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请问如何预防宝宝从床上摔下来?

请问如何预防宝宝从床上摔下来?

时间:2020-07-10 05:42:42

相关推荐

请问如何预防宝宝从床上摔下来?

1、时刻注意宝宝的安全。这一点许多妈妈已经感同身受,不必多言。尤其在父母早上睡眠不足的情况下,不可掉以轻心。暂离时一定要在床周围垒上东西(不能完全保证安全),或放在安全的护栏床内。

2、摔床也许是一件难免的事。一旦发生,不要过于惊慌。不要心急火燎地将宝宝从地上抱起,动作不要过猛,以免导致其他不必要的伤害。

3、宝宝如果摔下后,能够马上大哭,一般脑部受伤的可能性较小。小宝宝最怕摔到后脑,如果面朝下摔,一般危险性较小,只进行外伤处理即可。

4、宝宝摔到头部时,以下几种情况应立即去医院:

1)头部有出血性外伤;

2)宝宝摔后没有哭,出现意识不够清醒、半昏迷嗜睡的情况;

3)在摔后两日内,又出现了反复性呕吐、睡眠多、精神差或剧烈哭闹;

4)摔后两日内,出现了鼻部或耳内流血、流水、瞳孔不一等情况。 一般如果摔到头部后引起重度脑震荡或颅内出血,会很快发作,最晚也在24小时内就会发作,所以有症状要尽快去医院。

5、对于现在的一般家庭来说,宝宝多从床上摔下,高度最多五六十厘米,宝宝一般不会受到太严重的损伤。尤其一岁内的小儿,前卤门尚未完全闭合,颅内有缓冲,引起脑出血等情况的几率会非常低。

6、宝宝摔到头部后,没有出血,有小肿包时,应立即用冷敷处理。如果肿包较大或较红,可先应急抹点香油,或用湿润的土豆片贴上,有止痛化淤的辅助作用。

7、宝宝摔后一段时间,尽量与宝宝说话、逗逗他,转移其兴奋点,不要抱着他睡觉。如果摔后哭完很快就睡着了,也要在一小时内将其叫醒。如果醒后大哭,就是没有什么问题了。

8、即使摔到头部,也不要总怀疑是脑震荡。脑震荡的特征是会有一定时段的意识和知觉丧失。如果宝宝一直意识正常,就不会有问题。宝宝如果有呕吐,可能是受惊吓所致的呕吐,也可能是暂时性脑部受到震荡,一般呕吐两三次后就好了,不同于脑震荡。即使是脑震荡,如果是轻度,也不会有任何后遗症。

9、宝宝摔到头部后,应观察两天。这两日内尽量让其多休息,少活动。如果两日内精神一直很好、食欲正常,就可以完全放心。

10、宝宝摔床后,妈妈的悔恨自是无以复加的,但后悔埋怨是无用的,重要的是马上对症处理宝宝的情况,并且,自此引以为戒。 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以最极限的细致来守望宝宝的安全,保护这个弱小无助的生命健康长大。

有一次送侄子去幼儿园,发现和他关系很好的一个小朋友好几天没来上学了。问了老师才知道,原来他前几天从台阶上蹦下来,脚踝骨裂住院了。

听幼儿园老师讲,现在这种“玻璃人”孩子越来越多。他们身体素质不好,夏天不能吹空调,吹了就容易感冒,胃口也不佳,睡眠还不好。

在学习和与人交往上,明显表现出来胆小、怯懦、不自信,甚至有的孩子直到大班,还做不好拍皮球数数,老师和家长都很担忧,怕他们未来适应不了小学生活。

每次带女儿在小区遛弯的时候,“宝宝,那里不能去,要摔跤的”、“宝宝,那个不能碰,会弄疼你的”……诸如此类的话不绝于耳,甚至见过一个爸爸抱着孩子玩儿童滑梯。

有些家长什么运动器材都不让孩子玩,生怕孩子磕到、碰到,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家长也横加阻拦,怕孩子被欺负。 岂不知就是家长的这种过度保护使得孩子成了身体健康的“玻璃人”。

身体健康的“玻璃人”

玻璃人本意是指先天身体脆弱的人,引申到正常人身上, 特指那些体质差,易受伤,内心软弱,难以经受较大挫折的人。

现在很多家庭只有一两个孩子,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都特别疼爱孩子,生怕他磕到、碰到,哪怕受一点点伤,也会讳疾忌医,不让孩子继续玩可能危险的运动器材或是玩具。

久而久之,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得不到锻炼,使得身体体质差,性格内向胆小,成了身体健康的“玻璃人”。

运动对孩子的重要性

对于3-6岁的孩子运动是非常关键的,他们在运动的过程中,一边摸爬滚打一边学习,能够不断让自己得到学习和适应。

朋友的闺女两岁多开始学习轮滑。起初,他们夫妻两也打算像有的家长那样给她报个专门的培训班。但是孩子爸爸认为既然配备了全套的安全护具,不妨让孩子自己先试试。

朋友和老公都不会轮滑,自然也没有什么方法和技巧可以传授给孩子,只是每天陪女儿在小区空间大的地方任由她自己瞎玩。

所有的孩子都对玩耍感兴趣,即使刚开始不停地跌倒,孩子也是玩的不亦乐乎。有时候摔的多了,孩子会停下来,认真地想想怎么才能不摔跤、怎么才可以停下来、怎么才能转身。

结果没过多久,她女儿就自己在摸爬滚打中学会了轮滑。当时小区其他的家长都很惊讶,纷纷赞叹,这么小的孩子居然自己学会轮滑了。

朋友当时就把自己的经验告诉那些想让孩子学轮滑的家长,她说其实很简单,只要给孩子做好保护措施,就随他们自由滑行,可以先在草地上练习走路,然后再转战水泥地面,让他们多尝试、多摔跤、多犯错,最终他们一定会自己摸索出正确的方法,找到最佳姿势来控制轮滑。

但是结果并不理想,大部分家长听完就算了,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不符合他们安全育儿的理念。

她女儿后来又完全靠自己学会了骑儿童自行车、玩扭扭车、玩滑板车等。每天出去玩,至少带其中一套玩具,孩子自己玩的很开心。

后来听朋友说,她女儿和班里很多同龄孩子相比,跑得比较快,耐力也更好。幼儿园老师也说孩子很厉害,运动的时候知道怎么保护自己,很少摔到关键部位。比起其他小朋友也更坚强,摔倒没事就自己站起来继续玩。

朋友说自己女儿之前手眼协调能力很差,通过运动锻炼,孩子手眼脚的协调能力进步很快,读书写字学的也很快。

过去,人们把思考和学习当作脑力活动,和身体其他部分没多大关系,但是研究表明, 身体和智力的联系十分紧密。运动不仅能保持孩子身体健康,还能促进大脑发育。如果儿时缺少体育锻炼,有可能会抑制大脑发展,造成学习障碍。

如何让孩子“动”起来

1. 适度放手让孩子自己来

很多人问朋友:“你难道不在乎孩子的安全吗?不担心她受伤吗?”

朋友回答说:“我当然在乎!但是在我看来,在不危及孩子生命安全或给孩子带来严重伤害的情况下,与其过度保护孩子,不如给孩子在适当的范围提供大量机会反复练习与自由嬉戏,让孩子学习应对策略和坚持。

通过不断练习,孩子会觉察到行动前思考的重要性,并通过自我思考获取一些避免危险的方法。这才是我们做家长更应该尽到的责任。 ”

生活中经常看到很多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带孩子,不愿意放手让孩子自己玩,总是跟在孩子后面,不能跑太快,不能蹦太高......

等到孩子长大了,他们想冒险尝试的心思弱了,做事就会变得畏首畏尾,少了拼搏的勇气,甚至会没有责任感,什么都仰仗父母去帮自己做好。

另一方面,家长的心态,往往会影响学校和老师的心态。 上海就有不止一家幼儿园,尽量减少孩子们的户外活动,为的就是避免意外发生,因为一旦出现问题,家长和幼儿园之间就会有打不完的官司。

因此,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无论是家务或者运动器材,让孩子去摸索去锻炼,父母在旁边陪着就好。

2. 性格原因,要合理引导

除了家长存在教养方式的问题,孩子胆小不敢尝试剧烈的运动和自身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素质也有关系。

很多时候父母会发现,孩子在家里喜欢上蹿下跳,胆子非常大,什么都敢尝试的自己做,但是当换了新环境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不吭声,也不敢乱动。

当孩子逐渐熟悉周围的环境后,便会慢慢放开,胆子相应也会变大。比如刚上幼儿园的孩子,需要一段时间接触周围的小伙伴,适应新的环境和老师后才能活跃起来。

这种时候,父母要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去适应新环境,切记批评孩子。多和孩子交流,给出引导和鼓励,孩子也会更快习惯新环境。

3. 多带孩子出去锻炼

很多孩子不愿意动起来的原因是胆小、害怕。孩子的胆量,除了跟自身性格等很难改变的因素有关外,更多是跟后天锻炼相关,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多给孩子创造一些锻炼胆量的机会。

比如外出旅行就是孩子锻炼胆量的好机会。 在旅行的途中,孩子到了陌生的环境,碰到很多陌生的人。当孩子经历多了之后,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就会逐步增强,胆子也会越来越大。

同时,在旅行中,父母要鼓励孩子多玩新奇的东西。 只要达到旅游景区的游乐项目所要求的年龄段,就要多鼓励孩子去尝试,越是刺激的项目,对他的锻炼越大。

侄子五岁时,我们带他去迪士尼乐园玩,陪他一起玩过山车。一开始我对他能否经受住可能的惊吓,心里完全没底。玩的过程中也是相当惊险,他吓得大哭大叫。没有想到,坚持玩下来之后,我们大人都感觉头昏目眩,他却若无其事,表示还要玩。

鼓励孩子跟更多的小朋友一起玩,结交更多的好伙伴。 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两个孩子,自己运动锻炼很难坚持。可以多带孩子跟小区里的孩子一起玩,不仅可以交朋友,很多孩子一起玩滑板车,他也就不会那么怕了。

此外,导致孩子胆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孩子的独立性不够,对大人的依赖过多。这就需要家长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自己面对和解决很多问题,胆量自然就会增加。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需要自己学会很多自我生存的技能和本领。唯有如此,孩子才能逐步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有一天才能独自迈入社会。 如果孩子现在连滑板车都不敢踩,将来拿什么面对社会上的“惊涛骇浪”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