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22个数学公式可以帮你控制情绪 阅读笔记

22个数学公式可以帮你控制情绪 阅读笔记

时间:2020-10-19 09:55:38

相关推荐

22个数学公式可以帮你控制情绪 阅读笔记

1.情绪来源于事件本身,还是思维习惯?

当事情发生的时候,你觉得是什么让我们产生了情绪?

先来看看我们大脑中的原始基因:战逃反应。

战逃反应指的的人的情绪在极度状况(如惊吓)下,交感神经系统往往会集体活化起来,所释放出的正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就会造成全身内脏器官的大量活动。这种因为交感神经系统的集活动所产生的全身性反应称为“战逃反应”(Fight-or-flight Response)。

比如当我们在野外遇到一头狮子,你的选择一定是跑。狮子就是事件本身,而压力来自于对生存的渴望,跑是对这些压力的一种行为,压力就是你的情绪,如果你跑不了,压力就演变成焦虑和恐慌。但是此时如果你手上有可以制服它的武器,那么你的情绪就一定不是压力,而是猎物到手的兴奋。

因此,情绪来源于我们对事件的判断而并非事件本身,作者在书中是这么通过数学方程表达的:结果=事件+反应。

这个类似膝跳反射地描述实际上是一个重要的提示,即在某种程度上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正如维克托·弗兰克尔所写:“刺激和反应之间存在着空间,在这一空间里是我们选择反应的力量。我们的反应体现了我们的成长和自由。”你有权选择你的反应方式。你是你所做决定的产物,而不是环境的产物。

我们可以控制我们的情绪,这是一定的,但是我们如何控制情绪,这就要看看情绪是什么了。

2.数学方程控制情绪的理论基础

心理学家罗伯特·普拉切克创立了一个情绪如何运作的著名理论:普拉切克的情绪轮盘,他是情绪理论方面的学术领袖,共编写了情绪理论相关文献近三百余篇,创作了多本关于情绪的著作。在这一理论中他将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及其反馈情绪,基本情绪共有8种,其他情绪都有在8种基本情绪的基础上混合派生出来的。

结合普拉切克的情绪研究,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再复杂的情绪都能找到最基础的构成,而找到复杂情绪的构成就成了我们处理情绪的利器:用数学方程解决多种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

帮你度过艰难时期的数学方程:

绝望=苦难–意义

心理学中意义疗法的代表人维克多·E·弗兰克尔,在他的发现意义疗法的经历的一本书中《追寻生命的意义》说到:对未来失去信念的囚犯注定会死。他回忆在纳粹集中营的日子里,,那些先死的并不一定是入营时病最重或最弱的,而是那些过于关注苦难的人。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能够追求意义、智慧和学习的人,才更有能力存活下来。一个囚友在积极面对苦难时,梦想着集中营会在1944年3月30日被解放。但是随着那一天的接近,而附近毫无解放他们的军队到来的信号,他变得越来越沮丧。3月30日那天他放弃了希望,第二天他就死了。

苦难=痛苦×抗拒

我们绝对避免不了生活带给我们的苦难,无论是谁都避免不了。这种苦难不一定是那种战争、饥荒的苦难,也包括生活的困苦、贫穷和失败。而对于苦难,我们往往是避而远之的。事件本身可以带来痛苦,但是事件本身并不能造成苦难,抗拒才会形成苦难,抗拒产生了压力和焦虑。

失望=期望–现实

作者在书中引用了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的故事作为这个数学方程的解。28岁,竞选州议会议长失败;33岁,竞选众议院议员失败;39岁,再次竞选众议院议员,再次失败;45岁,竞选参议院议员失败;47岁,竞选党内副总统提名失败;49岁,再次竞选参议院议员,再次失利。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发现解决失望这种情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调整我们的期望。因为现实是已经发生了的,改变不了,我们只能通过调整期望去调整情绪。而调整期望并不是降低我们对事件本身的标准,而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接受,活在当下,就是承认过去的不可更改。

而如果我们对某件事情抱有极大的责任感,则会产生遗憾这种情绪,

遗憾就是责任感的放大,我们选择痛苦地沉溺于遗憾,只是因为我们习惯了自责。

遗憾=失望+责任感

“如果”和“当初”堪称英语中最伤感的两个词,它们很简洁地归纳出遗憾带来的苦恼。这种情绪会引发一连串反应,但遗憾并不全是负面的。它可以促成我们采取行动去更正错误,并且从中吸取教训使我们将来受益。遗憾不只是因我们的实际行动而产生,它同样可以因我们想要做却没达成的事而产生。遗憾与许多其他情绪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缺少及时性,它总是来自动作完成后的反省或后知后觉。

在《选择的悖论》一书中,巴里·施瓦茨概括了两种类型的遗憾:“可预期的遗憾”和“做出决定后的遗憾”。我们最常遇到的情况是后一种,即在做出某种决定后感到遗憾。但是可预期的遗憾的情况会更加棘手,因为它产生的影响较久,而且更早开始困扰你。施瓦茨认为“这两种遗憾都会增加做出决定时的情绪风险”。可预期的遗憾会让你难以下决定,而下决定后的遗憾则会让你很难面对之后的境况。

焦虑= 不确定性×无力感

仔细想想,你生活中的焦虑感来自于哪里?是来自于未来,还是过去?

过去的事情只会让你后悔或者遗憾,只有未来的事情才会让你焦虑。焦虑是对即将发生的事情缺乏控制感或者对未知要发生的事情。大多数焦虑感来自你对还未发生的事情或经历的期望。

这个方程中存在两个变量:你不知道的(不确定性)和你不能控制的(无力感)。通常二者是相互影响的:你越感觉不确定,就会越无力。如果你能改变其中一个变量,将其减小到接近零,就可以明显降低你的焦虑感。一般来说,减少一些焦虑不仅会让你感觉好一点,还会让你更好地面对生活。对某件事情十分确定却感到无力去改变时,我们会感觉痛苦。事实上,你也可能会逆来顺受,不会感到焦虑。同样,你对某件事感觉不确定却充满力量,意味着你对生活中的事件有应对能力,也意味着你的焦虑感会消失。

当我们把复杂的情绪,通过加减乘除的方式表达出来,找到可变量。你会发现,控制情绪竟然如此的简单,甚至不需要你懂很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你也能找对应对的方法。只要找到可变量,去控制你能控制的,接受你不能控制的,那么情绪才能引导你的生活慢慢变好,而不是让你成为情绪的奴隶,沉溺于情绪的泥沼中,逐渐淹没自己。

请记住,情绪是洪水,但是它只有在你自己画地为牢的封闭中,才能让你窒息。

既然情绪可以被控制,那能不能让感到更幸福?

情绪是可以被控制的,幸福也是一种情绪,那幸福就可以被控制。

幸福=想要拥有的/拥有想要的

“想要拥有的”和“拥有想要的”这两者有何区别?

U形曲线论经常被用来探讨中年危机的底层逻辑,讲的是人的一生中幸福感最强烈的年龄段是1821岁,在这之后,幸福感逐渐递减,4650岁时跌至谷底,而这正是焦虑和挫败感最强的时期。令人惊讶的是,之后幸福感会慢慢回升,直到80岁时人们会感觉比20岁的时候更加幸福。

这就是“想要拥有的”和“拥有想要的”区别,在18-21岁的时候,你可以想要拥有很多东西,当然这些东西的欲望,可以很容易的被满足或者在父母的帮助下满足,而在这之后,你会发现很多想要的欲望不是努力就能获得的,甚至你还要帮助父母、妻儿满足他们的需要,逐渐地想要和拥有拉开了差距,而在暮年之后,想要减少了,拥有的则更多了,幸福指数当然很高。

如果你能控制这者,那么你就能体验到幸福。说得再直白点,就是控制自己的欲望,把关注点集中在生活中拥有的。但是,因为朋友圈、微博这些美好的社交软件的存在,你看这些别人拥有着你想要的生活,甚至别人轻而易举就可以获得你梦想中的生活,幸福?剩下的恐怕就是焦虑了。

永远不要把你的内在(期望)和其他人的外在(现实)做比较,因为你看到的现实都是别人生活中最好的一面。你也一样,你总不至于把还不上信用卡的事情每天晒在自己的朋友圈吧?

情绪的控制,归根结底要控制的是自己的反应。

读完作者的这些公式我发现,所有的情绪都来源于自己对发生的事情的反应,而这些反应中包含了两个关键点:期望和欲望,如果我们能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期望和欲望,那情绪就真正的起到了帮助我们识别生活的作用,带引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成长。

请记住,情绪的安全感来自于自己,而不是寄托给别人

你还有那些控制期望和欲望的思考和方法,分享出来帮助更多的人。或许你的一个想法,就把一个即将沉沦的人拉到了阳光下。

附录:全书公式一览。

情绪=生活绝望=苦难–意义失望=期望–现实遗憾=失望+责任感猜忌=不信任/自尊妒忌=傲慢+虚荣/慈悲焦虑= 不确定性×无力感使命=快乐/痛苦工作狂=你在逃避什么?/你为何而活?心流= 技能/挑战好奇心=惊奇+敬畏真实性=自我觉知×勇气自恋症=(自尊心)2×特权正直=真实×无形×可靠幸福=想要拥有的/拥有想要的喜悦=爱–恐惧活力=积极的频率/消极的频率信仰=信念/智力智慧=√经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