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关于自得其乐的作文提纲

关于自得其乐的作文提纲

时间:2021-12-30 05:41:33

相关推荐

关于自得其乐的作文提纲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关于自得其乐的作文提纲,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篇

傍晚,天空清澈,恬静而又美丽,泡在游泳池里看着蓝蓝的天空,真的是一种享受,感觉是全身心的放松,游泳池旁还有几棵很大的龙眼树,朋友们爬到树上去摘着吃,然后又跳到水里,欢快极了……

晚上,去了很久都没去的台球厅,音乐低低地唱着,有伤感的,有欢快的,看着一个个球被击中,我高兴得跳起来,朋友说是运气,我骄傲地说运气也是一种实力。

突然觉得——原来快乐也是如此简单!有人说人生之乐有三种:一种是自得其乐,第二是知足常乐,第三是助人为乐。我姑且自得其乐吧。

生活还是得继续,我要走出那种沉闷的阴影,快乐地生活着,恢复我原有的活力,我本不是那种颓废的人吧。

第二篇

岁月极美,在于春光、秋月、夏日、冬雪的必然流逝;童年极美,因为真诚只是在回忆中显现,才成就了那份完美;人生极美,在于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享受无限自得其乐的日子。

人的想象是美好的,而现实永远是真实的,许多客观原因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去超越的。因此,我们每天拼死累活地奔走于几个点、线之间,在理想与现实间苦苦挣扎,整天肩负重荷,疲惫不堪,这时,你是否想到了苦中作乐,自得其乐。它使你不至于因为匆匆,错过太多的沿途美丽风景。“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我们的理想生活不就是过无限安稳、自得其乐的日子吗?可生活的理想却使得我们苦不堪言,这,岂不是与我们最初的目的背道而驰了吗?

其实,过无限自得其乐的日子很简单,在工作,学习之余,给自己留一些时间,这段时间内不要去希望什么,你反而会感到轻松快乐,不用背负太多的失望与伤心遗憾,当你静静坐着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也是一种自得其乐,这样也挺好。

曾看过一篇文章《没钱也潇洒》,倒颇有一番自得其乐的韵味儿,“穷,虽吃喝不上法式面包和味道好极了的雀巢,但大排档上馒头煮饼也管饱,看不起想着法子赚你眼泪的言情和笑傲江湖一招一式尽显英雄本色的武侠片,买张影讯加入“联想集团”神游一番照样逍遥,与“耐克”绝缘,愁啥?解放鞋同样领你走光明大道。”这一段自得其乐的描写,让人忍俊不禁,同时也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潇洒与达观。

自得其乐,并非是阿Q的那种精神胜利法,或许,阿Q自己看来确实是自得其乐,可在我们大家看来也顶多是自我解嘲罢了。

自得其乐的人是充满智慧的人,因为他们懂得如何苦中作乐,缓解疲劳,释放压力;自得其乐的人是潇洒的人,仿佛一切成败得失在他们看来都如过眼云烟,自得其乐的人,是幸福的人,他们一直活在心底的悄然愉悦中。

因为自得其乐,你面对黯淡岁月,过的依旧从容;因为自得其乐,你面对人生之浮沉,处之泰然,置之淡然。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万般努力将它传递下去,让它照亮每个人的人生道路。

第三篇

外公是个爱唱歌已爱到骨子里去的人,不管别人怎么说他,他只沉浸在自己的乐趣中。

每天天不亮,外公就起床了,给我热好早饭,他便站在阳台上“咪咪咪,啊啊啊”地吊嗓子。我实在受不了这“清早的问候”,悄悄跟外婆发牢骚,外婆当即打断正在唱《霸王别姬》的外公,对他进行深刻的教育,谁知外公眉毛一挑:“你懂什么叫歌唱的乐趣吗?”随即又像是很惋惜的样子,做作地晃了晃脑袋:“罢了罢了,你们哪能领悟高雅的乐曲,也只有我才能从中得到乐趣了!啧啧……”外婆顿时无语,只得愤愤地说:“这个死老头子,什么自得其乐?我看是走火入魔没的救了!”

不过别说,外公唱歌还似乎真有那么两下子。黄梅戏、通俗歌曲、流行歌曲,外公都能唱上几段儿,虽然会把《天仙配》唱出周杰伦的味道。前不久放学回家,父母还未下班,外婆看别人打麻将去了,外公一人躲在卫生间里唱得起劲儿,连我回来了也不知道。我猫在卫生间门口,看见外公正对着镜子挤眉弄眼,还唱着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外公想学李玉刚双目含情,结果愣是挤成了斗鸡眼,兰花指也变成了胡萝卜一样:“爱恨就在一瞬间……梦回大唐爱!陛下,再饮一杯吧!”还未唱完,外公自己就捂着肚子笑得直不起身子,边笑边拍大腿:“李玉刚也太逗了!”外公笑得那叫个花枝乱颤啊,还说李玉刚逗呢,明明是他自己把自己逗乐的。我也忍不住笑出声来,忽然想到不能被外公发现,只好捂着嘴溜回房间,把头埋在被子里笑得差点喘不过气来。原以为外公会消停会儿,谁知不多会儿,他又唱了起来,唱一会儿乐一会儿,跟个孩子似的。

去年腊月,外公集结了一群老年人练唱歌,说是要在社区的新春歌会上一鸣惊人。于是,他三天两头往外跑,有时连饭也顾不上吃。好不容易盼来了歌会,谁知好几位成员打了退堂鼓,说是自己唱得不好,怕丢人。这倒好,剩下的几位也不想唱了。外公急了,拉着伴奏的大爷说:“他们不唱我们唱!”也不管那位大爷同不同意,就这么上了台。我坐在台下,看见外公紧紧地攥着话筒,就这么唱了起来。虽然有些字咬得不准,虽然有些词走了调,但外公还是面带微笑,用心地唱着,好像这首歌只有他才懂得其中的韵味,他就这么沉浸在悠扬的乐曲中。台下有人发出“切”的声音,还有人干脆聊起了天,我看看四周,又看看台上唱歌的外公。他仍旧忘我的唱着,嘴边还是那一抹淡淡的微笑。我知道,他的心,此刻正沉醉于歌唱的快乐中。(对比中表现人物)

我这才明白,外公的快乐来自他对唱歌的热爱,也只有这一份爱,才能让外公沉浸在自己的乐趣中,执着而勇敢。

第四篇

成语典故自得其乐

成语拼音zì dé qí lè

成语解释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

成语故事或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白翎雀生于乌桓朔漠之地,雌雄和鸣,自得其乐。”

成语造句老头儿有个老伴儿,带一个伙计,就这么活着,倒也~。(朱自清《杂文遗集·蒙自杂记》)

近义词悠闲自得、逍遥自在、悠哉游哉

反义词自找苦吃、自作自受、忧天悯人歇后语关门唱歌;铺盖窝听广播;槟榔树下弹琴灯谜面独奏曲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第五篇

"我怕我会爱上了这角落oooooo"晚饭后,我又挂上耳机,沉浸在音乐带给我的快乐。

清新忧伤的主旋律,是乡村音乐特有的。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少女怀抱吉他站在台上,或老练或拘谨地弹唱的模样,不由得轻轻地跟着哼唱。起初只是生涩地和着,像是雨珠落在叶片上,轻柔而小心。渐渐地大起胆子,放开嗓子,只是总觉得自己的声音如未磨平棱角的玻璃碎片,一不心就要割伤人的听觉。

重新试了几遍,却让调子越来越偏离轨道。我并未因此烦闷,反而发现声音平和多了,断续的曲调隐约有原唱意境的影子。于是不再毫无主见地跟着原唱,凭着自己的理解探索出一条新的路。没有顾虑,没有束缚,恍若回到童年游戏时,自得其乐。声音像四面八方聚集的水流,潜行在石层下,穿过细细的泥土,感受着乡间小路的心跳与气息,匀静恬美。水流随心流淌,似乎穿行在桃花源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忽然,水流无征兆地停滞了。

房门被敲开:"别唱了!刚才还有点样子,这会儿简直是鬼哭狼嚎了,简直听不下去了!"那略带怒气的声音仍响着:"唱成这样了,你还乐呵呵的,傻了吧!"一边的耳机被扯下,左右晃动着。

"虽然曲不成调,可是乐由心生,这样更能感受音乐的意境,还让我轻松舒畅了许多呢!要不你试试?"我抬起头,扬起一道明媚的笑容。

"行了行了,别乱唱了,吵死了,学习吧。"

我闷闷地投入题海,可是没多久又挂上了耳机,轻声唱着熟悉又陌生的调子。水流逐渐湍急起来,途经一块大石,起了逗弄的心思,挨着它打起了漩儿oooooo渐入佳境,早将之前的叮嘱抛之耳后。

听乡村音乐为何能勾起我的快乐,是因为它的柔情与感伤的魅力吗?抑或是因为那种随心所欲的意境是我所渴求的?我对这个答案一直不求甚解,因为这份自得其乐的意境是无需用理性层层探讨的。一个人因某件事而自得其乐,那一定是一件单纯美好的事。所以,要珍惜这种自得的快乐,而不是因外界的因素去改变它。

水流声一点点弱下去,音乐到了尽头。我感觉到从未有过的酣畅淋漓,早已忘了原唱的旋律,只有音乐的意境在水流中升华,早已忘记了面前的题海,只有音乐的快感在心中停留。

摘下耳机,品味着这种自得其乐,或许就是乐在别人异样的目光,或许就是乐在平淡的生活,但我相信自得其乐一定是对自己最好的调节方式。

第六篇

【出处】《庄子·秋水》。

【释义】原意指乌龟拖着尾巴在泥巴里爬,比喻与其位列卿相,受爵禄、刑罚的管束,不如隐居而安于贫贱。后也比喻在污浊的环境里苟且偷生。

【历史典故】

庄子,名周,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抨击儒墨的权势观,鄙弃虚情假意,主张顺其自然。庄子曾做过漆园小吏,生活很穷困,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他是一位非常廉洁、正直,有相当棱角和锋芒的人。

楚威王仰慕他的才学,想请他来辅佐朝政,多次派使者来请他,都遭到庄子的拒绝。一次,庄子正在濮河上钓鱼,楚王又派两位大夫来请他去做官,他们对庄子说:“大王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渔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死去三千年了,楚王却把它用锦缎包好装在匣子里,藏在庙堂之上。作为一只龟,是死了留下尸骨让人尊敬好呢,还是情愿活着而拖着尾巴在泥沼中爬行好呢?”两个大夫说:“还是活着好啊。”于是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使者无言以对。

【成长心语】

庄子不为了富贵当“犬马”,坚决不被名利锁束缚的骨气让我们敬佩。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的哲学有着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

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正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所以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强调率性。与其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这正是庄子独特人格魅力的卓越体现。

第七篇

很多同学在写议论文的时候都很少提前构思、列个提纲,在考试的时候往往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东一榔头西一斧子,写着写着就和自己一开始想的那个作文差了十万八千里。这都是没写提纲惹的祸。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下议论文提纲的写法,干货满满,不要随意跳台。

议论文的提纲编写与几种结构模式

议论文拟提纲的步骤:

1、找论据,定论点

①根据审题立意时确定的论题搜寻论据。

找事实论据注意既要有历史事实材料,又要有现实材料,不要厚古薄今。

②从论据材料中提取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根据论点筛选论据

如果在审题立意时已经初步拟定了中心论点,但在一时难以找到材料证明中心论点或某个分论点的,应以你掌握的材料为依据,重新确立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如果继续使用原来的中心论点或者分论点,那就可能使文章因缺少论据而论证无力,也有可能出现论据无法论证论点的错误,甚至可能有观点错误的危险。

2、定模式

1. 基本采用三段论的结构模式

文无定法,但是,初学和应试者要学有方法。应试者应该采取最简捷的方式布局谋篇,才能保证在考场上快速构思,快速入题,开亮“视窗”,成就美文。

⑴“三段论”由“引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依次组成。

一般说来,“引论”即开头部分,它要提出问题(论题或者中心论点)“是什么”;“本论”即本体部分,它要分析问题 “为什么”;“结论”即结尾部分,它要解决问题“怎么办”。

⑵立好结构框架的标准有三条:

①“三论”( “引论”、“本论”、“结论”)齐全,结构完整。

②布局严密紧凑,段落层次分明,上下衔接自然。

③全文首尾圆合,段落首尾呼应。集中突出论点。

虽说“三段论”的模式基本规范了议论文和议论性散文的写法,但是写作者仍然可以在三段论基础上创造出多种结构模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2. 本论部分的层次关系有总分、并列、对照和层进关系四种

⑴并列关系

几个分论点同等并列,每个段落可以用“从……方面来看”、“从……上分析”等句式放在开头。如果把这几个分论点的顺序对调,不会造成逻辑混乱。但是,安排并列的几个分论点。还是要有一定的顺序的。

①重要性顺序

如“主——次”顺序,可以分别用“首先”、“其次”或“第一”、“第二”等表顺序的词语放在每段开头。

【例】中心论点:只有在发扬团队精神的基础上张扬个性,才能彰显团队特色和个人魅力。

分论点一:首先,个人要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团队才能步调一致获胜利,个人才会更有信心而魅力倍增。

分论点二:其次,团队要为个人提供用武之地,个人才能张扬个性优势互补,团队才独具特色而富有生机。

②时间顺序

几个并列的分论点所论述的事物发生时间有先后,可以按时间先后安排写作顺序。

【例】中心论点:鱼和熊掌可以共享,时尚与经典应该兼得。

分论点一:经典由时尚的传承而光大。

分论点二:时尚因经典的营养而充实。

③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

同一层次的几个分论点,有的分论点所述道理易为人们所接受,可以先说;有的分论点所述道理需要作较多的论说才能为接受,则要后说。这样才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例】中心论点:平凡者也自豪

分论点一:平凡者未必平庸。

分论点二:平凡者也能自豪。

⑵层进关系

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次的前后顺序有严格的要求,不能随便变动。

段与段之间常有表示递进关系的标志,如“不仅如此”、“而且”、“甚至”等。

层进关系有三种情况:

①事物发展顺序

几个分论点反映的是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则按事物发展的顺序安排分论点。

【例】中心论点:再试一次,成功的大门会向你敞开。

分论点一:失败常常是尝试的终点;

分论点二:再试往往是失败的终点。

②递进顺序

几个分论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论证中心论点。

【例】中心论点:微笑竞争,携手同行,这是双赢的智慧。

分论点一:竞争在美德的肩膀上舞蹈。

分论点二:竞争在合作的怀抱里微笑。

③先破后立的顺序

前面几个分论点分别否定了一些作法,最后一个分论点指出正确的作法。

【例】中心论点:走向科学、民主与法制,就是走向富国强民的康庄大道。

分论点一:封建迷信思想制约了创造力的产生,阻塞了科学强国之路。

分论点二:无政府状态侵害了人民的合法权益,堵住了富民强民之路。

分论点三:民主、法制和科学,是帮助我们走向富国强民大道的三大法宝。

以上分论点一和分论点二之间是并列关系,分论点三与前面两个分论点间是层递关系。

⑶对照关系

这其实也是一种并列关系,就是从正反两方面举例对比说理,这样是非分明,观点明确,是一种简单、易操作而见效快的写法,因此初学者采用这种写法较为普遍。

【例】中心论点:高举诚信的火把,让人间充满温暖。

分论点一:点亮诚信之火,你的四周温暖光明。

分论点二:熄灭诚信之火,你的前头阴冷黯淡。

⑷总分关系

含总分、分总或总分总关系。

并列、层进和对照关系是分论点之间的层次关系。在总分、分总和总分总关系中,总说部分是总述或者总结议论文的分论点。在分说部分,要注意到几个分论点之间层次关系仍然有并列、层递和对照关系,因此必须妥当安排分论点的顺序。

3. 同一层次的论据之间的层次的关系

同层次的论据间较多采取并列或对照关系。但也可以用“总写——特写”或“特写——分写”的写法。

3、备亮点、定详略

议论文本论部分是详写部分,其中详写的是事实论据及其分析评论。但是所用论据不仅一个,因此要详写新鲜的事例,略写概述人们较为熟悉的经典事例。这样详略结合,能够使举例丰富翔实而要言不烦。

设置亮点的最佳位置有:标题、题记、开头、结尾、段首、段尾、过渡句段和关键段。

论点是文章的灵魂,因此把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作为文眼,即作为文章的亮点是至关重要的。

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篇章结构及其提纲的几个主要模式

最常见的论证结构安排和论证过程的“五步法”和“四步法”。

1.“五步法”:立论—论证—过渡—再论证—结论

第一步:立论——提出中心论点,也可以只提出论题。

第二步:论证——“立·摆·议·结”论说论据。

①“立”,立意,提出分论点一,照应中心论点。

②“摆”,摆出一两个事实论据或理论论据。

③“议”议论,分析和评论论据,论证分论点一。

④“结”小结,照应分论点一。

第三步:过渡——承上启下。

①这一部分可以放在“论证”一段的结尾,或者放在“再论证”的开头,也可以独立写成一段。

②有时可以把“论证”和“再论证”两部分的分论点放在过渡段提出。即承上总结并揭示上一部分的分论点;启下提出下一部分的分论点。这种写法,过渡文字一般独立成段,或者放在“论证”部分开头。

③“过渡”可以是一个复句,也可以是一段话。

过渡段根据“论证”和“再论证”之间的层次关系选择关联词。可以用的句式如“既……又(也)……”、“一方面……另一方面……”(并列), “不但……而且……”“而且”(递进), “虽然……但是……”“但是”“然而”“不过”(转折)等。

第四步:再论证——再次“立·摆·议·结”论说论据。

即提出分论点二,摆出一两个论据,议论分析论据,小结照应分论点二。

第五步:结论——总结全文,重申中心论点,提出应该怎么办。

如果立论部分只是提出论题,那么多数在结尾部分提出中心论点。

2.“四步法”: 立论—论证—再论证—结论

如果“论证”和“再论证”部分都在段落开头用相同的句子引出不同的分论点,或者用相同的句式提出分论点或者论据,那么可以不要过渡段,这一点我们在下一章详细说明。

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篇章结构的一般模式

结构的表现形式分为表现思维形式的逻辑结构和表现语言形式的篇章结构。

写作者一般先形成逻辑结构,再形成篇章结构;阅读者则一般先了解篇章结构,再理清逻辑结构。

逻辑结构主要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推理形式。例如因果、归纳、演绎和类比等推理。这在“论证与论据”部分再作具体介绍。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篇章结构及其提纲模式。

从中心论点所在的位置看,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模式一般有四种类型:

1. 开篇提出中心论点的模式,这是最常见的模式。

2. 结论中提出中心论点的模式,这也是常见模式。

3. 在题目中显示中心论点的模式。

4. 在文章中间的过渡段中提出中心论点。

第八篇

提纲是作文构思阶段的产物。构思是从整体上对作文的设计,以抽象思维为主。没有构思就没有作文,只不过有的构思因为时间短暂而不容易看出(有的构思需要成年累月呢)。文字符号表达的构思就是提纲。对作文来说,提纲既重要又必要。但是,笔者目力所及却没有见到比较完整而又详实的提纲编写方法。特作下文,以供参考指正。

首先需要谈谈如何对待提纲。一是文学性作文(即记叙文及其基础上的散文)应当编写简要的提纲,但不必严格按照提纲来起草。这种提纲不是逻辑关系的显示,而是主题、情节、形象和重点的展现,是心理图表,因而更多的是模糊性和情感性。妥当的办法是,经过构思,写出一个简明提纲,接着丢开提纲,自由发挥,任意起草。其实,这样起草时仍然有提纲起着观照的作用。仅仅在写不下去的时候,再参看提纲以便接续思路。二是科学性作文(包括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都要编写细致的提纲。只要不断充实,提纲就成为初稿。

提纲编写程序如下:

一、拟制标题。

(一)标题和主题关系十分密切,但是它服务于主题;标题可以更换,主题不能随意更换。

考试作文主导命题思想,都要避免以前的命题及其固定套路,建立在基础性和实用性上,给考生发挥的空间。试题会有时代气息,切合考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这样的命题,适应面广泛,力求考生都有话可说。

(二)审题立意考试作文大都是命题作文,也有不少规定条件、提供材料后让考生自己命题,这就一定要慎重而又缓慢地审题(自己命题也要审)。

古人审题常用抓题眼的办法,如《陋室铭》的题眼是“陋”字。古人将完整的题目分为题身、题神和题眼,如《依依惜别的深情》,题身是“惜别”,即主要内容,题神是“依依”,即程度色彩,而题眼就是“深情”,即核心关键。再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题身是“中国社会各阶级”,题眼是“分析”。古代审题方法,给今天的审题以启示。

今天的审题,同样是审核题意,明确题目要求,抓住关键,以使作文切题。审题是作文成败的要害。步骤如下:

第一步,明确题目和主题及内容的关系,分析每个限制词语,把握题眼及重点。题目中心词的修饰成份显示了限制范围。如《一位英雄的事迹鼓舞了我》,限制词语是“一位”和“英雄”。标题成份还限制了作文的文体、内容、主题、人称等。如《知识就是力量》,限制写议论文。而《一件应该忘记的事》,限制了写记叙文。

1.对标出取材范围和内容重点的标题,分析每个词的含义,再综合并把握题眼。如《给我教益的一件事》:“给我”,是指与自己有关;“教益”,要在作文中表明事件的教育意义,是题眼或重点,作文应以此为中心内容和基本线索。如《我的一个好习惯》,重点在“好”字。

第九篇

一天,龙王与青蛙在海滨相遇,青蛙问龙王:“大王,你的住处是什么样的?”

“珍珠砌成的宫殿,贝壳筑成的阙楼,屋檐华丽而又气派,厅柱坚实而又漂亮。”说完,龙王反问,“你呢?你的住处如何?”青蛙说:“我的住处绿藓似毡如茵,清泉潺潺。”

接着,青蛙又提了一个问题:“大王,你高兴时如何?发怒时又怎样?”

龙王说:“我若高兴,就普降甘霖,让大地滋润,使五谷丰登;若发怒,则先吹风暴,再发霹雳,继而打闪放电,让千里以内寸草不留。那么,你呢?”

青蛙说:“我高兴时,就面对清风朗月,呱呱叫上一通;发怒时,先瞪眼睛,再鼓肚皮,最后气消肚瘪,万事了结。”

我们活在世上,总有一天要进入社会,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或者是“龙王”,或者是“青蛙”。龙王有龙王的活法,青蛙有青蛙的活法,不必一味地羡慕别人。青蛙和龙王,各有各的快乐。

第十篇

常常羡慕伟人们藐视生活中的困难;常常羡慕大师们心有所专,自得其乐;又常常羡慕巨匠们百折不挠,迎难而上。我久想知晓其中的天机,但总也参不透。终于在一个月白风清的良夜,我聆听了智者的答语:心游万仞,自得一片蓝天。

总也不能摆脱他,面如髭须如妇人,却仍倔强地紧握着一杆秃笔,使华夏文明从此有了真正的记忆。李陵之事后,阴沉的乌云应早已把他的生活笼罩的见不到一丝阳光。然而为什么“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却奏成了亘古未有的绝响?原来这一切都蕴藏在智者的答语里:太史公的心早已飞上了万仞青天,生活中的乌云只会在它的脚下可笑的垂着密雨。

告别了太史公,我的思维又跳到了苏子故迹。我一遍遍地品味着东坡居士的百味人生。由朝中一品大臣一下贬为“朝夕有人窥视”的罪徒。我想这一块乌云足以使所有人不知东南西北。可是苏子是个例外,他依旧“夜饮东坡”,依旧“倚仗听江声”,依旧品松江鲈鱼。我再一次被震撼的目瞪口呆,官衔为命的封建王朝,苏子为何如此大度?这一次又验证了智者的答语:苏子本是一只来自九天外的孤鸿,这点生活中的乌云不会使他消沉,反而会衬托他的不羁与伟大。

从历史中探出头来,我又看到了如玄如幻的千手观音。她的美丽使我倾倒,然而她的故事却让我一头雾水,无声的世界里怎么会呈现出如此让人叹为观止的奇观?我习惯地去回想智者的答语:原来“观音”们非凡物,她们不幸的失去了世界的旋律,却万幸的获得了一颗高悬天外的心。既然一切用心灵去感知,那么无声又怎能阻挡住绝响旋律的徜徉!

我聆听了智者的答语;

我验证了智者的答语;

我领悟了智者的答语;

我要是实践智者的答语:心游万仞之外,自得一片蓝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