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明代名臣宋濂简介 宋濂传揭秘宋濂一生

明代名臣宋濂简介 宋濂传揭秘宋濂一生

时间:2020-01-14 06:34:59

相关推荐

明代名臣宋濂简介 宋濂传揭秘宋濂一生

宋濂简介

宋濂,明初的政治家、军事家,祖籍是金华潜溪,字景濂,世人给宋濂起了许多别号如玄真道士、玄真子。属于文人墨客的这一类,虽然没有和朱元璋一同在战场上厮杀,不是那种万军从中取上将首级的勇猛之人,但丝毫不影响太祖对其极高的评价,“开国文臣之首”的荣誉不是白给的,想来明朝初期,哪来的什么文学家思想家,光顾着打仗都来不及,如何静下心来,分析明朝政权,洞悉民生,研究思想,著书开课,传播言论。没错这种宣扬思想的文人在一定程度上是非常适合明初这种动荡的政治局势的。

宋学士文集

宋濂对于佛教、道教两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提出理天下,认为万物的运行是有一定规矩的,这种唯心主义的思想在当时确是一种极大的突破,一种对旧观念极大的颠覆。对宋明心学的继承,加之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宋濂开始发布自己的著作。时下正是明初开国盛世,这也造就了宋濂的文章风格醇厚飘逸,宋濂的作品被统一收录在《宋学士文集》中,文章中大篇幅的宣传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也为后人研究明初政治局势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为明初的开国文臣,宋濂特别喜爱收藏书籍,元末战乱,宋濂还在老家浦江的时候,就开始从事有关书籍收藏的工作,因为战乱,许多官私藏书都遭到了严重损毁,然而宋濂早已坐拥书城。真可谓“的卷是藏书之富,应首推宋濂”。

宋濂心思缜密,从不让宫中小人抓住把柄,时刻保持谦逊之心是宋濂一生受用的法宝,朱元璋的询问,就算是军事,宋濂也一一作答,毫无半点掩藏。这份诚实和忠勤给朱元璋在处理政务、或是解决国家问题都提供了帮助。不愧为明朝第一文官。

宋濂传

《宋濂传》从多个方面将宋濂的童年生活,官场生活和与辅佐太祖朱元璋的的一系列从政生涯做了介绍。

宋濂传

文中介绍宋濂因为文学方面的造诣较高,被朱元璋赏识,并被朱元璋招为顾问,在处理国家大事的时候,朱元璋也时常问问宋濂的想法。在治国平天下方面宋濂也常常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指出得人心者得天下,人心不能统一,纵使有万贯金银,仍旧无济于事,人民不会感激皇帝,只有从民心考虑,才能真正巩固国家政权,避免小范围暴乱,安定民心。

随后的几年,宋濂被任命为翰林学士院士,从事书籍整理工作,和教授太子学习,由于拥有丰富的学识,宋濂教起书来也是游刃有余,太子的言行,宋濂都用礼的道理来劝说太子,让太子不被小人的谄媚之词蒙蔽了双眼,太子明白老师的好,对宋濂的建议虚心接受,称宋濂为师父。宋濂升官至侍讲学士后,专心负责起草诰文,成为皇帝的传话筒,因为宋濂自身廉洁,一心报效国家,所以明皇帝出示的诰文均经过宋濂之手,提高了办事效率和决策的果断性,更是增加了民众的信服度,整个大明王朝一派其乐融融。宋濂在爵位,功劳上或许比不过其他明朝功臣,但在礼乐制作上,绝对是最有说话权的一位,宋濂七十二岁的时候被下葬在莲花山下,后来明宪宗追封谥号文宪给宋濂,以表彰和纪念这位帮助明朝学术界做了杰出贡献的忠臣。

宋濂尝与客饮

有一次,宋濂和客人一起喝酒,皇上就暗中找人监视宋濂,为了考验宋濂的忠诚度,当时的皇帝重猜忌,是不是就给身边的人设个小陷阱。第二天,上朝的时候,皇帝就拿这个来问宋濂,有没有和宾客喝酒啊,来的都是些什么人啊,分别有哪些门路啊之类的问题来套宋濂的话,宋濂早就吃透皇帝这一套,当然如实回答,这一回答皇帝开心了,不错不错,宋濂忠心耿耿,不会骗我。

宋濂尝与客饮

宋濂作为明初第一文官,难免被皇帝召见问话,聊聊江山社稷,民族兴亡什麽的都是常事了,这一次皇帝秘密召见宋濂,询问宋濂关于朝中大臣的看法,意在得知朝中有门有结派拉帮的存在,正所谓君子群而不党,宋濂心中早已有数,知晓皇帝内心的想法,告诉皇帝自己志合好的大臣有所结交,和不好的并不深交,所以并不了解大臣内部的真实想法,这一言论一出,皇帝立刻想到是自己过问太多,又对宋濂多了一份敬意。

还有一次茹太素上书奏章,足足有一万多字,皇帝不乐意了,心想我每天日理万机,处理国务,你难道连概括精简都做不到吗!皇帝正要大发雷霆,宋濂出面说话,告诉皇帝,大臣的奏章句句发自肺腑,句句出自真心,都是为国家社稷着想,是为国家呕心沥血之人,果不然皇帝看完之后对茹太素的话甚是认同,的确是在为国家操心和辛劳。同时对宋濂的诚实品质有了进一步的认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