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大中小班沉与浮科学教案 幼儿园科学《沉与浮》教案(10篇)

大中小班沉与浮科学教案 幼儿园科学《沉与浮》教案(10篇)

时间:2019-02-11 01:29:36

相关推荐

大中小班沉与浮科学教案 幼儿园科学《沉与浮》教案(10篇)

沉与浮是物体在液体中所呈现的状态。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取决于物体的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大小比较。通过探索沉浮,我们可以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思维能力。今天小编分享大中小班沉与浮科学教案,一起看看吧!

大中小班沉与浮科学教案1

活动准备:

铁罐子、塑料杯、木棒、纸船、指甲剪、石头、脸盆每组各一份,记录表每人一张

重点难点:

探索记录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东西,我们来看看有什么?(展示各种物品)

2、今天我们要来当一当小小科学家,来做一个关于沉与浮的实验,我们要把这些东西一个一个地放到水里面,来看看哪些东西会浮在水面上,哪些东西会沉下去。

二、猜测

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先来猜一猜。(分别记录幼儿对各种物体沉浮状态的猜测结果)

三、幼儿自主探索

现在请小朋友自己来做一做这个实验,把桌上的东西一样一样地放到水里,要轻轻地放,如果这个东西能浮在水面上,我们就在这个东西的图片旁边打勾,如果沉下去了就打X。

四、检验猜测

将猜测结果跟幼儿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然后教师与幼儿一起来验证这个猜测结果是否正确

五、总结

1、你们知道为什么有的东西在水里会沉下去,有的会浮上来吗?

2、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水里面有一种向上推的力量,能把轻的.东西举起来,让在浮在水上,但是太重的东西,它就举不动了,所以就沉在水底了。

活动建议:

1、记录表中多一行空格,让幼儿填写自己的猜测,当幼儿做完实验的时候可以自己进行对比。

2、在讲到沉与浮的时候要向幼儿明确“浮上来,沉下去”这两个词组的搭配,有的幼儿会弄不清楚。

3、在幼儿实验之前,要引导幼儿去发现怎么样去做才可以又快又好,这样幼儿在实验的时候会有条理一些。

4、实验的材料尽量做到每组都相同,避免有些幼儿钻空子。脸盆里的水要多一些,让幼儿可以明确看到沉与浮的’反差,水太少,浮在上面的东西也会感觉有部分浸在水下。

大中小班沉与浮科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能用↓、↑记录结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2、在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的基础上,尝试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不同方法3、能专心倾听别人讲话及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与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学试验材料:各种能沉、浮的物品(玩具、小木块、勺子等),大容器7个、记录表等。

2、科学术语及词汇:沉、浮。

活动过程:

一、猜测活动:

1、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这些物品宝宝想到水里游泳,你们猜猜看会怎么样呢?(出示沉↓、浮↑卡片)2、师:你们说有的会沉,有的会浮,我也不清楚,那我们就把玩具扔进去看看呢?

3、让幼儿大胆猜测其余物品宝宝的沉浮现象。

二、幼儿操作活动:感知“沉”、“浮”现象。

1、第一次实验:幼儿把物品放进水里,看看结果和自己的猜想一致吗?。

2、第一次记录:记录猜想和实验的结果。

3、交流:幼儿相互交流第一次猜测和实验结果,探索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三、探究用不同的材料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

1、这些物品宝宝,他们在水里有的是沉的、有的是浮的,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去玩一玩,动动你们的小脑筋,你有没有办法使原来沉在水底的东西浮起来,使浮起来的东西沉到水底?等玩好的时候啊,再把你的方法告诉我们。

2、幼儿操作改变物体的沉浮,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3、你用什么办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的?成功了吗?

幼儿:沉下去的东西请沉的东西帮忙会沉下去,要请浮的东西帮忙才会浮起来教师小结:浮的东西可以帮助沉的东西浮起来;沉的东西可以帮助浮的东西沉下去,而且和物体的轻重、大小有关四、经验迁移水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是水太大了,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发大水的时候(图片),我们周围的东西都沉到了水里,我们人也会沉到水里了,这个时候,我们想什么办法可以使自己不沉下去而得救呢?(救生圈、脚盆、木头、船等图片)五、结束小结。

科学家很聪明的,他们运用水的神奇力量发明了船、潜水艇,可以使我们人在水里走来走去,我们小朋友长大以后也可以发明一些在水里沉、浮的东西。

大中小班沉与浮科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根据物体的沉浮特征分类。

2、对沉浮现象有探索的兴趣。

3、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两人一份材料,内有积木、塑料玩具、有盖的小玻璃瓶、玻璃球、回形针、铁夹子等。个人记录表两人一份(见附表)。

2、每组1大盆装水,1块擦手毛巾。

3、集体记录表和沉浮字卡图片。

活动过程:

(一)感受沉浮现象,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1、教师:看一看我这里有两样东西,看看是什么?如果把石头和泡沫板放到水里会怎样呢?

2、请个别幼儿来轻轻的放到水里,仔细看它怎么样了?

3、教师:出示字卡,一起用动作来做一做沉和浮。这里画了一杯水,谁来贴一下沉下去的时候物体在水中的位置?浮起来是物体在水中的位置?适当纠正不对的。

4、教师小结:像泡沫板一样飘在水面上的叫浮,像石头一样没在水中的叫沉。

(二)认识操作材料和记录表,商量记录方法。

1、认识操作材料和记录表。

教师:这里还有一些东西也想去水里,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你猜哪个会沉下去,哪个会浮起来?(幼儿猜测)

2、了解活动记录单。教师出示幼儿操作记录单:你们见过这样的.表格吗?表上的问号表示什么?小手表示什么?表格上的这些东西放入水中会怎样?哪些会沉?哪些会浮?

3、商量记录的方法,老师这里有两个标记,你们觉得哪个可以表示沉?哪个表示浮?老师根据幼儿的猜测进行记录。

(三)引导幼儿两人合作探索并记录沉浮现象。

1.老师:现在要请大家来做实验来验证一下你的猜测。交代操作要求:两人一组,一人把东西放入水中,一人进行记录。放的小朋友每次选一个东西,轻轻的放到水中,然后就让他在水中,不要拿出来了,记录的小朋友看好放的是哪个,是沉下去的还是浮起来的,进行记录。(认一认小朋友的记录表)

2.两人合作探索沉浮并记录。

(四)出示集体记录单,幼儿交流、分类。

1、教师:你猜对了吗?经过实验,结果怎样?(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验结果,在集体记录表中队每个物体逐一进行沉与浮的情况记录。)

2、教师:现在我们给这些东西来分类,你打算怎么分呢?(引导幼儿根据沉与浮进行分类,每组有两个小筐,请把能沉下去的东西放在箭头向下的筐里,把能浮起来的东西放在箭头向上的筐里)

3、幼儿把材料按沉和浮分类,刚才还有问题的小朋友可以到老师这边再来试试。

4、交流:大家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五)小结,扩展幼儿经验。

教师:今天我们发现了把物体放到水里,有的会沉下去,有的会浮上来。你还看见过哪些东西是浮在水上、哪些东西是沉在水里的呢?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如果教室里有的可以去拿过来试试。(轮船、鸭子等是浮的,石头等是沉的)

大中小班沉与浮科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能发现有的物体沉在水底,有的物体浮在水面。

2、愿意在操作中进行探索 。

【活动准备】

1、盛满水的盆。

2、各种实验材料(塑料小鸭子、塑料袋、毛巾、空塑料瓶、树叶、小石子、乒乓球、橡皮泥、钥匙、糖纸等)。

【活动过程】

1、教师操作,请幼儿观察物体的’沉浮现象;有的物体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沉到了水底。

(1)把塑料小鸭子放入水中,观察小鸭子在水中会怎样(在水面还是在水底)。

(2)把石子,橡皮泥放入水中,观察它们又会怎样。

2、引导幼儿认识操作材料,并提出疑问。请幼儿说说我们都准备了哪些材料?猜猜这些材料哪个能沉哪个能浮?

3、请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材料,去发现沉浮的现象。

(1)将准备的材料一一放入水中,看看哪些物体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沉在水底。

(2)互相交流在操作中发现的秘密,并提出疑问,它们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又为什么沉在水底。

【活动延伸】

寻找生活中那些东西可以浮在水面上,那些东西可以沉在水底。

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对此实验非常感兴趣。部分幼儿在操作是不够大胆,小石子为什么会沉到水底?小树叶又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对沉浮现象还不太了解。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要继续探索沉浮的秘密。

大中小班沉与浮科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表示物体的沉浮。

2、探索调节物体沉浮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探索求知的精神。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各种试验材料(乒乓球、积木、空瓶子、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树叶、小碗、磁铁、笔、纸)若干。

2、幼儿每四人合用一张操作台,另备水槽、托盘各一只。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幼儿听音乐进实验室,看到各种试验材料,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

(二)幼儿尝试

教师提出尝试题:把这些物体放入水中,你会发现什么?

幼儿尝试,得出结论:

有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落(沉)入水底。

教师总结:象乒乓球、积木、空瓶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浮,象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沉。

(三)幼儿尝试

1、教师提出尝试:如果用向上的箭头表示浮,用向下的箭头表示沉。这些实验材料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插塑、纸、梳子、牙刷、电池、铅笔、小刀、橡皮等。)

2、各组幼儿进行尝试猜测,并在纸上画好对每一种材料沉或浮的猜测结果。

3、教师总结(演示课件),验证幼儿猜测的(正确与否。对不同意见(如同一种物体,有的幼儿认为沉,有的幼儿认为浮)通过实验验证,统一认识。

(四)实验

1、教师提出尝试:怎样让浮的物体沉下去?让沉的物体浮上来?

2、幼儿试验,得出结论:

往空瓶里装水,把铅笔拴在石头上。可以让浮在水面的空瓶子和积木沉下去;把橡皮泥捏成小船,把钉子放在积木上,可以让沉入水底的橡皮泥和钉子浮上来。

3、教师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

(五)幼儿尝试

1、故事:小明在树林里踢球,不小心球踢到树洞里去了,树洞很深,小明够不上来,他多着急呀,谁来帮他想个办法呢?

幼儿尝试回答:往树洞里灌水球就浮上来了。

2、有一堆掺有麦糠的小麦,怎样尽快的把麦糠和麦粒分开?

幼儿尝试回答:把它们放入水中,浮在上面的是麦糠,沉入水底的是麦粒。

3、沉与浮在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应用?

幼儿尝试回答:救生圈的应用、淘米做饭时的应用以及在轮船、潜水艇上的应用等。

沉浮现象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能为人类做许多事情。

(六)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是利用沉浮的原理制成的。

大中小班沉与浮科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发展比较、观察能力。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

3、体验沉浮游戏的乐趣,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4、初步了解其特性。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积木(木质)、塑料瓶、泡沫、小石头、小纸片、玻璃珠、装有水的塑料瓶等;记录单。

自我反思:

1、事先没有明确“浮上来,沉下去”这两个词组的搭配,所以在实验结束的时候,会听到好几个幼儿说“浮下去,沉上来”,这个问题是我事先没有考虑到的。

2、有几组幼儿在做实验的时候,出现争抢实验用品、拿杯子玩水、最后将纸船玩得变成纸浆的现象,这个是我事先没有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造成的,每一次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常规问题还是要考虑到的。

大中小班沉与浮科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辨别沉浮现象,认识“ ↓ ”“ ↑ ”标记。

3.乐于参与科学小实验,培养探索精神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

1.钥匙、弹珠、之类的可以沉的东西。

2.泡沫、乒乓球之类的可以浮的东西。

3.盆子、水。

4.沉、浮标记卡片。

活动过程:

1.出示材料,介绍材料的名称。

“今天老师请小朋友们玩好玩的东西,我们来看看是什么?”

2、幼儿操作并观察物体在水中的’现象。

(1).“这些好玩的东西好几天没有洗澡了,我们来帮它们洗洗澡吧!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2).教师讲解操作要求。

(3).幼儿实验,教师指导。

3、介绍“沉”“浮”概念。

(1).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将幼儿说的物体放在盆里,一起观察物体的沉浮。

(2).“我们把钥匙、弹珠、之类的东西沉在水底的现象叫“沉”.我们把泡沫、乒乓球之类的东西浮在水面上的现象叫“浮”。

4、认识“ ↓ ” “ ↑ ”标记。

(1).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更好玩的游戏,但是得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照片,看看都有什么?它是沉在水底?还是浮在水面上的?

(2),。“沉”我们可以用“ ↓”表示,表示它沉在水里。

“浮”我们可以用“ ↑ ”表示它浮在水面上。

(3).幼儿自己选择照片,把它贴在相应的标记下。

5、教师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玩这么多,知道了沉和浮,我们把像钥匙、弹珠之类的东西沉在水底的现象叫做“沉”,我们把泡沫、乒乓球之类的东西浮在水面上的现象叫做“浮”,小朋友们回家找一找、玩一玩看看还有哪些东西会沉?哪些东西会浮?

大中小班沉与浮科学教案8

一、设计意图:

孩子们在游戏及日常生活中,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走?为什么有些东西回会浮在水面而有些东西沉在水里?等等,为了使幼儿满足幼儿的的好奇心,在探索身边的的科学,接触沉与浮的现象,并对沉与浮的现象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因此设计了这个科学学习活动。

二、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操作和用语言较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引导幼儿尝试用简单的图画记录观察和探索的结果。

三、活动准备:

1、小泡沫板、石头、玻璃珠、雪花片、小球、塑料瓶、操作盘放在桌子的中间。

2、记录表、笔、水盆。

四、活动过程

1、教学活动的导入

幼儿进入课室室后,坐在座位上。

老师:小朋友,我们来看看托盘中都放着哪些东西?

2、猜测物体沉浮状态并记录

老师:小朋友,请你们猜一猜,这些东西放入水中后,有哪些东西会沉到水底,有哪些东西会浮在水面上?

老师:请你把猜想的写到记录表上,记录表已将托盘中的材料画好,表示下沉,表示上浮。请你在相应的位置上画上勾,等会我们再来比比,你猜的和操作结果到底是不是一样的。

3、实际操作物体,并记录沉浮状现象。教师给予指导。

老师:小朋友刚才都将自己的猜测记在了记录表上,那小朋友的猜得到底对不对呢?请小朋友对照记录将材料一个一个地放入水中,并将这个材料是沉还是浮记录在记录表相应的位置上。

4、幼儿对自己的实验总结及与小朋友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教师给以鼓励。

大中小班沉与浮科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尝试用简单的图画记录观察和探索的结果。

2、积极思考,大胆操作和用语言较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乐趣以及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组一大盆水、一块擦手毛巾。

2、每组一个筐,内有雪花片、泡沫、硬币、棉签、圆铁片、塑料瓶、铁钉、记号笔若干。

3、个人记录表每2人一张。

重点难点:

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怎样帮助蚂蚁过河?

(幼儿开动脑筋:游泳圈、小船等)

二、基本部分。

1、引出沉与浮的概念,认识沉与浮的标记

师:为什么游泳圈可以帮助小蚂蚁呢?出示沉与浮的标记,指导幼儿如何画标记。

2、幼儿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寻找帮助小蚂蚁的方法

是不是和你们猜的一样呢?老师这里有一张记录表,等一会请小朋友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把这些材料放进水里一个个试一试,2个人一组,一人记录,一人操作。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集中分享探究结果。

请一组幼儿讲解记录结果。

师小结:小朋友们都观察的很好,雪花片、棉签等会浮上来,圆铁片、硬币等会沉下去。

4、引导幼儿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探究:借助辅助材料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幼儿探索,教师指导。

5、展示幼儿探索结果。

请个别组幼儿讲解自己的探索结果,教师进行总结。

三、结束部分。

安全教育,引导幼儿不要玩水,学会自救。

师:小朋友们真棒,在你们的帮助下,小蚂蚁已经上船了。水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是水太大了,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所以我们不要到河边玩水,遇到危险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游泳圈、盆、木头等物品自救。

大中小班沉与浮科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有选择的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制定可行的研究计划,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2、能意识到把大家的意见综合在一起往往是最好的结果。

3、知道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能说出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重点:

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科学、实事求是的描述实验想象。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并归纳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自选材料(教师准备):葡萄、橡皮泥、塑料小瓶、牙膏皮、橡筋、小勺、食盐。水槽,实验记录单每组一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把鸡蛋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分别放入盐水和清水中,设计实验现象与学生猜测相反)

教师: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改变浮和沉。(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⑴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葡萄、橡皮泥、塑料小瓶、牙膏皮)这些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

(学生判断,教师投影标出)

教师:谁能想办法让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下去?沉在水底的物体浮上来?

(2)探究新知

教师: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实验前老师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课件出示)

实验中,将材料逐一放入水中进行实验,解决了一种材料后再放入下一个材料。

做完一种材料后,及时做好记录,将相同的办法进行分类整理。

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实验后及时整理材料。

教师:如果没有其他问题,请大家开始实验吧。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谁来代表你们小组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让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下去?沉在水底的物体浮上来?

(学生发言,教师适时引导,板书)

板书内容:借助别的物体

改变物体的重量

改变液体

改变物体的形状

(4)拓展延伸

教师:生活中有很多浮沉现象,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个有趣的小船,请大家玩一玩,看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活动)

教师:你发现小船是怎么在水中改变浮沉的?

(学生发言)

(出示课件:潜水艇)

教师:我们再来看一段视频资料。(播放课件:死海)

教师:那么你知道为什么不会游泳的人在水里也不会被淹死吗?

(学生发言)

(5)生活运用

教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浮沉现象?

(三)总结拓展

教师:生活中还有很多有关浮与沉的现象,希望大家课下研究这些问题。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