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泉州西街往事

泉州西街往事

时间:2018-06-13 14:45:47

相关推荐

泉州西街往事

泉州的西街,去了老多回,前后时间跨度达之久;但是,西街好像从来没变过,依旧是破破烂烂的,挤挤挨挨的;商贩的叫卖声依旧是此起彼落的,开元寺的门前永远都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儿!唯一变化的是再也不收门票了,这倒有点令我自虐式的失望---怎么就不收门票了呢?原先那张漂亮的磁卡式门票再也没有了,不就十块钱嘛?门口的一瓶鲜榨甘蔗汁儿都这个价嘞!

西街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早在宋代,西街就繁华的不成样子了,是泉州城的中心,几乎就是泉州的代名词了。西街往左向右散开无数条的小巷,里面藏着千年来的无数秘密。那些唐宋元朝的绚丽多彩的文物胜迹,那些洛晋罗江的五花八门的名贤逸事悄悄地躲在某个角落里等着游客去发掘,去探索。

森森肃穆的开元寺和巍巍临空的东西塔自是不必赘言,那是西街最为辉煌的回忆,西街的灵魂就栖息在那儿,不分白天黑夜得喃喃诉说河洛人的故事。玄宗盛唐时期建造的城心塔,藏在“通政巷”里,那里曾是古城的地理中心,塔心和五个城门等距离呼应。西街自然也是古城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岁月磨砺后的文明碎片,点点滴滴散落在曲径通幽处---唐祠元雕,宋墨明翰,无数的珍宝成就了泉州人的自豪感。

董必武当年来泉州,然后说了两句诗“东西双古塔,南北一条街”。这倒也高度凝练概括---莲宫梵宇焕彩流金,刺桐掩映古榕垂荫,自古便是森森丛林之冠。“南北一条街”说得很独---泉州古城原来不就巴掌大嘛,一条街横贯南北,也就游遍泉州老城了!不过这条古街不寻常之处就是它步步皆有故事。

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某年某月某日在西街踱了一阵子步,估计还和大排档小商贩们交过心,最后的调研结论是:“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呀,这评价很高诶!试想,他这么溜达下碰到的无非平头百姓,他却以为圣人,莫非头脑发热?“圣人”是封建统治阶级理想中最高的人性典范,只有孔孟子少数几人才能有这样的称号。原来他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以为“圣人”之心和“愚人”之心是一样的,人性皆善,“各人心中自有仲尼”罢!这其实也是彰显了泉州“佛国”教化之功,以至于无人不善无人不圣!

一代高僧弘一法师,晚年居开元寺。开元寺的朱熹对联便出自他手---“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高头白马万两金”的公子,却绚丽至极归于平淡,迈进佛门,澹泊守枯,衲衣藜杖,苦行生活。他的才华是如此的灿烂,他却把光华全部收敛起来,或许杭州太过繁华,唯有西街的质朴清净能给他更多灵感,成为他人生传奇的终点?如此这般,弘一的个性和西街倒是吻合?对于毅然与尘世浮华的决裂,却又抱着悲天悯人的慈心的复杂,或许在《送别歌》里依稀诠释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西街甲第巷的欧阳詹是自隋以来,180年泉州首位登科进士,“开泉州科举之先”;欧阳詹贫寒出生,怀“射百步期必中,飞三年而必鸣”之信念,一年跋涉抵长安,穷困潦倒奋发苦读六年,贞元八年(792年),与贾稜、韩愈等同登“龙虎榜”。欧阳詹列第二名,位韩愈前,算得“学霸”一枚。欧阳詹进士对福建产生深远影响,福建文士开始向慕读书,儒学风气始兴。欧阳詹个性卑敛谦忍不善豪阔,虽然尽职,但终身事于“国子监四门助教”一职,无甚大作为,居然至死连“讲师”都没捞到,生活拮据,也算是“学腐”一个了!更奇葩的是居然惑妓而亡,无后,立嘱葬于莆田广化寺曾经读书处,令人嘘唏哈。“村步如延寿,川原似福平。无人相共识,独自故乡情。”(蜀门与林蕴分路后,屡有山川似闽中)

甲第巷人才济济文武双全,北宋政治家,军事家,军火家,思想家曾公亮少居于此。1044年,曾公亮编《武经总要》---军事科学百科全书---记录古代研究火药火器的经验。李约瑟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大赞曾公。曾家共出四宰相一状元,人称“曾半朝”,“一门四相”,是个“学霸天”家族!

元代开元寺僧释大圭贯通儒释,文柳诗陶,著有《梦观集》,《紫云开士传》;他毅然起兵抗元,称“吾郡从来称佛国,未闻有此食人风。”颇有“南少林”的武僧血性。

西街裴巷口的“蒙引楼”曾住过《易经蒙引》的作者蔡清,这位理学大儒品德高尚,拥趸无数,也是留下无数茶余谈资。西塔外村的陈庆镛是道光进士,刚正不阿,一贴《申明弄赏疏》顶天立地。而曾井巷里更是人文翡翠,除了南宋曾从龙外,这里出了交通部副部长林祖乙,原厦大校长林祖赓等。

西街的巷是大巷小巷迂回相通,比如馆驿巷是元代专供过往官员或信使更换马匹的馆舍所在,故名馆驿。巷中历史积淀丰富,文物史迹众多,有水陆寺、天室池、南外宗正司、元代驿站、明代染织房;有明嘉靖间御史汪旦、户部侍郎庄国桢府第;有清道光间翰林龚维琳胞弟举人龚维琨、刑部主事王海文、清嘉庆间进士杨滨海故居、清末状元吴鲁的读书处;还有汪氏宗祠以及一些近代著名的民居。始建于明朝天顺辛巳年“董杨宗祠”也是气势恢弘。裴巷内东侧的鞋巷有宋崇宁五年进士郑良弼进士的宅第。

短短一个上午的时光,是很难游遍西街的大小巷口,那些触手可及的文化碎片纷纷从瓦砾巷道里蹦出,从旧墙上缓缓飘下,从老树的叶脉里伸出,从斑驳的木门和石碑上沁出;每个故事都是那么的动人,每段古曲都是那么的悠扬;每个匆匆的步履丈量得是一段段的历史,一颗颗美丽的灵魂,写在西街的路上,写在西街的天空,写在西街的血脉里,写在西街一个个鲜活生命的脸上。

(以下头三图是网络引用,其余全部本人亲拍,谢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