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大豆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有哪些?

大豆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有哪些?

时间:2019-07-12 06:21:21

相关推荐

大豆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有哪些?

大豆细菌性角斑病主要为害大豆植株的叶片,造成岩片脱落,影响产量。那么大豆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大豆细菌性角斑病症状

叶片上病斑初期为圆形或多角形小斑点,水渍状,以后逐渐扩大。病斑后变为深褐色,稍凹陷,病斑周围有—狭窄的褪绿晕圈。发病严重时叶片枯死脱落。当病斑多时,病斑相互汇合成大块组织 枯死,似火烧状。

二、大豆细菌性角斑病病原

病原细菌为杆状,两端圈钝,端生1—3根鞭毛。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白色;病菌呈革兰氏染色阴性。

三、大豆细菌性角斑病发生规律

病原细菌在病粒和病残体内越冬,带菌种子和病残体是病害的初侵染来源。叶片受机械损伤创口多时,利于病菌侵染,发病重;多雨有利于细菌的侵染、传播,病害发生重;连作菌源量大,病害发生重;天气干燥抑制发病。

四、大豆细菌性角斑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种子上或未腐熟的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播种带菌种子,出苗后即发病,成为该病扩展中心,病菌借风雨传播蔓延。多雨及暴风雨后,叶面伤口多,利于该病发生。连作地发病重。

五、大豆细菌性角斑病防治方法

1.选择适宜于本地区相对抗、耐病品种。

2.采用无病种子或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可用l%稀盐酸液浸种3~4h后洗净播种,也可用种重的0.3%的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拌种。

3.实行2~3年以上轮作,收获后及时田间病株残体,深翻土地,消源。

4.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噻枯唑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二噻农+碱性氯化 铜水剂500倍液,或新植霉素、农用链霉素5000倍液喷雾,7~10天防治1次,视病情连续防治2~3次。

以上就是小编介绍的大豆细菌性角斑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传播途径、发病条件及其防治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1988.TV!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