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民族文化瑰宝:羊皮筏

民族文化瑰宝:羊皮筏

时间:2024-06-26 05:16:40

相关推荐

民族文化瑰宝:羊皮筏

你还记得《爸爸在哪里》第一季,爸爸可爱的孩子们乘羊皮筏穿过黄河吗?羊皮筏是由山羊皮制成的,然后吹气膨胀,羊皮排成排可以支持很多人。这是一种古老的交通工具。让我们来看看兰州文化中的民族文化瑰宝,黄河上的羊皮筏。

羊皮筏,俗称排子,是一种用羊皮制成的古老水运工具。它由十几个鼓鼓的山羊皮组成。筏子又大又小。最大的羊皮筏由600多个羊皮袋组成,小筏由10多个羊皮袋组成,适合短途运输。主要用于从郊区到城市运送水果和蔬菜,渡船到两岸行人。羊皮筏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羊皮筏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用于兰州黄河运输。现已成为兰州黄河旅游的亮点,也是兰州汉族民俗文化的遗产。

兰州穿过黄河,这种独特的地区特征滋生了独特的水上运输工具——羊皮筏。自羊皮筏被省文化部正式确定为甘肃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以来,七里河区文化局开始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木筏分为羊皮木筏和牛皮木筏。甘南、临夏、靖远等黄河流域的牛羊成群,为木筏的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起初,它是用牛皮轮胎运输的。后来,它在实践中得到了发展。将牛皮袋绑在木排下制成木筏。后来,由于羊皮材料多、制作简单、木筏组装方便、重量轻、充气方便、搬运方便等特点,羊皮木筏兴起。

羊皮筏是用羊牛皮做成的筏子。古汉族劳动人民缝革为囊,充满空气,游泳。在唐朝之前,这种工具被称为皮囊。在宋代,皮囊是屠宰牛羊后内脏的完整皮张,不再缝合,因此更名为浑脱。浑做全解,脱即剥皮。起初,人们用单个皮包或浑脱游泳。后来,为了安全和增加载荷,他们将几个浑脱拼在一起,放在木排上,然后用绳子绑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即木筏。它是黄河上游的主要运输工具。古诗:纵一芦之所如,凌万顷之茫。指皮筏破浊浪,过险滩的场景。

兰州羊皮筏从清光绪年间兴起,有300多年的历史,不断传承。是以兰州为中心的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皋兰县、靖远县、永靖县、景泰县;宁夏自治区中卫县、青铜峡市;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海省循化县的重要水上运输工具。它是由羊皮、充气、捆绑和木架组成的4种载人筏,分为600个和460个大型轮胎,360个中型轮胎,330个轮胎,13个轮胎。它的特点是只能顺流而下,不能逆流而上,可谓下水人乘筏,上水筏乘人。

兰州羊皮筏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金问题,缺乏民间行为经营模式的管理和指导。今后,应成立羊皮筏保护协会,规范其技术、生产、驾驶和运营的管理和文化保护。

从某种意义上说,羊皮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条件。如今,作为一个满足现代文化生活需求的新兴旅游项目,它仍然是黄河文化的一部分,为黄河风情线增添光彩。它的精神意义远远大于实用功能。保存这种凝聚古代文明的工具。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