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朱德铜像为何落成在四川泸州

朱德铜像为何落成在四川泸州

时间:2021-12-25 13:20:01

相关推荐

朱德铜像为何落成在四川泸州

朱德铜像

朱德铜像是根据朱德总司令早期的形象创作的,展现了朱德在而立之年的光辉形象。朱德铜像在的12月3日在四川泸州的朱德旧居落成。当时是由朱德元帅的嫡长孙朱和平少将为朱德铜像揭幕的。

朱德铜像

朱德铜像为什么会落成在四川泸州?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其实朱德元帅革命的一生,有多次和四川的泸州结缘。早期的护国运动,朱德就有指挥那场被认为是关键性战役的棉花坡战役。之后的泸州起义、四渡赤水战役也有朱德元帅留下的身影。当时朱德在泸州有住过五年,现如今的朱德旧居就是当时清乡剿匪指挥部。

朱德铜像是由广州的雕塑家朱英元的作品,朱英元的创作灵感根据朱德总司令在早期的革命事迹的二度创作,他的创作可以说是重现了朱德在而立之年的光辉形象。铜像目前被安放在朱德旧居的陈列馆前,在朱德纪念地中具有唯一性和地域特征。这座朱德铜像高有二百三十厘米,重约七百五十公斤,铜像以黄铜为材料的。铜像的基座也很考究,采用整块的青石雕琢而成,基座的大小长度约有七十八厘米,宽六十四厘米,五十六厘米高。五十六厘米的高度可不是随便选取的,这个五十六厘米的寓意来自于192月份开始到1910月,朱德元帅在泸州战斗的五十六个月的时长。

朱英元,是广州雕塑园的雕塑家,也是中国雕塑学会的会员。时作品《小河》入选广东的慈善创作大赛。

朱德的扁担

《朱德的扁担》说的是朱德在井冈山上挑粮食用的扁担。后来,《朱德的扁担》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在几十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诵,同时也教育和鼓舞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之后这个故事更是被编入了小学语文课本内。

朱德的扁担

朱德的扁担成了廉政的文物,《朱德的扁担》也被编入了小学教材。从此一根原本平常的扁担变得不平常。记得故事是这样的:

在1928年的时候,朱德和陈毅带领着湘南起义的队伍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当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周围都是崇山峻岭,地势险要。因为被湘赣两省敌军的严密封锁,结果在井冈山根据地的军民生活十分的困难,生活需要的物品都很奇缺,在冬天很多战士还是穿着单衣。为了解决这个现象,司令部下令下山挑粮。就这样,当时的朱德军长也经常一起跟着队伍去挑粮,来往五十公里朱德走的比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还快。战士们看了是打心眼里敬佩朱军长,但是又心疼他。四十多岁的朱军长,为了革命日理万机,还要翻山越岭的去挑粮,万一累坏了怎么办?于是,大家合计着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朱德一见扁担不见了很心急,就买了根竹子自己动手做了根扁担。为了防止战士在藏他的扁担,还在上面刻了“朱德记”三个大字。

第二天。大家有看到朱德在挑粮的队伍里,还有了根新扁担,感到很是奇怪,在崇敬之朱德之外更多了几分干劲。从那以后,朱德的扁担的故事就传开了。井冈山军民为了纪念朱德这种身先士卒、艰苦奋斗的精神还特意编了一首歌谣赞颂他。

朱德的故事

朱德的故事有很多,因此还把朱德的故事汇集成一本叫《朱德的故事》的书,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包括有:冈山会师、三打龙岩城、第四次反“围剿”、同甘共苦、藏区鱼水情等。但是朱德的故事远远不只他书中这些,比如说朱德的扁担、还有沉默的笑话、一块银元等等。

朱德

关于朱德的扁担的故事可能大家都知道,因为这个故事有被编入到学生的教材内。但是想沉默的笑话、一块银元可能大家就不是那么清楚了。沉默的笑话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当时四人帮想打倒朱德元帅。王洪文当了副主席,有一天他去看望朱德,朱德对他那认为“天老大,他老二”的神情很是轻蔑,瞄了他一眼,然后用拐杖指了指天,又戳了戳地,就没有说话。王洪文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什么名堂,就跑去找邓小平,邓小平听了说:“这还不明白么,他说你不知道天高地厚。”

还有那一块银元则是发生在1936年。当时共军三千多战士都驻扎在一个村,吃饭成了一件大难事。一开始还有地主造谣诬陷红军,然后村民对红军又不了解,一时间筹集粮草陷入困境。朱德军长严明纪律,让战士挨家挨户去开导村民。有一天两个战士来到陈亮家,发现人不在了,又发现门口有两个南瓜。小战士想:人不在,怎么买瓜啊。大个子战士直接把南瓜割下,说:留下字条说“买两个南瓜,以后付钱,红军留。”然后把字条放在架子上就回去了。朱德吃了南瓜饭后就问南瓜是谁买了,在知道没付钱后就叫那两个战士说:“人不在,也不能白吃人家东西啊。”还给了两个战士一块银元让他们去付钱。他们本以为办了件好事,没想还挨了批评。

之后红军的种种表现让村民消除了误解,外逃的村民也回来了。这时陈亮发现自家家南瓜不见了,他在村民会上无意说了这件事,不想这两个战士又狠狠被批评了一顿。在后来发现南瓜蒂绑了小包了有一块银元,就知道自己误会红军,陈亮倾其所有把鸡蛋鸭蛋装满箩筐,还用红纸写着“拥军爱民”提着去慰问红军。一石激起千层浪。陈亮的“一块银元的故事”在村里传遍了,于是拥军爱民陈亮时尚,蔚然成风。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