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作文200字600字

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作文200字600字

时间:2021-08-19 23:05:37

相关推荐

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作文200字600字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作文200字6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清明节我们学校放假三天,不用上课,真爽!但最爽的还是节日第一天,因为我们家做清明。

一大早,厨房里的果馅香气,就飘满了我家每一个房间。今年做清明还是全家动手,爷爷和爸爸管揉粉、压皮;奶奶和妈妈配馅做;我呀,官最大,当评委,责任也大,还要负责烧火蒸呢!

我家的清明可漂亮了。爷爷把热腾腾的糯米粉千揉万揉,变成一个个小球;爸爸用铁板一压;扁平的粉皮到了奶奶和妈妈手中,加入馅料。没等我看清,熟练的手指捏几下,一只只弯月亮形的清明,已经整齐地摆在蒸笼里。它们你挨着我,我靠着你,个个都像双胞胎,太有趣了!这是菜馅的。奶奶和妈妈还能把粉球用手指转成一个孔,放入芝麻馅,收好口,放入一个模具中,轻轻一压,哇,一个个月饼形的清明就在你面前了,上面还有好看的花纹呢!这又是甜馅的。

我家的清明果不但好看更好吃。菜馅的馅料可丰富了,有香干丝、肉丁、笋丝、香菇末、咸菜丝、大蒜丝,咸香入味。让你吃了就不肯停。甜馅有芝麻馅的,还有豆沙馅的,里面拌着白砂糖。蒸熟了,糖就化成了水,咬一口,香香甜甜淌进嘴里。于是一整天你的嘴角都是甜的了。

哎呀!只顾吃了,忘记了自己是评委,还没有评出今天谁表现好呢!一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也正吃得香,看来他们也忘了。真的要我评呀,今天的清明算第一!

第二篇

“嘿哟,嘿哟!”咦?是哪儿来的声音呢?哦,原来今天是端午节,他们正在赛龙舟呢!你看,每只船可以坐12到8个选手,有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裹着红布,手上拿着两只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前进。擂鼓打锣的坐在船的中部,在船前进时便彭彭铛铛的敲打起来,调整桨手的划桨节拍。这场激烈的“战争”多么惊心动魄!选手们一个个挥汗如雨,但他们任然在坚持,努力争夺第一名!

端午节不仅要赛龙舟,还要包粽子,吃粽子呢!这香喷喷的大粽子,让人忍不住口水哗哗往下流,很想吃一口!这香喷喷又美味的粽子,是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屈原跳江后,百姓们为了不让鱼虾吃他的身体,便把糯米投入江中。后来怕鱼虾因糯米分散而去吃屈原的尸首,便用粽叶把糯米包住,再用线缠上,这样鱼虾就不会吃屈原的尸首了。

我喜欢端午节,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我们要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传承下去,让全世界都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

第三篇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也是新中国成立71周年的国庆日。中秋节又称仲秋节、八月节、玩月节、拜月节等,此时恰逢仲秋之中,时值三秋之半,空气清爽、玉露生凉,是一个充满了浪漫和诗意的传统文化节日。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根据史籍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初,盛行于北宋,明清时已成为与元旦齐名的节日。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说,融合了许多民间的古老习俗,它以月之圆满预兆人之团圆,寄托心中思念,祈盼幸福团聚,是我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受中华文化的影响,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也有过中秋节的传统。

关于中秋的由来,有好几种说法。一说起源于古代帝王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这里的夕月就是祭奠月亮;二说起源于农业生产。“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各种农作物和果品都到了成熟的时候,此时恰好是三秋之中,农民为庆贺丰收,表达喜悦,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三说起源于神话传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中秋节的来源与民间广为流传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传说很久以前,一个叫嫦娥的女子,无意中吃了丈夫让她保管的不死药,于是飞奔向月,成为了月神。从此夫妻二人相隔千里,彼此牵挂,每到月圆之夜,便对月思念。嫦娥奔月的神话,给中秋节定下思念的基调,千百年来,这轮圆月承载了无数中国人对团圆和睦最美的定义和最深的情感。

中秋节作为我国的传统佳节,它的习俗大都与月亮有着深厚的渊源,赏月、拜月、吃月饼等习俗均源于此。我们的祖先自古就有春祭日、秋祭月的传统,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之后便逐渐由庄重严肃的祭祀变成了一桩轻松浪漫的雅事。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朝长安一带极为盛行,到北宋时期,已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时节,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节。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在中秋佳节留下了不朽的诗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是张九龄望月时的感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杜甫思乡时的惆怅;“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是王建对月时的寂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苏轼中秋时最美好的祝愿。这一首首佳作名篇,描绘着人世间的聚散离合,也倾诉着千百年来人们对幸福团圆的不变期盼。

吃月饼是中秋节的另一个重要习俗。月饼最初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贡品,后来人们逐渐把月饼作为中秋节的必食佳品。月饼与饺子、汤圆、粽子并称为中华民族四大民俗食品。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月饼象征着甜蜜和团圆。当皎洁的明月,映照着手心的圆饼,就仿佛将最深切的思念与最美好的团圆一起收藏于心中。除赏月与吃月饼外,中秋佳节还有赏桂花、猜灯谜、饮桂花酒等民间习俗。在苏浙一带,观潮亦是中秋的一大盛事。

举国同庆日,中秋佳节时。今年中秋恰逢国庆,也使得这个节日格外不同寻常。从远古走来的中秋,带着月光的皎洁,送来月饼的香甜,它与国庆深情相拥,让小家与大国在今日团圆。花好月圆之夜,与家人围坐在一起,共赏明月,同吃月饼,看月桂婆娑,听风露点点,令人不禁感叹月下的时光如此温柔绵绵。也许唯有团圆,才是最好的中秋吧。在这个丹桂飘香的季节里,在这个万家团圆的节日里,我衷心祝愿亲爱的祖国繁荣富强,挚爱的家人幸福健康。期盼每一年都有皎洁的月色,祈愿每一载都有美满的团圆。

第四篇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而我最喜欢的就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春节。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后来,一位老人打败了“年”兽。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除夕的晚上就更热闹了!我们全家围坐在餐桌旁,桌上摆着许多美味佳肴:有清蒸桂鱼,象征着年年有余;有白斩鸡、有炸鸡翅,还有很多美味水果,让人垂涎三尺!我们举杯相互祝福,我祝全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爸爸、妈妈希望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餐桌上大家边吃边,聊到高兴之处,大家都开怀大笑。吃完年夜饭,在爸爸的陪伴下,我把烟花点燃,“砰!”的一声,烟花在空中烁出一道道绚丽无比的彩虹。“哇!好漂亮!”

春节真开心呀!我真希望天天都是春节啊!

第五篇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有元宵节、有中秋节、还有七夕节……但是,我最爱过的还是马上就要到的节日——端午节。

为什么喜欢过端午呢?因为端午节可以吃到我最爱吃的粽子了,外婆包的粽子最好吃了。外婆先准备好干净的粽叶,然后把糯米弄好,加一点点盐和酱油搅拌均匀,拿出提前腌制好的鲜肉就可以开始包了。先拿出两张大小不一的叶片重叠在一起,折成一个漏斗形状,再舀一勺米放进去,放上一块鲜肉,然后再用米填满,接着折呀折,三两下就把它包裹的紧紧的,最后用绳子把它捆起来,就成了一个粽子。照这样反复的做着,一盆粽子就完成了。煮熟后的粽子又糯又香,美味极了!

端午节,我们村还有一个自己的习俗:小朋友们要穿新衣服。外婆说,这是她小时候就传承下来的,寓意着让小朋友们健康平安长大。

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有插艾草、赛龙舟、喝雄黄酒、挂香包。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节日啊!

第六篇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在其中,中国传统节日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类。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清明节,中秋节,春节等等。我爱中国传统文化,更爱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中国传统节日,有许多习俗,比如:中秋节,我们就要吃月饼,还要赏月,因为这天的月亮是最圆的,还有一个传说,都说对着月亮,能看见漂亮的嫦娥呢!而端午节时,我们要吃粽子,赛龙舟,很热闹;还有清明节,给去世的人祭祀,烧纸。而春节的习俗就更多了,要吃饺子,还要长辈给晚辈压岁钱,贴对联,放鞭炮烟花等等。

春节是传统节日中我最爱的节日,春节又叫除夕也叫过年,它有一个传说,据说每年的过年这一天,都会回来一个名叫“年兽”的怪物,人们都往山上跑躲“年兽”,有一个老头他没有跑,他在家里挂上灯笼,贴上对联,燃烧火把,把竹子放在火里;年兽来了,它跑到房子前,定睛一看,到处都是红色,这时,在火里的竹子啪的一声爆了,年兽大惊失色,转身逃跑了。第二天,人们回到村子里一看,村子居然安然无恙,他们跑到老头家一看,老头在吃着饺子,喝着香酒。人们问老头为什么没有把村子破坏,而且还逃跑了,老头回答说:“年兽被我吓跑了!”人们说不可能,就你这小身材能把年兽吓跑了?老头回答说:“年兽怕红色,怕响声。”就这样山东人,发明了鞭炮。从此以后,人们过着快乐的日子,再也不怕年兽了。

我们家过春节,也延续着这个传说,都会吃饺子,吃鱼,喝酒。最重要的也会贴许多的红色的年画,还会放很响的鞭炮,然后在屋里吃好吃的,看春晚。每年都很开心!

我爱中国传统文化,我爱中国传统节日,我更爱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第七篇

中国传统节日作文400字 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春节

我国的传统节日可多了,有春节、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我最喜欢的是喜气洋洋的春节。

每年腊月底,人们就为过年而准备。机场、车站、码头,远离家乡的人们都忙着赶回家乡与亲人团圆。商场里,人来人往,大家忙着添加新衣服,超市里,数不胜数的人们在忙着筹备年货。我们家也热闹非凡,爷爷在杀鸡宰鱼,奶奶和妈妈在蒸糰子,我和爸爸在贴春联。

除夕晚上,我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团圆饭真丰盛:有肉、有鸡、鱼、火锅等。鱼是每年必不可少的,妈妈说鱼代表年年有余。饭还没吃完,外面鞭炮声就响起来了。我们也迫不及待地来到街上,街上到处灯火通明,火树银花。我们找了人少点的地方放起烟花来,看着五颜六色的烟花,我很开心,整个场面热热闹闹,处处一片欢腾。

我们全家欢聚在一起看联欢晚会,电视里也是一片喜庆气氛,不知不觉午夜钟声敲起,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我们全家互相祝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给我包压岁钱,他们祝我学习进步、吉祥如意,我祝他们的同时,也祝我们所有中国人新年快乐!

第八篇

春节,我相信,这个词语大家都不陌生。来,咱们废话少说,接下来就让我讲一讲咱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吧!

你知道咱们的传统节日春节都要有那些东西呢?嘿嘿,没错,春节咱们要准备:鱼、肉、菜、年糕······最重要的是要买鞭炮、对联和福字。下面,就让我讲讲我这一次过年的经历吧!

早上(当然,不是过年的那天早上),妈妈带我出去买鞭炮、对联和福字去了,大街上早就摆满了买年货的摊子。我对妈妈说:“妈妈,咱们先期买鞭炮吧!”妈妈爽快地答应了。

我们走进了一家买鞭炮的店铺,我相中了几盒小鞭,我对妈妈说:“妈妈,我要这些。”“没问题。”妈妈爽快的说妈妈也买了些挂鞭。

买完鞭炮,妈妈又带我走进了卖福字合买对联的地方买了一些福字、对联等回到家贴在窗上、门上和墙上。

买完了东西,我们回到了家,把福子和对联堆在了门上和墙上。

这就是我第一次去和妈妈每年货的经历(以前都在爷爷家玩,没空去),怎么样?

第九篇

大家都知道,我国最隆重的节日是“春节”。春节有许多习俗,比如贴春联、包饺子、蒸年糕、拜年、给压岁钱、放爆竹等。经过学习,我发现这些习俗都是有来历的。比方说:过年为什么要放爆竹呢?

相传,古代有一种叫做“年”的怪兽,非常凶猛,每到除夕,“年”就会吞食牲畜,伤人性命。因此,人们只能逃往深山。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位老人,他在这里住了一晚,这时候“年”来了,老人便让村民点燃爆竹,“年”被吓得狼狈逃窜。原来,“年”怕火光、炸响和红色。因此,每年除夕,家家户户便贴春联,放爆竹,后来这一天就变成了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每到春节前,爸爸妈妈都会给奶奶回去送钱、送好吃的。那天是小年,我和爸爸妈妈回奶奶家过小年,到了奶奶家,我把爸爸妈妈事先准备好的钱和年货给了奶奶,奶奶高兴地合不拢嘴。后来,我听见奶奶跟妈妈说需要她帮忙买一样东西,因为在村里奶奶买不到,需要妈妈在城里买,妈妈爽快的答应了。回家的路上,妈妈说她今天非常高兴,因为奶奶能把她需要的东西直接跟她说,说明奶奶真正把她当一家人。

我喜欢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第十篇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到了。这是我最高兴的日子,因为这天不但有新衣服穿,有好多食物吃,还有红包拿。最重要的是,今年我要到宁波姨妈家去,可以和小哥哥一起玩了。

尽管除夕睡得很晚,初一我还是一大早就被一阵阵爆竹声给惊醒了。想着今天就要去宁波了,我便睡意全消,赶紧起床整理东西,和妈妈一起直奔火车站。

这还是我头一回坐动力火车。一进站台我便迫不及待跑去看火车的模样,只见一列蓝白相间的火车横卧在铁轨上,远远地看见火车头是尖尖的,像剑鱼的头,车厢上写着“和谐号”几个字,走进车厢里面宽敞明亮,坐下后不一会儿火车就起动了。我好奇地看着窗外,只见路面被昨晚的一场大雪盖得严严实实,就像一条白色的纽带不断地向后伸展,远处的房屋就像长了脚似的在奔跑,不知不觉地就进了宁波车站,真是风驰电掣呀!

晚上,一屋子人围着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大人们不停地往我碗里夹着菜让我更是应接不暇,大家喜气洋洋,举杯互祝新年快乐,饭后外婆还给了我们压岁钱,我和哥哥嬉笑着,打闹着,空气里弥漫着欢乐的气息。

屋外不时地传来鞭炮声,哥哥也赶紧拿出鞭炮拉着我往楼上跑去。只听“砰”的一声,一朵五彩缤纷的花儿绽放在夜空中,啊,多美啊!还没等我回过神来,又接连窜出第二朵、第三朵......犹如千万条银丝洒落,又像一场流星雨,一朵连着一朵,烟花映红了我们快乐的笑脸。

过年的感觉真好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