么明显的把柄,杀了他吧,肯定所有人都会反对,留着他吧,刘备死后,还有谁能控制得了他呢?这话听着刺耳,倒也不是完全不可理解的。试想刘备死后,别说扶不起的阿斗了,就是作为实际上的继承人的诸葛亮,能控制得了关羽吗?历史上所谓的“功高震主”,也就是这个意思吧。况且关羽和刘备亲密无间,那只是当初一无所有时的事了。事实上,后期的关羽,自恃功高权重,别说对刘备阵营里的各色人物,就是对老大刘备,也常常流露出不屑一顾的高傲。这又岂能让刘备对他放心?

当初马超来归附刘备时,得到重用,关羽大概对马超心怀嫉妒,就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才能可以同谁相提并论。诸葛亮知道关羽这是眼里容不下沙子,绝对容忍不了有人挑战他刘备阵营武将一哥的地位,就回信说,马超这个人嘛,当然是文武双全,一表人才,大概跟古代的猛将黥布、彭越,以及现在的张飞并驾齐驱吧,不过离美髯公您还是有相当的差距的。关羽接到信,十分自得,还到处给人看。而当刘备自称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又封黄忠为后将军时,关羽就直接怒不可遏了,放出话来“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这既是十分蔑视黄忠,又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刘备本人。试想,使关羽和“老兵”享受同等待遇的是谁呢?正是刘备。那么,这件事上,刘备会怎么想呢?老刘还没死,关羽就嚣张成这个样子了,更别说老刘死了以后的事了。

刘备是如何安置关羽的?除了让他孤悬在荆州强敌之间,还把没有什么功劳但与自己比较亲近的糜芳、士仁安置在战略要地江陵、公安,没有明说的目的,就是让他们监视并进而牵制关羽。对于关羽来说,黄忠尚且只是“老兵”,更何况是这俩无名鼠辈?对他们的轻视乃至鄙视,也就可想而知了。他俩和关羽的关系肯定很差,如果关羽战事吃紧,他俩会起到什么作用呢?这一点,刘备,或者说诸葛亮,难道就预料不到吗?或者说,这本来就是刻意的安排。

荆州这个地方,本来就易攻难守,让刚愎自大如关羽者守之,不出事是不可能的。这一点,不仅有《三国志》在手的我们知道,刘备和诸葛亮恐怕也不可能不知道。果然,出事了。大家没有想到,或者早就料到的是,事端并不是由敌人挑起的,而是由关羽发动的。

2,刘备自称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这是刘备阵营里武将所得到的最高的军衔和荣耀。这一年,在没有接到刘备和诸葛亮的命令的情形下,关羽自作主张发兵进攻驻守在樊城的曹仁。当然,这时的关羽,大概觉得自己有这个单独行动的权力,这时的荆州,事实上也没有人能牵制得了关羽,荆州对于刘备集团来说,已经是一个独立王国了。关羽可能很享受这种当独立王国的国王的感觉,但他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局势,对于他来说,是十分危险的。

曹操派于禁率兵去协助曹仁应对关羽的进攻,不巧正赶上汛期,汉江洪水肆虐,于禁从北方来,当然抵不过多年统率水军的关羽,史称于禁“七军皆没”,《三国演义》也由此演绎出“水淹七军”的故事。于禁投降了关羽,关羽还斩杀了庞德。这个时候,关羽声威大震,汉水一带的独立游击队或土匪,也都声称归附关羽,《三国志》说关羽“威震华夏”,曹操甚至也想迁都来避其锋芒。此时此刻,关羽已然成为一方强大的割据势力。

这种强盛是不稳固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此时,所有的势力都已成为关羽的敌人,四面树敌的后果,就是自取灭亡。曹操自不必说,刚被关羽虐完。那孙权呢?当曹操想要迁都时,司马懿和蒋济就指出,不必惊慌,孙权会替我们收拾他的。而在此前,孙权已经被关羽辱骂并威胁过了。关羽在攻打樊城时,孙权曾派兵援助,但故意使其行军缓慢,关羽知道后十分愤怒,当他拿下于禁之后,对使者辱骂孙权说,这个禽兽竟敢这样,等我拿下樊城,难道就不能灭了你吗?之前,孙权为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亲,关羽不但拒绝了,还辱骂使者。又是辱骂,又是威胁,如果你是孙权,难道不想灭了关羽吗?刘备的阵营呢?恐怕此时所想,并非如何拯救大兵关羽,而是想着有谁出头帮忙把功高震主并且已经无法控制得关羽给收拾了。刘备派来牵制关羽的糜芳、士仁呢?早就如我们所料,被关羽蔑视了,不仅蔑视,同样也威胁要不利于他俩的生命安全。他俩早就被关羽蔑视了,所以,当关羽率兵去攻打樊城时,故意不给充足的后勤供应,关羽大怒,威胁说,等我回去了再治你们的罪。这俩哥们儿吓坏了,恰好孙权派人来诱降,就光荣地当了带路党。

曹操派徐晃率兵来救曹仁,关羽打不过,就率军退回去。这个时候,孙权已经在二位带路党的指引下占据了关羽的大本营江陵,俘虏了关羽的部众和妻儿,于是关羽的部队彻底溃散。孙权派部将潘璋追击关羽,潘璋将关羽斩杀。

关羽丢掉荆州、兵败被杀,这是公元2年底的事了。那么,接下来一年,即公元2的刘备,又在忙些什么呢?在忙着准备当皇帝。

章武元年(221)的七月,即关羽被杀一年半之后,刘备借口给关羽报仇,亲自率军大举进攻东吴。孙权来书请和,被盛怒的刘备拒绝。看来,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刘备对报仇的向往。接下来的事,就不用多说了,结果嘛,有《三国志》在手的我们是十分清楚的,就算没有书,也一样知道这件事,因为刘备败得太惨了。

那么问题来了,刘备为什么一定要如此坚定地亲自率军大举攻吴?作为那个时代最精明的政治家,难道他不知道这样做很危险吗?他当然知道,他的头脑的确发昏了,但冲昏头脑的,不是报仇之心,而是某种不可明说的心理。

刘备发动的这场对东吴的大规模战争,其阵营内部的大部分人是反对的,尤其是坚决奉行联吴抗曹战略的诸葛亮,因为这样两弱相拼的战争,在一强两弱的地缘政治格局下,不仅捞不到什么利益,更是自取灭亡,使形势从合纵变为连横。这一点,大概刘备阵营的人是都能看清楚的。进谏刘备的人很多,但最终统统无效。其中记载明确的,是赵云的进谏,赵云完全是从对局势的理性分析方面劝说刘备不要轻举妄动的,指出真正的敌人是曹魏,只要攻灭曹魏,孙吴自然就到手了。应该说,赵云的观点代表了刘备阵营里大多数人的认识,其他人的劝谏,也大体上和赵云差不多。刘备没有听取赵云的进谏,其他人的话当然一样听不进。

那么刘备发动这场非理性战争,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呢?

章太炎先生说,关羽在荆州的失败以及身亡,完全是刘备为了除掉已经尾大不掉的关羽,而施行的借刀杀人之计,借孙权的刀,除掉关羽这个明显不满但又内有正当借口打压的心腹大患。方诗铭先生进而认为,刘备之所以一意孤行发动对吴战争,正是因为自知在荆州的失败和关羽之死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感到内心不安,所以一定要借这场打着复仇旗号的战争来掩盖心里的这种愧疚和不安。

如果真是这样,那赵云等人从理性的战略得失角度对刘备的劝谏,就属于没有抓住要害,刘备当然听不进去了。

然而,诸葛亮说过一句话,说如果法正还在的话,就能阻止刘备发动战争了。这话是什么意思?方诗铭先生认为,法正作为原刘璋集团的人,能说一些其他人说不出来的话。关羽的败亡,大概刘备阵营的人都知道刘备是负有责任的,尽管大家也都对关羽的跋扈不满,但想到关羽多年的功劳,在心里一定会对关羽有所同情的,因此,在这件事上,不可能对刘备说关羽是咎由自取,不必为他报仇。但法正不一样,法正和关羽没有什么交情,况且一直被认为是小人,且为刘备所亲信。诸葛亮大概认为,法正可以劝说刘备,荆州的丢失,责任完全在关羽,其身亡完全是因为自己所犯的错误,如此再加上对利害的分析,刘备一定会改变主意的。可惜此时,法正已经不在世了,没有人能当得了这个“对国家有益的小人”。

说关羽之死和荆州之失,是刘备一手策划的阴谋,也是不太令人信服的,因为当时荆州的形势,已非刘备或诸葛亮所能掌控了。两面的强敌固然是无力对抗的,就连关羽本人,也已经处于事实上的独立地位,并非成都当局所能完全节制。而关羽的失败又是十分突然的,远在西蜀的刘备,就算想要派兵援助,也是鞭长莫及,力不从心。因此,不能把丢掉荆州和关羽之死的责任全部推到刘备身上,但荆州的败局,又正是刘备的弃卒之策所导致的必然后果。荆州已经可有可无了,并且明知道不可能守住,而关羽又强横跋扈、尾大不掉,况且也没有正当理由废黜,那么,借助于形势和魏、吴的力量,把关羽解决掉,也未尝不是刘备的心思。所以说,在这件事上,刘备也是难辞其咎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