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周口店遗址介绍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周口店遗址介绍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时间:2023-10-08 13:13:28

相关推荐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周口店遗址介绍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遗址名称:周口店北京人文化遗址

发掘地点: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

发现及发掘时间:19发现,1927年起进行发掘。1929年12月2日,中国考古学者裴文中发掘出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此后的发掘工作一直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

距今历史:约20-70万年

考古地位: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人类化石材料最丰富、最生动,植物化石门类最齐全的古人类遗址。

文化类型及承继关系:旧石器时代早期,为古猿与智人之间的原始人类。

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距北京城约50公里。1929年,北京人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证实了70万年前北京地区已有人类活动。北京人虽然不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直立人化石,但它的发现却奠定了直立人在人类发展中的地位,是目前我国研究最深入的古人类遗址。

考古发现过程

在周口店西面有两座东西并列的圆形小山,比较低的一座叫龙骨山。龙骨山南北长约220米,山顶最高海拔145米,高出龙骨山下的坝儿河河床66米。龙骨山的北坡有一个很大的洞穴,根据堆积物的范围估计,东西长约140米,西部最窄只有2米多。这个洞穴就是发现北京猿人化石的猿人洞。

北京人的发现有些偶然。19,一位在北京大学任教的外国人吉布,在北京周口店鸡骨山采集到了一些化石,并把这些化石交给了瑞典的地质学家安特生。安特生是一位享有盛誉的地质学家,19受聘于我国商务部,负责查找矿源。

安特生接到这些化石后,立刻赶到现场进行勘察。这里出土的化石大多是一些鸟类化石,看起来和鸡骨十分相象,怪不得当地人称之为鸡骨山。这次勘察并没有发现人类化石,但从地层关系来看年代十分久远。19,安特生和几位助手再次来到鸡骨山寻找化石。

在那个年代,周口店一带是偏远的郊区,突然出现了几个洋人,成了当地的大新闻,发掘现场经常有很多围观的人群,一边看一边七嘴八舌地议论。突然一个人站出来对他们说:这里挖不出什么好东西,我带你们去个地方,那里的龙骨有多又大。

这个地点在周口店火车站以西的龙骨山,就是后来名闻世界的北京猿人遗址。安特生跟随老乡来到这里后,很快就发现了大量的大型动物化石。在堆积物里,安特生还发现了几块白色石英碎片。石英的硬度很大,碎片的刃口也非常锋利,十分适合用来做工具。根据地层关系,安特生断定这些石英碎片是外来之物,很有可能是远古人类的工具。

此后,安特生安排助手在那里进行了两次小规模的试掘,发现的化石标本被运送回瑞典进行清理。1926年9月,清理出两颗人牙的消息从瑞典传到了北京,从此引发了对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大规模发掘。

龙骨山,地产权属鸿丰煤厂,1929年由裴文中出面和鸿丰煤厂几经交涉,最后由新生代研究室出资4900元高价获得了永租权。永租权的范围包括整个的龙骨山和西小山头的一半。对龙骨山的正式发掘于1927年4月16日开始。在龙骨山,有很多悬在半空中的危险角砾岩,所以发掘的第一步就是要把这些危险的岩石炸下来。另外还要对遗址做系统调查、消除地面乱石堆,炸下来的角砾岩也要进行检查。这些工作都完成后,就要对那些保存下来的原生洞穴堆积进行系统发掘了。

1928年,裴文中加入到周口店遗址的发掘工作中来,那时他刚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不久,年仅24岁。1929年,原周口店发掘工作的负责人进赴陕北一带考察新生代地层,具体主持北京人遗址发掘工作的重任落到参加工作不到一年的裴文中身上。对于年轻的裴文中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裴文中主持考古队在1927年和1928年发掘区的中间开始发掘,渐渐地,发掘的部分开始缩小,堆积的体积也渐渐地狭窄了。当发掘的地方窄到无可再窄,只能容得下几个人发掘的空间时,忽又见到向南伸出一段空隙。这个小小的空隙,以后被称为猿人洞。当初次见到这段空隙的时候,裴文中同一个工人一同下去作了详细观察,他们腰上系好绳子,上面有些人拉着绳子的一头,坠绳而下。洞内化石非常多,这些发现让裴文中等人兴奋异常。

第二天,也就是1929年12月2日,发掘工作照常进行着。下午四点多钟,已经日落西山,北风习习吹来,使人感觉寒冷。由于工作面小,运土的办法是最原始的,用绳子一筐一筐地拉上来,然后再用人工一筐一筐地抬出洞外。在接近收工的时候,突然,裴文中大声叫起来:这是什么?是人头!

人头两个字刚出口,发掘的几个人就围拢来伸头向下观望,为防止出现意外,大家决定当天晚上就把它挖出来。这个头骨化石,一半埋在松土中,一半埋在硬土中,把周围的土掏空,裴文中用撬棍轻轻地把它撬下来,头骨的一部分虽然由于些微震动而破裂开来,但这并未使后来的研究受到任何影响,黏接后很完整。

头盖骨挖出来很潮湿,一碰就碎,裴文中等人日以继夜地生上火盆烘烤它,干了之后,又用水糊上几层棉纸,厚厚的,又糊上石膏加麻袋片,然后再放在火盆旁边烤。裴文中看见外面的石膏既干又坚固了,就把它裹在行李中北京人头盖骨成为古人类学科学史上的永恒事实。

周口店的发掘工作正在顺利进行,重要材料不断被发现,可到了1937年,周口店近旁蓦地响起了卢沟桥事变的枪声。它葬送了周口店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已经连续十年的发掘由于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而被迫于7月9日中断。此后,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周口店,留守技工赵万华、董仲元、萧元昌被日军杀死在房山县城南门外。裴文中和贾兰坡建在周口店的办公室也全部被拆毁。研究工作人员撤回北平后,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内仍勉强维持工作。龙骨山这块闪耀着古人类学圣洁光环的科学殿堂,一任日寇铁蹄践踏。

北京解放后,在中财委和地质调查所领导下,由贾兰坡和刘宪亭主持,于1949年9月27日重新开始了对龙骨山的发掘,发掘工作一直到1951年。1958年至1960年间接进行了发掘。

1966年,在裴文中领导下又对龙骨山进行发掘。在发掘的同时,国家在龙骨山建立了北京猿人遗址博物馆。

十年动乱期间,龙骨山发掘工作停顿。

解放后龙骨山最有代表性的发掘,非新洞人莫属。新洞的发现得益于来北京串连的红卫兵。当时正值1967年2月,几名红卫兵怀着敢想敢干的好奇心到周口店游玩。他们沿着发掘点北边的石缝钻入洞中,走过一条约3米宽的孔道,向前走了约10米远,发现了一个深20米、宽10多米的洞穴,这个洞穴保存完好。这些青年人从洞中钻出来后,便向有关部门汇报了洞中的情况,这个洞便是新洞。

1973年2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的乔琪主持清理了新洞的堆积物。发现有一条很厚的灰烬层和一些动物化石,目前已知这些动物化石至少有33属40种之多,同时还发现了石器以及烧过的石块。令人高兴的是,在灰烬层中,还发现一颗牙齿化石,这颗牙齿比北京人的牙齿进步,其时代介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之间。20世纪80年代用铀系法测定洞中化石,得知新洞人当在距今四五万年之间。

从新洞中的灰烬层看,新洞人食肉居多,而且善于烧烤。结合解放前发现的磨制骨片,说明新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刮技术。这件磨制品,标志一种新的磨制工艺技术的开端。这个时期,属于原始群晚期向母系氏族的过渡时期。

1978年以来,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持下,由全国18个科研、教育和生产部门参加,加强了对北京猿人及遗址的综合研究。北京人遗址成为目前我国研究最深入的一处古人类文化遗址。

北京人及其生活状况复原图

北京猿人时期周口店的自然环境与今日的变化不大,只是山体高差略小些,从拒马河以东到房山城关一带,是一片低丘宽谷,还没有形成平原,气温属于温带性质。北京人就在这一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了几十万年,创造了辉煌的猿人文化。

北京人的身体各部发展非常均衡,四肢发展较进步,头部比较落后。在四肢中,手的演化最进步,手腕的灵活程度和现代人的手腕很接近。头盖骨的主要特征是头盖低平,前额后倾,眉嵴粗大,左右两个眉峭互相边接在一起,向前突出,像房檐一样遮盖两眼。脑容量小,平均数为1075毫升,大于类人猿和和爪哇直立猿人的平均数,但和现代人的脑容量比起来好相差约275毫升。吻部突出,下颏后缩,牙齿粗大,这些特征都表明了北京人的原始性,和现代人仍旧有一定差距。

北京人的体质形态比蓝田人进步,其四肢骨的大小、形状、比例和肌肉附着点基本上具有现代人的形式,身长约156厘米。人类学家根据已发现的遗骨对北京人的年龄进行过研究,研究结果是:死于约14岁以下的儿童占39.5%,死于约30岁以下的占7%,死于40-50岁之间的占7.9%,死于50-60岁之间的占2.6%。这说明北京人的生活很难苦,人类的生存能力低下,人的寿命较短。

北京人使用的劳动工具主要是石器。砍砸器制作简单,用鹅卵石的一面或两面打出刃部,主要用于砍伐树木,制作木棒和猎取野兽等。刮削器用大小石片做成,用来刮削兽皮,切割兽肉或修理木棒等。尖状器用石英石片加工而成,呈三角形用于割剥兽皮或采集植物根茎等。这些石器都是将天然石块打制成的有刃石器,虽然制作简单粗糙,但却是经过人类思考而制成的,是真正进行劳动的标志。

北京人已经懂得用火,他们生活的猿人洞内火烧过的灰烬最厚处可达六米。鸽子堂是北京人聚餐的地方,这里有很多烧烤食物的痕迹,灰烬、烧骨等堆积非常多。这时的北京人不仅会使用天然火而且已能有意识对火进行控制使用。有了火,他们可以熟食,缩短食物消化过程,利于摄取食物营养,促进体质的发展,尤其促进大脑的发展和健康。同时,北京人还用火驱逐野兽,增强自卫和狩猎能力。中外史学界一致公认,北京人遗址的用火遗迹,是世界上最早人类用火证明。

北京人的生活方式是群居。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劣,北京人不得不十几个人或几十个人生活在一起,过着群居生活。这种原始群,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在这个组织里,北京人共同制造、使用工具,共同采集狩猎,共同享用劳动成果。采集和狩猎是北京人维持生活的主要手段,狩猎为他们提供了大批肉食。北京人除了能够捕捉肿骨鹿、斑鹿、羚羊及其他小动物外,还能靠群体力量,捕获象剑齿虎、犀牛、豹等凶猛的野兽。

北京人周口店文化遗址出土文物

北京人出土的化石材料十分丰富,尤其是珍贵的北京人化石,对于研究人类的发展进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资料。目前,在周口店发现的北京人化石材料包括完整或比较完整的头盖骨6具、头盖骨残片9块、面骨6块、牙齿152个以及断裂的股骨、胫骨、肱骨等,全部材料分属于40多个不同年龄的男女个体,从幼儿到老年均有代表。

1959年,根据出土的北京人头骨,古人类学家复原了一具北京猿人中年女性头像。这具头像如今成为了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形象大使,标志着我国从事古人类复原像研究工作的开端。

在发现的北京人头骨中,1929年裴文中发现的完整头骨是最为珍贵的,被考古学界称作科学之宝。令人遗憾的是,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停泊在珍珠港内的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与珍珠港相距万里之遥的周口店也劫数难逃,保管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内的全部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化石从此下落不明。现存惟一真标本是1966年从顶部堆积处发现的一个北京人头盖骨。

北京猿人遗址共发现100多种动物化石,其中有90多种哺乳动物,包括54种大型哺乳动物,它们所代表的个体数量和层位分布情况不同,有的差别悬殊,其中个体数量最多的,要数食肉类的中国鬣狗、偶蹄类的肿骨鹿和葛氏斑鹿,还有奇蹄类的周口店双角犀和三门马。根据这些化石的研究,北京猿人并非是洞穴唯一连续的居住者,中国鬣狗也曾在这里安家。北京猿人遗址中的鸟类化石,共有62种1000件以上,这些鸟类化石大都经过火烧,说明鸟类也是北京猿人食物的来源之一。

在北京猿人遗址发现的石器,原料主要是脉英石、水晶石和燧石打制的。方法是砸击,北京猿人的工具以石片工具为主,多从背面加工。北京猿人遗址发现的石器数以万计,远远超过其它同时期遗址。

北京人文化遗址现状

周口店是北京猿人生活了几十万年的地方,是人类起源和发祥地之一,名声十分显赫,是世界上唯一保存纵贯五六十万年的史前人类活动遗迹和人类最早用火证据的遗址。在世界范围内,直立人和智人演化与生存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周口店遗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该遗址的发掘揭示了人类在东方大陆的起源,并为人类进化理论提供了坚实的证据,在生物学、历史学和人类发展史研究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各级政府和部门对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的发掘与保护十分重视。1953年,由中国科学院拨款,在北京人遗址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建立了300平方米的中国猿人陈列馆,于同年9月21日正式对外开放。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最早建立的博物馆之一。

1972年,在遗址上又建成了一座北京猿人展览馆,面积达1000平方米。展出内容分6部分,包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发现及发掘经过;北京人的体质特征,根据北京猿人遗址出土的北京猿人骨骼化石,描摹出北京猿人相貌及四肢形态;北京猿人的行为,通过出土文物以及一幅幅画面展示出北京猿人采集、狩猎以及用火等生活图景;从地质科学角度,阐释北京猿人所居住的洞穴形成及发育的过程;北京猿人生活时期的气候和环境等。1994年,北京猿人展览馆改为北京猿人遗址博物馆。

1987年,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清单,这表明,北京猿人遗址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它是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具有世界意义。第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考察团来中国考察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并于1991年正式颁发证书,把中国的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等6处遗址列入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992年4月28日,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被北京市政府公布为青少年教育基地,同年6月被评为北京十大旅游之最。1997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又将其列入全国100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为了保护北京人遗址,2002年8月,北京市政府与中科院签署了《关于共建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的协议》,决定改变遗址现行管理体制,实行市院共建。北京市负责遗址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的保护、建设、管理及科普教育工作,中科院负责遗址的科研。

对周口店遗址的发掘一直陆续进行,目前的周口店仍有很大的发掘潜力。11月中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周口店猿人遗址博物馆与法国电力公司合作,对龙骨山西坡进行了探测,探测结果显示,周口店猿人遗址中很可能还有未被发现的古代化石,遗址发掘的潜力巨大。

7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加固保护工程正式启动。

目前,周口店遗址的价值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认可。美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约翰国际学术界认为,由于周口店能比亚洲、欧洲或非洲其他地点在有关更新世人类生活方式和环境方面提供更准确的图式,所以它无疑是世界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

反穿裤子的魏敦瑞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内外考古专家都在关注着北京人遗址的发掘进展,期盼着重大发现再次出现。结果,三个北京人头盖骨就在人们的希冀中来临了。

1936年11月,贾兰坡在11天之内连续发现了三个北京人头盖骨,兴奋之余,他把头盖骨包了又包,裹了又裹,亲自送回北京。新生代研究室名誉主任、德国古人类学家魏敦瑞当时正在北京,贾兰坡回来时他还在睡觉,当有人报告魏敦瑞这一消息时,他惊喜得一下子跳了起来,兴奋之余赶忙穿衣,结果竟连裤子都穿反了。出门后,大家见了他都禁不住笑了起来,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的疏忽。他在新闻记者招待会上说:对于这次伟大之收获,我们不能不归功于贾兰坡。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