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好作文是“打磨”出来的

好作文是“打磨”出来的

时间:2019-08-29 15:35:40

相关推荐

好作文是“打磨”出来的

安徽省桐城市铁铺中学 马二兰

写作文向来是学生头疼的事,写“好作文”更是大多数学生望尘莫及的事。究其根本缘由,这二者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因为写不好作文,从来没有尝到过“好作文”在自己笔下诞生的甜头,所以才怕才“头疼”;因为“头疼”作文,所以离“好作文”的距离会越来越遥远。

笔者注意到,这种恶性循环不是个别现象,在如今中小学班级中几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笔者本人从教的十多年中,这种现象也是屡见不鲜:似乎每个班级中能写出“好作文”的总是那寥若晨星几个“尖子生”。

这是什么原因?难道写好作文真那么难吗?难道作文跟大多数学生真的是“无缘”的吗?这些问题,笔者反思了很久,但一直没有明晰的答案,直到后来无意中对照自己写作的过程才猛然醒悟——其实这个答案一点儿也不新鲜——那就是:学生的作文缺的是“打磨”(即反复修改)!

我们的学生作文,无论是课堂作文,还是小练笔,日记周记什么的,基本上是“一挥而就”,“一遍成型”,很少或者说从来没有修改的过程。即便有,也只是缺乏指导的修改,充其量也只是修几个句子改几个错别字什么的;再即便有改动大一些的,顶多也只改过一次便已是“很了不得”了。

笔者这里所说的作文修改,之所以不说修改,而称之为“打磨”,就是指要针对一篇作文反复地、多次地进行修改,只至变成你个人“最优秀”的文章为止。

当然,这样的打磨,是要在老师有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的。笔者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总结出“分级批阅,分层指导,双色(多色)写作”的作文指导、修改和写作的模式。

分级批阅。这里的分级,主要指将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各种不同程度的问题进行分类分级,如在一次作文批阅中,教师可定出A、B、C、D、E、F等多种层级,每一层级是不同问题的集中,如F级型作文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作文无实质性内容,空洞无物;E级型作文主要问题是把握不好表达方式,写成了“四不象”文,D级型作文主要问题是选材陈旧;C级型作文主要问题是主题立意不够明朗,不够深刻……诸如此类,将每次习作中存在的问题由大到小,逐级排列。学生的作文往往总是存在其中一样或几样问题。不过,这样的等级呈现只出现在作文讲评、修改指导中,学生的作文中,笔者只写简单的几句评语,有时两句评语就是两种问题。等到学生拿到作文后就会对照老师所分的级,明确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在哪里,如何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修改。

分层指导。分层指导即根据作文中呈现的多种层级的不同问题,由大到小,一层一层的解决。具体解决的办法是:1.指出问题,让有此问题的学生明确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2.找出典型案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依照案例,自己或找同学协作,修改同类毛病。

这样的分层指导,看起来很琐碎、工作量也繁重,其实不然,每一层级的指导工作的力度是不一样的,具体可以视学生作文出现问题的程度而定。有些层级的问题甚至可以不集体讲解指导,而采用个别指导的方法。

双色(多色)写作。所谓双色(多色)写作,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多次修改多次写作的过程。两年前,笔者最先尝试的是将课堂大作文定义为“双色作文”——双色之一,是一文两稿,草稿一次,定稿一次,两稿老师都改,教师改定稿时,必须看到学生的草稿粘贴在定稿作文本上;双色之二,是作文的修改稿、定稿都要用两种颜色的笔,即原稿用钢笔写,间或有铅笔改的修改内容。

这种模式一经运行开,笔者就发现,学生的作文水平整体上有明显提升。于是,后来的作文中,笔者不再满足于“双色”,而要求学生有“多色”,譬如:“双色”课堂作文完成两稿两改后,还可以接着再在周记日记中继续“打磨”!再譬如:平时的周记或日记中,可以根据老师给出的简短评语为自己修改作文的指导方向,一遍两遍三遍……不厌其烦地“打磨”自己的作文,直至教师划上完美的“优”,批上连续不断的红五星为止。

如此,每个学生都可以有自己“优”级的作文,加星的作文。

当然,这样的“打磨”过程,于教师于学生都是很辛苦的,特别是一开始,但是,一旦学生的辛苦有有收获,就会转化为巨大的写作动力。再进行起来,无论师生都会有事半功倍的感觉。

这样的“打磨”,笔者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要“磨”出一两篇精品出来,至于中上程度的学生,每一篇作文都要求其“磨一磨”。训练久了,教师也不会那么累了,因为你会发现,你的学生变得越来越“精明”!往往,你在他(她)的初稿上写上三五个字,评讲时针对此类现象说上三五分钟,他(她)就知道,他(她)应该“磨”那里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