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微观经济学税收分担 微观经济学之市场结构理论

微观经济学税收分担 微观经济学之市场结构理论

时间:2021-05-19 16:54:49

相关推荐

微观经济学税收分担 微观经济学之市场结构理论

在各种不同的经济活动中,税收的分担问题直接影响了市场参与者的决策和行为。比如,在商品市场中,消费者和生产者都需要承担税收,那么这种税收的分担是如何影响市场价格、消费量以及生产量等经济变量的呢?以下是有关微观经济学税收分担的内容分享,一起来看下吧。

微观经济学税收分担1

1 个税概述

税收是一国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来源于人民。税收负担合理,就会促进经济稳步较快增长,税收负担不合理,就会扰乱市场秩序,阻碍经济的发展,甚至会严重的破坏社会的安定与和谐。以下将从宏微观的角度考量我国个税税负的水平。

1.1 我国个税税负的宏观指标

个人所得税的宏观税收负担,通常以一定时期的个人所得税税收总量占国民生产总值(GNP)来表示。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宏观税负问题,主要是我国的整体税负与其他国家整体税负之间的比较。宏观税负根据现实的国情不同又可区分为大(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中(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小(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三个统计口径。在与财政体系较为完善的国家比较时,这些国家的收入比较规范,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是税收收入,以“小口径”来反映这些国家的宏观税负较为合理。在与发展中国家比较时,用“小口径”不能真正的反映微观经济主体的真实经济负担水平,因此,与发达国家的宏观税负比较采用以“大”比“小”,与发展中国家比较采用以“中”比“中”。根据相关数据,采取估算的方式可得到我国宏观税负约在10%左右。从我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宏观税负正处于上升期,其宏观税负水平已出现逐渐接近发达国家的趋势,并且明显高于人均收入接近的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税负水平。由此可知,我国宏观税负水平较高。

1.2 我国个税税负的微观指标

个人所得税的微观税负的计算方式较为统一,即个人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款占个人收入的比例,其计算结果即为微观税负率。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微观负担呈现出的是税负不均衡的问题。首先,工资薪金所得项占个税总收入的比例一直较高,约为50%左右。其次,我国个人所得税的主要来源是中低收入的工薪阶层。早在,我国65%的个税就来自工薪阶层。最后,我国的工资、薪金免征额为固定的3500元,未综合考虑到实际个体所负担的生活费用、家庭赡养费用、地域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2 个税税负的合理性分析

2.1 个税宏观税负的合理性分析

税收效率原则就是指税制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并且在税收征收环节实现最小投入最大产出。个人所得税作为直接税更加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市场逐渐趋向于成熟,而且,对消费者课税更有助于扩大内需,促进实际资本的形成。间接税会减少个人可利用的收入,并且它所减少的主要是用于消费的收入,具有促进储蓄的效能。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的是实际资本的形成,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而我国目前间接税的比重很高,由此,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现状并不符合税收效率原则,其对国民经济的运行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应当进行变革。

税收对于公民来说是义务,但也是权利的保障。一方面,国家对公民征税必须符合税收法定、税收平等和税收效率三项原则,这是合理纳税的根本体现,也是对纳税人权利的基本保障。另一方面,公民与其实国家达成了一定意义上的契约关系,公民之所以纳税,提供政府日常运作的资金,根本上是由于相信国家会通过一系列的行政行为为人民的生活提供基本的服务,满足人民的物质精神需要。当国家没有依照税收的基本原则或者没有按照约定满足人民的需求时纳税人应当利用法律来捍卫自己的权利。在发达国家,公民通常具有强烈的纳税意识,他们不仅在缴纳税款时具有主动性,对于纳税人的权利更具有敏感度和强烈的捍卫意识。而在我国,纳税人的权利义务意识淡薄,大多数人对纳税人的理解仅局限于每月必须按时缴纳工资薪金所得税。其中一个原因是个人所得税在我国的地位很低,在我国间接税才是绝对的主体税种。税负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转嫁的方式附加在纳税人头上,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拿了多少税,因何而纳税,而以看得见的方式存在着的个人所得税却只占税收的一小部分,因此,在数次上调免征额之后,依然不能对整体税负产生显著的影响。公民税收主体意识的缺失可能会部分掩盖因为税收负担沉重而带来的负面情绪,但是另一方面也弱化了税收主体的权利义务观念,偷税漏税的行为较为频繁也是税收主体意识缺乏导致的一个后果。

2.2 个税微观税负的合理性分析

税收的横向公平原则主要指同等支付能力的人有同等的纳税责任。学术界普遍认为以所得作为标准统一课税,较为客观公正。因此,以所得为基础,假定相同所得的纳税人负担能力相同。以具体例子来看,A、B两人收入相同,均为6000元,且假设他们的家庭负担等相同,但收入构成不同,A的收入仅仅来源于工资薪金,而B的收入由工资薪金和稿酬两部分组成,计算所得税,A应缴145元,而B应缴税合计73元,这就出现了横向不公平的问题。

再来看税收的纵向公平。根据纳税人纳税能力的不同,征收不等额的税收,区别对待。实际情况是,虽然越高收入的纳税人缴纳税款越多,但是实际的税负增长却不成比例,对于被纳入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课税范围的纳税者们来说,收入越低其税收负担的增长速度越快,而收入越高,税收负担的增长速度越慢,导致了税率在低收入部分,爬升的较快,而在高收入部分爬升的速度较慢。这样的税率结构致使个税对高收入阶层的调节效应没有对低收入的调节效应明显,使得个人所得税出现纵向不公平的现象。

综上所述,我国个税负担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应当进行相关制度的改革、完善,充分发挥税收的效率和公平。税收是公民与国家密切联系建立的基础,合理的课税,将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也有利于国家发展步伐的持续迈进。个税改革之路虽看似艰辛,但却势在必行,税收制度的完善牵一发而动全身。我国个税改革的方向应锁定在合理扩大个税比例降低间接税比列的前提之下,并且分类综合课税模式的建立、工资薪金税率结构的完善、费用扣除的科学化以及家庭课税的实现都是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制度改革的必经之路,只有依据我国的现实状况找到适宜的改革路径并在税制结构内实现协调,才能实现税收的公平效率原则,并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的收入调节功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更加科学化。

微观经济学税收分担2

税收负担问题历来是关系到国计民生最尖锐、最敏感的问题之一。目前最流行的观点是,财税部门认为中国的税收负担水平并不高,居民和企业对税负轻重的看法存在一定差异。造成政府与公众对税收负担偏差的根本原因是政府与公众的评价视角不同,对于同一个事物或现象,不同人由于观察视角或立场的差异,可能得出不一样的结论。政府是从宏观税负的角度评价税收,公众是从微观税负的角度评论税负,因此造成两者的观点不同。文章从税收负担的基本内涵、我国税收负担的宏观及微观分析着手,对我国的税负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依次提出合理中国税收负担的几点建议。

1 税收负担的基本内涵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因向政府缴纳税款相应地减少了其可支配收入,从而对其造成的经济损失或使其承受的经济负担,税收负担的本质是国民向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所支付的价格。从绝对额的层面上来看,税收负担通常情况下是指纳税人应该提交给国家的税费;从相对额的层面上来分析,税收负担通常情况下是指纳税人必须交纳的税额和相应计税准则价值的比值,税收负担主要决定着国家和纳税人以及不同纳税人间的分配情况。

2 税收负担分析

2.1 宏观税收负担分析

宏观税收负担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宏观税收负担是指一个国家总的税收负担,它是从全体纳税人角度来反映的税收负担水平。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来表示。研究宏观税收负担,可以比较国与国之间的税负水平,分析一国的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的宏观税收负担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较低的,1996年我国的税收负担只有10%,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但是,从此之后,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税收收入的水平发展较快,宏观税收负担也出现了连续提升的状态,在税收负担提高到了19%,但是和全球范围内的其他国家进行比较,这个水平还是比较小的。所以,准确地评估中国宏观税收负担的实际情况,表明中国的宏观税收负担,在经济稳定提高和税务机构的支持下,宏观税收负担有了迅速的恢复,在充分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宏观税负并没有偏重,仍处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上。从目前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制度、财政职能的实现、税收制度及税收征管水平的实践来看,宏观税收负担保持在20%左右的水平是可行的,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有利的。对于仅仅利用税收收入在GDP中所占的比例无法反映中国的宏观税收负担,并且给出了“大”、“中”、“小”三种不同情况的宏观税收负担这种观点,也是较为合适的,这种观点采取各种口径下的宏观税收负担能够体现不同的问题,按照“大”、“中”、“小”三种口径衡量宏观税收负担是一种“中国特色”,它反映了中国政府收入形式的特殊性,是一种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宏观税收负担衡量体系。

2.2 微观税收负担

微观税收负担是指一国企业或者居民所承担的税收负担,它是从个别纳税人角度来反映的税收负担水平。所谓微观税收负担,是指微观经济主体或某一征税对象的税负水平,可以用企业所得税负坦率或商品劳务税负担率来表示。研究微观税收负担,便于分析企业之间、行业之间、产品之间的税负水平,为制定合理的税负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从目前我国微观税收负担水平上来分析,我国大部分企业承担着过重的微观税收负担,特别是承担的非税收负担比较重。这种状况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我国税制体系和主要税种的配置上,税制体系我国的主要形式是流转税其主要征收对象就是企业,企业需要上缴的大部分税种所形成的税收负担比较重。从法定税率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的增值税转换为消费型,相应的基本税率一般低于国外的税率。我国历次税制改革基本上是采取了只挤不让的原则,所以,我国企业有着承重的税收负担,和国外相比比较大,特别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税收负担是最重的。不同企业由于税收政策及性质不同,在微观税收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国企业在所有制地区规模以及行业上是不同的,因此在税收负担上也有着很大差异,一般情况来讲,非国有企业的税收负担高于国有企业税收,中小型企业税收负担低于大型企业,外资企业税收负担低于内资企业,不同企业产生了不同税负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税收体制和税收政策的不同。

2.3 结论

从宏观税收负担水平分析:从不同口径看,中小口径税负并不高,大口径税负较高从变化趋势看,税负水平上升趋势明显;从微观税收负担结构分析:产业间税负不公,服务业税负偏重,区域间税负不公,中部与西部地区税负与经济发展水平出现“倒挂”,收入阶层间税负不公,中等收入阶层税负过重企业间税负不公,中小企业税负过重;从税收收入使用情况分析:我国公共服务“总体水平偏低,发展不平衡,效率低水平趋同”,政府所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与宏观税负水平不对称,使纳税人总体上产生税收负担偏重的感觉。

3 税收负担合理化的建议

建立中国税收合理征收及使用的健康体系,总体原则是“适度征税,合理用税”。要注重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减轻中产阶层税负;为中小企业实施减税;加强对高收入者税收调节;努力打造“阳光财政”。具体可以从以下五个途径着手:

(1)构建“以支定收”为基础的财政收支机制。先确定“政府究竟需要花多少钱”,再确定“政府究竟可以获得多少钱”,从而使政府收入规模控制在“适度”水平上既能满足政府履行基本职能的需要,又不至于超出企业和居民承受能力。

(2)建立以税收为主的政府收入结构。进一步深化税费改革;适时开征社会保险税;推进国有资产收益体制改革;严格控制债务规模。

(3)进一步深化税收制度改革。从税制结构看:要降低流转税比重,同时提高所得税与财产税比重;从具体税种看:要着力推进以下几方面的税制改革,一、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二、合理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税率结构和征税环节;三、逐步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研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四、全面推进资源税和耕地占用税改革。

(4)加强和完善税收征收管理制度。创新征管方法,降低税收成本;加强税源监管,减少税收流失;坚持依法治税,促进公平正义。

(5)着力推进财政支出改革。优化支出结构,控制与压缩行政性支出,有保有压调整经济性支出,努力扩大社会性支出;提高支出效率,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健全“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理财机制。

微观经济学税收分担3

一、引言

传统理论认为,公司治理环境至少包括产权保护、政府治理、市场竞争、法治水平、信用体系、契约文化等方面,这些要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税收与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密切相关,是上市公司政府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设立的初衷是为国有企业改制和解困服务,因此中国证券市场上的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上市公司主要由政府控制,政府的动机和行为必然会对上市公司的业绩产生重要影响。

税收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合理的税收负担,可以适时、适度发挥税收调节经济的作用,促进上市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降低税负可以提高企业对利润率的预期,从而增强其投资的积极性,最终对上市公司的业绩产生积极影响,刺激整个经济的增长;而增加税收则会加重上市公司的税收负担,加大经济利益流出,最终可能导致整个经济的萎缩。结合以上分析,本文通过面板数据将进行以下实证检验:首先,是否宏观税负越高与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呈现负相关关系;其次,检验是否由于宏观政策滞后效应的作用,前期宏观税负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大于当期宏观税负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是否上市公司自身的微观税负与上市公司业绩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最后,检验微观税负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是否更加显著,微观税负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回归系数是否大于宏观税负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回归系数。

二、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一)样本的选取

本文的研究选取面板数据,选择2000至十年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股票且挂牌交易的所有A股为研究数据总体。在计算各自变量过程中,本文剔除了部分数据:由于某些样本公司公开公布的财务报表不完整,无法通过公开途径获取这些公司的全部财务数据,从而导致部分重要自变量无法计算,剔除原始数据缺失的公司;剔除每股盈余为负数的样本,利润为负的公司往往不涉及所得税的缴纳,计算这些样本的实际税负水平没有理论意义;剔除分母为零的异常值;剔除了经过计算之后实际税负大于1或者水平小于0的极端值;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剔除金融股A股上市公司。经过筛选,本文共得到深沪两市所有A股2000-间总数为8 654条有效样本。

(二)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中涉及的上市公司相关背景信息和财务数据来自CSMAR国泰君安数据库和巨灵数据库中上市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批露的年度报告;宏观经济相关数据全部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和中国统计年鉴。本文用SPSS11.0完成宏观经济税负、微观公司税负、企业规模、财务杠杆、存货密集度和资本密集度的计算,并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

三、变量设定与模型构建

(一)变量设定

1.因变量。本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衡量公司经营业绩的财务指标。净资产收益率是评价企业自有资本及其积累获取报酬的最具综合性与代表性的指标,反应企业资本运营的综合效益。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其中,净利润可以直接从上市公司公开的利润表中获得;平均净资产是该会计年度年初净资产和年末净资产的算术平均数。

2.自变量。本文将影响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税收因素划分为宏观税负和微观税负两个层面。其中,宏观税负是对上市公司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的描述,微观税负是指公司作为微观个体所承担的不同于其他公司的实际税收水平,反应了公司内部基本面信息。

3.控制变量。控制变量用来反应除宏观税负和微观税负之外的因素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根据现有文献,本文选取的控制变量包括GDP年度增长率、公司所处行业、公司所在地区、企业规模、财务杠杆、资本密集度、存货密集度、行业变量和地区变量。本文对各变量的具体定义如附表1所示。

(二)模型构建

为检验文中提出的研究假设,结合上文设计的若干变量,本文分别构造了线性方程一至方程五:

方程一,研究当期宏观税收负担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宏观税负变量取当年数据:

ROEt=a+a1MACROt+a2GDPRATEt+a3SIZEt+a4LEVt+a5CAPINTt+a6INVINTt+a7INDUSTRYt+a8AREAt (1)

方程二,研究上期宏观税收负担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宏观税负变量取上年数据:

ROEt=a+a1MACROt-1+a2GDPRATEt+a3SIZEt+a4LEVt+a5CAPINTt+a6INVINTt+a7INDUSTRYt+a8AREAt (2)

方程三,研究微观税负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

ROEt=a+a1ETRt+a2GDPRATEt+a3SIZEt+a4LEVt+

a5CAPINTt+a6INVINTt+a7INDUSTRYt+a8AREAt (3)

方程四,研究当期宏观税负和微观税负的共同影响,宏观税负变量取当年数据:

ROEt=a+a1MACROt+a2ETRt+a3GDPRATEt+a4SIZEt+a5LEVt+a6CAPINTt+a7INVINTt+a8INDUSTRYt+a9AREAt(4)

方程五,研究宏观税负和微观税负的共同影响,宏观税负变量滞后一期,取上一年数据:

ROEt=a+a1MACROt-1+a2ETRt+a3GDPRATEt+a4SIZEt+a5LEVt+a6CAPINTt+a7INVINTt+a8INDUSTRYt+a9AREAt(5)

在建立了实证方程之后,本文进行如下实证分析。

四、实证检验结果

(一)方程一与方程二的实证分析

结合上文的理论分析,国家的宏观税收政策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为观察和验证这一滞后效应,现将方程一和方程二放在同一表格中做对比分析,方程一和方程二的线性回归结果如附表2所示。

根据方程一的多元回归结果,宏观税负的回归系数为负值,表明当年的宏观税负水平与各个公司的经营业绩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回归系数通过了1%置信水平的检验,说明宏观税负与A股上市公司业绩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是高度显著的。GDP增长率的回归结果为正值,说明宏观经济的增长会带动上市公司业绩向好,并且这种促进作用也是高度显著的,这一结果用数据支持了近年来我国政府坚持发展经济,保持GDP长期高速增长这一策略的正确性。企业规模的回归系数为正值,这一结果与Siegfried的实证分析结论相吻合,说明规模效应对上市公司业绩的促进作用。财务杠杆的回归系数为正值,说明在保持公司正常盈利的情况下,合理地利用财务杠杆,将提高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增加股东回报,这一结果与现有的财务理论相吻合。固定资产密集度的回归系数为负值,并且这种负相关关系在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这一结果与Gupta and Newberry和Derashid and Zhang等人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存货密集度的回归系数为负值,且通过了1%置信水平的相关性检验。

根据方程二的多元回归结果,滞后一期的宏观税负变量回归系数为负值,说明前期的宏观税收负担水平将会对上市公司当期业绩产生负面影响,回归系数在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说明前期税收负担对当期业绩的负面影响是非常显著的。这一研究结论符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对本地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一直是很多上市公司的业绩支撑点。

对比表1中方程一和方程二的实证检验结果,可以发现:第一,滞后一期的宏观税负变量的回归系数为-0.176,远大于当期宏观税负变量的回归系数-0.105(绝对值比较,符号反映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数值反映相关关系的程度);第二,方程二的调整的R2大于方程一调整的R2,宏观税负变量换用滞后一期的数据滞后,对A股上市公司业绩的解释力度超过了当期的宏观税收负担。方程一和方程二的对比可以说明宏观税收政策的滞后效应,由此可以看出,相对于当期的宏观税收水平而言,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受到前期宏观税收政策的影响更加显著。

(二)方程三的实证分析

根据附表3所反映的方程三的多元回归结果,微观税负变量的回归系数为负值,说明上市公司自身的微观税收负担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存在负相关的关系;回归系数在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说明微观税负与上市公司业绩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是高度显著的。

对比方程三和方程一、二的回归结果,不难发现,方程三、方程一、方程二的Adj_R2分别为0.843,0.537,0.638包含变量微观税负的回归方程三,其Adj_R2明显大于包含宏观税负变量的方程一和方程二。Adj_R2的增加代表方程中解释变量对于被解释变量总体解释力度的提高,因此,微观税负能够比宏观税负更准确地反应上市公司本身的税收负担水平,更加显著地影响着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相比宏观税收环境而言,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更多地受到自身特有条件的影响。

(三)方程四和方程五的实证检验结果

根据附表4中所反映的方程四和方程五的实证检验结果,宏观税负变量、宏观之后一期的宏观税负变量和微观税负变量的回归系数都为负值,进一步验证了税收负担水平与上市公司业绩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三个变量的T值分别在5%、1%,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这一结果与方程一至方程三的检验结果相一致,证明我国税收负担水平和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是非常显著的。

对比方程四和方程五的实证检验结果,两个方程的Adj_R2分别为0.648和0.785。在方程五中,将宏观税负变量滞后一期之后,回归方程的整体解释力度与方程四相比有所提高,说明前期的宏观税收水平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比当期宏观税收负担水平更加重大,税收作为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方式,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

对比方程四和方程一、方程三的实证检验结果,一方面不论是宏观税负和微观税负对A股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单独影响(方程一和方程三),还是二者的共同作用(方程四),税收负担水平对公司绩效的负面作用都是高度显著的;另一方面,方程一、三、四的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上升,说明随着主要自变量的改变,回归方程的整体解释力度逐步逐渐加强。

五、结论

综上分析,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与税收负担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税收负担越轻,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越好,净资产收益率越高,对股东的回报能力就越强;加重税收负担会降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上市公司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一方,在市场上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企业所承受的税收负担越重,对企业经营绩效水平的影响也越大,沉重的税收负担削弱了企业的盈利能力,限制了上市公司规模的扩大,不利于上市公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同时受到整体经济的宏观税负和公司自身的微观税负的双重影响。其中,公司微观税负对自身业绩的影响比宏观税负更加显著。分行业和分地区的税收分析表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上市公司的实际税收负担率存在很大差别。国家扶持发展的信息和高科技产业,享有的税收优惠较多,实际税收负担率较轻;第三产业中的部分产业,如食品和医药,税收负担过重;经济特区和西部地区的企业,受惠于我国区域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的税收负担较轻,经营绩效在全国排名靠前。税收优惠的力度在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存在不均衡的现象,受此影响,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的实际税收负担率存在很大差别。沿海经济特区和西部地区的高净资产收益率一定程度上受益于这些地区宽松的税收环境。由于宏观税收政策的滞后效应,上一期宏观税收负担水平对上市公司当期业绩的影响力度远远超过了当期宏观税收负担水平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税收分担4

在经济趋向衰退的时候,推行减税政策意义重大。首先,能够增加民众的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并扩大内需;其次,能够降低企业的成本,增加利润,从而有利于企业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再次,在外贸部门实行退税政策,能够提高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加出口;最后,减税政策能够调动民众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就业者的劳动热情,进而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

虽然减税在短期内、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但是从长期看,如果减税的政策效应得到充分发挥,随着居民消费的扩大和企业投资的增加,财政收入必然会持续地增长,最终构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因此,减税政策一直被世界各国作为摆脱衰退、拉动经济增长的“灵丹妙药”。

一、当前结构性减税政策实施的背景

从国际看,自以来,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问题引发了美国的金融危机,并以空前的规模迅速扩展,通过多米诺骨牌效应,经济危机先从美国逐步蔓延到西方发达国家,然后进一步蔓延到全球。

欧美经济的持续震荡,对处于缓慢复苏中的全球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我国也不例外。最近三年,我国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经济增速减缓。虽然近期CPI(消费物价指数)涨幅逐步回落,但中长期的通胀压力依然不小。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央对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作出了重大调整:把确定的“一保一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政策转变为重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于此,中央把“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这个背景下,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

二、我国小微企业在世界经济危机中举步维艰

我国小型微利企业(以下简称小微企业)数量庞大,在解决我国就业问题和增进社会稳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小微企业规模小,利润微薄,抗风险能力也较弱。在此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较之于大型企业,我国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大量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小微企业开工率过低。开工率是指盈亏平衡点上的开工率,当开工率不足40%时,就出现了企业经营危急的预警信号。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巴巴集团了《沿海三地区小微企业经营与融资现状调研报告》,报告显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地小微企业开工率不足五成,在小微企业比较集中的浙江省,开工率在90%以上的小微企业占40%,开工率在51%~89%之间的占39%,开工率在50%以下的占21%。在外贸型小微企业比较集中的珠三角地区,形势更加严峻。开工率在90%以上的小微企业占34%,开工率在51%~89%之间的占45%,开工率在50%以下的占21%。

二是小微企业利润直线下降。持续发展的全球经济危机,导致我国小微企业国际、国内订单大幅减少。,在珠三角、环渤海两个地区,近50%的受访小微企业都反映国内外订单减少。在浙江省,小微企业订单减少的幅度稍低于,但仍然有超过30%的受访小微企业认为订单还在减少,日益减少的订单加剧了企业生存的难度。此外,过高的经营成本也使各地小微企业利润大幅缩水。报告显示:在导致企业利润缩水各因素中,认为原材料上涨的均超过50%,认为员工工资上涨的也超过50%,认为受人民币升值影响经营的达到30%左右。珠三角小微企业在对上半年的赢利预测中,45%的小微企业认为企业利润能够维持不变,31%的小微企业认为利润将继续下降。在订单减少和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三、我国针对小微企业结构性减税的主要内容

综观世界各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政策措施,不同国家的具体政策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是可以发现减税政策作为应对危机的重要工具,各国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是我国在经济转型尤其是遭遇全球经济危机后的重要举措,新财税政策在鼓励投资、促进就业、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0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的具体财税措施,核心内容是减轻税收负担。政策出台当期的减税额上千亿,后期年度潜在减税额至少5000亿。具体内容包括:

1.减轻小微企业负担的减税政策。一是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由工业6%、商业4%,统一降至3%,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值税给予一定免税优惠;二是加大对中小企业金融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税前扣除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税收减免的力度,提高了金融企业涉农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税前扣除比例;三是对农产品初加工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四是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五是1月1日至12月31日,对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宁夏等6省(自治区、直辖市)汶川地震灾区农村信用社继续免征企业所得税。

2.改善小微企业投资环境的减税政策。经国务院批准,为鼓励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对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该优惠政策自11月1日起至10月31日止。借款合同印花税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和借款人(包括融资租赁合同但不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所签订的借款合同,向合同订立人按借款金额的万分之0.5征收。经过测算,小微企业借款100万的话,能少缴合同印花税50元。

3.支持小微企业研发创新的减税政策。结构性减税注重发挥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加强企业研发创新和引导产业结构升级与结构调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目前,我国减轻小微企业税负的政策已经实施。《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明确规定,从1月1日起,小型微利企业将获得一年期所得税优惠,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未来还要进一步实施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税收政策,完善鼓励企业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措施。

4.促进小微企业吸收劳动力的减税政策。对原定于12月31日执行到期的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延长一年执行期限,对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和企业吸收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分别给予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所得税方面的税收优惠。

四、结语

21世纪以来,我国全部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1年的13.8%快速上升至的22%。不断增长的宏观税负导致我国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较重,适当降低税负水平,对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给予“免税、抵税、退税”等税收减免政策乃是大势所趋。

目前,结构性减税政策对促进我国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已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结构性减税所实行的是小幅度、小剂量的税负水平的削减,也就是说,我国结构性减税的总量是有限度的。因此,我国针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力度还不够大,期限还不够长。在未来税收结构的调整中,还应该继续重视减轻小微企业的负担。

微观经济学税收分担5

小微企业是小型微型企业的简称,不同的国家,不同地域,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不同行业对其界定的标准也有所不同,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变化。,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规定了各行业划行标准,如工业行业,从业人员小于1000人或营业收入小于4亿元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大于等于300人,且营业收入大于等于2000万元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大于等于20人,且营业收入大于等于300万元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小于20人或营业收入小于300万元的为微型企业。

目前,全国共计6000万左右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提供了75%左右的就业和新增90%的就业机会,并且直接或间接创造了50%左右的出口收入和财政税收。可见,她们已经是我们社会大家庭中很大的支撑点,他们已经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中国要在未来保持健康高速的经济增长,需要小微企业更快、更稳健地发展。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不可忽视的“血液“,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技术创新的成长力量,是扩大就业的重要路径,同时也是实现社会经济稳定的重要支撑点与落脚点。但是,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费用支出却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小微企业的税费问题的探讨,促进小微企业的经营现状得到进一步改善。

1现行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的主要措施

减税措施不断推进。截止至8月底,重庆市小微企业已累计上缴税收1.19亿元。尽管近两年来减税政策措施颇具亮色,但由于人力资源成本,原材料成本急剧上升、经济下行订单缩水,利润空间狭小,税负压力增大。不少小微型企业仍在背负着税负的“镣铐”,在困境中徒步前行。有资料显示:1月1日起实行的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对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比法定税率低5%。1月1日起,新增值税条例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由原来的6%和4%统一下调至3%。在上海试点对增值税进行税制改革,将征收营业税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改为征收增值税。7到12月在北京等10个省市扩大试点范围。从1月1日起,对金融机构向小微型企业贷款的合同3年内免征印花税;随着各项政策的贯彻实施,小微型企业的税费负担已有了很大的改善。

2小微企业税费负担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力资源成本大幅增加。在过去,外国企业涌入中国进行投资,他们最为看重的就是中国的人工成本低,为降低成本耗用,他们将场地迁入中国,这样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而近年来,随着社会平均工资的不断上调,企业为职工支付的社会保障金也越来越成为企业的负担。企业现行缴纳比例为:养老保险20%,医疗保险2%,失业保险3%,工伤保险1%,生育保险0.7%,仅这六项社会保险,企业就要为职工支付薪金总额的38.7%的资金,可见,企业的生存压力是非常之巨大的。

(2)企业税负过高。有专家曾指出:低税负国家或者税负负担适中的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明显要高于高税负国家,税负水平的提高是以牺牲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为代价实现的,税负提高1%就会引起GDP增长率下降0.36%。他同时指出,税负变化对高、低收入国家的影响不同,税负增加1%,低收入国家经济下降0.585,而高收入国家经济下降034%,二者相差0.2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高税负必然导致经济增长率的下降,税率与增长率呈负相关的关系。

从目前的小微企业所得税负问题来看,企业的负担有所减轻,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小微型企业的税负仍然较重,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3小微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建议

(1)自身素质不够。经营者要着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选定某一项目时,要对市场进行细致的分析,多做调研活动,再根据自身的条件与特质来确定经营范围,避免盲目从众,形成恶性竞争,提高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和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金融企业应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着力促进金融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增强金融企业对小微企业发展潜力的辨别能力,使金融业对小微企业树立信心,逐步扩大对小微企业的贷款资金,形成信贷规模,避免小微企业因为融资问题丧失生存能力。

(3) 政府等相关部门应加强引导、服务。将被动转变为主动服务,及时为小微企业抛砖引玉,从经营项目、引进先进技术及人才等方面提供信息服务,积极帮助小微企业化解经营过程中的困难及矛盾,引导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生存道路。

(4)对培训存在错误的认识。第一种,单纯的认为培训会增加其成本,却忽视了它给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这种观念的驱使,导致许多企业经营者偏重广告的投入,而广告能够给我们带来近期的经济利益且效果显著,却很大程度上轻视了企业的长远策略。第二种观念又认为培训是万能的,见效快,企图通过培训解决所有的难题。第三种观念认为培训应立竿见影。第四种则认为高层管理人员不需要进行培训,感觉培训只是针对基层人员或者极个别的中层干部的,高层管理已经具备了很高的能力,经验也丰富。第五种更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认为培训是为他人调教人才。培训后的员工,掌握了知识与技能以后,就不能安于现状,想着各种离开企业的理由,这样企业就大大流失了人才增加了培训费用。

4小微企业税费负担建议

(1) 加大对特殊行业的税收优惠。根据《企业所得税》相关条例规定:“国家对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给予企业所得税优惠。”该规定对特殊行业的税收优惠提供了理论基础。目前,国家主要对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所得和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等特殊行业实行免征和减征企业所得税,国家应当扩大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的行业范围,并加大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力求降级小微企业的税收成本,使小微企业能够更快、更稳健地发展。

(2) 加大对小微企业创立初期的优惠。现国家正在鼓励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这样既 可以减轻就业问题,又能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企业在创办初期各项成本费用很高,市场占有率很低,收入不稳定,盈利水平相对落后,能承受的税负也很有限。面对小微企业自身资金欠缺,融资困难等原因,创办初期成为了企业发展最为困难的阶段,这个阶段最需要的就是国家对小微企业税收政策的扶持和帮助,国家应当加大对小微企业创办初期税收优惠政策,让企业能够有未来的发展,实行减半征收或免征。

(3)减少对小微企业征收的各项费用支出。国家应当通过像废除农业税费一样,对小微企业实行优待政策,为减轻小微企业的费用,减少交易成本、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税收成本、用电成本、物流成本、政府不守法成本等。各级政府可以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减少对小微企业征收的各项费用支出。

国家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于税收,国家通过强制性的税收手段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国家应当支持和鼓励小微企业的发展,制定和完善有关税收政策,促使小微健康稳定发展,让小微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4)合理筹划提升利润。小微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而利润既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基本保证,又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这就决定了企业需要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来降低企业的成本,增加其收益。企业税务会计在众多可供选择的纳税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通过筹资、投资、经营、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针对采购、生产经营以及内部核算等惊醒合理决策,利用国家法规积极税务筹划,既保证企业完成纳税义务,也为自身增加了“造血”功能,在降低了税收负担的同时,增加了企业的税后利润,使自身有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内部驱动力。

(5)应实行“多支少收”的宽放政策。“把培养和发展小微企业作为当前经济增长的首要任务”,将富民政策落到实处。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是众所周知的决定性难题,近年来生产经营成本也是继续上升,劳动力成本更是翻倍增长,当前小微企业面临的瓶颈除了这些客观问题外,政府政策落实不到位,扶持效果不明显,也是造成目前小微企业生死攸关的新局面。尽管国家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框架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但是有利的政策措施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重视大企业,忽视小企业”这样的观念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以,我们应本着“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能缓则缓”的原则,加大降息、减税和减费的力度。国家有关行政职能部门应加大对政策贯彻执行的监督,以确保政府的扶持政策到位。同时要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明确划分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的功能,强化政府向社会提供的服务职能。加快商会立法步伐,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有序竞争。

5外国政府对小微企业的发展支持

(1) 在英国,小企业是重点的扶持对象。英国私营小企业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就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左右,目前政府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除了向鼓励投资及占有股份、简化税收、促进竞争、鼓励技术发明应用及商业化等方面倾斜外,还将小企业的创建和发展作为一个带有根本性的基点。对小企业的总体方针,就是要求各政府部门,积极努力参与各项工作,为它们创造一个更加稳、长期的发展道路,鼓励资本的投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帮助它们掌握适应未来的新知识与进技术。

(2) 在德国,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对小企业进行扶持。在财政方面,联邦政府每年在预算中安排2亿马克用于补贴中小企业咨询、培训和参展及提供创业贷款担保。在信贷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或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在税收政策方面,更是为中小企业实行了特殊的优惠措施。法律手段,通过立法,使小企业参与平等的竞争。在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合同自由方面,有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其运行。

(3) 在法国,法国政府主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力度鼓励国民创办企业,自己做老板,为新生命企业发展奠定的良好的基础。政府意识到,众多的新兴行业,他们为国家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创办新企业能够注入新的血液,带来新的活力,体现了未来的经济。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中小企业促进了社会稳定与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越来越大,不少企业已经从早期的简单加工、外贸交易等领域中脱离出来,向基础设施、高新技术等领域拓展,企业在不少地方已经形成了固有的产业群,是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化协作的基础,成为大企业不可或缺的供应商或经销商,是创新不可忽视的巨大力量。

微观经济学税收分担6

大力发展小微企业,对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解决就业问题、实现科学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面对当前小微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现实困难,国家如何从财政政策角度,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小微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宏观调控职能,形成以税收优惠、补贴降负、资金支持、公共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财政政策体系,对促进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1.公共财政的涵义

在全新的经济体制下,财政就其实质来说,实际上是一种“公共财政”是公共经济的核心内容,指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资源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公共财政既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的市场经济财政,而且对依法促进公平分配,调控宏观经济,合理配置市场资源,做好国有资产管理,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2.公共财政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必要性

据统计,我国的中小企业4200多万家,其中有大约90%的中小企业是小微企业。这些小微企业包括了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正是这些“轻骑兵”,每年总产值大约占中国经济总量的60%,实现利税大约占国家税收总额的45%,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机会。可以说小微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发展规模小,应对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一旦相继袭来经济下行,很有可能面临生死存亡。从某种程度上看,小微企业的困局就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困局。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优化经济结构、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具有重要功能,特别是具有对经济发展薄弱环节实施“调控职能”优势,为小微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宏观经济环境,能够发挥更大作用。

3.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

如何从财政政策角度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小微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减”、“补”、“增”和“引”四个字很好解读了当前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举措。

3.1 将“减税优惠”落到实处

所谓“减”就是实施减免企业税费负担。税收收入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公共收入形式。目前,我国已不断加大了对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体现了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支持力度的政策导向。包括大幅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直接缓解他们存难的状况;将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到底,并将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范围扩大到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含10万元);对月销售额不超2万元的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这些减免企业税费负担的财政政策有力减轻了小微企业税负负担,为小微企业带来了实惠。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进一步扩展小微企业税收优惠范围,减轻企业负担”。在今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十分复杂的背景下,为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扶持力度,更加突显了政府对小微企业发展、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重视和支持。下一步要扩大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整体做到应退尽退、应减尽减、应免尽免。同时,开展财税宣传活动,利用电视、报刊及广场布置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加大财税政策宣传力度,帮助小微企业熟悉政策,鼓励和引导小微企业更好地运用财政财务政策,做强做大。

3.2将“补贴降负”进行到底

所谓“补”就是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的补贴政策,把全面补贴以及减免涉企收费项目作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减轻中小企业负担,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如在社会保险补贴方面,落实促进就业政策,对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给予补贴;允许小微企业在特定时期,下浮企业负担“五险一金”的支付比例;经济欠发达地区可考虑由国家财政对小微企业新录用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适当予以补贴,由政府组织培训机构进行免费岗前就业技能培训。继续鼓励和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到小微企业就业;在为创业者提供学习、见习、试岗的条件下,由国家财政统一支付,完善档案接转、户籍申报、子女入学、职称评聘、劳动权益保护等一系列服务,包括给予一定额度的补贴或贴息贷款、保障房指标等。在产业升级和行业转型的补贴方面,应进一步明确财政支持重点,优化资金安排结构,既突出重点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细分财政补贴,量化补贴标准,鼓励小微企业将资金集约地运用于产业升级和行业转型,加大对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的利益保护机制建设的财政支持,制定小微企业激励机制,以奖代补,通过市场和激励机制,更好发挥财政杠杆作用。 在相关实质性降费措施上,要把全面减免涉企收费项目作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减少中小企业收费支出。对小型微型企业免征管理类、登记类、工本费、企业注册登记费、房屋租赁管理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海关监管手续费,在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清理取消不合时宜的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3.3用“增加投入”解决融资瓶颈

所谓“增”就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用直接的资金支持对小微企业进行财政支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等突出问题。首先,财政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或基金,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转型升级。近年来,中央财政支持小微企业先后设立了科技型创新基金、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资金等专项政策,由的49.9亿元增至的约150亿元,已初步形成定位科学、布局合理、重点支持小微企业的资金政策体系。同时,在优化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增加预算投入的基础上,注重开辟多渠道的风险资本来源,可以让小微企业可在股权交易所挂牌交易,鼓励小微企业利用债券市场直接融资,政府提供必要的扶持和保障措施,增加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带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第二、继续发挥各商业银行融资主渠道作用。目前银行信贷支持小微企业信贷规模仅为信贷总额的9.5%左右,从小微企业融资现状看,内源融资难以满足需要,而大多企业不具备直接融资条件。6月10日,央行‘定向降准’,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将下调存准率0.5个百分点,意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正向激励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更多投向小微企业等国民经济薄弱环节,从而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下一步还需要继续务实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根据小微企业的特点,对小微企业开展政策性投融资活动;加大中央财政资金的引导支持力度,推进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地方财政部门采取业务奖励、保费补贴方式,以及利用社会资金等多渠道补充担保基金、提高代偿能力,降低收费标准。积极发展再担保机构,实行政府担保和再担保相结合的信用担保制度,互保联保,强化风险分散。

3.4用“引导建设”强化公共服务

所谓“引”就是加强服务和政策引导,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政府采购对中小企业倾斜等措施,促进中小企业提高市场开拓和稳健经营的能力。首先,要建立健全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根据小微企业发展特点和服务需求,为其建立教育培训、信息收集、技术开发、产品营销和法律支援之类的服务机构,加大社会服务力度。第二,政府采购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出台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适当放宽对采购的专业资质要求,通过向小微企业订购产品,为其创造市场需求,对满足一定条件的自主创新和低碳产品、技术,可以采取优先采购、累加优惠等;鼓励小型微型企业组成联合体共同参加政府采购,进行投标竞标,可给予联合体相应价格扣除;建立规范的政府采购信息网络平台和完善的监督机制,使小微企业及时获取政府采购信息,并保证采购的公开透明。第三、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要严格执行收费项目公示制度,提高涉企收费透明度,确保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享受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同时,完善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包括专利保护在内的利益保护机制的财政支持,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保护小型微型企业的合法权益。

微观经济学税收分担7

1 个税概述

税收是一国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来源于人民。税收负担合理,就会促进经济稳步较快增长,税收负担不合理,就会扰乱市场秩序,阻碍经济的发展,甚至会严重的破坏社会的安定与和谐。以下将从宏微观的角度考量我国个税税负的水平。

1.1 我国个税税负的宏观指标

个人所得税的宏观税收负担,通常以一定时期的个人所得税税收总量占国民生产总值(GNP)来表示。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宏观税负问题,主要是我国的整体税负与其他国家整体税负之间的比较。宏观税负根据现实的国情不同又可区分为大(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中(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小(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三个统计口径。在与财政体系较为完善的国家比较时,这些国家的收入比较规范,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是税收收入,以“小口径”来反映这些国家的宏观税负较为合理。在与发展中国家比较时,用“小口径”不能真正的反映微观经济主体的真实经济负担水平,因此,与发达国家的宏观税负比较采用以“大”比“小”,与发展中国家比较采用以“中”比“中”。根据相关数据,采取估算的方式可得到我国宏观税负约在10%左右。从我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宏观税负正处于上升期,其宏观税负水平已出现逐渐接近发达国家的趋势,并且明显高于人均收入接近的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税负水平。由此可知,我国宏观税负水平较高。

1.2 我国个税税负的微观指标

个人所得税的微观税负的计算方式较为统一,即个人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款占个人收入的比例,其计算结果即为微观税负率。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微观负担呈现出的是税负不均衡的问题。首先,工资薪金所得项占个税总收入的比例一直较高,约为50%左右。其次,我国个人所得税的主要来源是中低收入的工薪阶层。早在,我国65%的个税就来自工薪阶层。最后,我国的工资、薪金免征额为固定的3500元,未综合考虑到实际个体所负担的生活费用、家庭赡养费用、地域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2 个税税负的合理性分析

2.1 个税宏观税负的合理性分析

税收效率原则就是指税制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并且在税收征收环节实现最小投入最大产出。个人所得税作为直接税更加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市场逐渐趋向于成熟,而且,对消费者课税更有助于扩大内需,促进实际资本的形成。间接税会减少个人可利用的收入,并且它所减少的主要是用于消费的收入,具有促进储蓄的效能。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的是实际资本的形成,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而我国目前间接税的比重很高,由此,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现状并不符合税收效率原则,其对国民经济的运行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应当进行变革。

税收对于公民来说是义务,但也是权利的保障。一方面,国家对公民征税必须符合税收法定、税收平等和税收效率三项原则,这是合理纳税的根本体现,也是对纳税人权利的基本保障。另一方面,公民与其实国家达成了一定意义上的契约关系,公民之所以纳税,提供政府日常运作的资金,根本上是由于相信国家会通过一系列的行政行为为人民的生活提供基本的服务,满足人民的物质精神需要。当国家没有依照税收的基本原则或者没有按照约定满足人民的需求时纳税人应当利用法律来捍卫自己的权利。在发达国家,公民通常具有强烈的纳税意识,他们不仅在缴纳税款时具有主动性,对于纳税人的权利更具有敏感度和强烈的捍卫意识。而在我国,纳税人的权利义务意识淡薄,大多数人对纳税人的理解仅局限于每月必须按时缴纳工资薪金所得税。其中一个原因是个人所得税在我国的地位很低,在我国间接税才是绝对的主体税种。税负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转嫁的方式附加在纳税人头上,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拿了多少税,因何而纳税,而以看得见的方式存在着的个人所得税却只占税收的一小部分,因此,在数次上调免征额之后,依然不能对整体税负产生显著的影响。公民税收主体意识的缺失可能会部分掩盖因为税收负担沉重而带来的负面情绪,但是另一方面也弱化了税收主体的权利义务观念,偷税漏税的行为较为频繁也是税收主体意识缺乏导致的一个后果。

2.2 个税微观税负的合理性分析

税收的横向公平原则主要指同等支付能力的人有同等的纳税责任。学术界普遍认为以所得作为标准统一课税,较为客观公正。因此,以所得为基础,假定相同所得的纳税人负担能力相同。以具体例子来看,A、B两人收入相同,均为6000元,且假设他们的家庭负担等相同,但收入构成不同,A的收入仅仅来源于工资薪金,而B的收入由工资薪金和稿酬两部分组成,计算所得税,A应缴145元,而B应缴税合计73元,这就出现了横向不公平的问题。

再来看税收的纵向公平。根据纳税人纳税能力的不同,征收不等额的税收,区别对待。实际情况是,虽然越高收入的纳税人缴纳税款越多,但是实际的税负增长却不成比例,对于被纳入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课税范围的纳税者们来说,收入越低其税收负担的增长速度越快,而收入越高,税收负担的增长速度越慢,导致了税率在低收入部分,爬升的较快,而在高收入部分爬升的速度较慢。这样的税率结构致使个税对高收入阶层的调节效应没有对低收入的调节效应明显,使得个人所得税出现纵向不公平的现象。

综上所述,我国个税负担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应当进行相关制度的改革、完善,充分发挥税收的效率和公平。税收是公民与国家密切联系建立的基础,合理的课税,将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也有利于国家发展步伐的持续迈进。个税改革之路虽看似艰辛,但却势在必行,税收制度的完善牵一发而动全身。我国个税改革的方向应锁定在合理扩大个税比例降低间接税比列的前提之下,并且分类综合课税模式的建立、工资薪金税率结构的完善、费用扣除的科学化以及家庭课税的实现都是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制度改革的必经之路,只有依据我国的现实状况找到适宜的改革路径并在税制结构内实现协调,才能实现税收的公平效率原则,并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的收入调节功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更加科学化。

微观经济学税收分担8

.名词解释

.自然垄断:由规模经济所引起的垄断,一般称为自然垄断,如自来水、煤气、电力供应和污水处理等行业都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性,其成本会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加,即供应量的增加而减少,这些行业很容易形成自然垄断。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使递减的。

.价格歧视: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完全竞争市场:指不包含任何垄断因素且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具备四个基本特征,即厂商价格既定;产品同质;要素自由流动;信息充分。

.消费者均衡:在消费者偏好,商品价格及货币收入不变的条件下,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心获得最大的效用。

.成本不变行业:指行业产量扩大时,对生产要素需求增加未引起要素价格上涨,或要素需求增加引起了要素价格上涨,但正好被产量扩大时取得的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影响所抵消,则产品的平均成本从而产品价格不会随产量扩大而上升,这样的行业称为成本不变行业。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价格与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差额。

.收支相抵点:当厂商在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所决定的均衡产量上,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厂商的利润为零,但厂商的正常利润实现了,该均衡点就是厂商的收支相抵点。

.生产扩展线:不同的等产量曲线与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这些生产均衡点的轨迹就是扩展线。

.停止营业点:当厂商在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所决定的均衡产量上,平均收益等于平均可变成本,厂商可以继续生产,也可以不生产,该均衡点就是厂商的停止营业点。

.规模经济: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也就是说厂商产量增加的倍数大于成本增加的倍数。

.成本递增行业:指行业产量扩大时,对生产要素需求增加引起了要素价格上涨,从而单位产品平均成本提高,这样的行业称为成本递增行业。

.成本递减行业:指行业产量扩大时,由于存在外部经济和规模经济以及技术进步等,对生产要素需求增加不但未引起要素价格上涨,反而使产品平均成本下降,这样的行业称为成本递增行业。

.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四、简答题

题目A:

1、你预期汽油税的无谓损失在短期中大,还是长期中大,为什么?

2、评价这句话:在生产每一种东西上都比其邻国强的技术先进国家,如果关闭贸易边界,贸易会更好,因为生产率低的国家对先进国家是一个负担。

答案A:

.答:长期中的无谓损失大。这是因为长期中由于消费者和生产者在价格向不利方向变动时能以替代品替代而离开该市场,所以需求和供给更富有弹性。税收引起的市场收缩越大,无谓损失也越大。

2、这并不正确。如果各国生产的机会成本不同,所有国家都可以从贸易中获益,即使

生产率最低的国家也在生产某种东西上有比较优势,而且,它可以在该物品上以低于发达国家的机会成本与发达国家进行贸易。

题目B:

1、当一种物品的税收增加时,税收收入会发生什么变动?为什么? 税收的无谓损失会发生什么变动?为什么?

2、假设发生了汽车制造方面的技术进步。在汽车市场上,这个事件引起供给还是供给量增加?这个事件引起需求还是需求量增加?解释之。

答案B:

.答:税收会先增加后减少。这是因为开始阶段,税收增加从每单位中得到的税收收入大于它减少的销售数量。但是,在某一点时,由于买者和卖者的价格扭曲引起市场收缩,以及从少量的交易物品中征收高税收,税收收入减少。 由于随着税收增加,税收引起的价格扭曲引起市场一直收缩,所以无谓损失一直增加。

2、汽车的供给增加,这是指整个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这意味着随着价格下降沿着一条固定需求曲线的变动。价格下降引起汽车的需求量增加,但汽车的需求并没有增加。

题目C:

1、为什么税收通常都产生了无谓损失?

2. 由于经济学上普遍认为人的效用有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那么对富人征一元的税再补贴给穷人,则整个社会的福利就增加了,那么为什么很多政府似乎对富人征税的力度不大?请从效率和公平的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C:

.答:税收提高了买者支付的价格,并减少了卖者得到的价格。这种价格扭曲减少了需求量和供给量。因此,我们不能生产并消费买者的利益大于卖者的成本的单位。

.答:从公平的角度来看应该对富人征足够多的税,并转移支付给穷人,社会的福利会增加。但是从效率的角度看不应该过度的对富人征税,由于从市场机制上看不征收是效率最高的,而且一般富人经营的公司进行研发也需要资金,若过度征税也会打击社会的研发积极性,减慢社会的技术进步。那么为了兼顾公平和效率应该适当的对富人征税。

题目D:

1、假定向豪华轿车征收汽油消耗税。谁的税收负担可能更大?是豪华车的买者还是卖者?为什么?

2、假设玉米的供给者预期未来的玉米价格上升。这会如何影响玉米的供给与需求,以及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答案D:

1、卖者将承担更多税收负担,因为奢侈品的需求是极富有弹性的。这就是说,当买者支付的价格由于税收而上升时,富有的买者可以轻而易举的把他的购买转向其他东西,而生产者在他们得到的价格下降时不能很快地减少生产。负担落在市场上较缺乏弹性的一方身上。

2、由于卖者在预期未来价格上升是利润增加而保留提供的东西,现在市场上玉米的供给减少(向左移动),如果只有卖者预期价格上升,需求就不受影响。均衡价格将上升,而均衡数量将减少.

题目E:

1、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政府得到的收入等于税收引起的总剩余损失吗?为什么?

2、李明喜欢看本地的公共电视台的节目,但在电视台筹集运营资金的时候,他从不出钱支持电视台。经济学上把李明这类人称为什么?政府如何能解决像李明这样的人引起的问题?私人市场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吗?有线电视台的存在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答案E:

.答:不对。税收扭曲了买者和卖者的价格,并减少了他们的需求量与供给量。只能对征税后所销售的产品数量收税。这些不再生产并销售的产品数量没有税收收入.但这些产品本可以增加总剩余,因为买者对它们的评价高于卖者的成本。总剩余的减少是无谓损失。

2、答:经济学家把李明这类人称为“搭便车者”,政府可以向李明征税获得资金,用这些钱对电视台进行补贴。私人市场可以通过在节目中插播合作伙伴的商业广告,赚取广告费来解决这个问题。有线电视台的存在使电视节目具有了排他性,不再是公共物品,不存在搭便车者。

题目F:

1、为什么向买者征税和向卖者征税是相同的?

2、仁慈的社会计划者提供的经济福利能比竞争市场所带来的量更大么?为什么?

答案F:

.税收是打入买者所支付的和卖者所得到的之间的楔子。无论是买者还是卖者,实际上都把税交给政府,并不会有什么差别。

.一般来说不能。在任何一种低于均衡数量的数量时,市场不能生产出买者评价大于成本的数量。在任何一种高于均衡数量的数量时,市场生产了成本大于买者评价的数量。

五、计算题

题目A:

1、假设价格为每蒲式耳2美元,玉米的供给量是2500万吨。价格为每蒲式耳3美元时,供给量是3000万吨。玉米的供给弹性是多少?供给是富有弹性还是缺乏弹性?

2、涂家村有十个村民。村民可以打猎和种地获得收入。由于山中的猎物是有限的,打猎的村民越多,每个人能打到的猎物越少,如果n个家庭打猎,那么每个家庭打猎得到的收益为,一个家庭通过种地得到的收入是每天2元。

.假设每个家庭都独立作出打猎或种地的决策,你预计每天会有多少家庭会去打猎,你预计有多少家庭会种地?计算这种均衡时全村的总收入。

.说明当三个家庭打猎时,全村的总收入大于你在a)中所算出的总收入。当他们独立行事时,什么阻止了这种可能带来更高收入的资源配置?并计算怎么配置家庭的行为能使得全村的收入最高。

答案A:

1、

,因此,供给缺乏弹性

2、解:a)当这两种职业收入相等时达到均衡。即,得。所以六个家庭打猎,4个家庭种地,全村总收入为20元。b)当三个家庭去打猎时,这三个家庭每家收入为27元,全村总收入为95元大于20元。这是自私自利阻止了这种更高收入的资源配置,由于当打猎收入高于种地所得时会有新的家庭加入打猎,使得总的收入降低。要使得全村收入最大,应最大化,由一阶条件得时全村总收入最大为100元。

题目B:

1、假设当苹果的价格上升20%时,橘子的需求量增加了6%。苹果和橘子之间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是多少?这两种物品是替代品还是互补品?

2、假设你的月收入函数为,其中t是在0到30间的整数,是你工作的天数,T为政府对你的征税。如果政府的税收政策为,你应该工作多少天使你的收入最大?如果政府的税收政策改为 呢?

答案B:

1、0.06/0.20=0.30,苹果和橘子是替代品,因为交叉价格弹性是正的(苹果价格上升,橘子的需求量增加)

.当 时,收入函数为,是一个增函数,因而当时最大。当时,收入函数为,是一个先增后减的函数,得。

题目C:

1、已知某企业的单一可变投入(X)与产出(Q)的关系如下:

当X分别为200、300单位时,其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各为多少?它们分别属于那一个生产阶段?

2、 你的哥哥打算开一家小超市。他计算租店面和库存货物每年要花费20万元。此外,他要辞去每年5万元的的士司机的工作。

a)给机会成本下定义。

b)你哥哥经营一年小超市的机会成本是多少?如果你哥哥认为他一年可以卖出22万元的货物,他应该开这家超市吗?解释原因。

答案C:

1、解:先求出边际产量函数和平均产量函数

当单位时:

(单位)

(单位)

根据上述计算,既然MP>AP,说明仍处于上升阶段,所以,它处于阶段Ⅰ。

当X=300单位时:

(单位)

(单位)

根据上述计算,既然,说明仍处于下降阶段,但,所以,它处于阶段Ⅱ。

2、答:a)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每种东西必须放弃的东西b) 哥哥经营一年小超市的机会成本是25万元。如果一年有22万元的营业额,则哥哥不应该开这家超市。因为从经济学角度上讲,总成本包括一切机会成本。利润=总收益-总成本=22-25=-3小于零,哥哥开店一年将发生亏损。

题目D:

1、Moe修建草坪的成本是5美元,Larry修建草坪的成本是7美元,而Curly修剪草坪的成本是9美元。如果每个人都修剪草坪,而且修剪草坪的价格是10美元,他们生产者剩余的值总共是多少?

2、 设某个企业成本函数为,产品的需求函数为,求企业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

答案D:

1、(10美元-5美元)+(10美元-7美元)+(10美元-9美元)=9美元

2、解:求反需求曲线:,则:

总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

边际成本曲线:;

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原理:;

代入反需求曲线,;

利润。

题目E:

1、花椰菜的供求如下式所述:需求:Qd=100-2P,这里Qd是需求量,P是需求价格。供给:Qs=4P-80,这里Qs是供给量,P是供给价格。

a.计算均衡时的价格和产量。

b.计算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总剩余。

c. 如果一个不喜欢椰菜的独裁者要禁止销售这种蔬菜,谁将承担更大的负担——花椰菜的买者还是卖者?

2、你考虑开一家奶茶店。该店本身价值3000元。每杯奶茶的原料价值为5元。你每个月经营的固定成本是多少?每杯奶茶的可变成本是多少?若你每个月能卖800杯,你的总成本,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分别为多少?若你每个月能卖1800杯呢?

答案E:

1、a.均衡价格和均衡量可以通过下面三式联立解出:

QS = 4P-80

QD =100-2P

QD = QS

解得均衡价格P=30,均衡数量Q= 40。

b.当市场均衡时,消费者剩余为40*(50-30)/2 = 400 美元。当市场均衡时,生产者剩余为40*(30-20)/2= 200 美元。总剩余数为400+200= 600 美元。

C.这时,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都将减少为零。买者将承担更大的负担,因为消费者剩余减少大于于生产者剩余的减少。

2、解:经营的固定成本为3000元,每杯奶茶的可变成本为5,若每个月能卖600杯,总成本为6000元,边际成本为5元,平均总成本为10元。若每个月能卖1800杯,总成本为1200元,边际成本为5元,平均总成本为6.67元

题目F:

1、根据以下自行车的供求表回答问题

价格(美元) 需求量 供给量

300 60 30

400 55 40

500 50 50

600 45 60

700 40 70

800 35 80

a.由于自行车骑车协会的游说,过会确定了自行车的价格上限为700美元。这对自行车市场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b.由于自行车骑车协会的游说,国会确定了自行车的价格上限为400美元。利用图2-1画出自行车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实行400美元的价格上限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c.自行车价格上限为400美元使所有自行车买者的状况变好了吗?为什么?

d.如果国会规定自行车的价格下限为700美元,则实行价格下限的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2、 在某小区需要在路边安装一盏路灯,已知在这个小区住有A、B和C三户人家,已知这盏路灯对A户的效用是30,对B户的效用是25,对C户的效用是50,而这盏灯的成本是是60元,那么最可能的结果是什么?对小区最优的结果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F:

1、a.它将不起作用,因为价格上限700高于均衡价格水平500。

b.需求量增加到55,供给量减少40,存在15单位的短缺。

c.不是,它可能使实际上买到的自行车的那些自行车买者变好,但是,一些自行车买者买不到自行车,必定要排队,或进行贿赂,或接受低质量的自行车。

d.供给量上升到70单位,需求量减少为40单位,存在30单位的过剩。

2、 解:由于这盏灯的安装成本高于每户人家对它的评价,因而没有用户会单独安装路灯,而由于存在搭便车的可能,所以最可能的结果是不安装这盏路灯。而对小区最优的结果是安装这盏路灯,并且安装这盏灯的成本由三家用户分担,每个用户分担的费用应小于这盏灯带给他的效用。

微观经济学税收分担9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是分析政府经济干预行为对社会总福利影响的重要工具,也是这部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文将以图解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以上两个概念深入分析微观经济问题,同时,税收一般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为了方便分析,本文仅对从量税进行分析。

1 完全竞争行业政府税收归属问题图解分析

假设政府对厂商销售的每单位商品征收T美元的从量税,这意味着买方支付的价格高出卖方获得的净价格(厂商收到的价格减去税收)T美元,表现为图1中厂商的供给曲线向上平移T单位。

从图1可以看出,征税的结果是政府的税收由消费者和厂商共同承担,其中消费者承担的部分由图中上升的箭头表示,厂商承担的部分由图中下降的箭头表示。消费者和厂商到底哪方承担的税收多取决于两者的弹性大小,其中买方承担的税收转嫁因子为Es/(Es-Ed)。根据对偶性可以将政府补贴看成是负的税收,所以消费者和厂商对政府补贴的分享也同样可以以上述图形分析。

2 完全竞争行业政府补贴的无谓损失问题图解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总会碰到学生问及对消费者和生产者征税或补贴是否不同的问题,所以,本文试着对两者的补贴进行分别分析,这一分析方法同样适合于对生产者与消费者进行征税的分析。

2.1 对消费者进行补贴的图解分析

对消费者进行S单位的补贴,则需求曲线向上平移S个单位,从而达到新的均衡,其无谓损失的具体分析如图2。

由于政府对消费进行了每单位商品S单位的补贴,所以政府的总的补贴量为图中的整个矩形的面积,即A+B+C。而消费都剩余的增加量如图中的B部分梯形的面积,生产者剩余的增加量如图中的A部分梯形的面积,由于补贴造成的无谓损失如图中的C部分三角形的面积。

2.2 对生产者进行补贴的图解分析

对生产者进行S单位的补贴,则需求曲线向下平移S个单位,从而达到新的均衡,其无谓损失的具体分析如图3。

由于政府对生产者生产的每单位商品进行S单位的补贴,所以政府的总的补贴量为图中的整个矩形的面积,即A+B+C。而消费都剩余的增加量如图中的B部分梯形的面积,生产者剩余的增加量如图中的A部分梯形的面积,由于补贴造成的无谓损失如图中的C部分三角形的面积。所以无论是对生产都进行补贴还是对消费都进行补贴,政府补贴造成的无谓损失的分析结果是完全一致的。同样无论是对生产者征税还是消费都征税,其分析结果也是一致的。

3 不完全竞争行业税收与补贴的图解分析

与完全竞争行业相比,销项税对一个垄断者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即对一个完全完全竞争行业征收从量税时,市场价格的涨幅小于税收,而且税收由消费者和厂商共同承担,但是在垄断情况下,有时候商品价格的上涨会超过税收。假设厂商面对一条弹性为-2的需求弹性,根据定价公式 ,可以推出因为征税使得物价的上涨是税收的2倍,而垄断者的利润也由于征税而下降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向学生强调无论是对生产者还是对消费者进行征税还是补贴其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必须注意市场结构对政府微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即在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国家的微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微观经济学税收分担10

一、价格的神奇力量

(一)、价格是调节经济的看不见的手

1、价格的作用(建立在利益驱动机制之上)

①传递情报;②提供一种刺激;③决定收入的分配。

2、价格的决定:

3、价格干预影响市场结果

(二)、需求、供给与价格相互关系的现实运用

1、弹性的概念及类型

1)、弹性: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

2)、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

3)、供给价格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

2、弹性理论的运用

1)、需求弹性与总收益:

总收益=价格×销售量

2)需求弹性、供给弹性与税收分摊

二、消费者的行为

(一)、消费者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

1、效用:指人们从物品或劳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消费者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效用最大化。

2、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

1)、用基数效用分析法分析:

2)用序数效用分析法分析

3、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物品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的运用

(三)、消费者的其他决策

1、劳动供给决策:

2、消费与储蓄决策

3、投资决策

4、信息不对称下的交易决策

三、生产者的行为

(一)、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

——产量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1、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2、短期:一种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

3、长期: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二)成本和收益分析

——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1、成本:企业进行生产和经营的各种支出。

2、短期成本分析

3、长期成本分析

4、收益与利润最大化

总结:

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这里只介绍了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的一些简单知识,其他还有分配理论、厂商均衡理论、市场失灵理论以及相关的微观经济政策。其他还有如产权经济学、时间经济学、家庭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等都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习和借鉴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益成份,对我们搞好经济工作是有帮助的。

通过本文的微观经济学税收分担,能了微观经济学中税收分担的各种影响因素,如供需弹性、市场结构、税收类型等。税收分担对于市场参与者的决策和行为的重要影响。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