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巴黎汉学研究所的汉学研究

巴黎汉学研究所的汉学研究

时间:2024-05-04 06:25:48

相关推荐

巴黎汉学研究所的汉学研究

如众所知,法国是欧洲汉学研究的重镇。谈法国的汉学研究,自以巴黎为中心,而巴黎又以汉学研究所(InstitutdesHautesEtudesChinoises,简称L‘IHEC)为其摇篮。固然,若扩大范围,谈法国的中国学研究,尚须包括以研究近代现代著称的"现代中国资料与研究中心"(CentredeRecherchesetdeDocumentationsurlaChineContemporaine,原属高等实用学院第六组,现已脱离另属于社会科学研究所,EcoledesHautesEtudesenSciencesSociales),本文专谈汉学研究,故该中心的研究活动在此不赘。

一、沿革汉学研究所,一称中国学院,创立于19,原属巴黎大学,故以前所址也在巴黎大学本部(Sorbonne)文学院内。著名的几位汉学家如沙畹(EdouardChavannes),葛兰言(MarcelGranet),韩百诗(LouisHambis)等人都曾主持过这个机构,而且成绩相当辉煌,奠下它独步欧洲的基础。在韩百诗入主法兰西学院(CollegedeFrance)汉学讲座之后,汉学研究所遂于1973年改隶法兰西学院,不久,所址也由巴黎大学本部乔迁至第十六区威尔逊总统街(AvenueduPresident-Wilson)二十二号现址的一栋数层大楼内,从此不再寄人篱下,而有更宽敞的利用空间。

二、组织与人员汉学研究所名义上虽隶属于法兰西学院,但其上尚有亚洲学院(Institutd’Asie)。亚洲学院,顾名思义不仅设有汉学研究所,且包括其其他地区的研究机构。与汉学研究所平行的尚有日本研究所(InstitutdesHautesEtudesJaponaises)、韩国研究中心(Centred‘EtudeCoreenne)、印度文明研究所(InstitutdeCivilisationIndienne)、中南半岛历史与文明中心(Centred’HistoireetCivilisationdelaPeninsuleIndochinoise)等研究机构。此外由河内迁回巴黎的远东学院(EcoleFrancaisd‘Extreme-Orient)以及亚洲学会(SocieteAsiatique)等单位,也在同一栋大楼内办公,真是济济多士,共聚一堂。亚洲学学院院长为国际知名的汉学家谢和耐教授(ProfJacquesGernet)。

三、谢氏为已故汉学家戴密微(PaulDemieville)之高足,曾主持巴黎第七大学中文系多年,现为法兰西学院讲座教授,法国研究院院士,著作等身,其《中国世界》(LeMondeChinois,1972年出版)与《中国与基督教》(ChineetChristianism,1982年出版)两巨著尤获汉学界之推崇。谢氏以泰斗之尊,等于法兰西学院委驻亚洲学院的行政总负责人(deleguedeI’administration),其下有各所所长或中心主任。汉学研究所采委员会制,三年一任,连选连任,现任所长为吴德明教授(Prof.YvesHervouet)。

四、吴氏曾参加过有名的"宋计划",专攻古典文学,历任波波尔多(Bordeaux)大学、巴黎第八大学中文系主任多年,为1973年国际东方学会议的秘书长。其著作颇丰,曾主持《聊斋志异》的法译工作。彼与谢和耐教授均曾应中央研究院之邀,于1980年到台北参加第一届国际汉学会议。汉学研究所除附设一图书馆外,在编制上并不特设专任研究人员,从事研究工作。名义上属于图书馆的工作人(以下缺两页文字)16马兹洛甫(Jean-ClaudeMartzloff)梅文鼎算学著作之研究(RechercheSurl‘oeuvreMathematiquedeMeiWending,1633-1721)1981,472p.17.史崔克曼(MichelStrickmann)茅山道教之研究(LeTaoi’smeduMaochan,Chroniqued‘unerevelation)1981,278p.18.赫美丽(MartineVallette-Hemery)袁宏道(1568-1610)之文学理论与实用(YuanHongdao,TheorieetPratiqueLitteraires)1982,277p.19.陈庆浩(ChanHing-Ho)脂砚斋评语之研究(LeHongloumentetlesCommentairesdeZhiyanzhai)1982,375p.20.巴黎(Marie-ClaudeParis)汉语的句法与语义问题(ProblemesdeSyntaxeetdeSemantiqueenlinguistiqueChinoise)1981,456p.

五、研究计划汉学研究所由于不设专任研究人员,故严格说来,本身甚为难进行较大规模之研究计划,但在法兰西学院经费支持下,就目前所知,至少有两件与图书有关的计划正在进行:一为联合目录的出版,汉学研究所图书馆与国家图书馆(BibliothequeNationale)、巴黎第三大学(原东方现代语专)中文系图书馆将就有关中文藏书出版一联合目录,预定1982年底可以问世。这将是嘉惠士林的一桩盛举。

二为该馆珍藏丛书的整编:该馆珍藏有一千五百种丛书,已如前述,但因版本不同,内容互有歧异出入,故拟编目详加比较。该项计划由罗钟皖小姐主持,预定两年完成。除此之外,在法国科学院(C.N.R.S.)经费支持下,法国汉学界目前成立有四个研究小组(EquipedeRecherche),几乎将有关汉学家网罗殆尽,此即敦煌小组、文学小组、语言小组(由李嘉乐教授Prof.Rygaloff召集)、道藏小组(由施舟人教授召集),其中前两组与汉学研究所关系较为密切,兹简单介绍如下:(一)敦煌小组--成立于1973年,主要工作计划有二:一为续编敦煌汉文文献目录,一为研究和影印敦煌文献中的重要写本。该小组由苏梅野教授(Prof,Soymie)召集,参加人员有凡蒂叶、尼古拉夫人(MmeVandier-Nicolas)、狄耶尼(Jean-PierreDieny)、吴其昱、侯锦郎等十余人,每周三下午定期在汉学研究所聚会一次,交换研究情报与心得,并讨论研究进度。(二)文学小组--主要工作为继续出版《话本总目提要》,该小组由侯思孟教授(Prof.Holzman)召集,参加成员有雷维(A.Levy)、张馥蕊、陈庆浩等十余人,亦定期集会,商讨各项有关问题。

六、结语图书资料乃天下之公器,人才又是国家之至宝。在经费由科学院统筹安排下,法国的学术研究(汉学研究亦然),已经做到研究人员打破学校机关门户限制,依个人专长与志趣自行结合,交流,共同从事各项研究计划,故人才看似不多,却无所不在。只要你有相当地位,肯用功努力,便可以主持或参加各项工作,因此研究计划得以细水长流地推展下去,十年如一日。根据前述可知,汉学研究所的功能是多方面的;第一,它透过图书馆图书资料的借阅与咨询,为研究工作者提供了最快速而有效的服务;第二,它凭借过去所建立的声望,不断吸收汉学家的研究成果与优秀博士论文(均经过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而加以出版,更巩固其权威地位。最后,它更发挥了学术联系的功用,不但促成了各类研究小组的结合,且提供作为各项学术集会的场所,成为群贤毕集、万川归流的理想学术园地。"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诚哉斯言!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