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峨眉山月歌》抒发了诗人秋夜行船时什么的感情?

《峨眉山月歌》抒发了诗人秋夜行船时什么的感情?

时间:2023-09-26 00:09:36

相关推荐

《峨眉山月歌》抒发了诗人秋夜行船时什么的感情?

古诗《峨眉山月歌》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出自《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

原文如下: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如下: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词句注释如下:

⑴峨眉山:在今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有两山峰相对,望之如蛾眉,故名。

⑵半轮秋:谓秋夜的上弦月形似半个车轮。

⑶影:月光的影子。平羌: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在今四川中部峨眉山东北。源出宝兴县北,东南流经雅安、洪雅、夹江等地,到乐山汇大渡河,入岷江。

扩展资料: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秋天。当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离开蜀中赴长江中下游的舟行途中,写下此诗。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百度百科——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的赏析如下:

首先,诗中描绘了峨眉山的月夜美景。诗人把月亮比作玉轮,表现出他对月亮的敬仰与赞美。同时,通过将静谧的峨眉山月与江水、平羌江水等元素相结合,诗人营造出一幅流动的月夜画卷。

其次,诗人通过五个地名连用,如“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展现了诗人的高超艺术技巧和广阔的思维空间。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此外,这首诗充满了诗人的豪情与壮志。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通过描绘峨眉山的月夜美景,诗人表现出一种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

最后,这首诗的韵律美也是一大亮点。诗人运用了传统的五言绝句形式,使得整首诗在形式上统一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地名连用和流利的对仗也使得诗的节奏明快,朗朗上口。

《峨眉山月歌》的原文及写作背景: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佳作,原文如下: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涉及李白的生平和他对故乡的思念。李白年轻时曾离开故乡四川,前往外地游历。在这段旅程中,他饱览了各地的名山大川,对故乡的思念也日益浓烈。

这首诗中,李白通过描绘峨眉山的月夜美景,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峨眉山是四川的一座著名山峰,也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在诗中,李白将月亮比作玉轮,形象地表现了对峨眉山月夜的赞美。

此外,诗中提到的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等地名,都是李白在旅途中经过的地方。这些地名的连用,不仅展示了李白对故乡的热爱,还表现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