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浅谈政治课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有效策略

浅谈政治课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2-05-31 14:39:49

相关推荐

浅谈政治课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有效策略

预设是指教师课前基于教材对教学过程的设计,生成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新情况。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教学实践证明:没有充分预设的课堂教学不厚实,如无本之木。没有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没生机,如无源之水。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

1 充分做实预设,为生成奠基

政治课理论性相对较强,概念、观点和原理基于确定性、规范性,比较抽象。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地教、高效地学,达成教学三维目标,课前教师必须作充分的预设,预设教学的整体过程、预设教学的每一细节。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因此教学预设必须以生为本,充分贴近学生、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所处社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内驱力,引发学生思维火花碰撞,让学生在生态情境中感悟、收获。

1.1 关注学生。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是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也是教师科学预设的依据。新课程背景下学生不再是教学的配角,更不是课堂的奴隶。老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设计教学目标、过程,选择教学方法、手段。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刚刚进入高中,从经济生活的视角看,如商品、货币、消费等,他们了解多少、多深?通过教学他们要学到什么?怎么样地学?这些都是我们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精心揣摩的。只有把这些学情融入到教学的预设中去,课堂教学目标才能明确、具体,具有操作性,教学方法、手段才能适当、科学,具有针对性。教师才能在不断地调控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造较为理想的认识、思维条件,有目的、有意识地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意图,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预设的达成目标过高,情境问题过难,那就无异于用成人的认知支配着学生的认知。造成学生的依赖与畏难,这恰恰限制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学习创造性,无形中剥夺了学生探索新知的历程和体验。教学预设关注、呵护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能力,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也是课堂真谛。

1.2 关注生活。学生的生活世界既是教育教学最重要的资源,也是我们教育教学的最终取向。课前教师充分预设“精讲点拨”的选材、“互动探究”的情境以及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应该源于学生的生活世界,以打通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隔阂。

如讲授“民族文化独特性”的体现时,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设问:你了解中国第一座内外城结构的史前城址——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吗?说一说你感受到的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距我们学校200米距离,学生对身边的藤花落龙山文化遗产内涵和意义都有很全面的了解,这样的设问,让学生从书本知识走向生活世界,让他们体会到所学的知识有用,学起来也就更有兴趣。这样既能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能加深了对政治理论的理解、升华,甚至燃起了活用政治理论来表现现实生活的欲望。

实践证明一堂课预设越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越多,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就越近,就能最大限度将时间空间还给学生,真正意义上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从而提高政治课堂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实效性。

1.3 关注社会。学生是社会中的学生,每天接触各种社会现象,经常参与社会活动。成长需要学会分析社会各种现象,理解它们的本质与规律,掌握正确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原则和规则。

因此,政治课教学的特殊使命就是要引领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比如,课堂前五分钟的“时事要闻”汇萃,作为一个接受知识的窗口让学生了解中国、了解世界,通过这个窗口,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兴趣,而且使学生迅速集中了注意力,为学生摄取教学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讲授“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时,我们联系韩国天安号设问:天安号事件后美日俄中等各国的表态是一致的吗?为什么会这样?(各国国家利益不同,对天安号事件的反映不一样。说明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

结合教材知识组织学生透析“新闻背景”,使学生不但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学会了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当今的重大国际、国内事件,尝试到学以致用的喜悦,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2 精心促成生成,为发展架桥

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课堂教学中要实现更多的生成,就要强调学生在探索新知时的经历与思考和获得新知时的感悟与体验,为学生人格的整合发展提供时空。教学的过程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给予,更要着力于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致力于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正如著名的教育家布鲁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如今的课堂正显现出刚性向弹性转变的趋势,更关注过程和体验,关注过程和体验中即时生成的东西,在动态的生成的过程中出新思想、新创意。”

2.1 关注过程和体验,在交流展示中生成。交流展示,交流解决学案中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共享学习成果,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交流展示环节重过程、重体验,其流程如下:

整个教学流程,突出学生交流展示这一核心环节,课前的自学质疑作为学生交流展示的前提,以展示带动学生的参与、自主探究,以展示引出老师的点拨释疑,把综合性的教学评价作为展示的终结。整个教学流程,以学生活动为载体,以小组合作为主线,把课本知识目标以专题形式分化到每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同学围绕一个专题,或查阅相关文选资料,或实地考查研究,大家集思广益,用集体智慧解决生成性疑难问题,课中推荐人选作小讲师,作中心发言,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并对其它小组同学提出的疑问进行答辩。

例如:在破解“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机组成部分”的教学难题时,我们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分组几乎跑遍了整个连云港经济开发区,走访了上百家民营企业,从企业性质到内部组织结构,从产品到对社会的财政贡献等等都作了详实而有价值的考察,因而课堂上,学生的交流展示是真实而赋有情感的,感性认识中已升华出理性的智慧。有教育专家这样说过:“有一种爱叫做作放手”,这种创新型的政治课堂实现了这一思想。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自主管理力、自主学习力、自主创新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初步实现知识与能力在教学过程、教学体验中生成,使课堂教学由“传授型教学”向“开放型教学”转型尝试有了可喜的成功范例。

2.2 关注思想和情感,在互动探究中生成。课堂生成动态问题、动态资源具有随机性和偶发性,每一节课堂都会时有发生,关键是在于教师如何捕捉、如何诱导。互动型教学正是师生间、生生间思想互相启迪,情感共同熏陶,进而实现生成的有效途径。

互动探究,即预设生成问题的互动探究方案。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探究。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大胆质疑,体现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时政教学中,把民生问题、热点问题、时事评论问题等能力立意型资源引入课堂,例如:讲授“时政专题——上海世博会”时,教师引发学生思考:世博的举办对我国经济产生哪些影响?世博的成功举办是如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在感受巨大成就的同时你看到了哪些不足?

教学中学生可以分成正反两方,围绕“世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机遇还是挑战?其影响是有利还是有弊?”引入辩论,给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见解的空间,让全体学生都拥有共同参与的机会。在辩论中启迪学生的思想、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适时点拨,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激活了课堂,引起思想共鸣。使学生在愉悦中提高了思辨的能力、培养了爱国情操、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同时使学生在思维探索中升起了自信的彩虹,让课堂在互动体验中奏响了精彩的华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