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600字范文 > 初三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及重难点知识梳理完整版

初三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及重难点知识梳理完整版

时间:2021-06-04 20:34:56

相关推荐

初三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及重难点知识梳理完整版

初三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的意义是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通过总结归纳地理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以下是“初三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及重难点知识梳理完整版”的具体内容,可供有需要的朋友来此阅读和参考。

文章目录

初三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三地理上册重难点知识梳理

初三地理上册选择题专项训练

初三地理上册填空题专项练习

初三地理上册简答题集锦含答案

初三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地球和地球仪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

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5、纬线:

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

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

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

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1、五带的划分:

地图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

7、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8、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9、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10、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

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图上准确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4、陆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

5、在地形图上能找出喜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

6、阅读大洲地形图,判断大洲的地形大势。

7、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8、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世界的气候

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气符号。

3、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测定方法用温度计。

4、一天中的气温有变化,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的气温有变化,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是7月份,最低气温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值。

6、气温的垂直变化: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7、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等温线图。

8、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全球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

同纬度高原、山地气温低,平原气温高。

9、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

10、降水: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称为降水.测定方法用雨量器,单位是毫米(mm)。

11、能分析一个地方降水的季节变化。

12、学会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

13、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少;

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4、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

15、世界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16、知道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17、能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世界的居民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及美洲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

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高温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区。

4、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粮食紧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上学、就业、看病难、资源紧张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5、世界三大人种:

黄种人: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白种人: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中部,南美洲东部沿岸及大洋洲。

黑种人:非洲南部和中部。

6、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

7、世界三大宗教:

伊斯兰教:流行于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佛教:由古印度传播到东亚和东南亚。

基督教:流行于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8、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9、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10、说出一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名称。

世界地区的发展差异

1、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以及南半球的大洋洲。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国家。

能举例说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2、联合国由中、法、俄、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十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初三地理上册重难点知识梳理

初三地理上册重难点知识点梳理1

1.气候特点:

①气候复杂多样:亚洲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东、北、南三面濒临海洋,西南深人到亚欧大陆内部;地形复杂多样。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以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②季风气候显著:亚洲背靠世界上的陆地——亚欧大陆,濒临世界上的大洋——太平洋,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力推异十分显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手风气候都有分布,其中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惟独亚洲有分布

③大陆性气候分布(温带大陆性气候几乎占亚洲的一半):亚洲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亚洲内陆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夏季内陆升温快,冬季降温也快,因此冬冷夏热;由于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因此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2.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在亚洲,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尤为突出。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区,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也较少。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反之,降水过少,就可能形成旱灾。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雨热同期,使农作物得以旺盛生长,但常受不稳定的夏季风影响而发生旱涝灾害,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

3.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人口占61%。

①世界各大洲或地区按人口数的多少排序为: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和大洋洲。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排序为: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

②世界上人口超过l亿的国家共有10个,其中有6个位于亚洲:东亚的中国、日本,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

③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4.多样的地域文化:亚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个左右,约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不同地区的民族,在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礼仪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文化艺术风格和不同的民风民俗。如:日本的抗震建筑、沙特阿拉伯的帐篷和长袍。亚洲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业平原(两河流域),因其适的温带或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而分别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5.经济发展旅异:亚洲除日本是发达国家外,其余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很大。主要原因是:除日本外,各国过去长期遭受殖民统治,工业基础一般较薄弱。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经济发展较快。

初三地理上册重难点知识点梳理2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 :自转 /公转

绕什么转 :地轴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 约24小时 /一年

产生的自然现象 : 昼夜交替/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初三地理上册重难点知识点梳理3

一、地球:

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三颗,按大小排列位于第五位。

地球由两个圈层构成,即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外部圈层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构成;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地核构成。另外在大气圈层外还包围着磁层,里面有带电粒子组成的两条辐射带。

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中部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其赤道半径为6378公里,平均半径为6371公里。地球的运动分为两种形式:地球绕地轴(两极)自西向东的自转,时间为23小时56分2.1秒;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的公转,时间为365.26天。

有关地球大小的数据:

1.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陆地29%,海洋71%);

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3.地球的周长(赤道)约为4万千米。

什么是类地行星,其与其他星球的区别是什么?

类地行星是以硅酸盐石作为主要成分的行星。它们跟类木行星有很大的分别,因为那些气体行星主要是有氢、氦、和水等组成,而不一定有固体的表面。类地行星的结构大致相同:一个主要是铁的金属中心,外层则被硅酸盐地幔所包围。它们的表面一般都有峡谷、陨石坑、山和火山。

太阳系中类地行星包括水星、地球、火星、金星。类地行星是与地球相类似的行星。它们距离太阳近,体积和质量都较小,平均密度较大,表面温度较高,大小与地球差不多,也都是由岩石构成的。

二、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1.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人均资源相对不足;

2.矿产品种齐全配套,资源风度不一;

3.矿产质量贫富不均,贫矿多,富矿少;

4.超大型矿床少,中小型矿床多;

5.共生伴生矿多,单矿种矿床少。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1.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

2.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

3.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由于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和浪费的现象严重。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可再生资源:

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

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资源。(石油、矿产资源等)

三、水资源:

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包括经人类控制并直接可供灌溉、发电、给水、航运、养殖等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湾和养殖水域等。水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在世界许多地方,对水的需求已经超过水资源所能负荷的程度,同时有许多地区也濒临水资源利用之不平衡。

中国的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12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径流资源总量的6%;又是用水量最多的国家,1993年全国取水量(淡水)为5255亿立方米,占世界年取水量12%,比美国1995年淡水取水量4700亿立方米还高。由于人口众多,当前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排名百位之后,被列为世界几个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

我国水能资源特点:

水电与火电相比,具有清洁、廉价的特点;而且水力发电是可再生资源,可循环使用。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许多河流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蕴藏巨大。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长江水系、雅鲁藏布江、黄河中上游和珠江水系尤其丰富,已开发的水电站,大多分布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目前,发电量居前的电站有二滩、葛洲坝、龙羊峡等。正在建设的三峡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的水电站。

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主要措施有:

1.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

2.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如规模宏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完成后,都将在防洪、灌溉及水资源调配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3.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水污染和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用水紧张的状况。今后我们要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发展节水农业,开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或杜绝水的浪费。

初三地理上册选择题专项训练

下图为中国疆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穿过的我国的四个省(区)是

A.云南、广西、广东、台湾 B.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C.台湾、福建、广东、广西 D.福建、广东、广西、云南

2.我国下列省级行政区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是

A.河北省和江苏省 B.辽宁省和山东省

C.北京市和天津市 D.河北省和辽宁省

3.下列既不与邻国接壤,又不临海的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A.宁夏 B.广西 C.西藏 D.新疆

4.黄河与长江共同流经的省区是

A.青海和西藏 B.青海和四川 C.甘肃和四川 D.内蒙古和陕西

5.我国人口分布的界线大致是( )

A. .秦岭——淮河一线

B.黑河——腾冲一线

C.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D.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

6.我国东部地区人口数量远多于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东部地区粮食产量少,生产落后 B.东部地区多高原、山地,地形起伏大

C.东部工商业不发达交通闭塞 D.东部地区气候好、耕地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表达了我国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爱我中华,振兴中华,共创美好生活的愿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

A.集中分布 B.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C.分散分布 D.少数民族分布区没有汉族人居住

8.下列少数民族与其民族节日对应正确的是

A.壮族——火把节 B.苗族——泼水节 C.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D.傣族——端午节

腾讯在TMQQ官网首页上线了“中国区域QQ同时在线分布”,实时提供QQ同时在线人数和分布,如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9.图中大致反映出了我东南半壁人口密集,西北半壁人口稀少,与此递变分界线大致吻合的是

A.黑河一腾冲线

B.秦岭——淮河一线

C.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南北方地区分界线

10.根据图,下列属于同时在线人数最多的地区是

A.黄土高原、四川盆地 B.东北平原、云贵高原

C.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 D.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

11.依据我国降水分布规律判断,下列省区中降水最多的是()

A.新疆 B.山西 C.湖南 D.福建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带领我们共同回顾长征历程,铭记长征精神,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长征路线从瑞金至延安吴起镇

A.经过秦岭和淮河 B.主要位于季风区 C.经过了“世界屋脊” D.依次经过第二、三级阶梯

13.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描绘的景观位于

A.云贵高原 B.长江上游 C.长江中游 D.长江下游

14.红军在陕北吴起镇胜利会师,该地所在地形区

A.辽阔坦荡,草场广布 B.地形崎岖,森林茂密

C.地势高峻,雪山连绵 D.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0xx年3月14日至19日、27日至29日,我国多地先后经历了来强度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沙尘暴天气。下图是3月15日至16日全国沙尘天气预报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5.天气预报中,表示沙尘暴的符号是

A. B. C. D.

16.图中受强沙尘暴影响的地理区域是

A.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B.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北方地区 D.南方地区西北地区

17.下列措施中,能减少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的是

A.在农业生产中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B.退耕还林还草,修建防护林体系

C.大量增加牲畜数量,提高草场利用率

D.大力开垦草原,增加耕地总面积

18.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地、森林、矿产、电能都属于自然资源

B.风能、水能、潮汐能、核能等新能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C.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可以无节制的使用

D.我国实行夏季休渔政策,是为了实现海洋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9.下列漫画中,反映了由于不当排放造成土地污染的是

A. B.C. D.

20.海洋强国是指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主要原因是

A.我国东西跨度大,南北跨度大

B.海岸线漫长,领海面积辽阔

C.夏季风给我国带来大量的降水

D.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多自西向东汇入海洋

21.关于我国的交通运输,叙述正确的是( )

A.陇海——兰新线被称为“亚欧大陆桥” B.西南地区还有部分省份未通铁路

C.拉萨为我国陆上铁路运输中心 D.交通运输网络东部稀疏,西部稠密

22.如图为我国四种农作物分布图,结合图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小麦②甜菜③油菜④水稻 B.①甘蔗②甜菜③油菜④花生

C.①棉花②玉米③甘蔗④油菜 D.①小麦②水稻③棉花④油菜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主要石化基地和企业的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图中兼有资源和市场区位优势的石化基地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4.关于四地所在工业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③地工业区电子等新兴工业和轻工业实力雄厚,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区

B.①地工业区重点发展钢铁、石化、海洋化学、高档轻纺等技术密集型工业

C.能源和矿产缺乏是影响③地工业区发展的因素

D.①地工业区以重工业为主,②地工业区以轻工业为主

参考答案

1-24

初三地理上册填空题专项练习

1.我国陆地面积是 km2。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数为 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5以上。我国共有 个民族,各民族具有“ ”的分布特点。

2.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 的 部,世界上最大的洋 的 岸,是一个 的国家。

3.各民族中 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族。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人口最多的省区 。 我国的内海有 和 。

4.我国人口 的突出特点是 , 。“聚宝盆”是指 。

5.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 人/平方km。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 倍多。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 。

6.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是 ,

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是 、 、 。 江苏省的简称是 。

7.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是 。山地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

8.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呈 。

9.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70年的2.59%降到1999年的0.88%,全国共减少出生人口2.5亿人。原因是我国 。

10.泼水节是我国的少数民族 的盛大传统节日。 北回归线从我国南部四省区穿过,从东到西省区排列 是 。

11. 我国的四大高原中面积最大的高原是 。太行山山以东的地形区是 。

12.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我国的 ,全长1800千米,自北向南沟通了五大水系 、 、 、 、 。

13.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 影响我国气候分布的重要因素是 。

16.美丽的桂林山水、路南石林分布在 高原地区,是典型的 地形。”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是指 高原 。巫山以西的地形区是 。

17.四川盆地的土壤颜色属于 。我国的四大高原中,面积居第二,且又是地势最平坦的高原是 。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省区是 。

18.下列城市: 广州、北京、武汉、漠河,夏至日昼长时间由长到短排序为 。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是冬季 、夏季 。

19.我国地形呈“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高原是 。古诗“会当凌绝顶,一览重山小”说的是我国著名山 。属于“黑土地”的平原是 。

20.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 ,最少的地方是 。

21.我国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很多自然地理的分界线,大致与 mm年等降水量线和一月 ℃等温线一致。又是我国干湿地区 和 的分界线,温度带 和 的分界线,河流 和 的分水线。

22我国可以分为四类干湿地区: 、 、 、 。我国耕地的南北差异比较明显:南方 ,北方 。

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原因是 。

23、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

24. 我国的河流自北向南汛期变化的特点是 。 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总的说来,东部地区主要是 和 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 气候。青藏高原是独特的 气候。

25.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

在这四个省中,纬度最高的是 ,南临南海的是 ,陆上同邻国有接壤的是 和 ,有黄河流经的省份是 ,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的省份是 ,B省份的简称是 ,D省份的行政中心是 。

26、读下图,填表:(图中黑色线条表示山脉)

27、图中A省为陕西省,读图填空:8分

B是 自治区,行政中心是 ;

C是 省,简称是 ;

D是 自治区,是 族集中分布区;

E是 市(直辖市),简称是 。

28、读我国沿北纬36度附近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地势特点: ,呈 分布。

(2)第一级阶梯地形以 为主;平均海拔 米以上。

(3)四川盆地位于 级阶梯上;第三级阶梯继续向东延伸到近海海底,其地形称为 。

(4)受地势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流向是 ,注入 洋。

29、将下列民族文体活动与相应的图用直线连起来:

a.傣族的孔雀舞 b.朝鲜族的跳板运动 c.蒙古族的摔跤运动 d.维吾尔族的手鼓舞

30、读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图,回答:

(1)在图上填出我国地势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山脉)。

(2)我国地势特点_____________、

______。

(3)这种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也使许多大河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蕴藏着丰富的____资源。

(4)这种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下图是我国东部松花江、黄河、长江、西江四条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8分

(1)写出序号代表的河流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_

(2)填写下表。(每格只写一个字)

3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若按大于20℃的月均温为高温,三城市同为高温期是 月份。

(2) 若按月降水量100毫米为雨季,北京雨季有 个月,广州有 个月,从而得出结论是我国南方雨季较北方 (长、短)。

⑶从图上可以看出,降水和热量的配合特点是 ,这种特点对农业生产好处是:

33、读下图后回答:填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邻国:① ② ③ ④ 隔海相望的国家:⑤ ⑥

海域:⑦ ⑧ 大洋:⑨ ⑩

34、读右图,完成下面各题:

(1)填出我国五个自治区的名称:

A:

B:

C:

D:

E:

35、读我国沿北纬32 º画出的地形剖面图,回答有关问题

⑴、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高原,B 山脉,C 盆地,

D 平原 E 山脉,F 山脉

⑵、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 ,呈 分布。

初三地理上册简答题集锦含答案

1.简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①从纬度位置来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②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加强与海外各国的交往。

2.分析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我国背靠亚欧大陆,东临太平洋的海陆位置,利于从海上和陆上和其它国家直接往来,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太平洋的湿润气流给我国带来丰富的降水,利于农业生产。

3.我国人口分布特征:①东密西疏;②东多西少。

4.我国东部人口稠密的原因主要是:东部地区①气候温暖湿润、②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④水源充足、⑤交通便利、⑥工农业发达、 ⑦基础设施完善、⑧就业机会多等。

5.我国人口分布具有“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的特点,请从地形或气候方面任选一个因素分析其原因。

地形因素:①东部地形平坦,平原广阔,交通便利,因此,人口多;②西部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因此,人口少。

气候因素:①东部属于季风区,降水丰富,水热条件配合好,具备较好的生活生产环境,因此,人口多;②西部属于非季风区,降水少,水热条件配合差,导致生活生产条件差,因此,人口少。

6.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对比记忆:我国高新技术分布特征:多依附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点状分布特征。)

7.简述我国地形特点和地势特点:

我国地形特点是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我国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逐级下降。

8.我国的气候特征: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

9.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和农作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其原因是: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10.我国气温分布特征:

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由南向北递减;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11.我国降水分布特征:

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

12.简述我国南北方水土配置的特点。

我国南北方水土配置的特点是南方水多地少,北方水少地多。

13.从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及生产生活用水现状等方面,谈一谈南水北调的必要性。

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是南丰北缺,长江水资源丰富,华北、西北地区降水少;华北地区人口多、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因此非常必要把长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

14.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相比,中线工程的一大特点是全线基本实现自流输水,输水成本低。中线能自流输水的原因是 该线所经地区的地势南高北低。

15.黄河下游支流少,流域面积狭小的原因是什么?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时,含沙量大增,进入下游华北平原时由于泥沙淤积,形成了“地上河”。黄河两岸附近的地表水和其他河流的水不能流入黄河。因此黄河下游支流少,流域面积狭小。

置的特点是南方水多地少,北方水少地多。

16.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1)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

(2)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地区适宜发展林业;

(3)河湖较多的地区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

(4)降水较少,牧草生长良好的地区适宜发展畜牧业。

17.我国工业分布特点:①东密西疏;②沿海、沿江、沿河、沿铁路线分布。

18.辽中南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有利条件:①矿产/煤铁资源丰富;②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好);③交通条件好(交通便利);④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⑤市场广阔;⑥国家政策支持。

不利条件:①以重工业为主,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大;②环境污染严重。

19.京津唐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有利条件:①矿产资源丰富;②科技力量雄厚;③交通便利。④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⑤市场广阔;⑥国家政策支持。

不利条件:水资源短缺。

20.沪宁杭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有利条件:①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②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沿海沿江的结合部;③水陆空交通发达④科技力量雄厚(劳动者素质高);⑤市场广阔; ⑥人口众多、农业基础好、国家政策支持。

不利条件:能源、矿产缺乏。

21.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有利条件:①地理位置优越,临近港澳和东南亚;②交通便利;③具有侨乡优势,便于吸引外资;④劳动力丰富;⑤有国家政策支持。

不利条件:能源、矿产缺乏。

22.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①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②工业基础好;③劳动力充足;④交通体系完整;⑤市场广阔;⑥政策支持。

朋友们,这些就是“初三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及重难点知识梳理完整版”的全部内容了,这些精选范文都出自优秀人才之手,一定会对大家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希望这期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小编也希望大家能多关注本站,以便后续更快捷地在站内搜索到需要的内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